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拉图把理念看作真实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像巴门尼德那样把感性事物说成是非存在,而是批判性地综合了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观点,最终形成了关于理念(存在)、原始物质(非存在)与可感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三者间关系的学说。)

B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分):

1、芝诺“飞箭不动”诡辩的关键在于否定了运动的连续性。

(正确。芝诺将整个运动过程割裂开来,认为飞箭在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必然处于某一点上,因而是静止的,而所有静止的点加起来仍然是静止,因此飞箭不动。)

2、“形而上学”一词的原意就是指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法。

(错误。形而上学原意是指“物理学之后”,因后人编纂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各篇时将其置于《物理学》后面而得名。汉译取“形而上之谓道”之意。)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

(正确。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定义是指“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

4、古代怀疑论只是对感觉的可靠性进行了怀疑。

(错误。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承认主观感受的真实性,而高尔吉亚的怀疑论认为“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认为一切客观对象,进而是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也是假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存在与非存在

(巴门尼德将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世界本原表述为存在,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称为非存在,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区别。即“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综合早期自然哲学提出四根说,将万物本质理解为水火土气这四种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每种元素都是房屋不变和有定形的,不能相互转化,但能够通过结合和分离产生万事万物。)

回忆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