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充血(动脉充血)类型:
➢ 生理性充血 ➢ 病理性充血:如炎症反应和减压后充血
.
5
.
6
急性扁桃体炎. (动脉性充血)
7
(
炎 脑症 膜性 炎充

)
.
8
急性阑尾炎(炎症性充血)
.
9
脑膜炎(炎. 症性充血)
10
充血
充血的特点:
➢ 主动性 ➢ 多为生理性 ➢ 神经、体液因素 ➢ 短暂 ➢ 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
血栓形成时前者占优势
.
33
凝血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Ⅱ 凝血酶原
凝血因子Ⅲ 组织因子
凝血因子Ⅳ Ca2+
凝血因子Ⅴ 前加速素
凝血因子Ⅶ 前转变素
凝血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凝血因子Ⅸ 血浆凝血激酶
凝血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
凝血因子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凝血因子Ⅻ 接触因子
凝血因子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心血管内膜具有促进血栓形成和 抑制血栓形成的双重作用
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 屏障 ➢ 抗血小板粘集:合成前列环素和NO;分泌ADP ➢ 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如合成凝血酶调节蛋白;
膜相关肝素样分子;蛋白S ➢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如合成t-PA
➢ 遗传性高凝状态:如第Ⅴ因子的突变 ➢ 获得性高凝状态: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和DIC,等
.
48
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耍和最常见
的原因、而且是唯一能单独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的增加
三种血栓形成的条件,动脉血栓形成以内膜损伤为 重要条件;静脉血栓形成以血流状态改变为重要条件; 而血液凝固性增高则为共同条件。在临床病例中,往往 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共同作用。
.
54
血栓的类型
根据血栓的形态分类
➢ 白色血栓 ➢ 混合血栓 ➢ 红色血栓 ➢ 透明血栓
.
55
风 湿 性 心 瓣 膜 炎
.
56
风湿性心瓣膜炎
.
57
风湿性心瓣膜炎
.
58
感染性心内膜炎
.
59
冠 状 动 脉 血 栓
.
60
冠状动脉. 血栓
61
冠状动脉. 血栓
62
.
63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 膜血栓 (曲霉菌) 64
78
静脉石
钙化
.
79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阻塞血管 栓塞 心瓣膜变形 广泛性出血
.
80
血 栓 阻 塞 血 管 腔
.
81
血 栓 阻 塞 血 管 腔
.
82
骑跨性血栓. (肺动脉)
83
瓣 膜 血 栓
.
84
.
29
淤血的后果
瘀血性水肿 瘀血性出血 萎缩、变性,甚至死亡 瘀血性硬化 侧支循环建立
.
30
血栓形成
.
31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thrombosis)的概念:在活体心 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 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
32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正常情况下
➢ 凝血系统 ➢ 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
42
凝血.机制
43
纤溶酶原激活系统
.
44
血流状态的改变
Normal laminar
turbulence
.
45
血流状态的改变
静脉血栓为动脉血栓的四倍,原因为:
➢ 有静脉瓣 ➢ 静脉压低 ➢ 静脉壁薄 ➢ 静脉粘性增加
.
46
静脉血栓
.
47
血液凝固性的增加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 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的缘故
萎缩 坏死 硬化
.
14
.
15
肺 淤. 血
16
肺 淤. 血
17
肺 淤. 血
18
肺淤血(心. 衰细胞)
19
肺淤血(心. 衰细胞)
20
(
慢褐 性色 肺性 淤硬 血化
)
.
21
肝淤血
.
22
肝 淤. 血
23
肝 淤. 血
24
.
25
.
26
淤血性肝硬化
.
2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2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11
瘀血
瘀血(congestion)的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 血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瘀血的特点:
➢ 被动的 ➢ 病理性的 ➢ 静脉受压、阻塞或心力衰竭所致 ➢ 持续时间长 ➢ 对机体影响大
.
12
.
wenku.baidu.com
13
淤血的原因及后果
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
淤血
水肿 体腔积液
代偿 侧支循环建立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Hemodynamic disorders)
.
1
正 常 的 血 液 循 环
.
2
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或通透性的改变
– 出血
– 水肿
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
– 充血
– 缺血
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
– 血栓形成
– 栓塞
– 梗死
.
3
充血
.
4
充血
充血(hyperemia)的概念:指局部组织血 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
40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
➢ 激活外源性凝血过程 ➢ 辅助血小板粘附:释放出von Willebrand因子 ➢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
41
血小板的活化
血小板的活化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到核心 的作用
➢ 粘附反应:起始于内皮损伤,胶原的暴露 ➢ 释放反应:ADP、钙离子和血栓素A2等 ➢ 粘集反应:促进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将
颈 静 脉 血 栓
.
65
静 脉 血 栓 与 血 管 壁 粘 附
.
66
左心室附. 壁血栓
67
髂 静 脉 血 栓
.
68
肾 静 脉 血 栓
.
69
混合.血栓
70
.
71
透明. 血栓
72
血栓的结局
.
73
血栓的结局
.
74
血栓. 机化
75
血栓. 再通
76
血栓机化. 与再通
77
血栓机化. 与再通
.
49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血栓形成
血流状态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
.
50
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可以发生于心血管系统的任何部位 动脉和心脏的血栓形成多伴有内膜损伤 静脉血栓多有血流的停滞
.
51
血 栓 形 成 的 过 程
.
52
.
53
血栓的类型
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分类
➢ 附壁血栓 ➢ 动脉血栓 ➢ 静脉血栓 ➢ 微血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