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
《最后一课》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依据高效课堂理念,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小说的主要情节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弗郎茨与哈默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及发展变化教学设想:高效课堂倡导:“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从而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一组日本侵华暴行图片教师:画面中硝烟弥漫,中国人民流离失所,惨遭屠戮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我国的领土时,除了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外,还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让中国人学日语,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的祖先,成为他们的奴隶师问:“小日本这样做,你们答不答应?”生答:“不答应!”“决不答应!”是啊!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语言不被玷污而牺牲了性命,其实,不仅是我们,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样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法国的阿尔萨斯人,在即将失去说法语的权利时候的痛苦与悲愤吧!”【设计意图】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教师慷慨激昂的导入语,师生之间的激情互动,营造了浓郁的爱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如果同学们认真完成了预习案,我想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了下面,让我们放出能量,探究下面的问题(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独立思考: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有哪些不同?明确: 学生,老师,气氛(二)跳读课文,合作探究从气氛、学生、老师三个方面分组探究在最后一课上的不同之处五分钟后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明确解决问题一:气氛不同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2、在我们一生中要遇到多少个“最后”呀!“最后”总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你们上课……这节课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感受到什么?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3、课文中最能渲染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师备案: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物是人非了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哈默尔先生却要走了)作者在小说中创设了沉重悲伤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塑造了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两个小组的探究成果解决问题二:小弗朗茨的思想变化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弗朗茨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幼稚)────(成熟)2,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茨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明确: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哈默尔先生言行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读一下哈默尔先生的言行看看哈默尔先生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够影响小弗朗茨解决问题三:哈默尔先生的异常言行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哈默尔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哈默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哈默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哈默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茨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激动,愤慨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怎样理解哈默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6.哈默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三)请一位同学和教师共同演绎最后的场景,学生深情朗读,老师扮演哈墨儿先生,重点让学生体会文中动作、语言等描写的动情之处(四)总结主题:在这堂充满异样的课堂中,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怀着同样崇高的爱国之情,上完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背景音乐:钢琴曲《思念》【设计意图】: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最后,教师的深情演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三、迁移提升,激情拓展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我们足可以为祖国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汉语而骄傲!足可以为能做一个中国人、懂得中文而自傲呵!同学们,学好母语,就是爱我中华;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进步,从学好语文开始,爱护母语,爱我中华吧最后让我们齐唱国歌,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播放国歌,与同学合唱【设计意图】教师深情有力的结束语,再次激发学生对汉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雄壮的国歌声,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板书设计:韩麦尔先生:有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是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精品】14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精品】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鲁教版14最后一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心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心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你知道作者都德吗?2.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描写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在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时候,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那么在最后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小弗郎士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课》,体会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过程。
3. 板书课题:《最后一课》。
二、初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完成下列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词语:祈祷哽咽郝叟懊悔喧闹惨白(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情况。
(3)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识记情况。
(4)做游戏记忆生字。
3.了解作者:都德。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怀。
3.概括文章的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6)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里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课的情形第一层:(7-10)写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营造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第二层:(11-16)正面揭示“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主题。
第三层:(17-23)写韩麦尔先生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一课》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1.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1.3能够进行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2人物形象的把握。
1.3情感朗读与表达。
2.教学难点:1.1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老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和作者都德。
1.2学生分享对都德的了解和预习课文的感受。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2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3.分析课文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1.1小弗朗士的形象:天真、活泼、贪玩,但在一课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3.1.2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严肃、认真、爱国,一段对祖国的告别令人感动。
4.理解课文内涵4.1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一课”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5.情感朗读与表达5.1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老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6.课堂小结6.2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片段。
2.以“告别”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较深。
3.在感情朗读方面,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比他们在课堂前后的表现,深入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
课文《最后一课》教案
课文《最后一课》教案(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文《最后一课》教案课文《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讲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3、明白得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威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小孩,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教师,又将是如何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爱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讲写于1873年,以刚刚终止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落后,当地人民在入侵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依照预习,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讲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情况节进展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看和感受。
第二个时期〔\'平常生活\'——\'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看,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形。
——课前第三个时期〔\'我看见这些情形\'——\'不记得不了\'11—23〕进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形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讲的主体。
《最后一课》的教案通用5篇
《最后一课》的教案通用5篇《最后一课》的教案 1[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变韩麦尔先生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师可怜的学生__可怜的朋友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一课》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节课为“一课”?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讲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练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4.扩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定期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文本分析:《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
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学情分析:经历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
对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熟悉,能找出记叙文六要素,能结合文本对主要人物进行一定的分析,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
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
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结合奥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法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
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14《最后一课》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题目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4、、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学习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预习案请学生按照指导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
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1、正音正字。
捂( ) 戒( ) 郝( ) 叟( ) 膝( ) 诧( ) 惩( )赚( )钥( ) 匙( ) 藤( ) 祈( ) 祷( ) 哽( ) 挟( )懊( ) 皱( ) 损()喧闹:懊悔:惨白: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熟悉课文(一)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该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三)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课中学案一、导入新课二、感情朗读展示(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各组2号同学代表朗读。
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
(3)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3) 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请韩麦尔先生为例说明。
《最后一课》学案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
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思考后交流。
2
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
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二)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组织竞赛。
2024年《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后一课》教案
2024年《一课》语文教案人教版《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1.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课文阅读方法。
2.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内心世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2人物形象的把握与情感体会。
1.3课文的阅读方法与鉴赏技巧。
2.教学难点:2.1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2.2课文语言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及作者都德。
1.2学生分享对都德及其作品的了解。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分析人物形象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
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
4.体会人物情感4.1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内心世界。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5.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点评。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各组代表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4.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5.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2.课堂练习2.1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2月9日,《咬文嚼字》发布央视马年春晚中几处语言使用错误,如: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词写成:“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
”而不知道“沧海桑田”指的是从沧海到桑田的变化,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并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说语言应当灵活运用,这样太较真没必要;有人说,对于语言的运用要严谨应当尊重传统。
对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对于祖国语言,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态度?学习小说《最后一课》后,你一定会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课堂的改变与__的主旨1、自读课文,思考: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这节课与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教室气氛一阵喧闹,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不平常的严肃悲伤听课的人只有贪玩的小学生还有专心的老头,前镇长,邮递员韩麦尔先生衣着随便,紧敲戒尺穿上礼服,十分温和2、是什么的外在变化使得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并将改教法语为教德语。
3、又是怎样的内心活动促使镇上的居民、韩麦尔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现得如此不同?镇上的居民感到悔恨,伤感韩麦尔先生感到内疚,悲愤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与感染归根结底:强烈的爱国之情。
4、在当时的背景下,韩麦尔老师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好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合文中句子和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补充资料:A、法国极端重视保护法语,国内几乎看不到英语标示,法国人也对说英语普遍感到反感与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就马上灭绝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实用法语而无法阅读自己民族的历史。
中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14 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学案
14 最后一课内容设计区教法、学法指导学科语文课题主备人主备日期四、合作探究:本文着重刻画了两个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1、小弗朗士:文中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刻画这一形象,写出了人物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
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幼稚、贪玩——〔〕——难受、懊悔——〔〕,充满〔〕思想感情2、韩麦尔先生:文中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一人物,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语句并讨论答复其表达作用。
例如:“我们的教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①外貌描写:表现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描写:。
③描写:。
④描写:。
五、学习反思:学生独立回忆本课内容,可再次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六、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敌人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当堂检测:完成课时作业〔一〕、〔二〕题八、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第〔三〕题小组合作,探讨人物形象关键词提示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反映灵活设定时间侧重根底知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案序号修改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
3.体会爱国主题,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
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内容设计区教法、学法指导一、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2、给以下生字词注音。
哽咽〔〕赚钱〔〕踱步〔〕祈祷〔〕惩罚〔〕惊讶〔〕戒尺〔〕郝叟〔〕皱边〔〕督学〔〕懊悔〔〕萨〔〕挟〔〕钥匙〔〕3、知识链接:了解小说这种文体特点与其三要素。
明确:“小说〞是文体的一种,通过典型环境中的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提醒社会生活。
〔三要素:,,〕二、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爱国有各种表现形式,比方战争年代英雄为国战斗,比方奥运赛场上健儿们为国争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鲁教
版五四制
1、结合小说背景理题目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4、、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学习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前预习案请学生按照指导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
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1、正音正字。
捂( )
戒( )
郝( )
叟( )
膝( )
诧( )
惩( )赚( )钥( )
匙( )
藤( )
祈( )
祷( )
哽( )
挟( )懊( )
皱( )
损()喧闹:懊悔:惨白:
2、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3、熟悉课文
(一)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该小说主要讲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三)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课中学案
一、导入新课
二、感情朗读展示(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各组2号同学代表朗读。
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
(3)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
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请韩麦尔先生为例说明。
(4)小弗朗士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试总结。
(5)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四、小组合作,品味赏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
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
现?
五、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
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的这节课献给坚强的中国当风雪
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
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
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
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加油,同胞!加
油,中国!让我们都来尽一分力!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