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选编汉代儒学成为儒学思想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选编汉代儒学成

为儒学思想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B

材料中〝对正当性的信仰〞,其〝信仰〞为思想方面的,意为〝在思想上树立一个权威,使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故B项中〝君权神授〞,神化了皇权,美化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故符合;

A项中〝民贵君轻〞不是强调统治者的权威性,而是强调民众的重要,故排除.

C项〝格物致知〞和D项〝知行合一〞是理学中强调自我道德休养,与题中服从统治者的信仰不符.故排除;

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和宋明理学,要求掌握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主流思想,一方面了解它作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认识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为迎合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而不断改造的过程,它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思想专制的产物.另一面也要认识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 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 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 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 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A

材料反映出中日韩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故A正确;

中日韩不是一个民族,故不存在同族同宗,故排除B;

材料中没有表达古代就崇尚儒家思想.故排除C;

日本对中国在古代和现代都发生过侵略战争,因此不能说〝自古和睦形同一家〞,故排除D、

应选A、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东亚文明的影响.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了解在古代中国在东亚文化圈中起主导作用,中国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文明.

如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说明〔〕

A.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B

题目问的是图表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说明了什么问题,图表所反映的趋势是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加,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特别是南宋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以后.ACD三项图表都不能反映.

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认识,考查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

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

A. 表达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

B. 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

C. 表达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

D. 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D

此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对汉代法律的影响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示现象与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有联系,表达出汉代法律儒家化,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无为而治〞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说法从题干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排除;题干材料提及的不是经济政策,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应选D。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那么马应之,牛鸣那么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A

材料中〝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联系所学,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新儒学思想主张,借助天意来神化皇权.故A项符合;材料中没有表达BCD项的内容,故排除BCD、

应选A、

此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着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重点掌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认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的影响.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表达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 天人一理

B. 格物致知

C. 反省内心

D. 心外无物

B

〝天人一理〞是哲学观,材料中是方法论,故A项错误;

苏轼的意思是山石、竹木、水波、烟云的形态会随时间、地点、天气等条件发生变化,但这些事物都是有〝常理〞的,再变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深入体会这些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将物象活的精神凝聚于笔墨形式之间.这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观点相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理是外在的,万物均蕴含着理,主张格物致知,故B项正确;〝反省内心〞〝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故C、D两项错误.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朱熹的主张理一气【二】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此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掌握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