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图文解析
高考历史的重大“改革”图表总结及讲解
高考历史的重大“改革”图表总结及讲解一、知识列表二、重点知识讲解:1.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①改革理念上,梭伦推崇“中庸”,以求得矛盾双方的和解,成为指导改革的基本原则。
②内容上,触及了当时的土地占有关系,并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③性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进行的改革,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④从影响看,改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但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官吏的机会,并未完全建立民主体制。
2.商鞅变法的特点:①以法家学说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②把农耕与征战结合起来,建立什伍编户制度;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实行军功爵制度。
③从性质看,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
④明确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⑤焚烧诗书,开了文化专制的先河。
⑥从结果和影响看,“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增强了秦国实力,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潮流。
①从背景看,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社会发展,阻碍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成长,也使人们的思想深受束缚。
②从过程看,宗教改革中,各国纷纷宣布脱离罗马教廷,没收修道院财产,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新建的路德宗、加尔文宗等,其教义都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从结果看,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也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4.“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①进步性:废除了俄国长期存在的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奴成为自由人,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自由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局限性:“二一九法令”是沙皇迫于形势作出的一些“让步”,赎买土地的规定使农民背负了沉重债务,是对农民的掠夺;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受到村社的束缚,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知识导图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阶段。
1.政治上: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的成功,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阅历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及抗日斗争时期的日渐萎缩后,在解放斗争时期陷入绝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随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而进行了刚好调整,并日益发展壮大。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思想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章社会变革及其他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章社会变革及其他改革知识点1. 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中代表性的起义有黄巢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川起义等。
- 农民起义的原因可归纳为农民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地主阶级和官僚统治阶级的压迫等。
这些压迫和剥削导致了农民的贫困和反抗情绪的积聚。
- 农民起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启发了人们对于权力和统治方式的思考。
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
它倡导个人解放、科学主义、民主和社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的思想启蒙。
-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包括陈独秀、胡适、郭沫若等,他们通过在文化领域的改革来引导社会变革。
- 新文化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倡导的思想成为了思想启蒙的火种。
3. 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清末维新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
变法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科举、设立近代教育、兴办新式军队等。
- 戊戌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开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维新运动在思想上提出了民主、科学和富强的目标,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的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对于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革命采取了联合抗外、驱逐满清等方式,最终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民主的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5. 社会变革的启示与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章社会变革及其他改革的知识点,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变革对于历史进程的重要性。
- 农民起义、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告诉我们,社会变革是推动历史前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 社会变革的启示是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问题,勇于改变并寻求进步的途径,同时也需要反思社会变革的方式和方法,避免走弯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21张PPT)
(2)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迎来三次飞跃
(3)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个重要法宝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一个必由之路
(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两个关键一招
部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开展。
① 对内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
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
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
会
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连一连:
思想路线 组织路线 政治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农村改革的 先行者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 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 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 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此完成了吗?
——请你思考
3.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 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 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 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点总结+习题课件(共18张PPT
注:(1)1990年,开放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现在的对 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我 国改革的实质: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 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新阶段
(1)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改革的重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3)新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 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 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 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C定》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发展中国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知识点+习题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时间:1978年12月
• 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 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 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35张PPT)
(2)率先突破
小岗村第一份“大包干”红手印(契约合 同书)。契约合同内容:“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 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 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 业迅速发展。
改革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堂练习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
头,1978年党的____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3)深化推进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 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0年后,一系列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陆续设立。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知识拓展】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B.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九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 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 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 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毛中特C3—思维导图
过渡时期总路路线的提出
农业社9-1956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路和历史经验 用用和平赎买的方方法改造
必要性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Jessit_4_JLU
可能性 资本主义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一战线的关系 私人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国家资本主义:在国家直接控 制和支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初级形式(萌芽):国家对私营工工商业实行行行委托加工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高级形式: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全行行行业的公私合营(完全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成立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 社会主义革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成立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不是一一个独立立的社会形态,而而是由新⺠民主主义 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 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因素将不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利,非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不断 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 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领导地位)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主要经济成分 农⺠民和手手工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绝对优势) 私人人资本主义经济
采取从低级到高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改造步骤
第一一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使企业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企业的利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金金、工工人人福利利费、资方方红利利四个方方面面进行行行分配,即“四⻢马分肥”。 第二二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全行行行业的公私合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变化表现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 江地区,人民的生活 与以前相比,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特别是 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旧的风俗习惯受 到极大的冲击,人们 的精神、生活习俗都 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8
变化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时间
历史背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以后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
3
知识图解 专题归纳
4
知识图解
5
6
专题归纳
7
变化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时间
鸦片战 争以后
辛亥革 命以后
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入 侵,“洋货”大量 涌入,上海等近代 化大都市崛起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结束; 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制度建立
改革开 放以后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改革开 放;切实关注 民生;中国与 世界接轨,西 方文化习俗大 量涌入
变化表现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 改变。勤俭节约,无 私奉献,是中国社会 风尚的主流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 幅的提高,衣食住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中国正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至 中山装、列宁
十一届三中全 装连衣裙、军
会
装、干部服
改革开放以来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宽大 拘谨
中西合璧 新旧并存
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等级 森严
带有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 烙印
毛中特课本第七章知识思维导图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 问题的关键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理体制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形成了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 发展 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必由之路,30年发展靠的是改革,实现奋斗目标 的关键还是改革
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
是前提,发展经济,推进挨个都需要有稳定的政 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如何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如何处理三个支点之间的关系
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坚持三者统一 将三者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 合点 保持三者的动态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我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
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国际形势发展观察总结 得到的结果
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的总结结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经济特区作用
地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技术
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
管理 知识
对外政策
对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示范、辐 射、带动、作用
试验探索,推动了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进程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 论
零散知识点(主单选)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特社主的必由之路,是 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 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gemini,是社会主义制度自 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特社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课件 2.2.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高中政治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知识海洋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够种粮食,还能磨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迫在眉睫。
学以致用
D 下面表格为“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 )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公私合营 前三项合计
年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经济(%) 经济(%) 经济(%) (%)
1952 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 年 32.2
53.4
7.3
92.9
学科网原创
知识海洋
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 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 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
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 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 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 路。
课堂小结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人民江山坐得牢,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 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回忆历史知识,并结合上述歌词,思考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
(1)从革命阶段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从社会制度看: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 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从社会面貌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 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中特C7—思维导图
⭕注意区分改⾰革对“体制”和“制度”作⽤用的不不同:—“体制”:根本性变⾰革—“制度”:⾃自我完善和修复“总⽬目标”是⼀一个量量化的⻆角度“根本⽬目的”是⼀一个主观的⻆角度(⼈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理论“动⼒力力论”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力2.⾰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力。
改⾰革的⽬目的:扫除社会⽣生产⼒力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3.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4.从解放⽣生产⼒力力,扫除发展⽣生产⼒力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来说: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但它不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不是也不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理体系和治理理能⼒力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二,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力第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更多更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理体系和治理理能⼒力力现代化(对总⽬目标第⼆二点的解释)含义国家治理理体系:在党领导下管理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理能⼒力力: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怎么做”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必须有主张、有定⼒力力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正确处理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怎么做)‼【分析】‼处理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党中央;摸着⽯石头过河—基层党组织)❗处理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2.只有社会稳定,改⾰革才能不不断推进;只有改⾰革不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3.把改⾰革⼒力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是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2.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3.使中国实现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实施互利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略含义:在更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利益,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原因: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思想基础:“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确⽴立互利利共赢的思想基础“怎么做”要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建⽴立更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着⼒力力构建互利利共赢格局——“⼀一带⼀一路路”倡议(“丝绸之路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之路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不移⾛走⾃自⼰己的路路,同时树⽴立世界眼光全⾯面提⾼高经济开放型⽔水平(“怎么做”)1.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实施更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略。
七年级社会大变革知识点
七年级社会大变革知识点社会大变革,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某个时期内出现的革命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社会大变革,比如战国时期的秦统一、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等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七年级历史课本中关于社会大变革的知识点。
一、秦统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社会大变革之一,就是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此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争不断。
秦始皇通过多种手段,强行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中的封建帝国。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同时,秦统一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为长期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二、唐朝开元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被称作“盛唐”。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唐玄宗皇帝改革军制,增设京营、神策两大禁卫军,极大的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维护能力。
而在经济方面,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
此外,唐朝开元年间还出现了很多卓越的文化人才和文学作品。
唐朝开元盛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也对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其特点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经济发展呈下滑趋势。
同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上,欧洲列强已经崛起,逐渐形成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如明朝的红夷大班商人和清朝的广府商人。
这些商人通过经商活动逐渐富裕起来,对中国封建经济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科学技术的革新也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大变革都是对社会制度的创新和探索,它们对中国历史的推动和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应该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变革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状态和走势。
高考历史社 会变革知识点分析
高考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分析在高考历史的学习中,社会变革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知识点。
社会变革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变革政治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核心部分。
例如,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秦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诸侯国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则是近代西方政治变革的典型。
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对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变革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旧的政治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另一方面,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权力,会推动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的改变上,还会对社会的其他方面产生连锁反应。
例如,新的政治制度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社会阶层的结构,影响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二、经济变革经济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
它始于 18 世纪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工业革命使得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同时,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中国古代的经济变革也有很多例子。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经济变革的原因通常与技术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则可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会影响到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三、文化变革文化变革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变革。
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
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和经验总结,社会变革则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发生深刻的、重大的变化。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历史社会变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
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变为农业生产阶段。
此时,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驯养动物,过渡到定居生活。
农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产生了农民阶级,也开启了城市的出现和贸易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欧洲社会的深刻变革。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劳动力分工和工厂制度的形成,进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分工的深化。
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人阶级崛起,劳资关系重构,经济格局发生巨大改变。
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革命之一,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这场革命直接冲击了君主制度和封建特权,标志着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在欧洲范围内的传播。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四、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0月,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主义革命之一。
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为基础的苏维埃政府。
该革命对俄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起到了激励作用。
五、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大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运动,从1966年至1976年,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史。
在这场革命中,毛泽东提倡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追求无产阶级专政的彻底胜利。
然而,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和文化损失,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六、数字革命数字革命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生活和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极具趣味的学科,通过历史的积淀,我们可以学到过去的智慧,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些宝贵的社会变革知识点,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茁壮成长和发展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基石,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经济开始繁荣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和深化。
二、科技的革新科技的每一步进步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常常带来人类历史上的颠覆和重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技革新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这些科技变革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动力。
三、教育制度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在人类历史上,教育不断发展,从抱女教孩子,到古代的经院教育和初等教育,再到现代的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每一次的演变都为社会带来了莫大的进步和发展。
四、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启了自己的社会变革之路,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这时,中国领导人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从而逐步扫除社会发展的障碍,开创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浪潮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日益联系,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更加紧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人类将走向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人类社会变革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改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社会变革的新纪元。
总之,这些社会变革知识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历程,精通这些知识点对于人类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社会人士应该深入研究社会变革知识点,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献力献策。
初中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
初中社会变革知识点整理社会变革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重大变化和转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变革是必然存在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社会变革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针对初中社会变革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内容。
一、社会变革的概念和特点1. 社会变革的定义:社会变革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重大变化和转型,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2. 社会变革的特点:(1) 范围广泛: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变化,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2) 持续性:社会变革是连续的过程,常常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3) 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变革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决定的,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变化等。
(4) 带来社会结构的重组:社会变革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例如阶级结构、家庭结构等。
(5) 对社会生活和个体发展的影响:社会变革会对社会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如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意识的转变等。
二、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变革1.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向农业生产阶段,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工业革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过渡,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出现,并对经济、政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3. 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宣布了人权和平等的原则,对后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1. 农业社会向农业文明的转变: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中国从原始农业过渡到农耕文明,人类开始在长江流域进行稻作、麦类的种植。
社会变革(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变革(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社会变革》全册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书的内容。
第一章:社会变革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变革是指社会发展中蕴含的各种变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 社会变革具有渐进性和突发性两种形式,可以是持续的演变,也可以是突然的革新。
- 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包括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原因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
第二章:社会变革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 政治因素也会对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转型。
- 文化因素是社会变革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价值观念、文化俗的改变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
-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
第三章:社会变革的类型与路径- 社会变革的类型多种多样,如革命性变革、渐进性变革、制度性变革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路径和特点。
- 革命性变革通常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和社会制度的重构,例如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 渐进性变革则是通过逐步改革和改进来实现社会变革,例如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
- 制度性变革是对社会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和重构,例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四章: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 社会变革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经济格局的改变、社会结构的重构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
- 社会变革还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如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文化冲突的出现。
- 还有一些因素可能阻碍社会变革的进程,如传统观念和利益固化等。
以上是《社会变革》全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语法知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
自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这表明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④我国在国际上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标志着我国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②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④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决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①稳定社会环境,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巩固政权,冲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
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三次主要矛盾的判断都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B.主要矛盾的变化共同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路线C.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D.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7.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原因有①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②个体农业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
解析历史社会变革知识点社会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历史上的各种社会变革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析一些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变革知识点,包括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
一、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
农业革命的发生有助于人类从社会集群向社会文明的过渡。
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1.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革命之前,人类生活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
但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农业生产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2. 城市的形成:农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和集聚,人们开始集中居住,形成村镇和城市。
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和贸易的出现。
3. 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分工,农业社会逐渐形成了贵族、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1.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它使得人类从传统的人力、畜力、水力推动方式向机械力推动方式转变。
2.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革命使得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所取代,工业化程度大幅提升。
3. 城市化的加剧: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工人大规模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4. 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人阶级的兴起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
三、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也被称为数字化革命。
信息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社交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 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随时随地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3.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为人们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医疗卫生方面,针对我国人民在旧社会得不到健康保障,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状况,党和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要“____________”的方针。
①面向工农兵②预防为主③团结中西医④调动一切积极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囯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决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①稳定社会环境,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巩固政权,冲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公布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汁划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5.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B.这表明人民对于经济落后的现状极为不满C.这一论断照搬了甜、联经验D.这一论断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6.“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过渡时期”是指A.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1949~195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7.下列有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D.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是①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同志④反对西方列强和殖民统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这种深刻的社变革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为A.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0.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说明了①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②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这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历史变革,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壮丽的诗篇。
这其中经历了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②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实行改革开放,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
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使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____________,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同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裎。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三反”斗争中的“三反”是指____________。
①反对贪污②反对浪费③反对官僚主义④反对形式主义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其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①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④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下列属于新时代特征的是(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表现在①公有制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的含义是指( )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0.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_____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A.国营经济B.农业合作社C.个体农业经济D.私营工商业21.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①国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1958年中科院计划用20年时间合成人工胰岛素,后缩短至5年,在中央领导的过问下,该计划最终在1年内完成,我国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科技突破证明了( )①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③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照搬外国模式是一条发展的捷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下面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站台指示标牌注明:“社会主义”,车厢上写有“公私合营、合作化”字样)。
其折射的历史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三大改造的完成D.工业建设的起步24.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列对中共八大的认识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有()①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制定了这一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方针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5.____________,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A.1953年B.1949年C.1950年D.1956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①②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医疗卫生方面,针对我国人民在旧社会得不到健康保障,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状况,党和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①②③正确。
④:“调动一切积极性”不属于方针的内容,排除④。
故本题选B。
2.C解析:C【详解】C: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C正确。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大跃进的路线,A不选。
B:选项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不选。
D:选项D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选。
故本题选C。
3.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①④:稳定社会环境,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政权,冲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均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④【点睛】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A解析:A【详解】A: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新胜利和新发展,故选A。
B: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与题干时间不符。
C: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与题干时间不符。
D: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二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都在首都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