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6神奇的眼睛(1)导学案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能够解释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位产生视觉。
2.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如何预防近视,提出保护视力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眼球模型,培养学生直观感知和观察能力,提高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力,加深对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3.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教学内容与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人性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我将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家庭成员的视力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视觉形成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的第6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主要讲述眼睛的视物原理,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直观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实物眼睛模型。
学具: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结构,激发学生对眼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实验演示:使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眼睛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凸透镜的工作原理3. 凹透镜的工作原理4. 近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5. 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聚焦在一点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3、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1、构造: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它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3、明视距离:在距眼睛25cm 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说明: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典型例题】例1、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解析:晶状体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此时视网膜接受的是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反之,晶状体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视网膜接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答案】 AC知识点二、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下图甲所示。
所以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视力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射入人眼,就能够会聚到视网膜上,如下图乙所示。
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甲乙2、远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上了,如下图甲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演示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以及这些情况在眼睛中的体现。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眼睛成像相关的现象,如视错觉等。
3.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眼睛及视觉原理的理解。
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眼睛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理解眼睛作为生物光学仪器的独特性。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阐述眼睛调节焦距的机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4.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人工晶状体、激光手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谈谈你对这些科技进展的认识。
5.调查身边同学或家人的视力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用眼习惯计划,以提高视力保护意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用眼环境、眼部锻炼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眼睛调节焦距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自主发现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调节焦距的过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成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6 神奇的眼睛 学案设计
神奇的眼睛【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二、合作探究。
(一)眼睛。
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活动1:观察下图,可知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_________成像在____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
活动2: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_。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近视眼或远视眼?(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自我调节范围大大________,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
(4)如何保护眼睛?(二)视力的矫正。
活动3:探究视力的矫正。
1.制作眼睛模型:如下图,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
其中用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2.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近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4.6.1神奇的眼睛(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4.6.1 神奇的眼睛(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3.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能够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眼睛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眼球模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眼球模型,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谜语“什么东西,人人都有,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永远看不到自己”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眼睛。
2. 讲解:a.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眼球的结构图,并讲解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b. 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由视网膜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c.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眼睛中的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模拟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眼球的保护方法,如正确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等。
5. 练习: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 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视觉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问题式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识和技艺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进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的迷信规律解释详细效果,取得初步的剖析概括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先生具有眼保健看法有将迷信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看法。
课前预习: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瞳孔,经过___________成像在____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置,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任务原理: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2、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______身手,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适宜的___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状况。
4、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适宜的___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状况。
5、缩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6、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7、幻灯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课中效果: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视网膜无法调理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4、有哪些要素会形成远视眼或远视眼?5、如何预防远视?如何预防远视?6、要看清较小的物体,应怎样办?7、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适宜?缩小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水滴能把字缩小吗?8、一个缩小镜可以缩小物体,假定要缩小更小的物体,可否将透镜组合?9、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同会如何呢?10、照相机的原理:像比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像距和物距哪一个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11、缩小镜、幻灯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经典例题:1、眼睛是一〝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经过________来改动晶状体的________,当睫状体________时,晶状体变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眼睛的构造:教师展示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理解视觉的形成: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4.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演示矫正方法。
5.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看电视时要离得远一些,如何保护视力等。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 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视觉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凹透镜矫正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凸透镜矫正七、作业设计1. 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第6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第6节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学习本节,意味着你1.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知道矫正视力所应配带的眼镜3.学会保护视力4.能知道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5.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合作探究心灵的窗口眼睛,心灵之窗,有了你,人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眼睛与我们的生活切切相关,起着多么的重要作用.你知道眼睛的构造吗?你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1)眼睛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一样吗?对课本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光路图中,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像,这与我们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差异?(2)正常眼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眼、远视眼及视力矫正1.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称为______眼,矫正时需戴_____镜。
2.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称为______眼,矫正时需戴_____镜。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神奇的“眼睛”,这些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视野,提高了人们肉眼的功能。
1.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u___f 时(填“>”或“<”)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放大镜观察手指甲,体验把放大镜放在什么位置时看得清楚、眼睛感觉最轻松。
2.幻灯机、投影仪当f <u <2f 时,成_____、_____、_____像。
(1)如图4—27所示,是投影仪的光路示意图.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2)要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如何放置投影片?(3)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如何调节投影仪?4.照相机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u___2f 时(填“>”或“<”)成____、____、____的像相信你能成功图4-27【学习检测】1.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球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像,并同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从而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主要介绍人眼的基本结构、视物原理,以及保护眼睛的相关知识。
教材具体内容包括:1. 人眼的基本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2. 视物原理: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保护眼睛:了解预防近视眼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物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预防近视眼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视物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光线折射和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
2. 教学重点: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物原理的掌握,以及预防近视眼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眼球模型、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 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眼球的解剖图,详细讲解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物原理。
用图解和动画形式展示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作用,形成物像的过程。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预防近视眼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4. 练习:给出一些关于眼睛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的基本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物原理: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作用,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保护眼睛的方法: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期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教材内容,绘制一张人眼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导学案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目标案】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重点】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预习案】1.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及组成部分的名称,并将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如图所示)相应的位置上.2.有的人看远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被称为________眼,这种眼睛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_____方.为了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可选择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配戴.3.有的人看近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则被称为______眼,这种眼睛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____方.为了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可选择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配戴.【探究案】知识点1:(1)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人眼视物时,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______,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_____,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通过眼睛的自我调节,使物体能清晰的成像在_____上;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通过眼睛的自我调节,也能使物体清晰的成像在_____上.(2)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不能使晶状体变薄,使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变大,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方.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远视眼不能使晶状体变厚,使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变大,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方.【例1】人眼在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由此可见,在物距改变时,人的眼睛是靠改变______的凸凹程度来改变对光的偏折程度,相当于改变了凸透镜的_____.【变式练习】1.如图甲所示表示正常人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则乙图为______眼,与甲图相对比,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丙图是_____眼,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甲乙丙知识点2:(1)近视眼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需要佩戴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需要佩戴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例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变式练习】2.关于近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C.需要配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D.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总结案】【检测案】1.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第1题图A.远视,凹透镜 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凹透镜 D.近视,凸透镜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3.人眼是怎样看到物体的:(1)原理:人眼看物体和成像的原理相同.(2)视觉的形成过程: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不发光物体的光线,通过,经过晶状体成像在___上.(3)成像特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的实像.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选填“前”或“后”)移.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4、6神奇的眼睛【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4、了解凸透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学习重点】视力的矫正【学习过程】一、温顾知新回顾凸适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于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位于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当物体位于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当物体位于时,不成像;当物体位于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1、人眼看物体和_______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观察课本75页图4-46,认识眼睛的结构:在眼睛的结构中,和上节实验各组成部分相对应的结构名称是:蜡烛―――――物体凸透镜―――――光屏―――――人的眼睛在看物体时,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3、正常的眼睛观察课本图4-47,可知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上。
4、近视眼和远视眼阅读课本P75和P76内容及图4-48,完成以下问题:(1)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近视眼?(2)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远视眼?(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自我调节范围大大________,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
(二)视力的矫正1、制作眼睛模型:用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用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1)课本图4-48(a),调节使光束经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之前,这是________眼模型。
(2)课本图4-48(b),调节使光束经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之后,这是________眼模型。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docx
4. 6眼睛与视力矫正第1课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木原理;了解近视眼。
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学能力;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以及应用实验解决问题。
难点: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盛水的圆烧瓶、焦距不等的凸逶镜子和凹透镜、平行光源。
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眼睛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窗户。
思考、举手发言。
极性,活沃,教师问:你对眼睛了解多少?同时活沃气氛。
引导学生就眼睛看物体提出自己不明白思考、归纳、再思考。
又急于了解的问题。
培养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的能力,明确该节课要上,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汇分和分析,研究的问题,为后边的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探究学习作铺垫。
人的眼睛如何看到物体?实验是科人的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学探究的基础。
体?让学生对眼睛看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么?识。
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进行新使用物理模型,将课抽象的过程转变成一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研个直观的过程,便于学究。
生理解、接受。
人眼如何看到物体?观察、思考、联想、体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出示眼球模型和多煤体课件,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导学生联想凸透镜成像,体会眼睛看物养学生探索的乐趣。
体排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巩固培养学生归纳、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括的能力。
统一认识。
实验一: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培养学生的自学验,如图1所示。
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的像对比:凸透镜A相当于眼睛的晶体力。
状,瓶屮的水相当于玻璃体,而正对凸透镜A瓶后壁则相当于视网膜。
沪科版初二物理同步导学案: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初二物理同步导学案:4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畴[来源:1]1、预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明白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了解望远镜等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仪器的原理。
2、预习范畴教材第4章第6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照相机特点与原理:(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胶卷到照相机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像的位置(胶卷到镜头的距离),暗箱越短.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2)物体位于凸透镜倍焦距以外(μ>2f),成.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f<μ<2f).物体与实像分别位于凸透的.利用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2.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2f>μ>f)成.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大于物体(像大).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物距(像距大)。
三、预习检测1.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看透亮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看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看,现在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2.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照像时,相机底片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用放大镜看中国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D.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3.2021年最为专门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显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因此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看,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邻近成虚像D.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但它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天文爱好者能够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看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差不多上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2. 公交车内安装有“电视监控器”,该装置的光学系统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二、随堂检测1..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形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来源:学*科*网Z*X*X*K]2.关于显微镜和放大镜观看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的()A.差不多上实像B.差不多上虚像,且差不多上放大的C.前者为实像,后者为虚像D.前者为虚像,后者为实像[来源:1ZXXK][来源:Z。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6节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神奇的眼睛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神奇的眼睛学案(新版)沪科版一、知识回顾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情况像距v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f<u<2fu<f补充:1、物近像像变。
2、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3、处是成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二、学习目标1、知道眼睛看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三、课前准备(一)阅读p75第一部分:眼睛的视物原理填空:1、眼睛与凸透镜成像的比较眼睛与凸透镜进行比较成像原理结构角膜和晶状体()视网膜--------( )调节作用像距不变靠改变()使像成在()2、阅读p76实验探究近视眼成像的原因,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近视眼的晶状体变,折射能力变。
(2)远视眼的晶状体变,折射能力变。
(二)阅读p76-77第二部分: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应用镜矫正。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应用镜矫正。
四、课堂达标: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像,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有的人看远处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地方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近视眼需配戴透镜。
3、根据眼睛成像位置填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4、美人鱼眼睛的晶状体比人眼睛的晶状体要得多,折光能力,在岸上应配戴透镜矫正。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的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 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D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为凸透镜五、知识梳理通过这节的学习我知道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4. 视觉误差:探讨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了解视觉误差的概念及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各部分结构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幻灯片、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猜猜看他们的视力是否一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眼球模型,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3.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近视和远视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这两种视力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近视和远视等问题。
5. 视觉误差:讲解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4. 视觉误差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神奇的眼睛
时透镜的应用
第2课
【目标案】
1.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
.
【重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难点】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调整方法.
【预习案】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镜.它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以便于人们看清楚.它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________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制成的.
2.显微镜的和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显微镜.
3.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_______了,天文望远镜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使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的_____ 像.
5.投影仪的光学原件主要由_______镜和________镜两大部分组成.
【探究案】
知识点1: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_______”,以便人们能看得更清楚.
(2)放大镜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以内成正立、_______的虚像的规律.在使用放大镜时,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以内.
知识点2:照相机
(1)照相机由镜头和暗箱组成.镜头相当于_______镜,能使物体成像;暗箱底部相当于_______,成像在这一位置.
(2)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_以外的成像规律,成倒立、______的实象.
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例1】某照相机镜头焦
()
中
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22cm处移动的过程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
【变式练习
1.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有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
集监控区
心
,
送到监控中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
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3:
知识点
(1)投影仪由凸透镜、平面镜、光源、屏幕组成._______镜能使物体成像;
________镜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屏幕相当于光屏.
(2)投影仪应用了凸透镜在____________之间的成像规律,成倒立、_______ 的实象.
【例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可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
移动
】
【变式练习
2.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 f ,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幻灯片与()
该
镜头间的距
离应
A.大于2f B .等于f
C.大于f ,小于2f
D.小于f
4:显微镜
知识点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
无法看见的物体.
5:望远镜
知识点
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
“_______”了.望远镜的
基本元件是_____镜和______镜.
】
【总结案
放大镜:u﹤
f
2f
照相机:u﹥
2f
u﹤
凸透镜的应
用投影仪:f﹤
显微镜
望远镜
【检测案
】
1.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A.平面镜 B .照相机
C.幻灯机 D .放大镜
3.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
()
离
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镜头到地面的距
距为
一镜头焦
A.大于120mm B.恰为60mm
C.略小于60mm D .略大于60mm
4.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
有_______作用,利用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___,这种透镜对
光线
________(只需填写一种).
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图
第4题
5.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
缩
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
倒立
小的_______(选填“虚”、“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