《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的阅
读习题及答案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的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构造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弟(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博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博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规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别人
的尊重和友爱上面,详细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习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予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苟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开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开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才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即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与不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国尚有可能,“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要统一天下,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不施仁政是绝对做不到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仁学思想的一项是
A.“仁”,是指对人持有的同情心,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B.从“仁”心出发,提出“仁者爱人”,即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
C.“人则孝,出则弟”,即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
D.“博爱众"是把“仁”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社会的国家秩序和生存基础。
B.孔子认为天下归仁的规定,一是克己复礼,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对当今的道德重建仍有重要价值。
D.孟子创立的“仁政学说”所产生的影响比孔子的“仁爱思想”要大得多。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儒家“仁学思想”的一项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D.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
试习题答案:
6.A(表述不准确,且不是详细内容)7.D(“要大得多”于文无据。)
8.C(注意“齐之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