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一、大纲概述
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标
初一地理上册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解释;
5. 培养地理观察和地图阅读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初一地理上册的课时安排如下:
以上是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希望学生们在这门课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索和理解地球的奥秘。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自然地理学:气候与气象、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学:人口与城市、文化与民族
4.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产业、交通与通信
5.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二学期
1. 区域地理学:中国与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2. 农业地理学:农业与农村发展
3.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4.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
创新精神。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参考教材
1. 《初中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地理学基础》(高中地理教材)
注意: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教师实际授课为准。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地图解决基本问题。
3.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信息。
4.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5. 理解地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理坐标和地图投影- 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3. 第三章: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信息4.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水资源和水循环- 地球的地貌和地理景观5. 第五章: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与城市- 农业和工业的地理分布- 文化和旅游的地理因素三、教学方法1. 前导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形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研究地理的动机。
2.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问题的探索中。
3. 归纳总结:通过教师引导,把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4. 综合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提升拓展:通过扩大阅读、研究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深层次理解。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互动探究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地理实际问题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期中与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选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辅助教材:地理地图、地理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料等。
六、教学资源1. 电子设备:多媒体教学电脑、投影仪等。
2. 图书馆资源:地理书籍、地图、地理杂志等。
七、教学安排共计12个课时,每周2课时,持续6周。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前言本课程大纲旨在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初级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初级中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 地壳运动与地貌- 气候系统与气候类型2. 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地图的种类与特点- 地图的阅读方法- 地图的制作技巧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增长-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人类居住与环境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生产布局- 工业生产布局- 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与转型3. 交通与通信- 交通网络与运输方式- 通信技术与信息传播- 交通与通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资源与经济发展- 资源类型与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第三部分:区域地理1. 中国的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与资源分布- 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2. 亚洲地理- 亚洲的地域特征- 主要国家与地区差异- 亚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3. 世界各地地理- 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特征- 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差异-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第四部分: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案例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与个人研究2.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四、教学资源与设备1. 教材:选用符合大纲要求的地理教科书2. 教学辅助材料: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五、课程实施与监督1. 实施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 教学计划: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3. 教学监督:定期检查教学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附录1. 教学评价标准2. 教学计划模板3. 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安排以上为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的主要内容,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初三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大纲
初三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性质初三年级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地理研究,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技能,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培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 地图的类型、制作及使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2 人类与环境-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防治2.3 中国地理- 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人口、城市与交通2.4 世界地理- 世界的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 世界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世界上主要的人口、城市与交通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注重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4.1 过程性评价- 课堂问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本学期地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掌握程度。
初三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大纲
初三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学期的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陆地的分布与特点- 七大洲的位置和特点- 陆地和海洋的关系- 陆地的地貌和气候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的循环和分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4. 气候与天气-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天气的形成和预测5.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方法-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 图表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地理数据和信息,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实例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后,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评估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地理知识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重点讲解和解读教材内容。
2.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实例和案例。
3. 地图和图表:提供各种地理地图和图表,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使用。
4. 实地考察场地:选择适当的实地考察场地,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
中学地理教育课程大纲范本
中学地理教育课程大纲范本课程名称:中学地理教育课程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背景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自然地理- 地球形状和运动- 大气与天气-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 土壤与农田利用- 植被与生态系统- 动物与生态平衡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化- 农业与工业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 文化与传统- 交通与通信3. 地理工具与技术- 地图与地图阅读- GIS(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野外实地考察与调研- 测图与测量技术三、课程目标1. 知识与理解- 熟悉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要素- 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2. 技能与能力- 独立阅读和解读地理文章和地图- 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价值观- 培养对各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对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使用电子地图、卫星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利用电子课件和互联网资源展示地理现象和数据2. 课堂讨论与互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五、评价与考核1. 日常评价-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 课外阅读与研究报告2. 月度考核- 知识与概念测试- 综合能力考核(如地理解释、问题解决等)-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3. 学期末综合考核- 闭卷考试- 实验报告评价- 课程总结与自我评价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中学地理教材》2. 参考资料:《地理知识读本》、《实地地理考察指南》等七、课程实施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自然地理知识学习和实地考察- 地球形状和运动- 大气与天气-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 土壤与农田利用- 植被与生态系统- 实地考察活动2. 第二学期:人文地理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 - 人口与城市化- 农业与工业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 文化与传统- 交通与通信- 实践活动及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初中生设计的地理教学大纲。
教学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了解世界、提高人文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地球与地图、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的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可能在地理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自转与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
(2)学会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具备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3)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文化特点,提高对地域差异的认识。
(4)掌握地理观察、调查、研究等方法,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地理思维,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联系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解释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培养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球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理伦理观念,使他们具备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和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地理研究。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三、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阅读技巧2. 自然地理- 大气与气候- 水资源和水循环- 土地利用与土地环境-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经济活动与资源利用-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4. 区域地理- 亚洲地理- 非洲地理- 欧洲地理- 美洲地理- 大洋洲地理四、评估方法1. 个人学习成果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和讨论、小组合作项目等。
2. 单元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考试:每学期末进行综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4. 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等。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地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六、教材参考1. 《初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地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大纲制定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大纲制定一、课程目标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掌握地理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包括地球与宇宙、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个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知识,以及太阳系、星座等天文知识。
2. 自然地理:讲述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人文地理:介绍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区域地理:选取中国、世界等不同区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地图示范、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资源初中地理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地图、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
学校应积极提供这些资源,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五、评价方式初中地理课程的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评价、教师评价等。
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完整)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
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
在组织地理教学内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能力,提供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结构、地球运动、地球与宇宙关系等。
2. 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理解人文地理现象:人口、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与技能- 地球的结构与性质- 地图与地图阅读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 自然地理- 海洋与大气- 陆地形成与变化- 气候与气象- 水资源与管理- 生态环境与保护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农业与农村发展- 工业与经济地理- 交通与运输4. 地理实践- 实地考察与调研-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 地理实验与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5.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活动,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等。
2. 作业与考试:定期布置作业,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实践活动的报告和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编写的:《中学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学概论》、《人文地理学概论》等。
参考资料:包括地理科普读物、地理学术期刊、相关研究报告和国内外地理信息数据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专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专题)1. 课程简介该教学大纲旨在提供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的专题教学指南。
通过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地理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培养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和空间意识。
3. 教学内容和顺序单元一:自然地理环境1. 大气圈和天气2.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3. 地理经纬度和地图4. 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貌5. 水资源和水循环单元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人口变化2.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3. 农业和农村发展4. 工业和工业化单元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 交通运输与通信3. 旅游与文化交流4.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4.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 社会化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评价方式:- 组内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或测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实地考察的场所和设备- 相关地理相关网站和资料6. 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本教学大纲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
7. 教学评估和改进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概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详细编写和调整。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
二、课程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4、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目标通过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获得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运用地图和简单器材的实验观察能力。
四、课程内容1、地球和地图。
2、世界地理。
3、中国地理。
4、乡土地理。
五、课程实施建议1、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
2、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重视地理课程与我校各科教学大纲的衔接。
对我校各科的教学大纲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与本年度地理教学要求相关的知识点并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评价要多元化,不要以成绩论英雄。
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充满信心并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概述世界地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城市化、产业发展、交通网络等重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对全球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
2、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2023
初中地理课程大纲2023一、课程简介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初步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
通过探索地理现象和问题,学生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增长对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地理意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以及对地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注。
2.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地理现象和问题。
3. 提升地理技巧:通过学习地图解读、地理测量和统计等技能,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研究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地球公民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并关心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增强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每个主题将以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1. 自然地理-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形地貌和水循环- 气候与气象-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农业与工业- 文化与环境- 地理信息与技术应用3. 区域地理- 亚洲与非洲- 欧洲与大洋洲- 美洲与南极洲- 中国地理与区域发展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授课与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 案例研究:通过讨论和分析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
2. 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测试和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掌握情况。
- 实地考察报告: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成果撰写报告,评估他们对实地考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参考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地理图像和实地考察材料。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2.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
3.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平地假说、地球的凸起、地球的形状证明实验。
2.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倾斜角度、地轴的稳定性。
4.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现象:地形、气候、水文。
5.地球表面的人文地理现象:人口、城市、交通等。
6.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地图、区域、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引入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进行猜测和讨论。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凸起和形状证明实验。
3.地球的运动(2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角度,并与季节交替的现象进行对应。
通过图片或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
4.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现象(2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现象,包括地形、气候和水文。
通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特点。
5.地球表面的人文地理现象(20分钟)教师讲解地球表面的人文地理现象,包括人口、城市和交通等。
通过案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和交通状况。
6.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0分钟)教师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图、区域等,并介绍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
7.小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展望下一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如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合作等。
2.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解释,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布置相关作业,如填写练习题、撰写观察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课程,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能够识别常见的地图类型并正确使用地图。
(3)理解海陆分布特点,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掌握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关注。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掌握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如地轴、南北极点、经线和纬线等,让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指出这些要素,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纬线和经线详细阐述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使学生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并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4、利用经纬网定位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经纬度在地图上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八年级地理教学大纲
八年级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如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要素等;2. 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 了解各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4.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问题等;5. 培养良好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等基本概念2. 各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地理特征- 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3.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问题- 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 全球变暖、水资源问题等环境问题4.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地图的使用和制作-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三、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特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特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创造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图片、地图等资料,提供更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地理素养,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笔试和口试:通过考试评分,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地考察报告,评估他们能否准确观察和描述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以上为八年级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请参考并据此进行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认识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差异。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构造、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a.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b.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实地考察、地图解读、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c.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介绍GIS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要素a.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直径约为12742公里。
b.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c. 地球的外部特征:介绍地球的大陆、海洋、岛屿等外部特征。
d.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讲解地球的气候带和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b.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地球的倾斜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
c.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d. 地球的水循环:介绍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蓄水等。
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a.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等。
b.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造,如工业污染、城市化等。
c.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倡环境保护的观念和行动。
5.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a. 地图的使用和制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以及简单的地图制作方法。
b. 地球观测卫星的应用:介绍地球观测卫星的原理和应用,如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
通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
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
在组织地理教学内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弹性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力求实效。
因此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学生和教师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4.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按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确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展现较为宽泛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加强知识的综合,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内容的组成和安排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同时考虑与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以及与小学自然课程、社会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机联系。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几部分组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有关地球形状和运动的知识,既是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习其他地理知识。
地图既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又是学好地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习地理必须首先掌握有关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况,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地理概况等内容。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地区差异和区域发展、学生居住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概况、乡土地理概况等内容。
三、在教学、编选教材、教学评价和成绩考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注意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应当以科学的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
围绕着这一核心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注重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的技能和考察地理环境的技能。
在能力方面,应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要特别注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德育方面,应加强健全人格的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养成,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其他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二)注意体现地理科学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
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必须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区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科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地区发展潜力观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基本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很快。
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应根据这些新成果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更新。
(四)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
要系统地进行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听讲、探究、模仿、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过程_2. 要系统地分层次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图和用图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并能运用地图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
3. 要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地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图片、模型和标本等直观教具,投影、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讲究使用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必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
教师应根据各部分教学要求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定的地理考察、地理调查、观测统计、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有地理爱好的学生开展小制作、小论文、小建议,以及竞赛、讨论、报告等活动。
(六)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编写利于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地理教材1.初中地理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及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和电子地图等。
2.编写教材时,既要继承我国教材的传统优点,也要借鉴国外教材的有益经验,还要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地区差异,对教材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编写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重新组合和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制出不同体系、体例和表现形式的教材。
4.教科书包括课文、图像和学生作业三个基本系统。
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性等原则,组合这三个系统的内容。
课文要简明、扼要、通俗、生动,文字和标点必须符合规范。
地图的印刷要清楚、准确、美观,合乎视力卫生要求。
作业要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于动脑和动手相结合。
5.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除了统一要求以外,还应当安排一定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
大纲中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
(七)注意三年制初中和四年制初中的不同要求本大纲同时适用于三年制和四年制初级中学。
四年制课程比三年制课程所多的课时,原则上应当用于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和学习选学内容。
具体处理办法可由教材编写人员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本教学大纲的精神确定。
(八)教学评价的依据初中地理教学的日常评价和对学生进行考试,均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但选学和阅读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等部分。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基础知识要求、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要求、德育要求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1.识记是指对本大纲所列出的地理基础知识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其中要求“知道” 的知识应当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在地图上找到,要求“记住”的知识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地名和数据,应当牢固记忆,落实在地图上,并在有关问题中加以识别。
2.理解是指对有关地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即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有理性认识,能够运用语言表述或解释其要义。
3.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和科学观点,判断和比较一些地理事物,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二)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
1.初步学会是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并用于解释一定地理事物的特征及规律,正确绘制、填注简单的地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2.学会是指能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并用于解释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三)学生实践活动要求是根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
具体要求列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和学生应根据这些要求,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四)德育要求包括政治思想要求,科学观点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审美要求,法制要求和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
这些要求均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列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知识要求、技能和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注意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课程时均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选择一些高于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
绪论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学习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
绪论部分德育要求1.引起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地理课程的动机。
2.懂得学习地理课程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