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合集下载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社工儿童个案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个体的问题,通过提供专业的儿童保护和支持服务,帮助儿童克服困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列举了10个案例分享,以展示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1. 张小明的家庭暴力问题张小明是一名8岁的男孩,他的父母经常发生激烈争吵并互相斗殴。

社工通过与张小明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

社工与张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辅导和家庭访问,帮助他了解和应对暴力行为,并协助家长接受家庭暴力干预计划,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支持。

2. 王小芳的学习困难王小芳是一名9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学习困难。

社工通过与王小芳的交流和评估,发现她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并且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社工为她提供了个别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她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并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3. 张小红的社交障碍张小红是一名12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严重的社交障碍问题,经常被同学排斥和欺负。

社工通过与张小红的沟通和观察,发现她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技能。

社工为她提供个别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她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与学校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促进全校学生的友善互助。

4. 李小华的家庭贫困问题李小华是一名10岁的男孩,他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社工通过与李小华的家庭访谈和评估,发现他面临着生活困境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社工与李小华的家人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李小华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机会。

5. 赵小刚的情绪问题赵小刚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暴力行为。

社工通过与赵小刚的沟通和观察,发现他遭受了家庭暴力和情感忽视。

社工为赵小刚提供个别辅导和情绪管理技巧培训,帮助他理解和表达情绪,并与家庭成员合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6. 李小明的亲子冲突问题李小明是一名11岁的男孩,他与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工教学资料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工教学资料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一发布日期:2016-03-19个案技巧的案例案例一:“非典型”家庭暴力个案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姓名(化名):陈丽 (二)性别: 女 (三)年龄:41 (四)婚姻状况: 离异 (五)接案社工:李侨明、娄靓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07 年 08 月 24 日 结案日期:2007 年 10 月 8 日 (二)接案原因: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无法处理 (三)途径:社区工作站民政专干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 41 岁的离异家庭主妇,湖北人,婚前任公司会计,离婚 后得到了其丈夫的所有财产。

案主的儿子今年 18 岁,高三,父母离 婚后随母亲到深圳生活。

前夫,据案主介绍,有类似狂燥症的心理障 碍或疾病, 离婚后还以各种理由与案主一起住。

案主试过以各种方式摆脱,但都无效。

前夫发病时会殴打辱骂案主,案主被打得很严重的 一次曾报过警。

案主想把前夫送到精神病院,但前夫家人不同意且并 不打算把他接回家。

前夫老家在湖北,有一弟弟在深圳当律师。

案主以儿子要高考为理由辞去工作已有一年多,8 月份申请最低 生活保障, 但由于她在深圳居住时间达不到要求而被拒绝了。

案主现 在想把离婚时得到的房子卖了,换成一套较小的单元,剩余的钱酌情 给前夫一些后,希望前夫能搬离。

四、案主需求分析、介入目标及理论支撑 (一)需求分析及理论支撑 中心任务介入模式首先强调的是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其次是 有限的目标,它所确立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外在的、有限的,它的 目标是案主的问题, 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

选择这种模式就是希望在 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案主自己选择的、明确的及有限的目标,从 而提高个案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与其他模式相比,它提供的是一个实 施过程的框架, 而对于具体介入方法的选择则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是 博采众长的方法。

此案中案主的问题比较需要急迫的解决, 且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 而不是个人的成长。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一、个案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明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叛逆。

他上课经常走神,还时不时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在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水平。

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佳。

而且,他还经常和学校里一些同样成绩不太好、比较调皮的同学混在一起,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同学的凳子上涂胶水之类的。

二、接案过程我第一次见到小明的时候,他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头发乱乱的,眼神里透着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小明,我是来跟你做朋友的社工姐姐/哥哥哦。

”他看了我一眼,哼了一声,说:“又来一个管我的,有什么好聊的。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生气,反而打趣地说:“我可不像那些只知道唠叨的人。

我就想听听你这个小大人的想法,说不定你能给我不少新鲜的点子呢。

”他有点好奇地看了我一眼,这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一点兴趣。

三、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小明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正面的引导。

小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只能通过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家庭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让小明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一旦成绩不好,就好像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了。

2. 学校因素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不好,小明可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异样眼光,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他就故意表现得很叛逆,通过做恶作剧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结交的那些调皮的同学,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小团体氛围,进一步影响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

3. 个人因素小明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用叛逆来对抗周围的世界。

四、服务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第1 2周)每周至少与小明见面两次,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的操场或者附近的公园等比较轻松的环境。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

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 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来介绍相关参考内容。

案例:李奶奶是一位80岁的老人,她的子女都已经搬到了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上无法给予她太多的照顾。

李奶奶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行动不便,也感到孤独无助。

社区工作者决定对她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1. 综合评估:社区工作者首先对李奶奶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她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她的主要需求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2. 确认需求:在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工作者确认了李奶奶的主要需求是生活照料和社交需求。

老年人常常面临着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社交参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需求对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制定计划:社区工作者与李奶奶及其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

计划包括每天上门帮助李奶奶做家务、购物等生活照料工作,并且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帮助李奶奶扩大社交圈子。

4. 行动实施:社区工作者开始按照制定的计划行动,每天按时上门给李奶奶提供帮助,做家务、购物等。

此外,社区工作者还联系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李奶奶参加活动,结识其他老年人,增加社交。

5. 监督和跟进:社区工作者定期与李奶奶和家人见面,了解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服务计划。

同时,社区工作者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康复和医疗服务,确保李奶奶的健康状况得到关注。

6. 资源整合:社区工作者会协调社区内外的资源,包括志愿者、老年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临时庇护等。

7. 长期计划:除了当前的需求,社区工作者还要与老人及其家人讨论长期计划。

这可能涉及到老人的住房问题、养老院选择、护理等重大决策。

社区工作者可以帮助老人和家人了解各种选项,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以上个案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年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社交需求。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课程导入
引入任务
情境一:婵姨,本地人,家庭收入一般,主要从事零散制衣工作。婵 姨没有读过小学,但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案主 是全力支持。婵姨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25岁,中专毕业后做 销售工作,大儿子28岁,中专毕业后曾创业一年,但创业失败后就在 家里待业2年,小儿子26岁,园林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后曾从事过设 计工作半年,然后回家创业6个月,主要在网上经营园林生意,但6个 月过去了,还没有从网上接到过生意。为此婵姨的丈夫对于婵姨当初 坚持给两个儿子读书表示质疑和埋怨。婵姨对于两个儿子还没有谈恋 爱和没有找到好的工作而担忧,对于丈夫的埋怨表示烦恼。觉得自己 没有文化,又不懂讲普通话,不知道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心情开朗?不 知道怎么样帮助儿子创业?下班不想回家,想找人倾诉。
2
情景二
学校社工发现初中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压力大,缺乏 学习兴趣,成绩越来越差。
3
情景三
某某社区治安较差,经常出现盗窃、抢劫 等行为,居民非常担心认识安全。
小组讨论
针对以上三种情境,工作人员如何开展服 务?并比较三种不同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 方法、工作流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和计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和计划书

个案案例1:马大爷今年78岁,老伴在两年前已经去世了,他孤身住在一个单元房里。

唯一的女儿离他住的地方坐车要一个多小时。

女儿有两个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单独居住.马大爷最近在外面溜达时被自行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看医生之后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女儿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不能照顾他,很担心父亲不能再独立生活,找来社工咨询该怎么安排马大爷的照顾问题。

1.马大爷和女儿要处理哪些问题?居住安排所需服务2.关于机构照顾的最佳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①照顾的性质:如照顾的程度,开支等②照顾的类型:医疗、护理、康复等③环境方面的需要:舒服、和家人接触等个案案例2:某小区有一位80岁的王大妈,老伴已去世多年,生育了4个孩子,平时她和还没成家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3个孩子在外地工作.去年冬天,王大妈的小儿子不幸发生车祸死亡,王大妈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生活的孤独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王大妈的小儿子去世后,其他三个子女对母亲的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不愿照顾赡养老人。

现在体弱多病的王大妈一个人生活,行动不便使她很少出门,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1.在这个案例中,王大妈面临哪些困难?①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②年老多病;③身边无人陪伴,比较孤独,缺乏精神慰藉。

2.针对王大妈的困难,社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1.与三个子女联系,邀请他们协商确定照顾老人的方案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王大妈检查开展医疗服务;3.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王大妈,关心她。

小组活动计划书一、活动名称二、基本理念三、主要理论四、目的和目标五、服务对象和招募方法六、活动安排七、预计困难和解决方法八、评估方法九、经费预算十、其他事项1、小组名称:老年生活趣多多2、理念:凯文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来改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中断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在新的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案例一:小亚,女,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亲,一个姐姐.姐姐读高二,寄宿在学校.小亚的父亲是私营企业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由奶奶照顾,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生小亚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母亲在家做了专职主妇.因为这样,父母亲对小亚的要求更高了,从小时候起每天为其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亚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买文具,衣服鞋子等都有妈妈或姐姐全程监督.小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难受,在和同学逛街时买了东西她都不敢对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要升学考试了,小亚很害怕,不敢回家.在家长看来,小亚经常说谎,学习不主动.问题: 1.小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哪些? 2.针对小亚的困境,谈谈你的介入策略中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答题要点:考试大论坛 1.小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家庭环境太压抑,升学压力太大,不敢和家里人说心里话. 2.针对小亚的困境,可运用的相关理论是:(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小亚的行为放到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中去考察,分析,理解小亚的处境;(2)结构家庭治疗法:分析小亚的家庭结构和特点,以改变小亚与家人的交往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鼓励小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案例二: 2005 年,王某与丈夫离婚,闹上法庭,夫妻俩谁也不愿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将儿子唐峰判给王某.离婚后.王某与前夫争着错爱儿子,经常发生两人同时在校门口争着接唐峰的情形.唐峰跟母亲回家了,父亲很失落,他只能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弥补,但电话打多了,母亲又不高兴.他的一个生日要隆重过两次.每次放学回家父母的车经常同时来接,与同伴玩的机会也没有,经常是坐母亲的车,父亲的车跟在后面.唐峰小小年龄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父爱和母爱,他开始从心里厌恶亲情,厌恶关心,开始报复:拼命花父母的钱,并逃离到外地,被父母追回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问题: 1.案例中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答题要点: 1.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家庭关系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2)社会关系问题:没有与同伴玩的机会;(3)情绪问题: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 2.主要的介入策略:(1)与唐峰建立信任关系,将对父母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出来,舒缓其心理压力;(2)与唐峰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唐峰的困境和想法;(3)协助唐峰父母一起制定合适的探望制度,学习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4)鼓励唐峰参加学校的活动,与同辈群体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案例三:子中,男,3 岁时父母离异,此后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后又育有一个儿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在小学时,子中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由于长期缺少母爱和家庭管束,到了初中他便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无所事事的他平日里就天天逛网吧,痴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彻夜不归,总和他的那群"哥们儿"混在一起.就这样,他初二就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最终连最起码的劳动手册也无法办理.问题:请用"人本治疗法"分析子种的问题,并说明治疗目标和方案.答题要点: 1.主要问题: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1)家庭问题:由于父亲再婚,服务对象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将更多的关爱倾注在弟弟身上,对服务对象的思想和生活关心不够;(2)心理问题:性格比较内向,自卑,缺乏主动性,对将来的生活没有目标;(3)就业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和其他因素,导致服务对象初二时辍学,无法办理劳动手册,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2.人本治疗法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这种方法重点强调的是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要求社工有真诚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表达任何意见与情绪的权利,同情和理解服务对象.针对上述案例,治疗目标可定为:(1)引导服务对象脱离不良群体,找到新的生活目标;(2)协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治疗方案:(1)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针对服务对象既自卑又想积极向上的矛盾心理,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安排服务对象参与团体活动,通过谈话及团体活动来增强他的自信心;(3)协助服务对象咨询办理劳动手册的相关政策.帮助他报名参加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4)在服务对象的思想状态有转变后,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性活动,加强服务对象的社会责任感;(5)回顾整个个案服务过程,对服务对象进行赞扬和肯定,制订未来的服务计划.。

个案工作_实践教学(3篇)

个案工作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解决个体的社会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案工作能力,本实践教学报告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个案工作的实践过程,包括问题诊断、干预策略、评估与反思等环节。

二、案例背景小王,男,25岁,未婚,来自农村,目前在某城市一家企业工作。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工作中遇到问题常常独自承受,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心情压抑。

此外,小王还面临着家庭经济压力,担心无法承担未来的婚姻和家庭责任。

三、问题诊断1. 小王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2. 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职场环境。

3. 小王面临家庭经济压力,对未来生活担忧。

四、干预策略1. 心理咨询:针对小王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2. 沟通技巧培训: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3. 家庭经济支持:与小王的家人沟通,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寻求社会资源,帮助其缓解经济压力。

五、实践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在第一次咨询中,与小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2. 了解问题:通过与小王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

3.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小王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心理咨询、沟通技巧培训和家庭经济支持。

4. 实施干预措施:按照干预计划,开展心理咨询、沟通技巧培训和家庭经济支持工作。

5. 评估效果:定期评估小王的干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措施。

六、评估与反思1. 心理咨询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小王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自信心有所提高。

2. 沟通技巧培训效果:通过沟通技巧培训,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工作环境逐渐适应。

3. 家庭经济支持效果:在家庭经济支持方面,小王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4. 反思:在个案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1)咨询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干预措施未能及时开展。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失独老人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失独老人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失独老人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今年64岁,属于独居的失独老人,儿子在29岁时突患肺结核医治无效身亡,服务对象的老伴在19年查出患有肠癌,在21年的时候开过刀,去年3月又复发,之后转移病情变严重,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刚去世。

因家庭的变故,服务对象心理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心理上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

目前,服务对象独自居住,身边无人陪伴,缺少倾诉对象,缺乏安全感。

二、问题预估/需求评估:(一)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家庭支持:由于服务对象一人居住,没有人陪伴,感到孤独。

服务对象儿子、丈夫去世,没有第三代,无人赡养,生病时没人照顾。

2、社会支持:生活单调、乏味,服务对象的生活仅限于在家做手工、织毛线,其他时间基本不外出活动,害怕被其他人指点。

3、经济需求:服务对象现在退休,日常要定期吃药,每个月都需要医药费支出。

服务对象的生活费用支出也较大,电话卡一月话费200元,超出自己的支付预算。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预估。

1、心理支持与陪伴,服务对象的内心能够得到关注,有倾诉对象,舒缓心理,获得更多的陪伴。

2、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融入。

三、服务目标:1、扩大社会交往,鼓励服务对象多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人际交往,拓宽朋辈系统。

2、心理支持与陪伴,使服务对象感受对她的关爱和给予服务对象情绪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和落寞感。

3、链接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物资,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电话卡问题,使其感受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4、提升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普及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和预防。

四、服务过程:(一)了解服务需求,建立关系。

社工通过入户探访的方式,与服务对象经过多次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关系,社工前期主要是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辅导,社工以专业的工作技巧和价值观,对服务对象面临的困扰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并在服务过程中鼓励和帮助服务对象一起面对困难。

(二)扩大社会交往,拓宽朋辈系统,提升健康意识。

社工认真地去聆听服务对象说的每一句话,时常以服务对象的视角去观察感受,运用同理心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尊重。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一、个案背景:案主是一位农村妇女,早年丈夫因病离世,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并帮助其成家立业,婚后育有一双儿女。

一家人原本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可是案主儿子不幸身患脑部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患病后便卧床不起,日常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案主24小时全程进行照顾。

案主看到儿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每月支出的大额医药费用,心理压力非常大,经常偷偷抹眼泪。

案主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婆婆和重病的儿子,三个人住在乡下老旧的房子里生活,她与亲朋邻里的交往变的少了。

儿媳妇在某地上班,还要照顾小孙女,大孙子在甲地读大学,他们只能在周末回来帮案主一起照顾。

二、服务目标:1、邀请心理咨询师上门对案主进行心理慰藉,提高案主生活自信心,缓解焦虑和悲观情绪。

2、协助案主为其儿子申请残疾证。

3、链接社会资源,协助案主获得物资支持。

三、服务过程:01.温暖相伴纾解情绪。

案主因照顾患病的儿子使得自己身心疲惫,产生了负面情绪,社工邀请了社工总站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和案主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引导案主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耐心、认真地听着案主的叙述,安慰和开导案主放平心态,调适好自己的情绪。

02.两站联动爱心接力。

案主儿子的户口在市区,社工站在社工总站的协助下,联系了乙地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了解到案主家的情况是符合上门办理残疾证的条件。

社工将办理残疾证所需的材料列成清单交给案主。

材料齐全后,社工陪同案主一起到她儿子户口所在地办理“残疾证上门评估”的申请。

两个月后,案主顺利拿到了儿子的残疾证。

案主说:“有了残疾证,儿子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了。

”03.结对帮扶建立希望。

社工在了解到案主儿子有轮椅需求的时候,积极调动案主家庭的自身资源,联系了案主儿媳妇的同学,组成了爱心团队,由他们出资为案主送去了新的轮椅。

社工了解到案主患有高血压,还送去了血压仪,让案主不定期可以监测血压情况,守护自己的健康。

爱心团队自发为案主家庭筹集了善款1万多元,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

个案工作案例及课件,社会工作

个案工作案例及课件,社会工作

案例分析题一.小萌是个14岁的女孩,由于她过去的蛮横、盗窃和攻击性行为,正在少管所接受管教。

管教的目标是使她保持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消除与过去行为类似的反社会行为。

她需要完成的行为是按时起床、洗漱、整理床铺、按时吃饭、按时上课、完成制定的一些杂物(如刷碗、打扫室内卫生)、参加治疗训练小组以及按时就寝。

要消除的行为是在教室里说脏话、打架、偷窃、撒谎、拉帮结伙、欺骗、威胁及攻击管教人员、未经允许离队、外出晚归等。

请为小萌设计一个代币治疗方案。

二.小杰,20岁,未婚怀孕。

她就读大学三年级,住在家里。

父母非常恼怒,觉得很丢人,责令她做流产手术,她希望能够找借口休学一年而将孩子留下来,但又害怕失去学业。

男朋友面对这一情况也强烈要求她做流产,令她十分伤心。

但她在经济上仍要依靠父母,无法搬出去另住。

因此寻求辅导。

请列出针对小杰面对的情形的直接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

论述题1.什么是个案工作,它有哪些本质特征?个案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通过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协助案主解决困扰的问题,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从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个案工作关系是角色与个性的互动(2)个案工作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3)个案工作关系是专业的动态过程.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1)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2)在助人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2.试举例说明接纳不等于认同的含义。

3.个案工作有哪些基本原则?每一种原则的含义。

人在情境中是个案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它依据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一、背景介绍(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案主性别:男年龄:56社会工作者:督导:(二)个案来源接案原因:来院后不适应新环境,特别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不适应。

途径:主动求助(三)重要事件丧偶,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需要有人照顾。

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在身边。

(四)曾作出的调试及成效想邀请同房间老人一起逛院内公园,但是遭到拒绝。

(五)行为表现积极主动想适应院内环境,但找不到方法。

(六)人际关系年轻时,因工作需要到各县区下乡,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七)情绪状况与他人意见不同时,易急躁,发脾气。

(八)精神病记录:无(九)健康状况案主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

(十)经济状况无退休金,经济来源有儿子提供。

(十一)暴力倾向/虐待记录:无(十二)支持网络1.个人系统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家庭情感缺失。

2.家庭系统父母已过世,丧偶,一儿子,不在身边;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入院前独居。

3.社会系统年轻时,去各地唱戏,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二、案例分析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根源是问题解决理论,属于一种用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心理、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短期介入模式。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折中性质的“行为”、“认知”和“自我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本案例中的案主由于患有糖尿病、右肩有肿块等生理问题,家人在外地无法照顾,于是将案主送到之家,希望案主能够受到专业照顾以及颐养天年。

社工接案后及时从多方面收集案主资料并结合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在饮食、环境熟悉、人际等方面提供专业介入与服务。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计划实施初期1.服务目标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2.服务策略及程序生活上关心案主,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二)服务计划实施中期1.服务目标帮助案主熟悉之家,介绍案主与其他之家的老人认识,结交新朋友。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过程模式)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过程模式)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小亮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参考: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3)满足学习的需要。

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

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

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

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

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

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

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

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

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源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对业主进行基本的法律培训,对各方的资源进行整合调配,主持选举工作的开展,协助管理规约、议事规则等规章的制定,联系处理各方提出的需求。

3、服务程序
(1)信息收集:对小区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掌握小区居民居住情况、重点问题、矛盾点,理清业主、开发商、物业的责任;
(2)挖掘人员:制度再完善,也需要人的参与,人是组织活动的源动力,选拔一批合格的业主代言人参与到业委会是十分必要的;
(3)经费保障:争取开发商的经费支持;
(4)筹备选举:按照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按照规定的流程成立首届业委会;
(5)协助工作:首届业委会成立,万事开头难,协助指导业委会针对小区的问题寻找有关部门解决,领好路,开好头。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1)摸清底子
根据物业提供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对HW小区抽样调查,小区大致情况如表1:
表1:
近五年来,HW小区的入住率不断提高,但相比周边其他小区较低,因为HW小区的定位问题,吸引了不少温州地区的炒房客,但因为楼市的变化和购房人的选择,HW的房价不升反降,炒房客不能
及时转手也索性将房屋出租,但因为不在本地所以吸引了一大批二房东承租,是故HW小区住户情况复杂。

本小区入住率在周边同期交付小区属于较低水平,出租比例同比较高,尤其每幢每个单元均有群租户,电梯撒尿、违规拉电、长时间占用电梯等等恶习,令同幢业主苦不堪言。

(2)寻求上级单位帮助,争取经费保障
业委会筹备工作需要工作经费,没有经费筹备工作就无从谈起。

为此社工多次找到开发商,要求开发商依照《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预付款项,但开发商一方面拖延,一方面认为该款不应由他们支付,即使支付也应结算后支付,为此拖延时间达3个多月。

为此,社工一方面为开发商讲解政策,一方面找到主管单位,请求区住建局予以督促,要求开发商及时预拨付款项,同时根据工作规范,邀请开发商代表共同参与筹备工作,并监督款项使用情况。

(3)挖掘候选人,动员热心人,挑选合格当家人
业委会说到底需要人的参与,为此,社工与几名居民代表,多次走访业主家,与多名业主畅谈业委会发展前景,分析小区现状,通过交谈,面试委员候选人的合适名单。

期间,部分业主误认为业委会有个有利可图的组织,多次报名参加,予以拒绝后还在宣传栏、QQ群里攻击诽谤业委会筹备工作,为筹备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此,社工单独找到这些业主,将筹备资料进行了再公开,书面回复了他们的质疑,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虽然仍有2名业主执意参选,但考虑其之前公开信访,超规格维权,筹备组予以了坚决拒绝。

(4)依法依据,按部就班起草小区“宪法”
首届业委会筹备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起草小区大法——《管理
规约》、《议事规则》。

为此,社工作好主持人和联络员,召集筹备组居民代表,召开多次会议,讨论规约、规则,起草两个文本的讨论稿,以期征求广大业主意见,经过1个多月的讨论,管理规约和议事规则初具规模,中途住建局刚好新发了最新版本的示范文本,为了顺应最新的法律,筹备组毅然放弃之前的工作成果,根据最新的《管理规约》、《议事规则》示范文本,重新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小区实际,针对停车位、阳台、阳光房等具体条款进行了讨论,并张贴公示征求广大业主意见。

整个过程中,都在阳光下进行,期间没有业主提出异议。

(5)公平公正公开,阳关下选举
在业委会的整个过程中,社工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也是主持人、联络人,对每项工作均书面留档,每个具体细则都在小区公示,每项内容都依照法律规范制定,确保透明操作。

在表决工作中,还邀请其他小区的热心居民上门挨家挨户发放、收取选票,对未入住的业主均挂号信、电话联系,确保业主的投票权力。

尽管小区业主出租率高,业主联系难度大,在社工的努力下,全体筹备组人员的支持下,顺利召开了首届业主大会,书面参会率达91%,管理规约支持率达到87.45%,议事规则支持率达到87.59%。

9名候选人,7名当选委员得票率均超过了66.21%。

(6)给予支持,帮助协调,业委会逐渐长大
业委会对于HW小区的居民来说是新生事物,如果运作还不甚了解,小区的问题该找谁也不甚明朗。

为此,一方面,社工积极安排业委会成员参与市、区组织的理论培训班,定期组织辖区五个业委会成员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另一方面,社工与业委会一起,与排灌站沟通噪音问题、与开放商沟通污水翻涌问题、与物业讨论新的管理措施,把业委会带进门,了解运作流程,更好、更快地把小区问题
化解掉,还居民一个和谐稳定的小区。

五、案例评估
本次HW小区首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跨度较大,出租率高的原因也导致了参会困难,居住居民的流动性高,也增加了选出合适当家人的难度,同时,居民对业委会的误解和不了解,让能做事的不敢进,想攫取利益的人想挤进来,侧面反映了业委会在当前小区管理中的弱势地位。

另外,开放商不配合、小区各类问题找不准负责人,也无形中增加了小区管理的难度,社工无权,业委会无人,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迂回解决,更是令业主心寒。

六、专业反思
(1)各方资源力量调动要及时
本案例中,开放商的不支持严重延长工作期限。

在日常的过程中,社区无权执法,单靠对方理解支持是不够的,应及早联系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效率。

(2)小组工作目标要坚定
本案例最基本的目的是选好一个合格的业委会,需要的是一批热心的居民,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定工作目标,既要坚持民主原则,但也不能因为民主而被小部分人绑架。

案例中,部分业主想要加入业委会,抱着明显的利益目的,而且还通过一定标榜,获得了一部分不明真相居民的支持。

对于这种候选人,既不能忽略了他们的诉求,但也坚决不能让他们绑架业委会这个组织,这就需要其他合理合法的手段予以拒绝。

(3)业委会的法律定位
现在业委会主流是委员无私奉献,不拿任何报酬,即使规则里写着可以拿部分津贴,大多业委会委员也是不敢拿,生怕被业主指责拿钱不干事,或者干事不利,而且陷入永远有人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这需要法律予以保障,不能光想着让业委会白干,而应该从制度上保障规范,既要给业委会“紧箍咒”,明确法律职责,也要给业委会“金箍棒”,有相应的权力维护业主合法利益。

2015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