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时代的来临

〖课程标准〗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

讲述爱迪生发明大王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

提倡自主提问,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和搜集课外历史资料,充分展现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原理。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的内容方面的重点。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学生结合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历史课改,加之其他学科各种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的互相借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成绩优劣,都不再满足于每节课仅有的几个知识点,不断追求自我意识在课堂上的体现。把权力下放,由学生自主决定该学些什么、要探究些什么,会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

1.小组探究汇报法。

2.自主学习,在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提炼有效信息。

〖板书设计〗

(在课后小结中以网络形式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

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意在引导学生的思绪――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的来临,顺利导入新课,并能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此做初步的比较。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什么作为动力?

生:蒸汽。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叫做蒸汽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探究更强大、更稳定、更方便的能源。现代社会中,在我们身边最主要的能源是什么?你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利用它的?

生:(自由回答)

(一般情况下,学生根据日常知识或提前预习,能答出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灯、电视等,但对有的学生答出其他能源的,也要加以肯定,不能固守一个标准)

(二)导入新课

师:人们是怎么发现电这种能源的存在的?

学生表演短剧“富兰克林发现雷电的存在”。教师要注意说明这一时期有许多科学家通过不同方式发现了电,富兰克林只是其中之一。

师:人类开始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说明:在此将教材内容第一目调整为导入新课的第二部分。因为在教材中是楷体字部分,也不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但又是一个很妥当的过渡。因此这种整合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小组活动

(一)出示课程标准有关要求

在大屏幕上出示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课程标准不应该为教师所独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以此为出发点。这样,他们的一切准备活动和探究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讨论、定题

在组长的领导下,全组讨论,确定本组的最终上报题目。

说明:经过平日每一节课的锻炼,学生们很明确这个上报题目的重要性。它是展现在全班面前的体现全组智慧的结晶,既是本组同学普遍产生疑问的,还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能被全班同学认可为有深度、有难度、值得研究。这样,才可能在下一阶段全班的竞答中作为优秀题目胜出,登上光荣榜。

各组陆续确定出本组题目,交给教师初步审阅。教师根据本课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

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如修改措词、更换提问的方式,或是完全认可,也可能会因为与课标要求脱离太远而全盘否定,或者对重复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但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集体成果。这期间师生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最终确定了题目的小组,派代表上前将本组问题输入电脑,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全班同学探讨、解决。

(三)解决基础知识

讨论、探究、提高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能在讨论中被放弃。怎么处理?在小组代表上报问题的同时,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本课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并以各种形式进行记忆训练,如互相提问、组内接龙或采用最基本的背记法。只要是本组同学认可的有效方法,能达到识记的目的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出现不专心、不学习的情况,因为,在本课的最后,还会有一轮竞赛,考查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为本组争光,就在此一“背”了。

三、竞答过程

(一)答题淘汰制

每班大约会有6~8个学习小组,因此将会出现6~8个讨论题,最后哪个小组的题目会胜出,哪个小组会荣获“最佳思考奖”,将要在这一轮的竞答中决定。

面对这些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权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个题目。目的是:尽快解决其他小组的问题,尽量减少其他小组问题被讨论的次数,证明他组的问题不够有价值,而本组的问题最值得探究。要求是:你的回答能成为“终结者”,最有说服力,其他人再毋须多言。每回答他组一道问题,给本组加2分,但若有其他人补充,则只能加1分。

说明: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初中学生不服输的天性:“一定要以我的思维、我的口才压倒你。”并且,激烈的发言、讨论的目的都是为了本组的荣誉,团体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

那么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调控,对问题本身做适当的引导,对某些重要的或原则性的问题要给予明确的指导,并且要对整个过程的气氛、形式等做及时的控制和调整。

一节课出现6~8个讨论题,而且都是各组志在必得的题目,要想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并且,这个过程如果占用时间太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厌烦心理,因此教师的控制非常重要。在各组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插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调整学生心态、活跃课堂气氛。

(二)“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竞赛会

爱迪生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和敬仰的大发明家,有关他的故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在讲故事或表演中,认识到科学发明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创造思维,还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

竞赛会形式不限,可以是讲故事、表演短剧、演讲等,由评委组评出小组总得分,而单项奖则由全班学生评议,如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等。

(三)竞猜电器发明家

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课堂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当学生列举出身边许许多多的电器,进而发现离开了电我们几乎无法正常生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认识到了电器的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了“竞猜电器发明家”。在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电器发明家的任务,而积极准备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当然会收获颇丰,极有成功感,这将会进一步带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评委将各组猜对的次数累计到小组评比当中。

(四)由于时间原因,各组上报的问题可能不能讨论完。对于没有答完的问题,教师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确定其他的问题是否上榜作为讨论题。

最后,评出全班胜出的上榜讨论题,登上光荣榜的这些小组获得加分鼓励。但是全场竞赛还没到此结束。

四、小结

以网络形式进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