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精华版)《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

(精华版)《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及答案一:【甲】岳阳楼记(节选)(12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养竹记(节选)竹似贤,何战?竹本固.出以树德。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

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酯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注】①本固:根部稳面。

②倚:偏颇。

③体道:躬行正道。

④虚受:虚心接受。

⑤贞:坚贞。

⑥庭实:这里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谪守巴陵郡谪:(2)增其旧制旧制:(3)竹似贤贤:(4)夷险一致者夷: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乙】文中“夫如是”的“是”具体指什么?(2分))4.下列对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大观”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B【甲】文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主要原因是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甲】文中的滕子京就是【乙】文“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的真实写照。

D.【甲】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记事绘景,【乙】文则主要运用议论阐说“竹”理。

二:【甲】岳阳楼记(节选)(10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附答案和课外译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附答案和课外译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附答案和课外译文)一、(甲)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①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②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④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释:①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②因:因而。

③踬仆:倒下。

④货:货物。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薄暮冥冥薄:(2)至若春和景明景:(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病: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其怠而.踬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B.不以.物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D.人或怜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是进亦忧,退亦忧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理解填空(2分)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行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

(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

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乖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①,择其亲而贫、疏②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③皆有赡。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①施与:帮助。

②疏:疏远。

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以养济/群族之人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2)连月不开.(3)沙鸥翔集.(4)日.有食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4.请从[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日偃虹堤③。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

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④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⑤,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⑥。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⑦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⑧!使⑨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战?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⑩,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宣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注释】①滕侯:即滕子京。

②金鸡:金鸡石。

③偃虹堤:滕子京任职时修建的堤坝名。

④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指岳州当荆湖北路、荆湖南路、菱州路、益州路四路的要冲。

⑤南津:指南津港。

⑥虞:担忧。

⑦蒙:指得到。

⑧日凡有几:指天内有很多。

⑨使:假如。

⑩法:仿效。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中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一)[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

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

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先:(2)微斯人,吾谁与归归:(3)尝于邸中为假山为:(4)王强使视之使:2.翻译句子。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4分)(二)【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而另一篇与之相关的著名文章则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两篇文章在创作背景、文学风格、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

1. 创作背景对比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是他在邓州做知州时,为了劝勉朋友滕子京不要因为被贬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丧失信心,同时也要鼓励他振作精神,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则是由于他在滁州任太守时,面对北宋王朝的积弱积贫局面,感到无可奈何,只能寄情山水,排解内心苦闷。

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劝勉朋友,后者则是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2. 文学风格对比《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庄重典雅,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旨,表现出作者范仲淹的政治家胸怀和远大抱负。

而《醉翁亭记》则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文章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两篇文章在文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庄重典雅,后者清新自然。

3. 主题思想对比《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是“忧国忧民”,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言。

而《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则是“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忧国忧民,后者寄情山水。

4. 人物形象对比《岳阳楼记》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滕子京和范仲淹本人。

滕子京是一个有抱负、有才能、却又遭受贬谪的人物形象,他的不幸遭遇和消极情绪被范仲淹劝勉和激励,表现出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物形象。

而《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则主要是欧阳修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前者表现出一个有抱负、有才能、有担当的人物形象,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一、【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及对比阅读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古仁人”指,“古仁人之心”指。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退”指。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也含蓄地兼指,以达到作者的目的。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6、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说出“古仁人”的情怀和抱负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9、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10、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④或.异二者之为.()()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⑤是进.亦忧,退.亦忧()()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⑥不以.物喜()岳阳楼(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这个文段选自朝的《》,在初中,还学过他的词《》。

二、释加点的词1、前人之述备.矣()2、沙鸥翔集.()3、一.碧万顷()4、而或..长烟一空()5、宠辱偕.忘()6、把.酒临风()7、然则..()..北通巫峡()8、迁客骚人9、春和景.明()10、锦鳞..游泳()11、薄.暮冥冥()12、去.国怀乡()三、翻译句子: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02《岳阳楼记》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2《岳阳楼记》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一)(2021·山东菏泽·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节选)(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②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

公怃然④,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注释:①缞绖(c uī dié):丧服。

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

③棺椁:下葬的物品。

④怃然:失意的样子。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救济。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_②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③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________④乃寓居士人卒.于邠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那两种心情?(用原文语句回答)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5.(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除了起过渡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答案】1.国都全置办死2.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中考语文专题4岳阳楼记对比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4岳阳楼记对比阅读(解析版)

岳阳楼记(一)(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 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 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或:或许,也许。

乐:以……为乐。

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优秀品质】(18分)《岳阳楼记》与《范仲淹轻财好施》【甲】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子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①缣(jiān):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2.解释下列加点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百废具.兴(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4)岁.衣缣一匹( )(5)至今奉公之.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答:4.【甲】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答;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谈谈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大全岳阳楼记的对比阅读(一)【甲】若夫霪雨霏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XXX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XXX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

XXX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XXX)患无隙以规③之。

XXX忽以书抵XXX,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________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分)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XXXXXX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XXX忽以书抵XXX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3、翻译上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约的语言归结出来。

(6分)句子翻译:(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译:4、理解填空。

(3分)从甲文可以看出,XXX具有____________品质。

从乙文可以看出XXX对XXX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XXX 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5、九百多年前,XXX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分)译文:XXX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XXX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XXX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但是XXX很豪迈自负,很少听人劝。

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XXX忽然写信给范,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训练题五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训练题五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训练五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参考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

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几年后,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A.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B.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C.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D.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上.与群臣论止盗(皇上)B.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或.请重法以禁之(有时)C.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做官)上哂.之曰(微笑)D.微.斯人(没有)故.不暇廉耻耳(所以)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高踞);(2)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乐趣);(3)心窃乐.之: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确实(果真;实在);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2)前人之述备矣备:(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4)岁衣缣一匹岁: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浙江省金华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7.(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18.D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及对比阅读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古仁人”指,“古仁人之心”指。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退”指。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也含蓄地兼指,以达到作者的目的。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6、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说出“古仁人”的情怀和抱负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9、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10、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④或.异二者之为.()()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⑤是进.亦忧,退.亦忧()()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⑥不以.物喜()岳阳楼(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这个文段选自朝的《》,在初中,还学过他的词《》。

二、释加点的词1、前人之述备.矣()2、沙鸥翔集.()3、一.碧万顷()4、而或..长烟一空()5、宠辱偕.忘()6、把.酒临风()7、然则..()..北通巫峡()8、迁客骚人9、春和景.明()10、锦鳞..游泳()11、薄.暮冥冥()12、去.国怀乡()三、翻译句子: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文言文对比阅读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 注释- 谪(zhé):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了。

-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通“俱”,全,皆。

-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

- 胜状:胜景,好景色。

-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

- 大观:雄伟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尽。

-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一)(甲)《岳阳楼记》第五段(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译文: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②烟云竹树而已也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黄龙中学一.〔甲〕嗟夫!予尝求……,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5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6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6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6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6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三.[甲]嗟夫!予尝……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6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66、[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6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 。

四。

(甲)喈夫!予尝求……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参考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

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

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

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7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7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②烟云竹树而已B.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C.②竹工破之 D ②子声丁丁然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80.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五.【甲】《岳阳楼记》第三四五节【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 .薄暮冥冥薄:迫近B .沙鸥翔集集:集合C .人不对对:回答D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8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 .屋舍俨然B .满目萧然C .百事也尽然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83.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8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答85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2 分)杜甫顾炎武周恩来答:8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六.『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文』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注释』(1)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2)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3)交欢;结为好友。

交,结交。

欢,友好关系。

(4)姝:美女。

(5)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

主上,皇帝。

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

(6)却:推辞。

(7)初:当初。

(8)第:府第,住宅。

(9)何以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10)或:有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为 (2)吴玠素服飞素(3)饰名姝遗之遗 (4)玠益敬服益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3.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 甲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

以下几篇课文中各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请把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默写在下面横线上。

(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龚自珍《已亥杂诗》: 。

5.《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腾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乙文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

对以上观点,联系今天的现实,你有新的理解?请谈一谈。

七、[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注] 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

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

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先: (2)微斯人,吾谁与归归:(3)尝于邸中为假山为: (4)王强使视之使:2.翻译句子。

(2(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3.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4分)八、【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与归?【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 解词或异二者之为是进亦忧,退亦忧吴玠素服飞玠益敬服2. 翻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

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爱莲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九、(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 è),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