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准备金业务资料
中央银行学第二部分(中央银行业务)
![中央银行学第二部分(中央银行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a7d990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d.png)
2、货币发行必须满足也只能满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对 货币所提出的客观需求。
货币发行过多 就会引起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并导致 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
货币发行过少 就会妨碍国民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使一 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因 缺少货币使国民经济达不到应有的速度。
3、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在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就是规定银行券发行 的黄金或白银准备。在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则 有多种情况,既有规定金银准备的,也有规定有价证 券或外汇准备的,还有规定最高发行限额的等等。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业务
是政府弥补资金亏空的应急措施之一,但如果对 这种贷款不加限制,则会从总量上削弱中央银行 宏观金融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各国中央银行法 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 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即不能用中央银行的低利贷款转手进行高 利放款,而只能解决其短期资金周转不灵的需要。
➢ 采取行政手段,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最高借款限额。如 法国的法兰西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借款就实行过最高限额管理。
◆ 比例准备制度: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 券各占多大比重。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 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银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是保证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是管理通货阶段
这些阶段演化与交替的经济根源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
(三)保证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存在,它不仅 向银行提供资金清算服务,依法征缴法定存款准备 金,还必须在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不灵时,提供资 金帮助,即要履行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所以,保证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是中央银行履 行其职能的前提条件,也可以说,资产的流动性问 题,对中央银行来说比对商业银行具有更重要的意 义。
中央银行学知识要点-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学知识要点-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9180fbc7eefdc8d377ee3292.png)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等内容。
(一) 货币发行1、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银行券化的纸币或纸币化的银行券),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收兑黄金、白银、外汇等方式投入流通的。
货币是一种债务凭证,它是货币发行人即中央银行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负债,当中央银行是接受国家政府委托、代替国家政府发行货币时,那么,货币发行便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作代表)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负债。
因此,货币发行便成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之一。
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必须满足也只能满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对货币所提出的客观需求。
这要求中央银行做到两点:第一。
货币发行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引起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并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第二,货币发行也不能过少,否则,就会妨碍国民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使一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因缺少货币使国民经济达不到应有的速度。
3、为达到上面两方面的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规定有自己的发行制度。
在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就是规定银行券发行的黄金或白银准备。
在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则有多种情况,既有规定金银准备的,也有规定有价证券或外汇准备的,还有规定最高发行限额的等等。
4、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国一国家的货币发行制度也时有变化,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银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保证准备阶段,第三阶段是管理通货阶段。
这些阶段演化与交替的经济根源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5,中央银行发行基金与现金的联系与区别:(二) 代理国库1、作为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国家政府都要赋予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职责,财政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中央银行代理(在某些情况下,中央银行会委托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再代理)。
同时,有些国家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的存款,也是由中央银行办理的。
中央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97b9886a80eb6294dc886c60.png)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央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 务
二,贷款业务
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向商业银行等融通资金,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央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 务
第三,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
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购买票据的价格和商业银行获得资
金的价格。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利率,就是提高或降低
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价格,就会引起商业银行在通过贴现
向社会提供资金时,提高或降低贴现利率,或者引起商业
作用,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其他利率随再贴现率的
变化而变化。
由于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特别是在利率完
全市场化的经济体中,再贴现率可以说是中央银行唯一可
以直接调控的利率,所以,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最常见
的政策工具之一。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央银行学第六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 务
(5)再贴现金额。 再贴现时实际支付的金额,由再贴现票据的票 面金额扣除再贴现利息计算而得。 再贴现金额=票据面额-再贴现利息 再贴现利息=票据面额×日再贴现率×未到期日数 日再贴现率=年再贴现率÷360=月再贴现率÷30
出具的票据;投机或长期资本支出产生的票据不
得申请再贴现。
英格兰银行规定申请再贴现票据必须有两家
国内信誉极佳企业签署,并且其中一家必须是承
兑人;未到期国库券申请再贴现必须距到期日一
个月以内。
德国规定申请再贴现票据必须有三个被公认
中央银行学第2章
![中央银行学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bdabc982f01dc281e43af043.png)
一、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 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 经过20世纪中后期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达到了相 当发达的程度,体现出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对 于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就与中央银行相关的方 面分析,现代经济运行有以下特点: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职能的新变化
(一)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分离,突出货币政策调控职能。 1.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加速发展、混业经营制度、 金融风险问题突出、传统货币政策调控能力下降等。金融 领域的新形势促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重大调整, 一 些 国 家 进 一步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如美国和巴西。而另一些 国家成立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统一的综合金融监管机 构,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如英国、日本和德 国等。
(2)日本银行。日本银行与金融监督厅的分工合作。1998年6 月金融监督厅成立,负责监管日本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
(3)原德意志银行与联邦银行监督局→欧洲中央银行与联邦 金融监管局,分业监管→统一监管。
(二)强调维护金融稳定、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职能。
(三)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根本目标一致 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有很强的互补性
2.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分离情况
(1) 英格兰银行。1946年《英格兰银行法》将英格兰银行收 归国有,并授权它管理商业银行,1979年和1987年《英格 兰银行法》授予英格兰银行更多的监管权力。然而1986年 英国实行金融改革,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发展, 原来的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金融领域的新变化,为适应这 一 变 化 , 1997年5月实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英格兰银 行中分离金融监管职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FSA)。 目前FSA已成为监管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监管机构。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详细版)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c310316f1aff00bfd51ebe.png)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防范金融风险、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
2、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
3、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贴现窗口向有偿债能力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
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
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4、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5、银行的银行:(1)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汇、贷”业务的特征;(3)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表现: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6、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7、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学习】第五章-中央银行学的资产业务
![【学习】第五章-中央银行学的资产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052f49acb307e87101f696fd.png)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 业务
整理课件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国外资产 贴现与放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其他资产
合计
负债 流通中通货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对外负债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整理课件
一、资产业务
1. 再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以
6) 再贴现额度的规定
▪ 限制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金额,并对银兑方收回资金。
整理课件
3. 再贴现业务的作用机制
– 中央银行在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在形成自己资产 的同时,创造了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 例:央行购买10亿元票据
– 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的成本高 低和能力大小。
间债券市场; 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
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
金储备; 8.经理国库; 整理课件
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 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 测;
– 为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提供基础货币的重 要渠道。
–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
2. 区别
– 收回方式不同:再贴现到期向承兑人出示票据,收
回贷款;再贷款到期向央行归还贷款,收回抵押品。
– 贷款的安全程度不同:对于抵押贷款,两者无区别;
如果是信用贷款,再贷款可能收不回贷款,风险较 大。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整理课件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1、中央银行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部门 2、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金融决策机构,
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2013年秋(开卷)
![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2013年秋(开卷)](https://img.taocdn.com/s3/m/6f93342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b.png)
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2013年秋(开卷)第一篇: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2013年秋(开卷)中央银行学复习提纲(开卷)一、结合我国近几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实践,分析为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中央银行的“核武器”在西方国家不常运用,而在我国却被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日常操作工具?答: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西方国家的特殊时期虽然得以发展,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很低,西方国家的央行调整法定准备比率的次数很少、幅度很小,且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极其有限。
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由于都市银仃厅‘超贷’现象严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虽然可使都市银行的流动性暂时下降,但是,它们可以从西方银行增加借款对此进行冲销,所以,流动性下降并不能约束银行的放贷动机。
其次,西方央行对调整法定准备比率的运用不够娴熟,也缺少和官定利率工具的有效配合,加上官定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水平,利率政策对借款者的约束较小。
最后,法定存款准备没有被广泛地作为货币政策稳定工具来使用,也没有为人们所普遍熟悉,公众也没有有意识地将其与货币政策的变化联系起来。
但西方国家基本上没有直接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当作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之后,全球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放弃了传统的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相机决策,或者放弃了以现代货币主义为基础的货币数量规则的货币政策操作理念和框架,转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已经不再被当作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降低到了只与其日常清算需要相应的水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所以成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主要原因是:(一)在我国,货币供给量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法定准备金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相应地,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增长也非常突出,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是基础货币净投放量的几倍。
中央银行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央银行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04169523ccbff121dd3683b2.png)
中央银行学第一章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制度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 发行的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2 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 政府的银行:保障银行和金融业稳健运行、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和为政府服务。
(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为国家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为政府提供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中,英,日)(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构成。
(美,德)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家集中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准中央银行制度: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若干个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1 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中、英、法、德)2 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日)3 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美,意)4 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韩)5 资本为多国共有(欧盟)第二章中央银行的具体职责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督管理黄金市场;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经理国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央银行学》导学资料-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学》导学资料-存款准备金率](https://img.taocdn.com/s3/m/6a674f6a561252d380eb6e8a.png)
《中央银行学》导学资料——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存款金准备金制度起初的功能是防止流动性危机,随着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手段的进一步成熟,转变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作为银行支付保证的意义已经淡化,主要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高低对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业务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的涵义。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它由以下部分组成:(1)自存准备金,即存款货币银行为应付客户的提取而以库存现金持有的准备金;(2)法定准备金,即存款货币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按一定比率将吸收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3)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二,法定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1、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目前在大部分国家,都在法律上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并赋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权限。
因此,法定准备金政策也可以称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世界上最早在法律上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银行法(1824);最早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是英格兰银行,18世纪英国的私人银行就将准备金的一部分存在英格兰银行,用于银行间的转账结算;最早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及其比率的是美国《联邦储备法》(1913);美联储最早获得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权利(1935),并将准备金比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使用。
2,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第04章中央银行学课件
![第04章中央银行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6979681eb91a37f1115c2a.png)
(一)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货币政策作 用机制
商业银行 购买中 央银行 债券 超额准 备金减 少
可贷资 金减少
货币供应 量减少
(二)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方式
信用发行 发行方式 外汇质押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采用 信用发行方式。
(三)中央银行债券的计价与发行成本
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向投资者支付 的利息就是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成本支 出。 中央银行债券在发行时,多采用贴 现方式计价,票面值扣除利息支付就是 中央银行债券的价格。
货 币 发 行 量
货 币 需 求 量
(一)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
现金准备 ,包括黄金、外汇等具 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 证券准备 ,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 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等。
构成
(二)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
指一国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 证券准备各占多少比例。
(三)主要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弹性比例制度 ★保证准备制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一种做法是采取当期准备金账户 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金 以当期的存款额作为计提基础 一种做法是采取前期准备金账户 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金 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 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前期准备金账户制,当旬第5 日至下旬第4日营业终了时,各金融机构按一级法人 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该行全行一般存款平 均余额之比,不低于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没有对上交的准备金资产中现 金和存款应占的比重做出具体规定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
政府存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存款 业务
外国存款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 特种存款
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 用的关系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八带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八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3803d9ee06eff9aff807e9.png)
货币发行的原则:(1)垄断发行原则只有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才能统一国内货币的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
(2)信用保证原则因为在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并不需要十足的贵金属或某些资产作保证,使得货币发行的弹性很大。
(3)弹性原则即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所谓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就是货币当局(通常是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须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人民币发行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发行权高度集中统一,对货币发行实行计划管理;坚持经济发行,保持币值稳定;独立自主发行,不依附外币。
发行基金:所谓发行基金就是各级发行库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
其来源有两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印钞企业按计划印制解缴发行库的新人民币;开户的金融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缴存发行库的回笼款。
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就是人民币从发行库进入业务库的过程。
发行库是为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的金库。
其职能是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办理其出入库以及金融机构的现金存取业务、负责回笼现金的整理清点。
而业务库则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和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发行库和业务库的区别:(1)在机构设置上,发行库是各级中国人民银行的组成部分,业务库是商业银行根据基层行对外营业需要而设立的。
(2)在保管的货币性质上,发行库保管的是发行基金,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
(3)在业务对象上,发行库的对象是金融机构,业务库的对象是全社会。
(4)在收付款项的起点上,发行库出入库有起点金额的规定,而业务库则没有。
准备金存款业务准备金存款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与存款准备金制度直接有关。
中央银行学准备金业务.精讲
![中央银行学准备金业务.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53b470285a8102d276a22fe8.png)
第二种方法
优点是计算简便;
缺点是期末的余额反映的数据不准确,不利于中央银行有效 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为,商行的期末存款余额一般≠每天的存款平均余额:
① 商业银行在上缴准备金的间隔期间,可能在短期内创造 存款,而准备金并没有相应增加;
② 商业银行可以在到期前通过压低存款余额(如往账提前
划账、来账推迟进账、把款项转入在途)的手段,逃避 准备金的缴纳。
③ 外币存款准备金制度。
9
2.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
规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规定规定和调整准备金缴存比例的机构。 规定准备金缴存比例。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形式。 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报酬及罚则。
10
1. 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革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 03 年 20 9月 06 20 年 06 7月 年 20 11月 07 年 20 2 07 月 年 20 5月 07 20 年 07 8月 年 20 10 07 月 年 20 12月 08 年 20 3月 08 年 5月
时间
21
阶段 5
2008年9月——2009年 应对次贷危机,刺
17
阶段 3
1998年至2003年 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
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 背景
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 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 全亚洲的金融危机。1998年, 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 内经济“硬着陆” ,同时进 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理 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 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 ,中国 人民银行决定对现行存款准备 金制度实施改革。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06f0d7240c844769eaee6d.png)
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题型:填空题(15)、单项选择(20)、名词解释(20)、简答(25)、论述题(20)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公认的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哪2个?书3页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1656年设立的瑞典银行和1694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原因有几个?(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银行数量不断增加,银行竞争加剧,由于本身经营不善而导致银行券无法兑换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影响较大;由于银行实力、资信状况等不同,银行券被接受程度和使用范围不同,造成不便。
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若超过客观需要会给经济发展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最终国家以法律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银行券的发行权,集中在一几家或一家银行。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不断增长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与原有的票据交换和清算方式产生较大矛盾。
银行数量增加,业务扩大和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清算机构,作为银行支付体系核心。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随着银行业务的规模扩大和业务活动复杂化,风险不断增加,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现象经常出现,金融业不稳定加剧。
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以及整个金融业稳定,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机构,适当集中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后盾,在银行困难时,充当银行最后贷款人。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的稳定运行需要一个公平、健全的规则和机制。
为了保证银行的有序竞争,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减少金融运行风险,政府监管及其必要。
政府监管机构既要有技术能力和操作手段,又必须与银行联系紧密,以便制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可以很好的实施。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银行体系松散,政府融资不便,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和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央银行学-第二篇备课
![中央银行学-第二篇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4bcb15844769eae009edb7.png)
货币黄金 Monetary Gold
其他国外资产 Other Foreign Assets 对政府债权 Claims on Government 其中:中央政府 Of which: Central Government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Financial Corporations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Claims on Non-financial Sector
报表项目 Items
2008.01
2008.02
国外资产 Foreign Assets 外汇 Foreign Exchange 货币黄金 Monetary Gold 其他国外资产 Other Foreign Assets 对政府债权 Claims on Government 其中:中央政府 Of which: Central Government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Financial Corporations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其他资产 Other Assets 总资产 Total Assets 储备货币 Reserve Money 货币发行 Currency Issue 金融性公司存款 Deposits of Financial Corporations 其他存款性公司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2011.01 219957.26
2011.02 222399.56
简述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
![简述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46893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6.png)
一、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定义与概述准备金存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发行钞票银行和其他存款人依法将部分存款留存给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并按照规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开设的存款准备金账户的业务。
准备金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1. 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人需按照规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计算方法是根据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数来确定。
存款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发行钞票银行和其他存款人的存款余额,而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基数的比例。
2. 存款准备金的存入方式存款准备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存入中央银行,包括现金存款、银行间结算账户存款、本行间结算账户存款等。
不同的存款准备金存入方式对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和流动性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市场变化来选择最合适的存款准备金存入方式。
3. 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和监管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和监管是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包括存款准备金的日常计算、申报和存入流程、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和监督等。
中央银行通过相关的监管规定和监督机制来确保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人依法、合规地存入存款准备金,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三、准备金存款业务的意义和作用1. 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存款准备金的存入可以有效地控制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流动,规范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 调节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的存入和调整能够影响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动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目标。
3.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存款准备金的存入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更加稳健,能够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准备金存款业务的管理与风险1. 管理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准备金存款业务时,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存款准备金的准确计算和及时存入,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革
1978年前:统存统贷,存贷两条线, 1978年: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
信贷计划管理办法。没有相应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出现了信 贷规模过速扩张的现象。
1983年9月17日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1
我国法定存款金率走势图
12
15
阶段 2
1985年至1997年 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 提 高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 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 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 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 做法 1988年,由于价格的全 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 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 膨胀。
5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法 ① 优点:能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存款的变化,相应计提的准 备金存款也就比较准确,从而有利于中央银行有效地控制 货币供应量。 ② 缺点:操作上繁琐一些。
6
第二种方法
优点是计算简便; 缺点是期末的余额反映的数据不准确,不利于中央银行有效
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为,商行的期末存款余额一般≠每天的存款平均余额: ① 商业银行在上缴准备金的间隔期间,可能在短期内创造
17
阶段 3
1998年至2003年 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 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
背景
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
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
全亚洲的金融危机。1998年,
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
内经济“硬着陆” ,同时进
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理
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
存款,而准备金并没有相应增加;
② 商业银行可以在到期前通过压低存款余额(如往账提前 划账、来账推迟进账、把款项转入在途)的手段,逃避 准备金的缴纳。
7
缴存准备金的基期的确定(有2种方法)
① 当期制:以当期存款额作为计提法定准备金的基础。 ② 前期制: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额作为计提法定
准备金的基础。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 京举行 ,全会一致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 》。为让人民银行 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 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 我国建立了存款备金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场景
14
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 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 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 行。其中,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 25%,储蓄存款40%
3
二、法定准备金存款业务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 确定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机构范围; 2. 确定法定准备比率的高低; 3. 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 4. 确定可以充当法定准备金资产; 5. 确定法定准备金计算和缴纳(它的该业务的核心)。
4
法定准备金计算和缴纳涉及2个要点:
存款余额的确定(2种方法) 1. 以商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作为计算缴存准备金的基数; 2. 以商行的月末存款余额作为计算存款准备金的基数。
中央银行准备金业务
胡秉华、王梦薇、曾鸿、蒋馨仪
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与商业银行比较】
1. 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 2. 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 3. 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4. 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
2
(二)中央银行存款的种类 1. 商行(存款货币银行)存款。包括 法定和 支付准备金 两个部分 2. 政府存款。各级财政在央行账户上 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3. 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4. 外国存款。 5.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 6. 特种存款。央行根据特殊需要,以特定方式向金融机构集中一 定数量的资金。
我国法定存款金率调整的历程
阶段 2
阶段 6
S阶te段p 32
阶段 4
阶段 5
•2010年至今 • 2008年9月至2009年
• 2003年至2008年
• 1998年至2003年
阶段 1
• 1985年至1997年
• 1984年
13
阶段1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 行职能 。
背景
1998.3-2003调整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次)Βιβλιοθήκη 10%8%8%
6%
6%
4%
2%
0%
1998年3月
1999年11月
年份
调整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9
阶段 4
2003年至2008年 管理人民币汇率上升,稳 定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
背景
人们强购房的热潮.
2003 年以来,在人民币 的升值预期下,国外投机 性资金大量涌入国内。 2006年7月开始,固定资 产投资活跃,国际贸易持 续保持巨额顺差,使得我 国再次面临因货币供应量 过多以及需求过大而引起 的通货膨胀。
16
1985年,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 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 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 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调整至12% ;
1988年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 热和通货膨胀 ,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 调至13%
8
(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时,建 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三部分构成,即 ① 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介绍该制度) ② 备付金制度(98年取消) ③ 外币存款准备金制度。
9
2.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① 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 ② 规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③ 规定规定和调整准备金缴存比例的机构。 ④ 规定准备金缴存比例。 ⑤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形式。 ⑥ 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报酬及罚则。
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 ,中国
人民银行决定对现行存款准备
金制度实施改革。
18
•由于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1998年3月21日起对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改革 的结果之一是调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
• 1999年前后,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发展疲软及通货紧缩的 现象,因此99年央行又进一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调 整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