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引言:不同于大学以前的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的主动性,而且这也是本科生发展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讨论。

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教学方式率先在美国被实施推广[1],南京大学在90年代的课程改革也响应了这一趋势。[2]已有大量的论文讨论本科的研究型教学和对应的大学建设,本文则试图通过本科生学习的角度论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将得到全面的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灌输”、“识记”,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而这种封闭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经由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愈演愈烈,致使许多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无法肩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研究性学习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建立了一种从内容到实践都具有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必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很少,因而要达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非常困难。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质教育,虽然己取得不少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科学系统地实施素质教育,似乎还没有一条明确的思路和完整的构想。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诊,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高中学生己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状态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四)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五)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从而有助于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是教育长期一贯的追求,更是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研究性学习是实现这种“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呼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研究性学习很多内容的实施需要借助家庭、社会的资源,社会和家庭可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指导力量和研究场所。因此,要想使研究性学习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营造一种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使社会和家庭确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辅助力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证明,如果学校对社会和家庭的一切教育资源和有利条件开发、利用的好,的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我认为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获取已有信息:对于需要查找资料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如开放性问题、前沿问题、外文资料等

难以在书本的有限内容获取的信息,就需要学生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要求我们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去查找,还要有能高效地搜寻目标资源,能甄别资料的真伪、优劣,能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下一步的查找的方向。

(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弥补个人来源的有限性,可以做到知识共享,扩大知识来

源,延展信息广度,同时还促进了沟通交流能力。

(三)与老师交流:与学生间的交流相比,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在于多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思想,有时从讲课中能让学生学会的知识可能远不如老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后学生自己主动学来的多,有时候讲课好的老师未必能带出好学生,因为他们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反而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的老师能锻炼出学生的科研素质。[4] (四)自主探索:正如上一点所谈到的,真正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能独立思考、能自主确定研究方向,能自主设计实验(创造性思维)和操作(动手能力),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有能将获得的结论总结成理论的系统性思维。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水平的提高,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比例会随之改变,逐渐由搜寻有用信息转向创造有用信息,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个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研究,不在于我们的最终结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重要一步,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但这一切是要在大学学习体系内进行的,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