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乐器意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感情充沛的诗人们,也就把这种将士们独奏诉衷肠的塞外独特风景线, 带入了他们的边塞诗中。
羌笛、琵琶在描绘大漠萧索的自然风 光、将士们思乡怀人、征战戍边的苦 闷等题材中,能够给予边塞诗人取之 不尽的创作灵感。而乐器出现在诗中 ,也更容易让读诗的人产生画面感, 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听感受,让诗人 和读者跨时空站在一幅幅壮美的边塞 情景画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悲壮美、 动态美、音韵美。
边塞音乐
一.角、鼓、胡笳、横笛、琵琶、羌笛,这些风景或乐器,都是边塞诗的常 用意象,而乐器中又以羌笛、琵琶为最常见的意象代表。
二.古时战争残酷,通讯条件不发达,出征士兵日夜思念家乡,而羌笛、琵 琶独特的音色,更能够抒发自己苦闷、压抑的心情,听后无不令人动容, 泪下。出塞军中的战士,在闲暇时节用于排解苦闷,解除忧虑的活动比较 少。羌笛和胡琴都是小乐器,这与大型的乐器比起来,更适合长期携带。
这种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随处可见,比如李 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中,以“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表现蜀 僧的琴声带给诗人的强烈净化效果:僧人临水弹琴,琴声正如流水 ,洗去听者心中的尘想俗念;琴声余响袅袅不绝,与霜天寒钟融合 在一起,更让人有泠然超脱俗世之感。
四、笙歌尽唱游春情
欧阳修的《采桑子》赞美的是暮春景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 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 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 雨中。”诗人忆想初春时节,那响亮的 笙歌多么动听,游春的场面何等喧闹, 虽然现在游人已去,盛况不再,但残春 之景不也值得人们留恋吗?
三、钟磬敲击佛教情
钟在我国最初用于宗教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在中国文化 中衰退以后,钟声转而与庆典活动相关,造成一种阔大 、热烈的气氛,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钟 鼓乐之”,这是婚庆场合的钟鼓。
后来这类钟声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并具有 了一定的装饰意义,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 鸣鼎食之家”,指的就是这层意义。
古诗词中的乐器意象—— 琵琶羌笛钟磬声
一、琵琶弹奏哀怨情
琵琶来源
琵琶出自西域,最初的演 奏为被迫离乡的女子。
发展
琵琶作为青楼舞馆不可缺 少的乐器,进而成为文人 士大夫长短句中的特有意 象。
作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此种意象的运用,多为相 思、送别、怀旧、献愁供 恨等哀怨之情。典型的如 白居易《琵琶行》。
二、羌笛吹送思乡情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钟声的影响便由堂庙而入于山林古刹。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 的佛教思想,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和探视内心、领悟生存的象征,也成为古典诗歌中 频繁出现的意象。
李商隐的《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人披着夕阳的余晖,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 寒云缭绕,山径重重。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悠闲地倚杖而立, 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大千世界, 俱在微尘,我还需有什么爱与憎呢?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 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勾 起战士们对家长的思念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 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羌笛、琵琶在描绘大漠萧索的自然风 光、将士们思乡怀人、征战戍边的苦 闷等题材中,能够给予边塞诗人取之 不尽的创作灵感。而乐器出现在诗中 ,也更容易让读诗的人产生画面感, 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听感受,让诗人 和读者跨时空站在一幅幅壮美的边塞 情景画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悲壮美、 动态美、音韵美。
边塞音乐
一.角、鼓、胡笳、横笛、琵琶、羌笛,这些风景或乐器,都是边塞诗的常 用意象,而乐器中又以羌笛、琵琶为最常见的意象代表。
二.古时战争残酷,通讯条件不发达,出征士兵日夜思念家乡,而羌笛、琵 琶独特的音色,更能够抒发自己苦闷、压抑的心情,听后无不令人动容, 泪下。出塞军中的战士,在闲暇时节用于排解苦闷,解除忧虑的活动比较 少。羌笛和胡琴都是小乐器,这与大型的乐器比起来,更适合长期携带。
这种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随处可见,比如李 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中,以“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表现蜀 僧的琴声带给诗人的强烈净化效果:僧人临水弹琴,琴声正如流水 ,洗去听者心中的尘想俗念;琴声余响袅袅不绝,与霜天寒钟融合 在一起,更让人有泠然超脱俗世之感。
四、笙歌尽唱游春情
欧阳修的《采桑子》赞美的是暮春景色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 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 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 雨中。”诗人忆想初春时节,那响亮的 笙歌多么动听,游春的场面何等喧闹, 虽然现在游人已去,盛况不再,但残春 之景不也值得人们留恋吗?
三、钟磬敲击佛教情
钟在我国最初用于宗教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在中国文化 中衰退以后,钟声转而与庆典活动相关,造成一种阔大 、热烈的气氛,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钟 鼓乐之”,这是婚庆场合的钟鼓。
后来这类钟声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并具有 了一定的装饰意义,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 鸣鼎食之家”,指的就是这层意义。
古诗词中的乐器意象—— 琵琶羌笛钟磬声
一、琵琶弹奏哀怨情
琵琶来源
琵琶出自西域,最初的演 奏为被迫离乡的女子。
发展
琵琶作为青楼舞馆不可缺 少的乐器,进而成为文人 士大夫长短句中的特有意 象。
作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此种意象的运用,多为相 思、送别、怀旧、献愁供 恨等哀怨之情。典型的如 白居易《琵琶行》。
二、羌笛吹送思乡情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钟声的影响便由堂庙而入于山林古刹。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 的佛教思想,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和探视内心、领悟生存的象征,也成为古典诗歌中 频繁出现的意象。
李商隐的《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人披着夕阳的余晖,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 寒云缭绕,山径重重。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悠闲地倚杖而立, 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大千世界, 俱在微尘,我还需有什么爱与憎呢?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 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勾 起战士们对家长的思念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 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