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新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629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d.png)
(项目管理)检验科项目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我开始构思这个检验科项目的方案。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展示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机会。
我们要明确项目目标。
检验科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检验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我将以意识流的方式,将这个方案娓娓道来。
一、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检验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病患检查、诊断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增长,检验科面临着诸多问题:检验设备陈旧、人力资源不足、检验流程繁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项目改革。
1.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提高检验速度和准确性。
2.人员培训:加强检验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3.流程优化:简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项目实施方案1.设备更新:针对检验设备陈旧问题,我们将分阶段引进一批先进的检验设备。
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淘汰一批无法满足需求的设备。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
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
(1)定期举办内部培训,邀请专业人士授课,提高检验人员理论水平。
(2)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先进检验科,借鉴经验。
(3)开展技能竞赛,激发检验人员学习热情。
3.流程优化:简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检验申请流程,实现线上申请,减少纸质文档。
(2)缩短检验报告出具时间,提高报告准确性。
(3)加强检验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三、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设备评估、采购和安装调试。
2.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人员培训和流程优化工作。
3.第三阶段(7-9个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调整优化方案。
4.第四阶段(10-12个月):全面实施优化方案,提升检验科整体水平。
四、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1.设备采购风险:可能存在设备质量不合格、供应商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应对措施:严格筛选设备供应商,签订售后服务合同,确保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3554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4.png)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前言医院检验科技术不断进展,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
为了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准入管理制度来规范检验科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避开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的管理要求,从源头上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牢靠性,防范潜在的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订立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1.规范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防范潜在的风险;2.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3.加强对检验科技术的管理和监控,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牢靠性;4.避开挥霍和不必要的损失,节省医疗资源。
准入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准入管理流程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流程如下:1.需求提出:由临床科室申请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申请原因、引进内容和使用范围等。
2.技术审核:由检验科进行技术审核,包括技术方案、设备、试剂和人员等的评估和确认。
3.安全评估:由医院质控部门进行安全评估,重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牢靠性和风险评估等。
4.决策审批:由医院领导进行决策审批,包括决策结果、使用条件和时间等。
5.实施计划:由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订立实施计划和使用操作规范。
6.实施监控:由医院质控部门和检验科进行实施监控和评估。
准入管理标准1.技术标准: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可信度和质量。
2.设备标准:新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牢靠性。
3.试剂标准:试剂应选择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的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性。
4.人员标准:检验科技术人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学问背景,确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准入管理要求1.安全性要求: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使用必需保证安全性,排出潜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不可分割。
2022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计划
![2022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9db987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9.png)
2022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计划2022年检验科将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科的全力配合下,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将齐心协力,围绕以医院工作为核心。
结合我科室的工作情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工作素质,努力完成科室各项工作任务。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强化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1、进行检验科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范制度,流程和措施,要进行检验【质量手册】及【操作程序】的学习,对各个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明确责任,各就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执行情况。
2、通过完善科室内细节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操作流程规范化。
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贯彻到科室的每个环节。
二、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1、检验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继续做好生化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
完善临检各常规项目的质控,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2、对检验项目的质控结果纳入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将科室的化验出错率降到最低点。
三、强化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求每一位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仪器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科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这样既节少了维修成本也保证了日常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四、增加工作量提高业务收入1、标本量,2022年底计划完成30万人次。
2、业务收入,2022年底计划完经济收入4000万。
五、积极开展新的项目2022年将继续加强和迪安检验的联合,积极宣传开展新目,方便患者就医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六、人才培养与业务学习检验科业务学习规范化、制度化。
全年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做到每周一题,学有笔记。
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愿为沭阳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使检验科工作更上一层楼。
为医院顺利晋级做出自己的努力。
2022年检验科将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科的全力配合下,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将齐心协力,围绕以医院工作为核心。
卫生部检验科建设与管理指南(3篇)
![卫生部检验科建设与管理指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21aa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5.png)
第1篇一、前言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临床诊断、疾病预防、科研教学等任务。
为提高检验科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现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制定本指南,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检验科建设与管理。
二、检验科建设1. 设施建设(1)检验科应设立独立的实验室,面积应满足检验工作需求,并具备通风、防尘、防污染等条件。
(2)实验室应设置试剂储存室、标本处理室、仪器设备室、质量控制室等分区。
(3)实验室地面、墙面、门窗等设施应符合环保、安全、卫生要求。
2. 人员配置(1)检验科应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技术人员,包括检验医师、检验技师、检验士等。
(2)检验技术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
(3)检验科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 仪器设备(1)检验科应配备与检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微生物培养箱、显微镜等。
(2)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试剂耗材(1)检验科应使用合格的试剂耗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剂耗材应按照储存条件进行储存,避免过期、变质。
(3)检验科应建立试剂耗材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管理制度。
三、检验科管理1. 质量管理(1)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科应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提高检验质量。
(3)检验科应加强检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标本管理(1)检验科应建立规范的标本接收、处理、储存、运输等流程。
(2)标本应按照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患者信息等进行分类、标识。
(3)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损坏。
3. 信息化管理(1)检验科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检验信息、结果查询、报告打印等功能。
(2)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安全、备份、恢复等功能。
检验科L D T项目管理模式
![检验科L D T项目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3d8a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5.png)
检验科L D T项目管理模式在美国,核酸检测试验一般分为三类,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项目、修改FDA批准的项目,以及实验室开发诊断试剂监管模式(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
FDA批准的项目,一般由公司将检测试剂做成试剂盒进行申报,经FDA验证后,批准在临床实验室采用;LDT是各个实验室自己建立,并自发在实验室和临床进行验证,遵循质量管理要求开展临床检验服务,目前在国外分子诊断实验室开展的大多数项目属于此类项目。
美国临床病理学会(ASCP)对LDT定义为: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以诊断为目的的体外诊断实验。
LDT仅能在研发的实验室内使用,可使用购买或自制的试剂,但这些试剂不能销售给其他实验室、医院或医生。
LDT的开展不需要经过FDA的批准。
经FDA批准的商业化试剂盒或检测系统,在临床实验室进行了任何方式的修改,也必须遵循所有适用于LDT的管理规则。
通常来说,临床实验室发展和选择LDT的最常见原因是市场上没有针对某些疾病的商品化检测试剂。
许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项目之所以没获得FDA批准,并非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大,而是因为实验对象(即患者)相对局限,使得试剂厂家投入产出比过低,而不愿意使之商业化。
美国对基因检测技术采用了有效兼顾监管和鼓励创新的LDT模式。
在此模式下,只要是有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执照的实验室,其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就可以合法进入临床,合理收费。
实验室取得CLIA标准相关认证后,检测结果即可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该管理方式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患者、医院、第三方临检中心、保险公司的广泛认可,目前美国有近25万个CLIA实验室。
FDA一直试图加大对LDTs项目的监管权,并在2011年针对开展个性化用药指导的LDTs项目发布了一个监管指导法案。
2014年7月,FDA 通知美国国会,表示其将在60天内发布一项LDTs监管框架的草案指南。
但FDA此举遭到了业者和部分议员的反对。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a664a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5.png)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院检验科需对检验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其中,检验科外送项目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制度及流程的规范化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检验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1. 外送项目选择检验科应根据临床需求和自身技术能力,选择合适的外送项目。
外送项目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准确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检验科应定期对已选定的外送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临床需求的变化。
2. 外送项目审批检验科对外送项目进行审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外送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确保外送项目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准确性;(3)确保外送项目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
3. 外送项目质量控制检验科对外送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外送项目在接收、处理、运输、存储等环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确保外送项目在接收、处理、运输、存储等环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准确性;(3)确保外送项目在接收、处理、运输、存储等环节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
4. 外送项目费用管理检验科对外送项目费用进行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外送项目费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确保外送项目费用合理,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3)确保外送项目费用公开透明,便于患者查询和监督。
三、检验科外送项目流程1. 标本接收检验科对外送项目标本进行接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标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确保标本在接收、处理、运输、存储等环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准确性;(3)确保标本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
2. 标本处理检验科对外送项目标本进行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标本在处理环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确保标本在处理环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准确性;(3)确保标本在处理环节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e6cc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d.png)
检验科外送项目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项目日益增多,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的任务。
然而,由于检验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部分检验项目无法在本院完成,需要通过外送的方式进行。
为了确保外送检验项目的质量,规范外送检验流程,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外送检验项目范围1. 本院不具备检测条件的项目;2. 本院具备检测条件,但检测成本较高,且检测量较小的项目;3. 本院具备检测条件,但检测结果准确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特殊项目;4. 其他经医院批准需要外送的项目。
三、外送检验项目审批流程1. 临床科室提出外送检验项目申请,填写《外送检验项目申请表》,并附上相关病历资料,经科室主任签字同意;2. 临床科室将申请表提交至检验科,检验科对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必要性、项目可行性等;3. 检验科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表提交至医务科审批;4. 医务科对项目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检验科与外送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5. 合作协议签订后,临床科室方可进行外送检验项目的申请。
四、外送检验项目管理1. 检验科对外送检验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外送检验项目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 检验科对外送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外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 检验科对外送检验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顺利进行;4. 检验科对外送检验项目进行费用管理,确保项目费用合理、合规。
五、外送检验项目流程1.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外送检验项目申请,并填写《外送检验项目申请表》;2. 检验科对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至医务科审批;3. 医务科审批通过后,检验科与外送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4. 临床科室按照合作协议的要求,进行样本的采集、保存、包装和运送;5. 样本运送至外送实验室后,外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6. 外送实验室将检测报告发送至检验科,检验科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准确性;7. 检验科将审核后的报告发送至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根据报告进行诊断和治疗。
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d442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c.png)
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Ⅰ目的为不断满足临床的需求,提供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医学检验科必须不断开展新的技术及新的检验项目,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Ⅱ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各专业组室。
Ⅲ制度一、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一)新项目、新方法性能评价:在正式使用某新仪器、新试剂、新方法检测患者样品、发出患者结果报告前,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实验记录。
(二)性能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天间重复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资料)、患者结果的可报告范围,还可对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参考值等特性进行评价。
1.精密度评价:一批内进行20次重复测定,以反映批内随机误差;每天进行一次测定,累积20天结果表示天间随机误差。
2.方法学评价:凡有室间质控调查项目可用室间质控品作患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靶值相比;也可新、旧方法进行比对;也可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对比。
对比时共做40个高、中、低浓度的标本,按室内质控允许偏倚范围进行评价。
3.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用高浓度的新鲜标本按比例稀释,了解线性情况。
二、新项目审批医学检验科申请开展新项目时,应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待审批通过后才能向临床开展。
可行性论证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新项目技术路线。
(二)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三)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四)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五)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六)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三、新技术、新项目技术培训(一)在新技术及新项目正式开展之前,应确定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由上一级技术人员或公司应用工程师对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二)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原理、仪器操作、测定的操作步骤、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经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操作。
(三)所有培训和考核应有记录。
四、新项目实施后跟踪开展新项目后,医学检验科应安排相关负责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积极与临床沟通,听取临床科室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做好相关沟通记录并定期总结评审,改进项目管理。
检验科管理制度
![检验科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96db5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1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
加强医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
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提高全员素质。
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参预临床医疗工作。
2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肃静。
工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打扫和整理。
3 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规范彻底,临床诊断和检验目的应明确,全名签字。
要向患者或者家属详细交待标本采集和送检等注意事项。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议重新采集。
4 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
5 遵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
定期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
定期修订操作手册,以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 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并制订质量工作手册。
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
7 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归档存放 5 年。
8 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措施,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1 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一个检验人员的自觉行动。
同时,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2 建立和健全科室技术质量管理组织。
管理内容包括:制订目标、计划、方法、措施,实施检查、总结、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
3 实验室要制订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日有操作记录,月有小结、分析,年有终结。
发现失控要及时纠正,未纠正前停发检验报告,纠正后再重检、报告。
4 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
维修后仪器须经校正合格后,方可用于检测标本。
5 及时掌握业务动态,统一调度人员、设备,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
6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医院检测项目管理制度
![医院检测项目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f6ed1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8.png)
医院检测项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检测项目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明确医院检测项目管理的责任部门,明确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2.规范检测项目的申请、确诊、执行和结果报告,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加强对检测设备、人员和质控的监管,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和正常进行;4.提高检测项目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管理机构1.医院检验科为检测项目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检测项目的组织、安排、执行和结果报告;2.医院质控科为检测项目的监督部门,负责对检测设备、人员和质控的监督和评估。
四、管理流程1.检测项目的申请(1)患者在就诊医生的指导下,提出检测项目的申请;(2)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确定检测项目的类型和范围,并填写申请单;(3)患者携带申请单和相关病历资料到医院检验科进行登记。
2.检测项目的执行(1)医院检验科根据患者的申请单安排检测项目的执行;(2)检验科人员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采样和检测操作;(3)检验科人员负责对检测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检测项目的结果报告(1)检验科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出具检测报告;(2)医院检验科将检测报告反馈给患者和医生,并根据需要进行结果解读和诊疗建议。
五、操作规范1.医院检验科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患者在进行检测前应按照医院要求进行准备和指导,避免干扰检测结果;3.医院检验科应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随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4.医院检验科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确保人员操作规范和专业能力;5.医院检验科应建立健全的质控制度,定期对检测项目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查。
六、监督管理1.医院检验科应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医院质控科应对检测设备、人员和质控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3.医院领导应加强对检测项目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结果的有效落实。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51318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3.png)
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管理程序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规范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的管理程序。
准确的检验项目管理对于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本程序旨在明确项目的开展流程、责任分工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检验科新检验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更准确的手段。
然而,管理这些新项目可能存在一些挑战,比如项目的开展流程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新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准确可靠的结果。
三、管理程序3.1 项目审批与申报新的检验项目需要经过审批程序才能正式开展。
具体流程如下:1.项目负责人填写《新检验项目申报表》,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方法、设备需求、预期成果等内容;2.提交申报表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3.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并做出审批决定;4.审批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开始准备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3.2 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目标和需求分析•项目流程和时间计划•资源调配和人员配备•质量控制措施和风险评估•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3.3 项目资源调配与人员培训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调配必要的资源和人员。
同时,对执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3.4 项目执行与监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控包括以下方面:•项目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3.5 项目总结与评估项目结束后,负责人进行项目的总结与评估,包括项目的成果、效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程序,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四、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新检验项目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医院检验科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院检验科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e7655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2.png)
一、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 科室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3. 科室内部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4. 科室主任为科室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各项管理工作,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汇报。
5. 新毕业医师实行三年24小时责任制,确保临床检验工作连续性。
6. 按规定完成检查报告的书写,检查、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做好进修、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7. 工作期间仪表端庄,衣帽整洁,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
8.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抓好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9. 加强院感管理,防范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10. 加强“三合一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收费。
11.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名,报医疗管理部门、业务院长审批。
12. 爱护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3. 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14. 承担医院要求的各项任务:如应急、联合会诊、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工作。
15.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
二、工作流程1. 标本采集:门诊、急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门诊护士抽取,住院病人的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抽取。
脑脊液、关节液、体腔液、脓液、前列腺液、分泌物等标本由临床医师留取。
尿液、粪便、痰液等标本由医生、护士或检验人员指导、并交待注意事项后,病人自行留取。
2. 标本验收: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
3. 标本处理: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对标本进行抗凝、离心、分离等处理。
4. 检测:按照检验项目要求,使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检测。
5. 编制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并进行审核。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43706676c66137ef06191c.png)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加速医院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项目包括: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2、使用二、三类医疗技术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三级准入管理。
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具体目录见省卫生厅《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具体目录见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认真填写《邯郸市中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2、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人民医院检验科制度(三篇)
![人民医院检验科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6c1bb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d.png)
人民医院检验科制度一、检验科简介人民医院检验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担负着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重任。
本科室主要承担医院病患的各项检验工作,包括临床化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
二、检验项目管理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检验项目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2.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我们定期参加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质量控制评比活动,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实验室的操作流程。
三、检验设备管理检验设备是保障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设备验收和维护:每一台新设备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验收,并建立相应的设备维护计划。
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 设备故障处理: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确保故障能够迅速修复,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四、标本采集管理标本采集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对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 标本采集规范:为了保证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标本采集规范,包括采集器械的选择、采集方法、保存条件等。
我们也定期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标本采集技术水平。
2. 标本保存与处理:我们建立了标本保存和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适宜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等。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标本的质量。
五、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率,我们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检验结果的电子化处理和管理。
1. 样本信息录入:在接收到样本后,我们将样本信息录入系统,并生成样本条码,以保证每个样本都能够准确追溯。
2. 结果录入和审核:检验结果通过仪器自动生成,并由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11a1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e.png)
检验科增减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疗。
(二)范围:适用于开展新检验项目和需要删减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三)职责:科主任审核《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新检验项目评审表》;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检验项目的准备、试运行和对试运行情况的评审;项目负责人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试运行;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检验项目的评审。
(四)实施流程
1. 新项目的立项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审批。
2. 新项目试运行
(1)新项目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按《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的要求执行。
(2)拟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的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3)试运行结束后,新项目负责人对检验结果填入《新检验项目评审表》,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
3. 新项目的评审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
确认其结果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将评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科和院主管领导批准。
4. 旧项目的删减
根据工作需要,对于过时或有更新替代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检
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审批后删减。
检验科项目提升
![检验科项目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756da0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9.png)
检验科项目提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科的项目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检验科项目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先进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检验科也要及时引进新技术,提高检测水平。
2、完善检测流程:检验科项目提升需要不断完善检测流程,通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检验科项目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检测流程和结果的监督和管理。
4、优化设备设施:检验科项目提升还需要优化设备设施,选用先进、高效、精准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5、推动标准化建设:推进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检验科项目的关键,通过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流程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总之,检验科项目提升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更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检测水平、优化设备设施、加强质量管理和推进标准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
- 1 -。
检验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管理
![检验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89052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9.png)
检验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开展临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是医院形成技术专长和发展学科特色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医疗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管理,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促进我院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特制订本规定.一、新技术、新业务的概念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成果),在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称为新技术、新业务.二、新技术、新业务的分级对开展的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
1。
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2。
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3. 市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三、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1。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2。
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3。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医疗仪器经营企业税务登记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4. 拟开展的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GMP证书、《药品经营企业营业执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许可证》和GSP证书,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并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四、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程序l.申报申报双新的项目主持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或相当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临床、医技、护理人员,须认真填写《宁城县中蒙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申请书》,经本科讨论审核,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送医务部。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fdb1482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6.png)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4.15.2.7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臵符合要求。
【C】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明确的责任人,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臵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并保证以上设施可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
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可选)
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B】符合“C”,并
1.根据实验等级设置个人防护,能执行。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4.有化学危险品溢出及暴露的应急预案。
5.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监管的记录。
【A】符合“B”,并
针对监管情况,持续改进危险品管理工作。
4.15.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C】
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急诊项目设臵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
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B】符合“C”,并
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
1.科室有专门人员定期自查、反馈、整改。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新检验项目评审表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 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 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 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
检验科填写新增检验项目申请表 ↓ 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 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 况 ↓ 报医务科批准 → 医院院委会批准 →新项目试运行 ↓ 结果通过 ← 试运行结束后请院委会组织评审 ↓ 医务科通过→ 院委会会议通过→ 通知全院各科室
检验科新项目及临床意义
癌抗原724 CA724 癌抗原211 C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同型半胱氨酸(HCY) 脑钠肽(BNP)
1
癌抗原724 CA724 (cancer antigen)
是胃癌相关抗原,属糖蛋白, 与胃癌分期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正确
估计临床分期。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BNP和NT-proBNP是诊断 心衰的很好的心肌 标记物。目前应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 及预后分析。 N端前脑钠肽(NT-proBNT),是一个诊断 心衰比较可靠的指标,临床若考虑心衰,因 NT-proBNT检测可快速获取检验结果和结果 的可靠性,第一个必做的检验项目,且NTproBNT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 而NT-proBNT阴性者即可以排除心衰可能
5.脑钠肽(BNP)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 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脑利钠肽, 是继 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 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 理学意义。 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 ,可对抗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 的缩血管作用。 同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 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 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
临床意义
CA21-1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的
病程。CA21-1也使用于监测横纹肌侵 润性膀胱癌的病程。CA21-1较好的特 异性可鉴别诊断肺部良性疾病(如肺 炎、结核病、肺气肿等)。 肺部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如果伴有 CA21-1检测结果的增高,预示患原发 性支气管肺癌的可能性相当高。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目前认为它是 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
临 床 意 义
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复发预 测和预后评估 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 效观察、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估 作为精原细胞瘤的肿瘤标记,68.7%的转移 性精原细胞瘤患者在行睾丸切除术前血清 NSE水平可见升高
4.3新项目的评审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审会议。确认其结果是否完全 符合要求,并将评审结果报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 批准。
5 支持性文件
5.1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5.2 仪器设备采购控制程序 5.3 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6记录表格
6.1 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
4工作程序
4.1新项目的立项
根据工作需要,技术负责人填写《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由 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和新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批。
4.2 新项目试运行
(1)新项目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按《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的要求执行。 (2)拟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的试运行具体参照《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3) 试运行结束后,新项目负责人对检验结果填入《新检验项目评审表》,交技术负 责人组织评审。
临床意义
一些良性疾病如风湿病和卵巢囊肿
CA724也升高。 CA724对粘液样卵巢癌的诊断灵敏度 高于CA125。 两者结合起来可使初诊的诊断灵敏度 提高到73%。
2
癌抗原211 CA211 (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是 角蛋白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病理条件 下其可溶性片段CA21-1会释放入血, 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 )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CA724是胃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胃癌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 。如果肿瘤组织被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 持在正常水平。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 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
结直肠癌完全切除后CA72-4可显著下降,
CA72-4持续升高提示有残存的肿瘤,与 CEA联合检测能使术后肿瘤复发的诊断灵 敏度从78%提高到87%。
4.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 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 环的中间产物。
临床意义
Hcy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 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科学研究证实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性密切相关, Hcy浓度升高损伤冠状动脉及其它血管最终引起动 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B6、B12及叶酸,通过参与hcy代谢,起调 节与减少Hcy,由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检验科新项目管理
检验科 张晓晗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新检验项目的管理过程。 2范围 适用于开展新检验项目和需要删减检验项目的
管理过程。
3职责
3.1 科主任审核《检测项目增减申请表》、《新检验项目 评审表》。 3.2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新增检验项目的准备、试运行 和对试运行情况的评审。 3.3 项目负责人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试运行。 3.4 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删减检验项目的评审
谢谢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