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壳_幼教音乐教案_模板
《拾贝壳》教案范文
《拾贝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贝壳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贝壳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纹理等。
2. 贝壳的形成过程:贝类动物的生活习性、贝壳的结构等。
3. 拾贝壳的技巧:如何辨别贝壳、如何挖掘贝壳、如何清洁贝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贝壳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拾贝壳的技巧。
2. 教学难点:贝壳的形成过程,拾贝壳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贝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贝壳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拾贝壳的工具:铲子、桶等。
3. 准备教学场地:沙滩、教室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贝壳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贝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学生分享对贝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贝壳的形成过程(10分钟)1. 教师播放贝壳形成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贝壳形成的关键词,如:贝类动物、外套膜、贝壳结构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学习拾贝壳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示范拾贝壳的技巧,如:如何辨别贝壳、如何挖掘贝壳、如何清洁贝壳等。
2. 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拾贝壳比赛(15分钟)1. 教师布置拾贝壳的比赛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拾取尽可能多的贝壳。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记录比赛结果。
3. 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拾贝壳的技巧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疑问,总结课堂内容。
2024年幼教音乐教案拾贝壳
2024年幼教音乐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程》第四章《海洋音乐之旅》,内容包括了歌曲《拾贝壳》的学习与演唱,以及简单的海洋节奏乐器演奏。
详细内容涉及对歌曲旋律的辨识、节奏的练习、歌词的理解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熟练演唱歌曲《拾贝壳》,并理解歌曲中表达的对大海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节奏感,能使用简单打击乐器配合歌曲演奏。
3. 增进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乐器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掌握、歌词记忆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琴、海洋节奏乐器(如沙锤、小鼓)、投影仪。
学具:每人一份歌词卡片、彩色笔、小贝壳装饰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播放海洋动画,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海洋的美丽。
讲述一个海边拾贝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拾贝壳》,注意指导旋律和节奏。
分组进行歌词记忆游戏,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琴示范歌曲中关键的旋律和节奏。
演示如何使用海洋节奏乐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配合演唱歌曲,并使用乐器进行伴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节奏和音准。
5. 歌曲表演(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拾贝壳》醒目地写在黑板中央。
2. 两侧列出关键节奏和歌词,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
3.下方展示海洋乐器的图示和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你在海边拾贝壳的场景画,并写一段描述感受的话。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蓝色的海水和金色的沙滩,我在沙滩上捡到很多美丽的贝壳,非常开心。
2. 家庭作业:和家人一起练习《拾贝壳》的歌曲,并尝试用家庭物品制作简易的海洋乐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节奏掌握的情况,对节奏感较弱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教材《欢乐的海边》第四章第三节“拾贝壳”,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贝壳的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了解贝壳与海的关系;学会如何爱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种类的贝壳,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环境,关注生态保护的良好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贝壳的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贝壳、图片、PPT、拾贝壳工具、清洁用品。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海边,让幼儿亲身感受海边的环境,引导幼儿拾起贝壳,观察贝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讲解贝壳知识(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贝壳,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
(2)教师讲解贝壳与海的关系,引导幼儿了解贝壳是海洋生物的家园。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各类贝壳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贝壳,进行观察,画出该种贝壳。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给予鼓励。
5. 爱护环境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使用拾贝壳工具,捡拾海滩上的垃圾,清洁海滩环境。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
2. 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壳,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贝壳是海螺,它的形状像一个小号,表面有很多螺旋形的线条,颜色为白色和棕色相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感受海边的环境,激发了他们对贝壳的兴趣。
在讲解贝壳知识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互动良好。
幼教音乐教案拾贝壳
幼教音乐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材》第三章《海洋之歌》中的第五节“拾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海洋元素音符,学习拾贝壳的节奏,通过简单的歌词理解音乐中的故事,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海洋元素音符,理解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拾贝壳节奏的掌握和集体协作表现。
教学重点:认识海洋元素音符,理解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琴、拾贝壳音乐CD、PPT、海洋元素音符卡片、拾贝壳道具。
幼儿准备:小鼓、沙锤、手铃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美丽的海滩,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海滩上的拾贝壳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拾贝壳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b. 教师出示海洋元素音符卡片,教授幼儿认识音符,并学习拾贝壳的节奏。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边唱边做拾贝壳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协作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海洋音乐,讲解其中的音符和节奏,让幼儿进行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拾贝壳节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
六、板书设计1. 海洋元素音符卡片贴在黑板上,标注对应的节奏。
2. 歌词《拾贝壳》的简谱和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拾贝壳歌曲,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作自己的拾贝壳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贝壳,了解贝壳的来源、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贝壳、海螺等海洋生物标本或图片。
2. 画纸、彩笔、胶水等绘画材料。
3. 故事课件或视频。
教学内容:一、主题活动:认识贝壳1. 教师向幼儿展示贝壳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外观特点。
2. 讲解贝壳的来源、分类和作用。
3.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贝壳,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二、实践活动:寻找贝壳1. 组织幼儿到沙滩或海洋公园寻找贝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学会用画笔记录找到的贝壳,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三、小组合作:制作贝壳画1. 教师分发画纸、彩笔、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贝壳画。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四、故事分享:贝壳的家园1. 教师讲述关于贝壳和海洋生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生态。
2. 讨论故事中贝壳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保护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贝壳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制作贝壳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幼儿在故事分享环节的保护意识,评估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关注程度。
六、科学探索:贝壳的秘密1. 教师准备一些贝壳,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的方式,探索贝壳的内部结构。
2. 引导幼儿发现贝壳内部的纹理和形状,并讲述其形成原因。
3.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坚硬程度,以及为什么贝壳能够保护海洋生物。
七、美术创作:贝壳拼贴画1. 教师分发不同形状、颜色的贝壳,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贝壳拼贴画。
《拾贝壳教案》word版
《拾贝壳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包括贝壳的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贝壳的定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套壳,由碳酸钙构成。
2. 贝壳的种类:根据贝壳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螺旋贝、扇贝、螺蛳等。
3. 贝壳的特征:贝壳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分泌珍珠质和适应环境等特点。
4. 贝壳的形成过程:通过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分泌碳酸钙,逐渐形成贝壳。
5. 海洋生态:了解海洋生物与贝壳的关系,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贝壳的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难点:贝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和海洋生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贝壳物种,加深学生对贝壳特征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探讨贝壳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拾贝壳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贝壳标本或图片,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2. 准备相关海洋生态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3. 准备拾贝壳的工具,如铲子、桶等。
4. 安排适合拾贝壳的实践活动地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壳标本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贝壳的定义、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贝壳与海洋生态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贝壳物种,如螺旋贝、扇贝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贝壳的生物学特征。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贝壳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拾贝壳地点,亲身体验拾贝壳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贝壳采集与观察:1. 引导学生沿着海滩寻找贝壳,教会学生识别不同种类的贝壳。
2. 指导学生用工具挖掘贝壳,注意观察贝壳的外观特征。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分类与排序”,详细内容围绕“拾贝壳”活动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贝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贝壳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点。
2. 培养幼儿根据形状、颜色等特征对贝壳进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类与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贝壳若干,展示板,卡片。
学具:每组一套贝壳,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海边游玩,捡到许多漂亮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贝壳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将这些贝壳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贝壳进行观察、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分类结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拾贝壳2. 内容:贝壳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分类方法小组讨论与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如何按照其他特征(如数量、重量等)进行排序,进一步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属于自己的贝壳作品。
大班音乐艺术教案:拾贝壳
大班音乐艺术教案:拾贝壳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然鸟语花香的美妙之处。
2.学生能够通过收集贝壳,观察、比较、分类和创意组合等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和比较贝壳时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准备1.贝壳模型或图片2.贝壳收集箱3.活动室或户外场地4.音乐播放器和配乐教学步骤第一步:听音乐,感受自然的美妙1.教师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音乐或古典音乐,如《觅音人》、《草原之夜》、《平湖秋月》等。
2.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和自然界的声音(例如鸟鸣、水声、风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如“我感受到了花开的气息”、“我听到了鸟儿在唱歌”。
第二步:收集贝壳,观察、比较、分类和创意组合1.教师让学生一起去采集贝壳,放入贝壳收集箱中。
2.教师分发贝壳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种贝壳。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贝壳进行分类和创意组合,如形状、纹路、颜色等方面的分类和组合。
4.学生可以在活动室或户外场地展示自己的贝壳作品,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心得。
第三步:欣赏音乐和比较贝壳1.教师再次播放自然音乐或古典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贝壳与音乐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点或差异点。
2.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谁能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贝壳和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反思与建议本教学方案以贝壳和音乐为主题,围绕感受、收集、比较、分类、组合和鉴赏等环节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美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习生动、有趣和富有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能。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教案名称: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拾贝壳》详细内容:通过故事《拾贝壳》,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贝壳模型、海洋生物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讲述故事《拾贝壳》的开头,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拾贝壳》,重点讲解故事中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主人公之间的分享和互相帮助。
3.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故事中的海洋生物,并剪下来。
然后,让幼儿用胶水将剪下来的海洋生物贴在画纸上,制作属于自己的海洋世界。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制作的海洋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分享、互相帮助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拾贝壳》让幼儿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保护意识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进行海洋生物的手工制作,进一步巩固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第一章:认识贝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贝壳的定义:贝壳是一种由海洋生物的外套膜分泌而成的硬壳。
2. 贝壳的种类:常见的贝壳有海螺、海蚌、鲍鱼等。
3. 贝壳的特征:贝壳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各种花纹和颜色。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贝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贝壳,并描述它们的外观。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贝壳分类游戏,让幼儿将相似的贝壳放在一起。
第二章:寻找贝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生活环境和分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贝壳的生活环境:贝壳通常生活在海洋的沙滩、岩石和珊瑚礁附近。
2. 贝壳的分布:贝壳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中都有分布,不同地区的贝壳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展示贝壳在不同环境中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海边或水族馆看到的贝壳,并描述它们的生活环境。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贝壳采集游戏,让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内寻找贝壳。
第三章:观察贝壳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纹理、颜色和形状等细节。
2. 描述贝壳的特点: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贝壳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并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2.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贝壳,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特点。
3. 教师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观察结果,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
第四章:制作贝壳画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利用贝壳制作简单的画作。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手工能力。
教学内容:1. 贝壳画的基本技巧:学会使用胶水将贝壳粘贴在画纸上,并学会调整贝壳的位置和大小。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1)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和排序”,详细内容围绕“拾贝壳”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贝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和排序贝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拾贝壳课件、实物贝壳、比较和排序操作卡。
2. 学具:每组一套实物贝壳、操作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拾贝壳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贝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海边拾贝壳的经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实物贝壳。
通过比较和排序操作卡,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合作完成比较和排序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成果,让幼儿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拾贝壳——比较和排序2. 内容:贝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比较和排序方法实物操作卡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比较和排序,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冰箱里的水果,按照大小排序:苹果>橙子>葡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比较和排序方面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美术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4.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大班音乐艺术教案拾贝壳
大班音乐艺术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艺术教材第三单元《大海的礼物》中的第5节《拾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拾贝壳》,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情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拾贝壳》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或合作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歌曲《拾贝壳》的歌词、旋律、舞蹈动作和合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舞蹈动作示范视频。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大海的声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海边拾贝壳的场景。
2. 学习歌词(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句意。
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和节奏。
3. 学习旋律(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注意音准和音色。
4. 学习舞蹈动作(10分钟)教师播放舞蹈动作示范视频,学生跟随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和美观。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和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合作演唱(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演唱《拾贝壳》,注意音准、节奏和舞蹈动作的配合。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拾贝壳》2. 歌词卡片:展示歌曲中的重点歌词和节奏。
3. 舞蹈动作图:展示舞蹈动作的步骤和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跟家长一起练习演唱《拾贝壳》,并尝试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词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024年幼儿园教案拾贝壳
2024年幼儿园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的海边》第五章《拾贝壳》,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贝壳的种类、了解贝壳的结构特点、学习贝壳的简单分类方法以及贝壳的创意手工制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种类和结构特点,能够简单描述各种贝壳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分类方法和创意手工制作。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贝壳,了解贝壳的结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实物、图片、PPT、教学视频、手工制作材料等。
学具:小篮子、放大镜、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海边,让幼儿拾取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 新课导入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几种贝壳,讲解如何根据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幼儿分成小组,用放大镜观察手中的贝壳,进行简单分类。
5. 创意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贝壳制作创意作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到海边拾贝壳,观察并记录下拾到的贝壳种类。
2.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份关于贝壳种类的观察记录,可以用文字、图片或绘画形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贝壳主题的手工创作比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壳的分类方法和创意手工制作。
2.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海边,让幼儿拾取贝壳。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贝壳主题的手工创作比赛。
一、教学难点:贝壳的分类方法和创意手工制作1. 贝壳分类方法形状分类:根据贝壳的形状特点,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进行分类。
颜色分类:根据贝壳的颜色,如白色、黄色、红色等,进行分类。
纹理分类:根据贝壳的纹理和图案,如光滑、粗糙、斑点等,进行分类。
教师在讲解分类方法时,应结合实际贝壳进行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分类方法。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
幼儿园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贝壳是由海洋生物的外套膜分泌而成的。
2. 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贝壳的基本知识:贝壳的形成、种类、特征等。
2. 感官体验:观察贝壳的外观、触摸贝壳的质感、闻嗅贝壳的气味。
3. 手工制作:用贝壳制作装饰品或工艺品。
三、教学准备1. 贝壳标本或实物。
2. 手工制作材料:彩色纸、胶水、颜料等。
3. 教学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贝壳标本或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外观特征。
2. 讲解:简要介绍贝壳的形成、种类和特征,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
3. 感官体验:让幼儿触摸贝壳的质感,闻嗅贝壳的气味,培养幼儿的感官观察力。
4.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用贝壳和手工材料制作装饰品或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听取幼儿在展示和评价过程中的发言,评价其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对贝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贝壳,了解贝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海洋博物馆或海边,深入了解贝壳的生长环境和形成过程。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和需求,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创意,营造积极、和谐的活动氛围。
八、教学反思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知识和技能。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开展贝壳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贝壳世界。
2024年幼教音乐标准教案拾贝壳
2024年幼教音乐标准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教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第三单元“海之梦”,具体章节为“拾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拾贝壳》,通过歌曲了解简单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学习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拾贝壳》,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 培养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教学重点:肢体动作的创编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拾贝壳道具。
学具:小贝壳、沙锤、手鼓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在海滩拾贝壳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海滩的景色和氛围。
播放歌曲《拾贝壳》,让幼儿感受音乐与海滩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分组练习,教师逐个指导幼儿的演唱,纠正错误。
3. 肢体动作创编(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分组进行动作展示,互相学习和交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简单的节奏和音高练习,让幼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团队协作表演(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编排一段以拾贝壳为主题的音乐表演。
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鼓励幼儿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拾贝壳》2. 歌曲节奏:X X X X | X X X X |3. 歌曲音高:1 2 3 4 5 6 7 14. 肢体动作创编提示:模仿拾贝壳、踏浪等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以拾贝壳为主题的音乐小故事,并演唱歌曲《拾贝壳》。
2. 答案示例:小猫咪在海滩上拾贝壳,遇到了好朋友小海龟,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拾贝壳(优秀模板9套)
拾贝壳(优秀模板9套)拾贝壳套11.教师带幼儿园念歌词1)教师念的时候,适当的配合歌词做动作和面部表情.学生会形象的理解歌词,便于记忆2)念完后,问幼儿:"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词里都提到了什么东西啊?"生答:海螺\大海\小伙伴………并适时表扬学生,让学生更自信,更喜欢唱歌课。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分段的唱,并不断重复,请小朋友表演3.做游戏一些小朋友当贝壳,蹲地,另一些幼儿当者。
手拉手把“贝壳”围起来,边跳边唱。
第二段时,手放开,“贝壳”逃。
者追,看看哪位小朋友拾的贝壳又多又漂亮。
拾贝壳套21 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老师:贝壳的实物或者媒体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读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录象了解退潮后,孩子们捡贝壳的场面。
)1)出示词语:贝壳2)读准字音。
2、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3、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幼儿律动捡贝壳教案
幼儿律动捡贝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律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捡贝壳”。
通过模仿捡贝壳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律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熟练地模仿捡贝壳的动作,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3. 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环境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保持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捡贝壳动作的模仿,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设备、捡贝壳图片、海浪声录音。
2. 学具:每人一个沙包(代表贝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海浪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在海边捡贝壳的场景。
引导幼儿谈论捡贝壳的经历,激发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2. 模仿捡贝壳动作(10分钟)教师展示捡贝壳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动作。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名幼儿进行示范,讲解动作的细节,如弯腰、伸手、捡起等。
让其他幼儿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围成一个圈。
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按照捡贝壳的动作进行律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捡贝壳2. 课程内容:模仿捡贝壳动作,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3. 教学目标:熟练模仿捡贝壳动作,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环境的兴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学到的捡贝壳动作,并跟随音乐进行律动。
答案: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实地捡贝壳,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律动的乐趣,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024年幼儿律动捡贝壳教案
2024年幼儿律动捡贝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律动教材第四章《海洋的呼唤》,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海洋中的生物——贝壳,通过音乐律动捡贝壳,培养幼儿对海洋生态的兴趣与认识,同时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种类及特点,增强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激发幼儿对律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复杂的律动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认识贝壳,学会简单的律动捡贝壳动作,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海洋背景音乐、图片、视频、捡贝壳道具。
学具:小篮子、各种贝壳模型、头饰、动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海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海洋生物,激发幼儿对海洋的兴趣。
2. 讲解:展示各种贝壳图片,介绍贝壳的种类及特点,让幼儿对贝壳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律动教学:a. 教师示范捡贝壳的律动动作,让幼儿跟随学习。
b. 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全班进行集体捡贝壳律动,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捡贝壳”游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海洋的呼唤——捡贝壳2. 贝壳种类:扇贝、海螺、鲍鱼等3. 律动动作:拍手、跺脚、旋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模仿捡贝壳的律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完成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律动学习中的参与度,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律动分享给家人,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复杂的律动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捡贝壳”游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贝壳_幼教音乐教案_模板1.教师带幼儿园念歌词1)教师念的时候,适当的配合歌词做动作和面部表情.学生会形象的理解歌词,便于记忆2)念完后,问幼儿:”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词里都提到了什么东西啊?”生答:海螺\大海\小伙伴………并适时表扬学生,让学生更自信,更喜欢唱歌课。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分段的唱,并不断重复,请小朋友表演3.做游戏一些小朋友当贝壳,蹲地,另一些幼儿当拾贝壳者。
手拉手把“贝壳”围起来,边跳边唱。
第二段时,手放开,“贝壳”逃。
拾贝壳者追,看看哪位小朋友拾的贝壳又多又漂亮。
中班音乐活动: 小青蛙学唱歌活动目标:1、掌握×、××、×0、××××等不同的节奏型;2、掌握2/4节奏的特点;3、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重点难点分析:这是一个轻松活泼的2/4拍子的曲子。
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过模拟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使全曲更加生动活泼。
这首曲子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这首曲子的气氛,从整体上理解曲子;难点则是不同节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有以下几个方法:1、蹦跳感受节奏2、通过让小朋友多次听音乐,模拟歌曲的节奏来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来掌握和辨认×0 、××××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一、教具准备:1、小青蛙的头饰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个2、预先写好的乐谱3、录音带(按所需的音乐次数录好)4、带双面胶的小卡片,上面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一共八张,四张×0,一张××××,还有一张是××,一张×和一张四分休止符0。
二、练声:(大概在活动正式开始的前5分钟)练声曲:1 2 3 4 32 1小青蛙学唱歌活动过程:老师:(头戴青蛙头饰,学青蛙“呱呱”叫,按着节奏做青蛙蹦跳状出场)小朋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小朋友:青蛙!老师:对了!真聪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它有什么本领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将他们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况讲出来)老师:恩,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
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还会唱歌呢。
它呀,有个很好听的外号叫“田园音乐家”。
小朋友想不想学青蛙唱歌啊?小朋友:想!老师:好,那么现在我们都来做会唱歌的小青蛙。
请小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
(小朋友做好准备。
老师开始放音乐《小青蛙学唱歌》)老师: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青蛙?(老师开始做青蛙蹦跳状,注意要按着歌曲的节奏蹦跳,休止符处一定要空得明显,并让小朋友跟着跳。
)老师:好了。
那我们现在来听听小青蛙怎么样学唱歌的。
听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
(放音乐,让小朋友从整体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乐之后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啊?小朋友:两段!老师:对了!那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几声?(继续放音乐,只放第一段)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青蛙一共叫了几声?小朋友:(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乐)老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第一段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小青蛙是怎样叫的?(再听一遍,然后根据小朋友回答的情况决定是否多放一次音乐)老师: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
(拿出写有节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给小朋友看。
)这个是我们刚刚才学过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再来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个节奏型,口中念出来,在配上拍手动作,加强直接感受。
)老师:那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玩游戏了。
请小朋友先选择你们喜欢的节奏型,贴在自己的青蛙头饰上。
(等小朋友准备好)好,现在老师会用手拍一个节奏型,请拿到那个节奏型的小朋友站出来,并跟着用手拍一遍。
好,游戏现在开始。
游戏规则:老师开始随机拍出几种节奏型。
几次练习之后开始按照歌曲后四节的节奏型组合拍出来,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
最后是由小朋友按照歌曲原有的节奏型自己组合。
也就是说老师不再提示节奏型之间的连接顺序了。
(假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小朋友交换节奏型进行游戏,保证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掌握和辨认节奏型)老师:恩,小青蛙们学唱歌学得可真快!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歌词好不好!(老师要按照歌曲的节奏读词,可重复示范两到三遍,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检查是否掌握了节奏特点。
)老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青蛙!现在,请小青蛙们来跟着老师的钢琴唱歌好不好?(老师弹出整首歌曲的旋律,让小朋友跟着唱,可重复三四遍)老师:真棒!现在小青蛙们都已经学会唱歌了。
那么有哪只小青蛙可以为我们表演一下呢?(鼓励小朋友运用各种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但要求他们一定是要以唱歌表演为主)老师:小青蛙们真不愧是“田园音乐家”!唱的可真是好!活动延伸:小青蛙的故事请在课后小朋友自己编一个有关小青蛙唱歌的故事或是画一幅图画。
小青蛙学唱歌1=C1 2 3 4 |3 2 1 |3 4 5 6 |5 4 3 | 1 0 1 0 |1 0 |青蛙张开大嘴巴,荷叶上面学唱歌,呱呱呱 1 0 |1 2 3 4 5 4 |3 0 :︱︱1 2 3 4 3 2 ︱1 0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音乐活动: 运动员进行曲(欣赏)目标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激发喜爱运动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熟悉的运动项目,发展幼儿音乐听觉、音乐想象及音乐表现的能力。
准备各种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照片或图片。
过程1.在“运动员进行曲”声中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绕教室一圈坐下。
2.感受和理解乐曲的性质。
(1)刚才,你们听着音乐迈入教室,这段音乐熟悉吗?什么时候听到的?幼儿泛讲(2)“运动员进行曲”是运动员的音乐,你认识哪些运动员?(边听音乐边回忆,幼儿讲出,教师出示有关的照片或图片。
)(3)你们喜欢哪些运动项目?(边听音乐边泛讲,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项目,出示有关的照片或图片。
)(4)请你们边听音乐,边把熟悉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来。
(足球、篮球、游泳、射击、体操等。
)3.听辩乐曲的曲式变化。
(1)听乐曲,引导幼儿听出乐曲三段的变化。
(2)听乐曲,引导幼儿想象每一段表现什么?如A段表现了运动员入场;B段表现了运动员在比赛;A’段表示了运动员夺冠获奖了。
(3)听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动作表现。
4.完整听赏音乐,感受“运动员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音乐性质。
5.复习歌曲《吹泡泡》。
幼儿能边唱边做动作。
6.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出室。
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
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
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
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
《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
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
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
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三、课堂练习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祖国颂》的合唱片段。
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
四、总结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