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林徽因的小说看她的女性观
透过林徽因的小说看她的女性观
、
美丽 女 性
作 为女性 , 徽 因抱 定一 个信 念 : 女人 , 徽 因本人也 美 善 林
是美丽的 。12 9 4年泰戈 尔访 问 中国 , 时人 记载 “ 小姐 林 人艳如花 , 老诗人 挟 臂而 行 , 上 长袍 白面郊 寒 岛瘦 和 加 的徐志摩 , 有如苍松梅 竹 的一副三友 图 。 才貌 双全 的林 ”
作为 京派 小 说 家 的林 徽 因 , 留 给读 者 的 小 说作 她
人, 这世 界 至 少 要 失 去 十 分 之 五 的 ‘ ’ 十分 之 六 的 真 , ‘ ’ 十分之 七 的 ‘ ’ ” 善 , 美 。 因此 林徽 因笔下 的抒 情女 主 人 公也是非常美 丽的 , 以她 的亲身经 历 、 体会 为底色 , 用 她 女性的细腻 , 以作 家 的正 义 和勇 气 , 真诚地 、 人 更 “ 深
第3 O卷 第 3期
湖北师范学 院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
Ju l o b i oma U ie i P i sp yadSca S i c ) o ma f Hue r l nvrt N s y( hl oh n oi c ne o l e
V0 _ O I3
N . 2 1 o 3, 0 0
的时局 中, 渐渐商品化 和半殖 民地化 的北京 都市生 活 在 中 , 独 立观 察 、 她 体验 了这 个 世界 , 立 观察 体验 了异 独 性、 同性和 自己 , 渐渐磨 练 出一 双现 代女性 锐利 的眼光 。 在小说 《 中对少女 “ ” 窘》 芝 这样 描绘 : 笑的 时候 她 的确 “
透 过 林 徽 因 的 小 说 看 她 的 女 性 观
白晓 丽
( 南检 察 官 学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0 0 ) 5 04
温婉的气韵 独立的灵魂——试论林徽因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吴 正 毅 : 婉 的 气韵 温
独立 的灵 魂— — 试 论林 徽 因诗 歌 中 的女 性 意 识
5 7
中并不 多见。
的每个瞬问, 许多作品都体现出极富女性化的唯美意识, 这也正
这种女性主动把握爱情的姿态在《 一串疯话》 中有着更明显 是邵燕样曾说林徽因是“ 三十年代极富个性, 艺术上渐臻于炉火 的表露。诗中写道:如果你是五月, 百里为我吹开/ “ 八 蓝空上霞 纯青的女诗人” 的原因所在。 彩, 那样子来了春天/ 忘掉腼腆 , 我定要转过脸来 , / 把一串疯话全 林徽因常常通过暗示、 烘托、 对比、 联想等手段来传达内心的
细细读来, 可以发现其冷静独立的现代爱情内 的事, 用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心态从容处理感情、 家庭与学术上的 缠绵的爱情外壳, 核。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虽然在爱情上也有彷徨 、 忧伤, 遗憾、 但 种种问题, 并以出色的成就与男性学者分庭抗礼。她将这种鲜明 再不是传统诗歌中被动、 柔弱的女性 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创作中, 从意境古典、 语言唯美的诗歌中体现 始终掌握着爱情的主动权, 仍然》表现的是女性对爱情的拒绝: , 尽管对方非常优 独立自 信的现代女性意识, 令她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坛独树一 形象。如《
果断, 她的爱情诗恰好 现代特质兼备的女性, 她具有温婉优雅的气韵, 举手投足体现大 扰。但林徽因选择爱情的方式始终理性 、 体现了东西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爱情观: 以西式的浪漫真挚为主, 家闺秀的风度, 但又个性极强,一生中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式 “ 的温顺, 却不断在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 自由。… 她不曾高喊过 但又不乏东方的含蓄与理性。 ” 林徽因的爱情诗通过清丽的意象、 流畅的句式勾勒出温婉 激进的女权口号, 而是把女性的独立与上进当作一件理所当然
说在你的面前!好一个情窦初开 、 ” 活泼勇敢的女主人公形象。 微妙世界, 并以精美绝伦的比喻和象征来体现女性或是多愁善 或是娇憨顽皮 、 或是婉约细致的情怀。她的《 一首桃花》 这样 她不再像传统诗歌中的女性痴痴等待男性的告 白与肯定 , 而是 感、 主动把情话全对爱人说出, 并且理直气壮地要求对方为 自己“ 吹 写道 :桃花,那一树的嫣红/ “ /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 / 开蓝空上霞彩” 迎来爱情的美好春天。这样率性勇敢的女性形 , 娇艳 , /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 一瓣瓣的光致,3是些/ /( 柔的匀的
从围城到解放:女性的自我觉醒
从围城到解放:女性的自我觉醒《围城》和《解放》是两部很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思想变化。
其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自我觉醒是两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围城》中,女性面临着传统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束缚,而在《解放》中,女性却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围城》中,方鸿渐的妻子林徽因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
她是一位文学家、画家和著名的设计师,但她的天赋和才能被她身为女性的身份所限制。
林徽因经常受到家庭压力和社会歧视的影响,她感到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她在小说中说,“我不愿做小说中的女人,埋头于远处唯一的环境里。
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不管好与不好,至少是拼到一毫一厘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林徽因的话意味着她会把自己看作独立的个体,不受传统角色的限制。
她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她从不同的人当中获得的支持时。
在小说中,她和言淑芬甚至一起计划逃离,试图追寻自由和尊严。
与此同时,在《解放》中,女性角色更加直接地表现出了自我意识。
小康的妻子谭莉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小学老师,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和孩子的情况。
她在小说中坚定地表示自己要争取权利和尊严,而且她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就退缩。
她说:“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而且可能做得更好。
”谭莉莉的言论暗示着女性在社会和职场上受到歧视,她认为这种歧视不能再持续下去。
在小说中,谭莉莉甚至出现在了一些实际场合中,比如她在学校为孩子们授课时,就带领着孩子们降低了教师的要求。
她还在聚会上发表演说,提出自己的看法,争取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这些行动显示了她对自己的身份和权利的自我认知和觉醒。
她的坚持意味着她不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会为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女性的自我觉醒是《围城》和《解放》两部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虽然这些女性还面临着传统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束缚,但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和权利,并希望获得社会地位的保障。
无论是林徽因还是谭莉莉,她们都是独立思考的女性,试图拓展自己的人生可能性。
林徽因传女性与独立的追求
林徽因传女性与独立的追求林徽因传:女性与独立的追求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女性,她们用自己的真诚、勇气和智慧,突破了时代的束缚,开创了自己的传奇。
而林徽因,正是这样一位独立自主、才气出众的女性。
林徽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女性,她是一位文学家、建筑师,也是一位对追求独立的女性发出诡愿的先行者。
在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也能看到她们在不被理解和认同的情况下的坚定和勇敢。
林徽因的追求并非只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展露,她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无数女性对于尊严和平等的追求。
她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那是一个男尊女卑、传统思想束缚严重的社会。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成为一个普通女性应有的角色,她有冲击传统的勇气和意愿。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要安分守己,对家庭和丈夫忠诚。
但是,林徽因却没有被这些思想所限制。
她展现出的独立和才华,让她脱离了常规的束缚。
她不仅精通文学、绘画和音乐,还登上了建筑的舞台。
林徽因的建筑才华让她获得了许多机会和荣誉。
她不仅在国内建筑界崭露头角,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她的设计风格独特,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她对于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
然而,林徽因的追求独立之路并不平坦。
她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参与建筑行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她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世界,需要在不被重视和认同的环境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有人嘲笑她,认为她只是一个浮华的外表,不具备真正的才华。
有人对她的建筑风格表示质疑,认为她参杂了过多的西方元素而失去了中国传统的特色。
但是,林徽因并没有被这些质疑打败,相反,她用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建筑的舞台。
她的作品证明了她的才华和独创性,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女性在建筑领域的看法。
林徽因的追求独立并不仅仅停留在事业上,她也在家庭中实践着女性的独立。
她与丈夫梁思成是一对理想的伴侣,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部以林徽因为原型的小说,通过对林徽因的一生进行再现,向读者展现了这位才女的坎坷人生和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小说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林徽因的成长经历、情感生活和对时代的思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林徽因,一个传奇的名字,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
她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建筑师,更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女性。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性,更是一位坚韧不拔的追求者。
在那个封建社会,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林徽因一生的再现,展现了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她在爱情、事业、家庭中都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在小说中,林徽因的成长经历、情感生活和对时代的思考都展现出了她的坚韧和执着。
她在爱情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她在事业上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她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也体现出了她的独立思考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林徽因一生的再现,小说向读者展现了这位才女的坎坷人生和她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执着。
她的一生,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通过阅读《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深切感受到了林徽因的坚韧和执着。
她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一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一生,就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1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女子,虽然只是简单一述,但我也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这个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某天无意间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林徽因传》,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却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
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疯狂地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诠释这个神一样的“中国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纯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纯洁”的含义。
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静静地去走进她的心灵。
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她深爱着徐志摩,即使他们两情相悦,她也能决绝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
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中,是的,她就是这样的女子,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莲花般的纯洁。
她是那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
他的文字永远是清新美好的,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
她的柔美、优雅、淡薄平和倾倒了无数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雾都伦敦为她倾倒……她是一个柔美并孤傲的人,她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不会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喧嚣、放弃所有的荣华?她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
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稳的生活。
所以,她离开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
殊不知,她选择托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后会另娶他人。
而金岳霖——这个从未拥有过她的人,却守护了她一生。
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几乎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诗,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的平和静美。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地对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简单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传奇才女的一生,把这个世间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现在世人眼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静守己心,看淡浮华,宁静致远。
林徽因传读后感18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18篇林徽因传读后感1看过好多关于林徽因的书籍,对于这位奇女子的敬佩无以言表。
像许多写她的书一样,林徽因的一生所有的所有,都被写的淋漓尽致,毫无疑问,作者的才气让我对此更加爱不释手。
但是更多的是这位女子的.一生带给我长久的震撼。
在那么一个年代,可以把家庭,事业,感情等等处理的如此顺畅的女子,极为罕见呀。
直到今天,仍然会看到好多人抱怨女子成家之后,圈子会变得很小很小,心里只有自己的小家。
至于梦想呀,事业呀,以及闺蜜等等,都渐渐的与自己渐行渐远。
是的,生活确实给了女性太大的压力,既要上的了厅堂,又要下得了厨房。
既要在事业上叱咤风云,又要在家庭里细致入微,但是这并不是抱怨的理由。
在那个对女性要求并不是现在这样高的年代里,林徽因竭尽全力去经营着一个那个时代看似并不适合女性的梦想和爱好,支撑着一个大家,还要有文艺气息。
虽然有时会在处理的时候出现一些小意外,但是她始终未曾放弃任何一种。
那个时代给了她太大的压力,让她在坚持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匍匐前行,会痛,但是我想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有梁思成这样的伴侣,有青春时期扎实的知识,有战乱时期带着儿女母亲逃命的阅历……她不坚强还能有什么选择。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林徽因这样的女子,除了她天生的姿色无法改变之外,其他的我们都可以有。
但是经历的太少,意志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往往让我们许多人成不了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2初春,乍暖还寒。
窗外已经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下午闲来无事便随手拿了本同事的《林徽因传》来看。
本是想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是刚看了几页我就被书中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描述了一代才女的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
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纠缠深深的吸引着我。
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
读书过半,作为女性来看林徽因,可能最羡慕的是林徽因遇上了那么好的丈夫,当林徽因坦诚爱上金岳霖,当林徽因同徐志摩走的非常的'近,梁思成给与了极大的理解和信任,不离不弃。
一片阳光林徽因读后感
一片阳光林徽因读后感《一片阳光》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自传体小说。
这本书以林徽因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她对于爱、艺术和家国情怀的追求。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林徽因的人生态度和她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林徽因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和诗人。
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坚持和勇气激励着我,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一片阳光》中,林徽因不仅展现了自己对建筑的热爱,还展现了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
她通过对古建筑的研究和创作,传承了中国建筑的精髓,同时又赋予了现代建筑以新的生命力。
她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美的和谐统一。
这让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建筑不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此外,林徽因的情感世界也深深地触动了我。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家庭的珍视让我感受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坚韧和柔情。
她在书中对待感情的真诚和坦率,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人,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林徽因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家庭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她的人生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追求。
总之,读完《一片阳光》后,我对林徽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才华和勇气让我敬佩不已。
她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对家庭的珍视让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徽因生平的自传,更是一本关于人生追求和价值的启示录。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就能像林徽因一样,在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更衣记》是一部以清朝末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李汉祥。
小说以描写清末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为主线,通过女主人公林徽因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小说以林徽因的成长和命运为主线,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同时也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林徽因是一个聪明、独立、有追求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追求,不愿意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下。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中的林徽因形象深刻,她是一个坚强、独立、有追求的女性形象。
她在封建社会中遭受了很多不公和压迫,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对当代女性都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
小说中还描写了清末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交往方式都具有鲜明的封建社会特色。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小说以林徽因的一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她的成长和命运,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通过林徽因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通过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末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同时,小说还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徽因的形象也给当代女性带来了很强的启发意义。
《更衣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小说,通过林徽因的一生经历,展现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论林徽因小说中的女性观
论林徽因小说中的女性观摘要: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很特殊价值的一位女作家,她传世的小说作品虽然不多,却能体现出很多她独特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她的女性观。
她以敏感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并在作品中体现出她理智的思考,以及对女性的新的审视。
关键词:林徽因小说、女性观一、林徽因小说及其创作概况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才情的女性之一,她虽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建筑学研究上,却仍然创作了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可惜她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赠与友人或自己珍藏,发表的很少,因此流传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她创作的小说,传世的只有六篇,分别是《窘》、《九十九度中》和《模影零篇》(包括《钟绿》、《吉公》、《文珍》和《绣绣》)。
在这六篇小说中,最能引起读者关注,收到读者赞誉的当属《九十九度中》,与林徽因处于同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家们也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健吾就曾称赞这篇文章,是对人生中一个片段的摄取,难得的是虽然文章篇幅短小,却拥有明快的镜头(理智)。
林徽因的小说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也渐趋丰富。
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把林徽因的小说与京派小说相联系,进而进行对比研究。
陈学勇是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学者,他认为林徽因的小说思想纯正、品味高雅,特别是《模影零篇》中的几篇小说更是与京派小说如出一辙,在内容上都是站在现实中的角度,叙述过去的故事;在文笔上都朴实淡雅,带着回忆的味道。
林徽因小说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现代性,谢昭新学者对这种现代性的阐释,主要是通过研究小说中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作者具有现代性的审美眼光来实现的。
他在一篇论文中指出,林徽因小说的现代性主要有三点体现:其一,她的小说叙述有一种影像化的特征,即她在处理细节描写和故事描写时很善于使用精妙的穿插,使小说点、线、面搭配恰当,节奏掌控合适,从而创造出美的审美意境。
其二,在写作手法上,她敢于尝试新方法,例如意识流、象征等。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林徽因传》读后感及个人观点篇1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
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
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
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
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
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
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
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
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
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
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林徽因传》是一部描写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女性的传记,作者是她的丈夫徐志摩。
这本传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林徽因的一生,以及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林徽因这位杰出女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她的一生和她的爱情故事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思考。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和画家,更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的女性。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在艺术和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她也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展现了自己的影响力。
她的一生是对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她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而是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在这本传记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林徽因对于艺术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她在诗歌、小说和绘画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和情感。
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她的小说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她的绘画则表现了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
通过她的作品,我看到了一个独立自主、才华横溢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在艺术和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林徽因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她积极参与了当时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她关注社会问题,关心民生疾苦,她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局势。
她的一生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她不愿做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了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
她的勇气和坚定让我深受感动,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也是这本传记中的重要内容,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故事被描述得深情动人。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的无奈,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却最终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深刻反思了爱情和婚姻的意义,也让我对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感慨和痛惜。
林徽因笑读后感
林徽因笑读后感林徽因,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文化史来说是耀眼的。
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卓越的才能,同时也以其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个性而闻名。
她的一生,充斥着痛苦与辉煌,足够让后人臆测并畅想。
《林徽因笑》这本书,就是以林徽因这位伟大女性为主角,通过她的视角,展示了她的独特人生。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
书中,林徽因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立体而真实。
她是个矛盾的人物,既有着温柔和婉约的一面,又有着坚韧和不畏艰难的另一面。
她对于自己的才能和权益有着极高的自尊心,对于社会不公也有着敏感的洞察力,同时也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脆弱和无力感。
这样丰富多面的形象,让我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复杂处境和无限可能。
林徽因在书中的笑,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反思。
她的笑是一种对抗命运的积极态度,是对困境的坚持和抗争。
她用笑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用笑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困境。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深深地触动了我,教会了我如何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此外,书中也展示了林徽因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她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让我感受到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热情和创造力。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的结构,更是她的灵魂和对于美的追求。
她的设计思想和作品都代表了她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对于美的热爱。
这种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执着,让我也对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读完《林徽因笑》后,我产生了一些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我们要像林徽因一样,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用笑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困境。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坚持向前,笑着面对。
同时,我们也要像林徽因一样,用热情和坚持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只有不断追求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读《林徽因笑》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了解林徽因的人生故事和思想,我对于女性的处境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她的乐观态度和追求艺术的精神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论林徽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林徽冈大气.理智.对待问题能够从大处着眼、审时度 势,她对女性解放的理论有理智的认识,对已有理论有肯定 也有质疑而不是随波逐流地呐喊“女性I叶J走”之伟大,由于
有别于男性的理性思维.女作家在作懿巾有此认识的是少 数.能够想到解决这螳问题的更是风毛麟角.随后由于文学 受到政治闪索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歌颂妇女反抗往往对 女性抗争途巾的许多ff】1题进行_r遮蔽或片面夸大。正基于 此.林徽因的这少数儿篇作品才显得十分珍贵.
这次人生的搏击给了我们眼前一亮之感!可贵的是作者并 没彳I.就此续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是一个模糊性的结局,
这说明文珍的“m走”结局是不确定的.作者只肯定r她的
束缚——入赘林徽因透过这位男性的心灵.呈现出吉公和
“娜拇走后”的相似性.即社会不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暂时
的“fI{走”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 背负着很多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其解放之路恐怕要更艰难。
运大多是悲剧性的.其实这并不全是闪为作者的诗人气质, 更是因为她多角度地分析总是能看小问题.这是其思维敏 锐的体现。 四、结语
行了开放性的处理.并不排除她命运更加悲惨的可能性.这 既是对“五四”后女性抗争状况的真实写照.也包含着作者 对时代潮流下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的理性思索。 三、透视两性心夏思考女性命运 林徽冈的作品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不需赘述但是
1年第1 1期
安徽文学
一凸
悲剧通通归咎为父权、夫权.可是一味地敌对男性,结果必
⑥陈学勇道灯微光里的梦一林徽因的一生【MJ.人民文学m
版社.98.
⑦庄营.女性意识的塑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也谈林徽因小说_九十九度中_的现代性质素
因 小
品和牺牲品。 小说作者林徽因正是通过上面 讨好男人为己任,以依附于男人、被男人玩
说 《九
两位女性形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淑女 弄为光荣。 长此以往,女性解放从何谈起? 十
九
孝女、贤妻良母这些妇女头上的光环,实则 女性的解放决不能依靠男人的施舍, 只能 度
中
是封建礼教、家长制束缚女性的绳索,女性 靠自己更新观念,砸碎枷锁。
2 0 0 9·10(下) 社会科学论坛 109
文学·历史
来主题上的升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妇 中》,评者大多强调其强烈的是非感、道德
女的不幸命运不是偶然现象, 它几乎是命 感, 指出作者对挣扎在生活贫困线上的劳
也 谈
定的、任何女人都难以逃脱的命运。
动 者 所 怀 有 的 真 诚 、热 切 的 同 情 。 但 细 读 文
④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第 158 页,南开大学出版 社 2004 年版。
们不但没有女性解放的意识,相反,还事事 处处向男性世界“献媚”。 再比如六姨太的 两个女儿锡娇和丽丽, 在张老太太的寿筵 之日,“她们的装扮已经招了许多羡慕的眼 光”, 在男人目光的聚焦中,“丽丽扭一下 腰,又摆了一下,软的长衫轻轻展开,露出 裹着肉色丝袜的长腿走过另一边去”。 她们 愿意到大庭广众之下, 去展示自己的美丽 和性感,其目的无非是吸引男人的眼球,满 足自己被男人玩弄的幻想。 女性主义者认 为,女性解放要求女性本身具有现代意识,
朵红花, 表示对旧礼教习尚仍然相当遵守 给予此作以极高的评价。 LT
的。 在院子里盘旋着做主人,个人心里都明 白自己今天的体面。 好几个星期前就顾虑 到的今天,她们所理想到的今天各种成功, 依然顺序的,在眼前实现。 虽然围着这重要 的今天,各人都轮流着觉得受过委屈;生过 气;用过心思和手腕;将就过许多不如意的 细节”。 她们所谓的“得体”,只不过是用于 吸引男人、讨好男人而已;她们所谓的“成 功”,也只不过是用男人的标准来衡量。 她
林徽因窘读后感
林徽因窘读后感林徽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其中,她的散文《窘》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篇散文中,林徽因以她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生活中的窘态,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奈和无力。
在阅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林徽因在《窘》中描述了生活中的窘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描述了生活中的各种窘态,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无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窘境,无论是工作上的挫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会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奈。
但是,林徽因并没有停留在对窘态的描绘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其次,林徽因在《窘》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坚持。
她在文章中表示,虽然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窘态,但是她依然热爱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人深受感动,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生活终将会给我们以回报。
最后,林徽因在《窘》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疑惑。
她在文章中表示,生活中的窘态常常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助,让人对命运产生疑惑。
但是,她并没有停留在对命运的抱怨和疑惑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找到了一些解脱的办法。
她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窘态和困难,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内心,相信生活终将会给我们以回报。
总之,林徽因的《窘》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思考的散文,通过对生活中的窘态的描绘,让人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在阅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面对生活中的窘态和困难,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生活终将会给我们以回报。
林徽因传总结中心思想
林徽因传总结中心思想《林徽因传》是钱钟书先生撰写的一部传记,全书共分三篇,一共收录了56个信件、27首诗歌和一篇教授文章。
林徽因,中国现代著名女性,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位注册女建筑师,也是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林徽因继承了父亲的学问和父亲的志向,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建筑设计的行业,同时她的其他才华也得以施展。
林徽因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结合,将她独特的审美观和极高的艺术才能体现在自己的设计和著作中。
她的设计作品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林徽因对于女性解放运动的追求,是她生命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她坚定地主张女性要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不仅仅是嫁给一个有地位的男性,而是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林徽因在小说中以自身为例,向读者传递了她对女性追求自由和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也是《林徽因传》中的重要篇章。
她得到了钱钟书的深深的爱戴,并最终嫁给了他。
林徽因的精神和才华吸引了钱钟书,同时,钱钟书的深情款款和思想深刻也吸引了林徽因。
两个人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共同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学问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林徽因传》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林徽因深深的爱国情怀。
她深爱自己的祖国,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设计创作来推广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校,并提出了“中华文化艺术复兴学”的概念,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推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徽因传》中还反映了林徽因充满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个性。
她身上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于任何具有创造性的事物都充满热情。
她敢于挑战艰难的任务,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事业。
总结而言,《林徽因传》传达了林徽因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她对个人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她对钱钟书的深情和珍视。
《林徽因传》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林徽因传》名著读书心得体会林徽因,一个“半个西方女人、半个中国女人”的文学巨匠、设计大师、诗人和画家。
她的名字铭刻在中华文化史册上,走过了一个悠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本《林徽因传》是对于这位伟大女性的生平及其精湛的艺术成就的详细记录。
读这本名著,我深深地被林徽因的人生经历所折服,由衷地佩服她的独立、勇气与才华。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方面的感悟:一、独立自主,与众不同林徽因从少女时代起就展现了她的独立、勇敢、自主的性格。
她勇于追求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性,更具有敏锐的美学眼光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尽渴求。
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汲取及融合是她的一个鲜明特点。
过着冒险家生涯的她,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经历了许多危险,曾经沧桑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她强大的独立意识和明确的生活目标。
在林徽因的人生历程中,她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品行。
作为一个女性,林徽因着重强调自己的人格强大,那种为自己存在而存在的精神是她坚守的信条。
她独立自主、坚强勇敢,敢于追求自身的想象力和理想。
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所有男女都应向她学习的。
二、才华横溢,艺术至上无论是在文学、美术还是建筑设计领域,林徽因都有着让人震惊的才华和见解。
她对于美学和艺术是有无尽的热爱和追求的。
能够做到多种艺术领域的涉猎和实践,这就要依靠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极富魅力的东方美学与西方理念的交融,极富创新领域的造诣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
三、码才高妙想,生活得曼妙林徽因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悠然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境界,看似无所畏惧,实则她对于自己的生活把控得都非常舒适自如。
她不论是在设计领域、写作戏剧或拍摄纪录片都是用心去呈现她心中的美好和真善美。
同样,在林徽因的思维中,她也常常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她在二战期间,曾内心深受苦难且面临生死抉择,这段经历让她在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更深层的思考。
林徽因在她的作品中传达给读者的是新的思考理念,让人感受到自由与美好的含义。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观后感5篇600字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观后感5篇600字做一个优雅的女人,要多培养自己高雅的兴趣爱好,用才艺装点女人独有的风韵。
阅读、朗诵、弹琴是我闲暇时最爱做的事,因为阅读,自己的一颗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养成了好习惯;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观后感1《做林徽因这样的女子》从个性、优雅、睿智、情感、梦想、人际交往、谈吐和享受平淡八个方面,对林徽因的生活、情感、性格等进行剖析,讲解为何林徽因会成为一个受人追捧的万人迷,也为当今读者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人指明了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些片段和观点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其一,尽情挥洒最靓丽的个性魅力。
个性是一个女人最鲜亮的标签,是区分一个女人与另一个女人的美丽标尺。
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种个性都有优点和缺点。
女人独特的个性,强过附庸风雅的时尚。
一个女人只要活着,就要挥洒出自我的个性,发挥出自己个性的优势。
比如热情、温柔、率真、坦诚等个性,能够体现出女人所特有的魅力,让其变得与众不同,既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又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其二,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什么事情,要柔声细气地说出来。
不开心或生气时,要先学会深呼吸,远离自己所在的环境,将坏情绪在转身的瞬间转化出去,不要用高声叫喊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一个女人要变得温柔似水,就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要记得,无论遇到多少悲伤或痛苦的事情,都不要将痛苦悲伤表现出来,而是要学会坚强地隐藏,让自己的'脸上永远充满温柔、亲切的笑容。
其三,多一些率真,多一些阳光。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艳冠群芳,其实,漂亮的容貌就像鲜花一样,虽然艳丽芬芳,却总有凋谢的那一刻。
一个女人要想拥有恒久的魅力,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个性,丰富内在气质与个性魅力,这样才能永远光彩照人。
在生活中,总听到有人抱怨自己长得不漂亮,与其如此,不如设法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不管世事如何变幻,都能让个性的魅力在岁月长河中大放异彩。
《林徽因:一个女性的艺术追求》:自我价值与性别意识
林徽因:一个女性的艺术追求引言林徽因(1904年-1955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以其卓越的建筑设计与文学才华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女性,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展现了自己的自我价值,并对社会性别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经历林徽因生于湖南长沙,成长环境对她的人生轨迹有着重要影响。
她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得到了家庭对她自主发展的鼓励。
这使得她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对建筑、绘画和写作等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
艺术与教育林徽因在青年时期选择进入北平大学学习建筑系,并获得优异成绩。
这个决定是与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限制形成鲜明对比的举动。
通过努力学习和勤奋实践,她逐渐树立起自己在建筑领域里的专业地位,并成为了备受赞誉的建筑师。
对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林徽因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也展现了她对自我的认同以及性别意识的重要思考。
她通过结婚组建家庭,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在艺术领域上的追求。
相反,她与丈夫梁思成成为了理想中共同创造美好事物的合作伙伴。
影响力与社会性别意识林徽因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建筑师和作家,她也是一个早期探索女权主义、性别平等和个体自由的先驱者。
通过她自身的追求和成功,林徽因为其他女性树立了突破传统束缚、寻找自我价值与在社会中发光发热的典范。
结论林徽因是一位充满智慧、才华横溢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艺术梦想的女性。
她通过跨越传统性别界限,展示了一个女性实现个人价值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典范。
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尤其是女性,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以上是关于《林徽因:一个女性的艺术追求》这个主题的初步内容编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0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10透过林徽因的小说看她的女性观白晓丽(河南检察官学院,河南郑州 450004)〔摘 要〕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关注妇女,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
她以学者作家敏锐的眼光,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以独到的视角写下动人的篇章,在其小说中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的女性观。
〔关键词〕 林徽因;美丽女性;同情女性;超越女性〔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10)0320035203 作为京派小说家的林徽因,她留给读者的小说作品,只有6个短篇。
它们是《窘》、《九十九度中》和总题为《模影零篇》中的4篇作品:《钟绿》、《吉公》、《文珍》和《绣绣》。
林徽因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也是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期,她和一批现代女作家一样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活”,宣告女性该成为和男人一样的大写的真正的人,应该享与男性同等的价值、权利与尊严。
她们用文学品塑造了一批冲出男权传统樊篱的新女性形象,描写歌颂了她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大胆追求,揭露控诉了历史牢笼对女性的摧残压迫,留下了一份份属于自己的女性体验与女性话语。
作为她们中的一员,不仅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并且她还把自己的丰富的意识世界渲染于纸上。
本文试图从精神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展开来分析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特征,以求发掘每一个特征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丽女性作为女性,林徽因抱定一个信念:属于女性的一切都应该是好的,美的,善的。
而作为女人,林徽因本人也是美丽的。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人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梅竹的一副三友图。
”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从此崭露头角,成为北京上层文化圈的亮丽一景。
在老一辈的回忆中都不约而同地说“林徽因是我平生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
”[1]的美在神韵,她不但天生丽质,并且才智过人。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因此林徽因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非常美丽的,以她的亲身经历、体会为底色,用她女性的细腻,更以作家的正义和勇气,“真诚地、深人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2]在20年代和30年代剧烈动荡的时局中,在渐渐商品化和半殖民地化的北京都市生活中,她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独立观察体验了异性、同性和自己,渐渐磨练出一双现代女性锐利的眼光,在小说《窘》中对少女“芝”这样描绘:“笑的时候她的确比不笑的时候大人气一点,这也许是她那排小牙很有点少女的丰满的缘故,她的眼睛还是完全的孩子气,闪亮,闪亮的,说不出还是灵敏,还是秀媚。
”维杉呆呆地想一个女孩子在成人的边沿真像一个绯红的刚成熟的桃子……微红的肉色和葱绿的衣裳叫他想起他心爱的一张新派作家的画…因为你的本身便是美术,你此刻便是一张画。
“[3]作者以不无雕琢的字句描绘了笑的波浪起伏,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富有青春气息的美丽少女。
再如《模影零篇》中的《钟绿》也表现出作者的这种追求。
主人公钟绿是叙述者“我”“一生中没有疑问地,真正地,见到的一个美人”,钟绿是一个有希腊血统的留美女学生,她高贵典雅,天然纯朴,神秘浪漫,作为混血儿,她的美几乎荟萃了中西方艺术的一切精华。
她这样描写“钟绿”的美:“试想一个静好如花的脸;一个长长窈窕的身材;艺,身的编素;借着人家伤痛的丧礼来哭她自己的身世,怎不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美到令人不敢相信的中世纪小尼姑,眼微微地垂下,手中高高擎起一只点亮的长烛。
简单静穆,真像一张宗教画!”[3][收稿日期] 2009—12—15[作者简介] 白晓丽,女,河南检察官学院教师。
・53・ 随着作者娓娓动情地追溯,一幅幅钟绿的图画———一张宗教画,一张风雨中的村姑画,一张古典的自画像,一张现代美女画———在读者面前渐次展开。
她把“钟绿”的冷艳迷人,柔美和神韵,描绘得如诗如画。
这些描写了一个个美貌女子的摄人的美貌和笑容。
作家捕捉的是一个个的瞬间,在这一个个的瞬间里呈现出了种种理想化的极致的美。
女作家是擅长于以层层叠叠的描绘衬托出一个密集而神幻的世界的。
这样的描绘不仅富有浪漫派的神韵,更是唯美主义的。
在女作家的心目中,她对一个个女子的美的夹带着想象的审美把握,与她理想化的人生的浪漫离奇的感悟,以及对纯粹的艺术境界的全身心膜拜一样,都足以构成她笔下的充满唯美精神的诗境。
这是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唯美精神,描写的是一个个女子,却又绝少人间烟火气。
着意描写的女子的美作为一种状态,仿佛被孤立为一件艺术品。
它是女性对自己生命本体的特殊性本质性以及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认可,它是由女性自己拿起笔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向社会向文化向人性所做出的发言,是用我手写我心。
作品呈现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美丽画面,充分地传达出了北京特有的幽香儒雅的氛围。
二、同情女性五四女作家的创作有着其固有的女性意识,正是由于她们这样来认识世界,因而她们的创作总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着力表现现代女性的命运和情感的。
在她们的笔下,女性题材的作品占了百分之六七十之多。
法国思想家波伏娃“女人形成”说作为一种女性主义的经典论述,它启示每一个女性作家都应该具备自觉的女性意识:“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4]林徽因的小说林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就是说,所有在男人们看来琐碎无价值的事物,在她眼里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她的诗中,无瑕的美丽、无怨的青春、无悔的错误……一切都成了绝对的美,成了应该感激和追怀的恩赐。
林徽因由于自己是庶出,在家庭中遭受冷落,因而也给她带来或多或少的创伤与苦痛,使她在年少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女性的天空是低暗的。
《绣绣》叙写了13岁的“我”同11岁的绣绣“一把友谊”。
作者笔下,绣绣依然是爱和美的化身。
她聪明解事、乖巧可爱,“我总是暗暗地佩服她的能干,羡慕她的经验”。
而绣绣却生活在“灰黯”的生活环境中:“很阔绰”的父亲已另有家眷住在别处,绣绣同黄病的母亲———一个“极懦弱无能的女人”一起,寄住在亲戚楼下的小屋子里,“好像被忘记了的孤寡”。
绣绣不只“习惯于母亲的无用”,更同情于有病的母亲的遭遇和不幸,对母亲的“暴躁”,她报之以“温柔和平”。
对远离自己的父亲,绣绣渴望着父爱,在互相仇视的父母的交锋和纠纷面前,幼小的绣绣,只能“抱着破碎的想望,无限的伤心”;作品在借绣绣展示出童心的真诚,呼唤和赞美人性的爱与美的同时,还以动情的笔触,表现了“漂泊不得于父母的寂寞孩子”心灵的无所皈依,写出了绣绣心灵上遭受的压抑和伤害。
在《绣绣》结尾,在对人物不幸命运结局的诗化言说中,倾注了对无辜而弱小生命被摧残的无限同情。
而从绣绣和“我”的“迷惑”中,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现代人性缺失的忧虑,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真诚与友爱,并且对现存婚姻家庭关系作出了质疑,倾吐着对现实人生的不平。
她用自己的心灵之笔抒写着悲悯与忧伤、追寻与责任。
表现了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幸福生活的焦灼、孤独与悲凉感受。
整篇小说都笼罩着孤独无援的悲剧性氛围。
林徽因是一位诗人,童年父爱的缺失,造成了她小说中带有忧郁的气质。
她与徐志摩的爱情传奇带给她的是使她更多地忧伤,林徽因坚定自觉地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在对艺术的颠覆中构造着自我。
这是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开始未必是自觉的,但之后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追求。
对爱情、对女性、对生命、对生活的信仰。
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她作为当代女性诗人很自觉地把颇具现代女性意识的人格象征升华到了极致。
小说以《窘》女性所特有的敏锐和性别意识,抒情女主人公爱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她的生存是一种美丽,是为着琐碎也忧伤的生活而来,而不是如男人们那样为着某种属于外界的价值而来,林徽因小说中渗透着她独到的生命体验与漂泊感受。
一方面,通过对生活经历的艺术化再现,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自传性色彩。
女诗人的用意显而易见,她用小说寻找一种属于女性的独特的体验,以至充分显示出女性身上向来被无视的价值。
她找到了能够充分显示女性价值的可行途径,即极尽渲染之能事,将女性在漫长而琐碎细腻的人生中每一点滴的幸福均体察入微,从细微的体察中认识女性的成熟和热情,尤其对生命的主动把握,表明女性生命的辉煌。
三、超越女性作为知识女性,林徽因和大多数五四女性作家一样,她们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生存状态的无意义,伴随着社会改革出现的自我更新的必然,林徽因也称的上是一位具有成熟深刻女性意识的佼佼者。
她小说中流露出的忧郁情绪,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五四”以来现代作家的时代情绪。
林的小说中始终流淌着一种来自心底的忧郁情绪,它或隐或现、朦朦胧胧似一层轻纱给小说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使人从中领略了一种忧郁、凄婉的审美风格。
她通过作品构造出一个个女性为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在写小丫头寿儿:“一早眼睛所接触的,大部分几乎是可口的食品,但是她们仍然是饿着肚子,坐在老太太门槛上等候使唤。
她极想再到前院去看看热闹,但为想到上次被打的情形,只得极力忍耐。
”[3]抒写了她们・63・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痛苦和优愤。
这位细腻、敏锐、真正懂女人的女作家,以她无穷的感动和爱,娓娓道出了这些知识女性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受———苦闷仿徨而又交织着反抗与追求;低沉感伤而又包孕着热情与激昂。
构成了其独特的绚丽风采。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选择,显然既受到她们生活天地的限制,也出于作者醉心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常常不由自主地表露出对作品主人公的关爱之情,力求挖掘出最为真实、可信的人生图景。
在《文珍》这样写“文环比我大两岁长得顶好看了,好看的人没好命更可怜!我的命也不好,可是我长得老实样,没有什么人来欺负我。
”[3]作者倾注了她对主人公的关怀,这个时候她其实是惶惑的、更是悲观的。
文学作品中的忧郁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审美情调,它充满着忧郁的灵性,但又不囿于忧郁与哀伤,它更代表一种诗意的追求。
《绣绣》中作者感慨道:但是以后我常常想到上帝不仁的摆布,把这么美好敏感,能叫人爱的孩子虐待在那么一个环境里,明明父母双全的孩子,却那样零仃孤苦无所依附。
这种因惶惑而产生的纯粹的优郁,仿佛冷冽的纯蓝色调在她的作品中著隐若现,唤起一种辽阔而神秘的印象,看似很深刻,其实是宽容,仿佛很无奈,其实是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