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早期干预

合集下载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大者预后差 。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基础 ,脑代谢异常 ,并且血小板聚 集性增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浓度增高, 白蛋白降低 , 脂质增 高, 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致血液流动性 降低和黏滞性增高 ,易造成弥漫性脑 缺氧性损害 。而从本组病例可以进一步看出,发生了迟 发性脑病 的患 】 者预后与其 中毒程度有密切关系 ,中毒程度重 、昏迷时间长者预后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 氧治疗的时间越早、疗程越长,预后越 好。推
生相应 慢性 病的风 险会加 大。
< O 5 。结 论 儿童肥 胖代谢 综合 征 发生较早 ,如果 不加 以干预 ,成人 后 发 .) O
【 关键词 】 儿童肥胖 ;代谢 综合征 ;・床 干预 临 中图分类 号 :R 2 .4 73 1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 0 5 0 7- 2 61 8 2 1 )0 - 04 0 9
加 ,从而启动了致迟发性脑病 的程序 。 2 - 2影响本病 预后 的相关 因素分析
基底动脉血流量,有利于昏迷患者活醒,有利于脑干功能恢复;降低
血液黏稠,促进血栓 吸收 ;减轻再灌注损伤;高压氧还可使钙泵恢复 , 减少血栓素的产生 。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的一种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进行高压 氧治疗 ,对预 防迟发性脑病所
1 统计学方法 . 4
项查体后发现符合MS 断标准者共7例 。我们对其进 行了为期 1周 的 诊 8 2
干预治疗 。现将干预治疗前后的效果报道如下。
采用S S 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 ,组 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干预 PS 前 后比较 用配对t 。 检验 2结 果 21干预前后患儿各项指标变化 . 进 行干预措施 l周 后 ,全组患 儿收缩压 、舒张压均显著 降低 2 <O0 ),治疗 前后空 腹血糖 无 明显变 化 ,治疗 后 1周总 胆固醇 降 . 5 2 低 ,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 (>O 5 P . );治疗 1周后 ,三酰甘油较治 0 2 疗前显著减低 ( . ),H L 固醇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腰围治疗 P<0 1 0 D胆 后有下降趋 势,但差异不显 著 ( P>O 5 . ,见表1 0 )。

幼儿肥胖干预措施

幼儿肥胖干预措施

幼儿肥胖干预措施幼儿肥胖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不健康,越来越多的幼儿正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为了有效干预幼儿肥胖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健康饮食教育:教育幼儿和家长关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鼓励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限制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通过提供健康食谱和食物替代品,帮助幼儿和家长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2. 增加体育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户外游戏、球类运动和舞蹈。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选择,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运动。

3.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肥胖的干预措施。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健康饮食计划,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幼儿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和体脂肪含量。

通过及时监测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肥胖问题。

5. 心理支持:肥胖问题可能对幼儿的自尊心造成负面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6. 健康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如提供新鲜的食物选择、鼓励户外活动和限制电子娱乐产品的使用时间。

创造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7. 教育宣传:开展幼儿肥胖的教育宣传活动,向幼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传达肥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和媒体,提高公众对幼儿肥胖问题的认识。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幼儿肥胖问题。

同时,这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机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持续的努力和关注,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009年7月第16卷第7B期护理学报JournalofNursing(China)July.2009V01.16No.7B19【综述】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胡瑞综述;李晓春审校(安庆市立医院儿科,安徽安庆246001)【关键词】JLt;单纯性肥胖;健康促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09)07B-0019-03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趋势【11。

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慢性损害,迟滞儿童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身体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育,压抑潜能的发育。

还可造成心理行为损伤,挫伤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对儿童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影响【:1。

是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诱因,应引起社会和家庭重视…。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通常认为与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睡眠、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需要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

现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及儿童早期干预1.1从母孕期重视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巨大儿在生后各年龄期肥胖发生率高…。

胎儿后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为肥胖奠定基础。

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对孕妇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检测,控制孕妇体质量增加程度,降低巨大儿和高体质量儿出生率。

1.2及早有效干预防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和发展轻度单纯性肥胖治愈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时期。

幼儿治愈率高于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疗难度加大【41。

1岁以内婴儿干预效果最好,1岁以上儿童纠正起来难度较大…。

要从出生开始,定期接受系统营养检测和指导,观察儿童体质量变化趋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肥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儿童单纯肥胖症干预方法的研究也成为目前国内的一个热点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国内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各种干预方法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输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根据单纯肥胖症的成因,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

1、膳食干预膳食干预也称为饮食调整,包括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调整饮食结构。

能量摄入过多是大多数肥胖儿童的共同特点。

因此,在膳食干预中首先是控制摄入的总能量。

总能量的控制应采用秩序渐进的方式,以减少肥胖儿童主食的摄入量为首选。

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4,逐渐过渡至减少1/3~2/3,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最终减至生理需要量(按身高的体重所需平均热卡);三餐热能分配为25%、40%、35%。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乏适量的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所以,在儿童期禁忌饥饿和半饥饿疗法。

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脂肪量与肥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同重量的产热营养素中脂肪所含热量最高,且转化为人体脂肪的转化率最高,高脂饮食可能对肥胖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调整饮食结构的目的是通过饮食量化调整,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同时,饮食中脂肪的减少还可起到减少摄入总能量的作用。

饮食调整的内容包括:(1)选择热卡含量较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20%左右;(2)少食或不食高热量、高脂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奶油制品、甜食、甜饮料等。

蒋竞雄等,认为饮食调整的重点是晚餐,晚餐时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水果、汤等低热卡食物,后吃高热卡食物;减少主食量,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放学后至晚餐前,除蔬菜、水果外不摄入其他食物,但不限制局外人一。

小班肥胖儿童管理干预措施

小班肥胖儿童管理干预措施

小班肥胖儿童管理干预措施
小班肥胖儿童的管理干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干预:控制饮食是管理肥胖儿童的重要措施。

家长和老师应该监督孩子的饮食,避免他们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均衡的食物。

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喝水,避免过多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2. 运动干预:增加运动量是减肥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初期运动时间可为10分钟,以肥胖儿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逐步达到理想的运动时间。

3. 行为习惯干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控制体重。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

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心理干预:肥胖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体型,树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5. 家庭和学校合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情
况,及时向老师反映问题;老师则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总之,小班肥胖儿童的管理干预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通过饮食、运动、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童肥胖症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分析

儿童肥胖症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分析

儿童肥胖症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8T15:30:11.1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作者:杨思敏[导读] 对于儿童肥胖症患者实行早期的预防和相关手段的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体的各项指标,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对儿童肥胖症的预防以及早期干预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为儿童肥胖症的早期预防提供建设性意见。

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名儿童肥胖症患者的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55人。

对照组的儿童采用传统的减肥手段对其体重进行控制,研究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并对比两组患者通过身材计算器计算的相关数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三围数值。

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后,其身材各项数值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和三围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

结论对于儿童肥胖症患者实行早期的预防和相关手段的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体的各项指标,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肥胖症;早期干预;早期预防引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逐步发生改变。

对儿童来说,过量高热量事物的摄入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情况都会导致其体重显著上升,进而引发儿童肥胖症的出现。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症患者与日俱增,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儿童肥胖症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配合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本研究对我院前来治疗的110名患者中的55名患者实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名儿童肥胖症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别的儿童均为55人。

国内外对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研究现状了解国内外对儿童肥胖干预的各种措施及其优缺点、可行性、干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肥胖儿童的干预措施,为今后有效干预各年龄段儿童肥胖及减少肥胖儿童的数量提供依据。

标签:儿童;肥胖;干预措施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1]。

近10 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仅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数量增加,而且年龄越来越小[2],加上儿童出现超重、肥胖后再进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儿童期肥胖的后果比成人更为严重,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较多,特别是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生理及心理行为研究等[3],但就儿童肥胖症防治措施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

一般的肥胖干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外科手术干预等,但这些并不全都适用于儿童。

在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时必须首先确定正确的目标:儿童时期肥胖控制的目标应该在于维持健康,而不是减轻体重[4-5],控制肥胖不宜提倡严格限食,因为这对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容易造成营养不足和生长受限。

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该提倡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6]。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儿童肥胖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矫正、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7]。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和国内使用方法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1国外儿童肥胖干预措施针对儿童肥胖问题,以学校为基础,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预防儿童肥胖的健康促进项目。

由美国罗格斯大学Ernes Mario药学院和新泽西州蓝十字保险公司共同设计的Shape It Up计划是一个旨在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活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干预计划,要求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8],已在美国新泽西州257所小学中使用,54.9%的学生对这个计划有很高的评价;Lekker Fit项目可以被翻译为享受健康(enjoy being fit),旨在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和活动方式,而不仅仅是达到理想体重,其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儿童超重的发生,并有助于纠正饮食障碍和对体形认知的错误认识,荷兰已在20所小学3~8年级(6~12岁)的儿童中开展该项目[9];此外还有Planet Health项目、Pathways项目、新加坡的整洁和健康项目、英国的”苹果”项目、泰国的有氧锻炼项目等。

肥胖儿心理干预

肥胖儿心理干预

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干预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进行的两次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从1986年的0.91%上升到1996年的2.0%,全国总的年平均增长高达9.1%。

随着生活条件的优化、静坐生活方式的普遍以及饮食西方化的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复杂,其中心理、营养和行为因素起重要作用,因此,从这些方面干预将对肥胖儿童控制体重和减肥有积极意义。

儿童肥胖病因以2~20岁男童和女童的体质指数(BMI)值绘制生长曲线,美国CDC定义,儿童若BMI值在该生长曲线中超过同龄人第85百分位数即为超重,美国肥胖学会定义儿童若BMI 超过第95百分位数即位肥胖。

已有研究证实,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行为、营养因素均相关。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著名的伯明翰人群研究、魁北克家庭研究、加拿大家庭关联研究(Canadian fitness study)以及挪威家庭调查等都发现了这样几个共同规律:与非肥胖父母相比,肥胖父母所生的子女中肥胖患者的人数也明显较多;同一家庭中每个成员均有相近的BMI指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BMI指数也有密切的相关性。

这些观察结果虽然不能排除共同家庭环境可能导致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提示了遗传基因在肥胖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因素研究发现,很多肥胖者在处于焦虑状态时食欲大增。

心理学家认为,肥胖者在焦虑时爱吃东西,就是一种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

通过咀嚼食物,人脸部肌肉紧张度降低,从而间接释放紧张情绪。

“有机会就吃”是人类祖先在艰苦时代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这种多吃储备的文化使人们在当今食物并不匮乏的时代里潜意识中依然存在这样的心理倾向。

因此,节食是人类一种勉强的、理性的和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

在一些节食减肥者身上,这种心理倾向往往更加明显。

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肥胖儿童中,这样的心理因素极易引起节食减重后体重反弹。

儿童超重肥胖筛查、评估与干预措施

儿童超重肥胖筛查、评估与干预措施

肥胖较少见的合并症
• 高血压 • 睡眠呼吸暂停 • 脑性假瘤 • 通气不足综合征
儿童超重的筛查
• 建议采用年龄-性别-BMI 作为儿童超重的筛查标准, 以判定儿童是否需要进一 步的评估或治疗
对2岁以下儿童的筛查
• 采用身长别体重作为筛查标准 • 身长别体重≥95百分位数是肥胖
的界值点(或≥ M+3SDs ) • 2岁以下儿童肥胖与大年龄儿童
• 治疗很困难,效果一般不甚满意
儿童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的
早期干预
国家妇幼保健中心 蒋竞雄 博士
主要内容
•监测 •评估 •干预
儿童身长/身高监测频率
• 婴儿期每1-2个月; • 幼儿期每3-6个月; •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每半年-1年
评价儿童身长/身高生长水平
• 采用年龄别身长(高)标准 • 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 • 评价生长水平和生长速度 • 采用标准差或百分位数法
筛查发现为肥胖儿童
•进一步深入医学评估
深入评估的内容-1
• 除外病理性肥胖 • 家族史(肥胖、进食异常、II型
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血脂 异常等) • 饮食状况(品种、数量、时间、 次数,可采用24小时回顾和膳 食频率调查)
深入评估的内容-2
• 体力活动状况(日常体力活动和静坐的 时间)
• BMI每年增加≥2(正常0.5-1)
肥胖的危险性不同,并不预示 将增加成年期肥胖和慢性病的 风险
2岁以上儿童的筛查
• 建议能测量立位身高的儿童 用分年龄和性别的BMI来判
断超重和肥胖
• 2-3岁儿童若仍然测量卧位 身长,可采用身长别体重来 判断超重和肥胖
推荐的肥胖筛查程序
筛查发现为正常

接近超重幼儿早期干预的探索与实践

接近超重幼儿早期干预的探索与实践
那 么超 重儿 童的现 状是 怎样 的呢 ? 我 园 是 上 海 市 一 级 幼 儿 园 ,肥 胖 儿 与 超 重 儿 童 的 管 理 按 照 市 儿 保 所 的 要 求 进 行 。据 本 园 2 0 ~ 0 7年 体 检 资 料 显 示 :超 重 检 0 5 20 出率一 直 很 高 ( 0 5 年 90 , 2 0 20 .% 0 6年 87 , 2 0 .% 0 7年 97 ) 正 .% ,
接近超重幼儿早期干预 的探索与实践
上 海 市 松 江 区 人 乐 幼 儿 园 石 萍
一 、
问 题 提 出
虽 然 幼 儿 肥 胖 的 问 题 已 得 到 广 泛 关 注 , 矫 治 也 在 各 级 幼 儿 园 进 行 ,但 仍 有 专 家 不 无 忧 虑 地 指 出 : 由 于 学 龄 前 儿 童 对 膳 食 和 生 活 方 式 的 自 控 能 力 低 ,近 年 来 学 龄 前 儿 童 肥 胖 患 病 率 快 速 增 长 的 问 题 尤 为 突 出 。 国 内 近 年 调 查 资 料 也 显 示 , 幼 儿 在 整 个 幼 儿 园 时
保 教 人 员 。首 先 提 倡 健 康 需 要 提 前 关 注 ,其 次 通 过 健 康 课 、 家 长 会 、 发 放 宣 传 资 料 、 日 常 沟通 交 流 等 多形 式 进行 宣 传 培 训 ,如 肥胖
发 生 的 原 因 、危 害 、 本 园 近 年 来 对 接 近 超 重
()对全 园幼 儿体 格发 育 产生 积极 影 响 。 2
常 幼 儿若 管理 不 当立即 增加 肥 胖检 出率 ,其 中比 较 突 出 的一 个特 点 是 每 年 从 正 常 转 为 超 重 的 新 增 超 重 人 数 比 例 很 高 , 平 均 达 到

2024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

2024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

2024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摘要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但依从性较差,而减肥药物及代谢手术在儿科应用中受限。

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治,要重视早发型肥胖、早期识别肥胖相关并发症,实现个体化及多学科综合管理。

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控,需结合我国国情,根据肥胖流行的地域、年龄及性别差异,利用大数据及云平台,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家庭-学校-医院联动管理的新型防控策略。

目前肥胖这一复杂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极具挑战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但会导致多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问题,而且75%~80%肥胖可延续至成年,极大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寿命[1]。

美国儿科协会2023年1月刚刚制订了《儿童青少年肥胖评估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也正在召集包括我国专家在内的全球专家制订儿童肥胖相关指南,可见儿童^胖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近年来,肥胖发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2023年全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体重指数(BMI)增幅水平已位居全球前列[2]。

1992年,全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仅为3.9%,6~17岁儿童为5.7%,而根据《2023年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报告》,6岁以下、6-1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已分别增加到10∙4%和19%[314]。

我国儿童肥胖的流行存在地域、年龄段及性别差异[5]。

肥胖患病率最高为北方,8~13岁儿童达到18.8%~23.6%,同时西部3~6岁男孩也达到了18.1%~28.6%[6]。

近十年,我国东部地区(浙江、上海)儿童肥胖、超重上升率全国最高[7]。

同时,儿童肥胖发病率存在城乡差异,既往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儿量巴胖率高于乡村,近年来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在一些东部省份,乡村儿童肥胖率已经超过了城镇,预测2025年乡村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全面超过城市,出现〃城乡逆转〃[8]。

幼儿园肥胖儿矫正措施

幼儿园肥胖儿矫正措施

幼儿园肥胖儿的矫正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干预:幼儿园应该为肥胖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同时,鼓励肥胖儿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 运动干预:幼儿园应该为肥胖儿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同时,鼓励肥胖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运动,如散步、跑步、爬楼梯等。

3. 行为矫正:幼儿园应该对肥胖儿进行行为矫正,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

例如,鼓励肥胖儿少吃零食、甜点等高热量食物,避免在睡前吃夜宵等。

4. 心理干预:幼儿园应该关注肥胖儿的心理健康,避免因为肥胖而受到歧视或嘲笑。

同时,应该鼓励肥胖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5. 定期监测:幼儿园应该定期监测肥胖儿的体重、身高、腰围等指标,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总之,幼儿园应该为肥胖儿提供全面的矫正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干预,以帮助肥胖儿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肥胖儿管理意见及建议

肥胖儿管理意见及建议
4
规律进餐
保证早餐,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避免暴Biblioteka 暴食。5增加体育活动
根据年龄段设定不同的运动目标,如0~1岁婴儿每天进行多种方式的活跃身体活动,1~4岁幼儿每天至少180分钟活动,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运动。
6
减少静坐时间
限制每天静坐时间,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
7
充足睡眠
保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健康成长。
8
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
提倡母乳喂养,6月龄后母乳喂养的同时合理添加辅食,有助于预防肥胖。
9
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
提高家庭成员、学校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对儿童肥胖的认识,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10
心理支持与社会适应
关注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肥胖儿管理意见及建议
序号
管理意见及建议
详细说明
1
定期监测体重与身高
建议1岁以内婴儿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1~3岁幼儿每6个月测量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测量一次。
2
基因检测(针对特定情况)
对于5岁前出现肥胖,尤其是食欲极度旺盛和/或有极度肥胖家族史的患儿,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3
合理膳食
避免含糖饮料、果汁,控制高热量、高脂肪或高钠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2岁以下儿童避免添加糖,2岁以上儿童添加糖不超过总能量的5%。
11
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根据肥胖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个性化管理计划。
12
早期干预与治疗
一旦发现代谢异常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干预和治疗。

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3-06-05T16:58:22.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詹冬梅[导读] 儿童肥胖的快速增长,肥胖治疗的艰巨性及儿童早期肥胖对身体的长远影响[1]等。

詹冬梅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 430200)【摘要】目的:探讨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通过医院系统保健门诊对干预进行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监测2008年1—12月满3个月的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

一直到3周岁。

结果:通过干预措施,婴幼儿超重发生率由19.47%至14.57%,肥胖发生率由5.45%至3.89%。

干预前后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在常规保健基础上,提供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能有效防治儿童早期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婴幼儿【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360-01 儿童肥胖的快速增长,肥胖治疗的艰巨性及儿童早期肥胖对身体的长远影响[1]等。

迫使人们将肥胖控制的关键环节投向肥胖发生的起点即婴幼儿时,由于婴幼儿的特殊性,手术去脂、药物、饥饿等有损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方法均被禁用。

我阮通过对社区2008年内满3个月的超重、肥胖婴幼儿实施为期3年的干预,来探讨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在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阮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管理中,选择2008年1—12月满三个月的婴幼儿为观察对象。

接受儿童保健管理并且自愿接受儿童保健干预措施的婴幼儿为干预组(358名),仅接受儿童保健管理的婴幼儿为对照组(140名)。

1.2 方法1.2.1 干预措施包括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

对社区358名婴幼儿从3个月第一次健康体检开始即进行预防性干预;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超重、肥胖儿按照自愿原则列为专案管理,增加进行家庭行为治疗。

浅谈幼儿园肥胖儿童体重的干预措施

浅谈幼儿园肥胖儿童体重的干预措施

浅谈幼儿园肥胖儿童体重的干预措施2019年9月,在入园体检中,我园共查出肥胖幼儿15名,其中重度肥胖幼儿2名,轻度肥胖13名。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体重肥胖幼儿进行专题研究,从而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等的改变,营养物质的丰富,加之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及不科学的喂养,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

我们幼儿园的肥胖儿,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还要针对肥胖儿要进行有关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其发生率。

一、肥胖的危害幼儿肥胖会导致他成年之后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风险增高。

同时肥胖也会影响幼儿的活动能力,导致幼儿的活动能力下降,这样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同时肥胖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所以肥胖不管对于哪个年龄段来说都是不好的,所以对肥胖幼儿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3-6岁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子目标中指出: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

幼儿体重正常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切,保护幼儿生命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幼儿体重正常是幼儿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肥胖的成因(1)不良饮食习惯经调查表明发现,肥胖的孩子多数喜欢吃荤菜,不喜欢吃蔬菜,孩子的挑食家长不加以重视。

此外,孩子有意无意地多吃零食,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如此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出现肥胖。

还有就是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肥胖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2)家长的错误观点尤其是家长对幼儿肥胖的错误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就是一件好事,这样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

(3)遗传因素据有关资料: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

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

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4)运动过少家长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总让孩子呆在家中看电视等,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运动,渐渐地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与预防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与预防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与预防发表时间:2016-05-11T15:45:41.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作者:韩文英[导读] 百色市右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与实践证实[23-25],在儿童肥胖预防中,群体干预效果显著,在社区、幼儿园、学校均可进行。

韩文英(百色市右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经成为我国危害健康的严重问题,调查显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儿童肥胖症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对儿童肥胖症实施早期干预和预防的意义重大。

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能引起关注。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行为干预;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01-02近几年调查结果显示[1],世界范围内,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不断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可致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均会产生影响。

1.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国内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近2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上升4~6倍。

有统计分析显示[3],中国大中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在14%左右,年增长率已经上升至9.1%。

2.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2.1 家族聚集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关系有关研究显示[4],儿童单纯性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父母的BMI水平越高,则子女患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遗传基因造成,也有可能是家庭成员容易养成相同或者是相似的生活习惯,因此,父母肥胖会增加子女患肥胖症的机率。

调查发现[5],双亲均超重,则子女中超重的发生率在70%~80%之间,若是双亲之一肥胖,则子女有40%的机率出现肥胖,双亲均未超重,子女肥胖超重的机率仅在10%~14%左右。

国家健康委: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

国家健康委: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

国家健康委: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6 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

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

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2~17岁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和校医等,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辅助预防与控制提供食养指导。

本指南主要针对膳食营养相关的原发性肥胖,不针对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

有其他合并症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可参考本指南,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食养方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01肥胖定义与判定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脂肪含量超过标准的15%即为肥胖。即:体 重超过同性别身高别体重正常参照值20%作 为诊断肥胖的界值点。超过20%-29%为轻度 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 度肥胖。
如评估局部体脂或腹型肥胖,可测量腰围、 腰臀比可根据实际条件选用超声、CT或 BMI等检查来测定总体脂和局部体脂 。
遗传对儿童肥胖发生的影响
家长不仅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孩子,而且在家庭 环境上影响着孩子,遗传因素也可能包含着影 响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的行为倾向。
肥胖家庭的环境和遗传倾向共同作用,形成一 定的饮食习惯、进食量和活动方式,作用于对 肥胖敏感的儿童,导致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儿童肥胖社区干预培训教材 (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妇幼保健中心-2011年3月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 李晴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 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常为特征, 全身脂肪普遍过度堆积为表现的慢性 疾病。
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多近期和远期危害, 它是21世纪严重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分别于1986年、1996年在全国9~11个 城市进行了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研究。1986年~1996年全国儿童肥胖的年增 长率为9.1%,(男10%,女8.7%),中度肥 胖年增长率高达29.2%,而且,1996年调查 发现脂肪重聚年龄较早(5岁)、肥胖-超重 比值增大。
2)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多进行户外活动,尽量不看电视或电 子媒体。
学龄前期
1)开展有关儿童超重/肥胖预防的健 康教育活动,包括均衡膳食,避免过 度进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 方式,尽量少看电视或电子媒体。
2)每季度进行一次体格发育评价,对 超重/肥胖儿童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 式分析,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今天所讲的题目是除内分泌、遗传代谢性 疾病所导致的儿童肥胖之外的,是大多数 肥胖儿童的患病原因即单纯性肥胖的管理 问题。
母乳喂养对人类远期健康质量的好处
1、“人类疾病与健康起源”研究:许 多影响健康与寿命成年疾病(肥胖、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 等),与胎儿宫内营养、乳儿期喂养 方式、生后1-2年追赶生长速度及第二 次脂肪存积(青春前期)密切相关。
胎儿期
此期可能增加孩子发生肥胖的危险 性有两个因素:
1、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 2、孕晚期母亲体重增长过速 其机理可能是孕早期营养不足对胎
儿下丘脑的刺激和孕晚期过度营养 导致的脂肪细胞过度增长。
脂肪重聚期
BMI在幼儿晚期降至最低点的年龄称为 脂肪重聚期。(adiposity rebound)一 般发生在幼儿晚期,在5-6岁之间(学龄 前期)。此期控制体重到合适水平,可 以减少青春期肥胖的发生。
医学评价
(1)危险因素:对筛查为肥胖的儿童,在排除病 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下列任何 一项指标呈阳性者为高危肥胖儿童。
3)控制超重/肥胖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 无需采取减重措施。
4)监测体重、身长的增长和发育状况,强 调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喂养。
5)避免低出生体重儿过度追赶生长。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对超重/肥胖的管理要求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对超 重/肥胖的管理要求
2. 查找原因 (1)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2)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 (3)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
青春期
是儿童肥胖发生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 若青春期体脂呈向心性分布,将来发生
和肥胖有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青春期 肥胖不仅治疗极其困难,而且发生严重 合并症的危险性增加,同时也很可能发 展为成人肥胖。细胞数目增 多时期,如果在这阶段控制了孕妇 或儿童的体质指数在合适水平,对 今后体重的控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脂肪重聚期是脂肪细胞增长的时期,如果此期体重下降可使脂肪细胞的体积 缩小(但脂肪细胞的数量不变)为限制脂肪细胞数量的过度增加,降低青春 期和成年期减肥的难度,在幼儿期控制肥胖十分重要。
研究显示,脂肪重聚期提前(5.5岁之前),无论脂肪重聚期的BMI高低或父 母是否肥胖,均与该儿童将来成年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纵向研究表明,脂 肪重聚提前,不仅使BMI达到高峰的年龄提前,而且使高峰期BMI值增加。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对超 重/肥胖的评价要求
超重/肥胖 1.评估与分度 (1)超重:体重/身长(身高)≥M+1SD,
或体质指数/年龄(BMI/年龄)≥M+1SD。 (2)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
或BMI/年龄≥M+2SD。
肥胖的发生发展有三个关 键时期
胎儿期 脂肪重聚期 青春期
2、母乳喂养可减少乳儿(生后1-2年)生 长发育迟缓及加速,有利于成年期代 谢性疾病的预防。
重要信息!
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在 及时、合理添加食物的基础上 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幼儿期
1)每月测量一次体重,每3个月测量 一次身长,监测体格生长情况,避免 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适当控制体重 增长速度,不能使用饥饿、药物等影 响儿童健康的减重措施。
喂养过程家长和孩子的职责
父母:负责用正面、积极的态 度和方式提供安全、美味、营 养的食物。
孩子:负责决定进食的品种和 进食量。
家长对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
孩子对饮食的先天调节能力可因家长对喂 养的过度控制而明显减弱。
如果儿童没有机会亲自经历、体验和感受 自己的饱足感和饥饿感,他们可能失去对 进食量的自我控制能力。
忽视孩子自身的饥饿感和饱足感,过分施以外 界对进食的鼓励或限制,将极大地减弱孩子用 饥饿和饱足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减弱或丧失,将对儿童的饮食行为 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
婴儿期
1)孕期合理营养,保持孕期体重正常增长, 避免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过重或低出生体重。
2)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在及时、合 理添加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