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代宗师──蔡元培语文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篇一:继续教育理论测试答案考生考试时间: 12:14 - 12:33 得分:96分通过情况:通过2013年宜昌市教育系统老师及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测试考试结果1.(3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关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概述。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2.(3分) 列夫·托尔斯泰对完美教师的诠释是A. 热爱教育工作B. 既热爱学生又热爱教育工作C. 热爱学生D. 以上皆不全面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3.(3分) 对“宝马教授”的“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问题,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 肯定个人的价值取向B. 否认了教师的基本职责C. 丧失了教师起码的职业操守D. 否认了教师的价值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4.(3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
A. 热爱学生B. 为人师表C. 鞠躬尽瘁D. 爱岗敬业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5.(3分)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出作为教师应A. 传道明德B. 乐教不倦C. 爱生亲徒D. 为人师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6.(3分) ()是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A. 热爱学生B. 诲人不倦C. 协同施教D. 为人师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7.(3分) 《论语·卫灵公》中”有教无类”,对于教育而言,主要是指( )A. 教育和人都分种类,不同的人要受不同的教育B. 尊重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公正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C. 人分贫富贵贱,教育也分种类,择校费高的学生应当受到好的教育D. 教育不分种类,凡是未知的都需要学习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8.(3分) 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的()决定的。
A. 社会地位、自身修养B. 自身修养、工作年限C. 工作性质、自身修养D. 社会地位、工作性质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9.(3分) 教育的两种职能是()。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wr教案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文章的行文脉络和论述特点。
(3)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文章背景和行文脉络。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蔡元培先生的主要贡献,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 互动教学法:提问、回答、点评,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2. 参考资料:关于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蔡元培先生的照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文章背景和行文脉络,分析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述特点和作者观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案例分析分析蔡元培先生的主要贡献,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如《蔡元培自传》、《蔡元培教育论集》等,加深对蔡元培先生的了解。
14、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上课稿
小结:
本文以凝练的语言,叙述了蔡元培先生三个 “严词责人”的典型事例,全面、立体、真实的塑造 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形象,刻画了蔡元培的宽以容众、 不严责人、不滥奖人,但有时又严词责人的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点 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 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 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 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 还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自堕落。
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 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 比防范受骗还要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升华。 这篇散文突破一般写人文章以事件连缀成篇,人物精 神风貌通过一件件独立的事情折射出来的写法,①紧 扣蔡先生不为人知的严肃、勇毅安排材料顺序,从严 词责人的三件小事写先生为人的原则,三件小事虽说 均与我有关,但责人的严厉程度由弱至强,与我的关 联程度由宽泛至紧凑,层次上不断深入。②第10节以 议论笔法解释先生待人接物宽容平和的原因,把先生 行为深处的理性提升到一个文化高度。③在此基础上, 顺势写先生“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的品格, 并以先生反抗政府的事例证明,以此印证先生待人接 物平和宽容实出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和我国儒 家思想中“恕”的克己精神,并非软弱。文章层层深 入,形成递进之势。
◆1.文章第六段中写出蔡先生批评我们引用了 《论语》中的话,你认为先生这样做的用意是 什么?
首先,用圣言指导自己的行为,张扬善行, 有很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wr教案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 领会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 引导学生将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2. 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板书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详细介绍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4. 案例分析:分析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蔡元培先生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蔡元培先生的小论文,深入分析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践行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3. 推荐学生阅读与蔡元培先生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蔡元培先生的理解。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wr教案
高中语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2. 如何将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情感态度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5. 情感升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蔡元培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蔡元培先生相关资料的搜集,加深对蔡元培先生的了解。
2.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精神品质。
九、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资料。
作为语文教育家的蔡元培
作为语文教育家的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号孑民。
1926年任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会长。
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看,蔡氏早年有关国文教育问题的言行,确实有开拓、指航的作用。
首先是他对我国旧式传统教育所作的深刻批判。
为建立20世纪初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开辟了道路。
在他任教于绍兴府中西学堂等新式学堂的时候,就力排旧顽的非议,提倡“自由读书”。
这种“自由读书”的新观念、新教法,竟然培养出了邵力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一大批学界的精英。
1918年,学者夏宇众编写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一部全面论述中学语文教育的专著《中学国文教授之商榷》,书中讨论了中学国文科教授的标准、教材、教法以及当时规定的“文法要略”、“文字源流”、“中国文学史”等学科的内容等等。
蔡氏十分赞赏这部新著,欣然为之作序。
这篇著名序文的内容,被20世纪新语文教育的改革者奉为圭臬。
此外,蔡氏还针对旧式国文教育的流弊,提出了一系列卓越见解。
如“读书为应用”、国文与国语并重、学校国文科应以教授白话文为要务、教学“处处要使学生自动”、“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把“美育”注入国文科的教学中去等等。
这些精辟见解,加上他在政界、学界的特殊地位,对后世的教育包括语文教育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是一般学者难以企及的。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课文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课文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曾经在北大就职,并且在那里演讲了一次备受推崇的演说。
这个演说的内容既是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是对前进方向的探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演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第一部分:社会状况的呈现在演说的开头,蔡元培描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他认为,中国的民众饱受穷困、疾病、饥饿和贫穷之苦。
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端,比如政治上的腐败和道德上的堕落。
这些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民生,也动摇了中国人的信仰和文化。
第二部分:教育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蔡元培提出了教育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教育是弥补民众缺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同时,他也阐述了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作用,指出教育是铸造国家未来的强大力量和为人生之垂范的基础。
只有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中国社会才能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三部分:北大的角色在演说的后半部分,蔡元培着重强调了北大在改革中国社会和促进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他说明了北大作为高等学府的地位和重要性,认为北大应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中国教育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这也呼应了他先前的观点,即教育是铸造国家未来的强大力量。
综上,蔡元培在这篇演说中,不仅深刻呈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和问题,也提出了教育的解决方案。
他指出,只有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中国社会才能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而北大作为高等学府,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推进中国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回顾这篇演说,我们会发现它并非只是蔡元培本人的观点和想法,而更是一个时代的呼声和期待。
它以中华民族的未来为出发点,呼吁人们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并且为大家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这篇演说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对我们当下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代宗师──蔡元培-word文档
一代宗师──蔡元培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
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
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
高三语文阅读备考之人物资料——蔡元培
高考备考之人物素材——蔡元培编写人:高三语文组时间:2017.1.28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011917年1月4日的北京,寒风萧索。
一辆马车迎着漫天飞雪,簌簌而来。
车行至北京大学门口,骤然刹住。
蔡元培一撩帘一挺身,健步走下车来。
北大门口,校工们早已整齐分立两侧,齐刷刷地向迎面行来的新校长鞠躬致敬。
蔡元培摘下礼帽,回敬以深深一躬。
校工们面面相觑,全惊愣了——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过的事情。
北大是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待遇,从不把校工们放眼里。
“校长竟然鞠躬致敬,感觉不同以往啊!”不是感觉,是太“不同以往”了。
1868年出生的蔡元培,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
而就在所有亲朋都觉得他前途无量时,蔡元培却辞官而去,回绍兴办起了学堂。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受孙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
他担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连他就三人:总长、次长和秘书。
而且堂堂教育部,还是借了两间房屋办公。
如此教育总长,真是旷了古绝了今。
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不满其独裁,蔡元培毅然辞去教育总长之职。
袁世凯诚意挽留:“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
”蔡元培回了一句:“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这一句回答,是何等的胆大包天。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当上大总统。
他颁发委任状——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朋友得知后,纷纷上门劝阻蔡元培不要赴任:“北大太腐败,进去,若不能整顿,对声名有碍。
”确实如此,此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
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皆何等人物,但最后都灰头土脸地被“赶出”了北大。
面对好友劝阻,蔡元培道谢后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917年1月4日,当他脱帽向校工鞠躬时,校工们哪里会知道,这一躬不但彻底改变了北大,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
02当时的北大,乌烟瘴气,如同魔窟。
学生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有的学生一年要花五千银元,捧戏子、打麻将、吃花酒,对读书毫无兴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4.11关于蔡元培
关于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l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清季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
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10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
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
1902年4月,与蒋观云、叶瀚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会长。
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
1904年11月,在上海发起创立光复会,任会长。
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
1907年起,留学德国,旋入莱比锡大学,并从事译著。
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
7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
一度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后转赴法国从事译著。
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
1920年底,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教育,并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
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与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
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二全大会后,一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初回国。
在上海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
1932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这前后,参与营救被捕的胡也频、杨开慧、陈独秀、许德珩、廖承志、史良、陈赓、丁玲、牛兰夫妇等。
《大学语文》所选的蔡元培和胡适所作的文章
《大学语文》所选的蔡元培和胡适所作的文章作文题目:《大学语文》所选的蔡元培和胡适所作的文章大学语文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它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帮助我们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促进全面发展。
对我而言,最感兴趣的是一段引自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教育学院学生会议上所做的《大学毕业生之就业问题》的讲演。
这篇文章是《大学语文》第三单元所选的名篇,其中“论大学教育”是编者在对原文逐字逐句地细读后提炼出来的主旨,也可以说是作者文章的灵魂,它集中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并用语简练,直接明快,字里行间充满着哲理,耐人寻味。
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多年从事革命、建设和领导工作的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而且形成了崇尚思想、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树立起革命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使他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锐性。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早已读过多遍,却仍旧没有完全懂透这篇文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应取欧洲之长而非其短”这句话。
我认为这句话既是作者的观点又是作者的态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蕴深刻。
在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偏向,即对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过分地崇拜,盲目地迷信,把本国历史上曾经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作为行动的指南;相反,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往往片面地怀疑,不是把它说成是万恶之源,便是斥为偶像破坏了圣洁的东方文化;还有,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被问到外国的东西怎么样,中国的传统怎么样,都总是以批判的眼光来评判它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精华被那些腐朽落后的东西所代替。
到底蔡元培怎样的文章能入选《大学语文》,并引起人们的争论,我感到很好奇。
查阅有关资料后才知道,《大学语文》虽然只是一部供大学生自修的语文教材,但它在全国大学生中颇负盛名,同时也得到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誉。
蔡元培作文模板百度文库
蔡元培作文模板百度文库蔡元培作文模板。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一些基本规范和技巧,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作文的观点和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蔡元培的作文观点,为大家介绍一些作文的模板和写作技巧。
一、作文的基本结构。
蔡元培认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要引出主题,中间要展开论述,结尾要得出结论。
这是一篇作文的基本结构,也是我们写作文时要遵循的基本规范。
二、作文的开头。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开头要引人入胜,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开头可以采用引言、描绘、对比等方法。
引言可以引用名言或故事,描绘可以描绘场景或人物,对比可以对比过去和现在,或对比不同的观点。
这些方法都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继续读下去。
三、作文的中间。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中间要有逻辑性,要有条理。
中间可以采用举例、分析、对比等方法。
举例可以用实例来说明观点,分析可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对比可以对比不同的情况。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作文更有说服力,更有力地论证观点。
四、作文的结尾。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结尾要有总结性,要有感染力。
结尾可以采用归纳、概括、感慨等方法。
归纳可以总结前文的观点,概括可以概括全文的主题,感慨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作文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五、作文的语言。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语言要简练、清晰、生动。
语言要简练,不要啰嗦,要言之有物;语言要清晰,不要含糊,要表达明确;语言要生动,不要枯燥,要生动有趣。
这些要求都是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的。
六、作文的题材。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题材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学习经验、社会现象等。
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也是学生写作文时容易展开论述的。
七、作文的思路。
蔡元培认为,作文的思路要新颖、独特。
思路可以是新奇的、独特的,可以是别具一格的。
这样的思路可以使作文更有创意,更有吸引力。
【精编版】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一、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现代教育家,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承载(zài)数载(zǎi)弭谤(mǐ)弥望(mí)指摘(zhāi)择菜(zhái)干禄(gān)干细胞(gàn)孜孜(zī.zī)造诣(yì)冶游(yě)贻误(yí)潦草(liáo)撩拨(liáo)瞭望(liào)镣铐(liào)鲜有(xiǎn)鲜艳(xiān)矫正(jiǎo)侨民(qiáo)庶几(shù)甘蔗(zhè)裨益(bì)裨将(pí)切磋(cuō)蹉跎(cuō)殷勤(yīn)殷红(yān)訾詈(zǐ.lì)会晤(wù)当轴(zhóu)沦丧(sàng)勖勉(xù)筹集(chóu)滑稽(jī)稽首(qǐ)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砥砺 dǐ抵达 dǐ肄业 yì店肆 sì款待 kuǎn 懿旨 yì聘请 pìn 骋怀 chěng敷衍 yǎn 愆期 qiān 弭谤 mǐ弥望 mí商榷 què褐土 hè稽查 jī嗜好 shì筹集 chóu 踌躇 chóu 名誉 yù誊写 téng切磋 cuō蹉跎 cuō普陀 tuó嗟叹 jiē颓废 tuí秃鹰 tū推卸 xiè抵御 yù四、解释下列词语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刮目,擦亮眼睛。
换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
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而做了大官。
2019年《蔡元培》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2019年《蔡元培》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蔡元培》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之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因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过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少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的《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等,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究,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们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您的字写得这样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众人顿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阅读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阅读解决阅读题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蔡元培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蔡元培》阅读原文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语文试题《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
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
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
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
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
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
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
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
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
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
”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geming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蔡元培之美育观
作文主题训练------蔡元培之美育观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如今,多地开始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美育,将传统文化与美育相结合。
如开展“皮影进校园”展演活动,让同学们感受皮影戏的美学魅力;开设剪纸课程,使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举办主题绘画节,让同学们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
教育家蔡元培说:“在嚣杂的剧院中,演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
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恶俗的花纸。
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
”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美,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
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向美而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掌握“一技之长”,而是为了让所有青年学子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追求更有品质的人生,领悟到人类精神疆域的自由、富饶、高远和博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眼中的美育”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在《美育》中论述道,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有适当的行为,因此德育为教育之中心。
德育的完成有赖于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方面需要考察因果、计算利害,属智育的范围;另一方面则需要超出利害之计与人我之别的感情属美育的范围。
蔡元培先生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就德、智、美之间的关系,针对当下教育现状,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宗师──蔡元培
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
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
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
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
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
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
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
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他认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该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
墨守成规,抱残守阙,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实行思想专制,是不可能使学术得到发展的。
他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他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砥砺德行”,“敬爱师友”;鼓励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进行独立评判,并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培养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研究学术的能力。
蔡元培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他认为学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
但学与术虽关系密切,而习之者旨趣不同,所以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至于文理资料,互有交错,治学者不可局守一门,应当沟通各科界限。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把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取消文理各科界限,并且改“学年制”为“选科制”,使学生能“专精之余,旁及种种有关系之学
理”。
蔡元培还提出“教育独立”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即教育事业应超然于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以外。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能根据本国需要,兼采各国所长,“食而化之”。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