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

合集下载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下肢功能障碍人群的数量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康复方法和助行器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行走、站立等活动的需求。

研发一种高效、轻便、佩戴舒适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无动力下肢外骨骼在康复治疗、辅助行走、劳动减轻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复杂、使用不便、适配性差等。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最新的材料和技术,设计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具有良好穿戴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成为了本研究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概念、设计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设计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下肢助力外骨骼的舒适性、稳定性和运动效率,从而为下肢受损人群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设计原理,研究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 探讨如何借鉴人体运动学和生理学原理,优化外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适配性和操作性;3.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为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4. 进行实验验证,评估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讨其在康复医疗和辅助生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5. 总结设计研究的启示,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推动无动力下肢外骨骼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无动力下肢外骨骼,可以深入了解人体运动学和生理学特点,为未来开发更加智能化、高效的下肢助力装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设计研究,可以促进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推动人机协同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为康复工作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康复医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为解决行走困难人群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分析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分析

73
动规律,研究基于人机交互作用原理的力随动控制算法,进行外骨骼机器人样机开发与性能验证,并对其 运动特性和助力性能进行评估.
1柔性外骨骼系统的硬件设计
1.1外骨骼系统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外骨骼系统,由柔性驱动关节、柔性支撑杆和柔性支架构成,柔性外骨骼虚拟样机、实物及
中图分类号:TP2;TH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5X(2021)03 -0071 -10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System
ZHANG Fujie1, LI Zijian1, ZHAO Jianghai2, CHEN Shuyan2, CHEN Danhui2, YU Zhipeng2
自2004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制出了第一款液压驱动外骨骼机器人BLEEX以来⑷,国外学者陆 续研发出多款适用于各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如日本筑波大学Yoshiyuki Sankai研究团队研制的HAL外骨 骼机器人⑷,适用于脑卒中、肢体残障认识或老年行动机能衰退的患者的康复训练;以色列ReWalkrobotics 研发的ReWalk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和美国伯克利仿生技术公司研发的eLEGS外骨骼系统,都是采用 电池供电的仿生机械腿,在智能手杖的辅助下,协助下肢瘫痪的病人能够再次站立行走⑷;日本Honda Walking Assist辅助装置和韩国SeoKeehong团队研发的轻便外骨骼机器人Gems,结构部件大都采用轻便 的碳纤维材料,总重量均小于4 kg,在髓关节处安装微型电机提供抬腿助力辅助老年人日常行走,用以提 高老年人步态功能和中风患者复健国;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的柔性外骨骼Soft Exosuit,与传统刚性外骨骼不 同,驱动方式采用了气动肌肉,大量取消了刚性元件,实现运动过程中对人体运动的干涉最小化同;与有动 力源的外骨骼机器人不同,无源被动式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通过机械支架牵引和弹性元件储能,将人体运动 过程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从而降低穿戴者自身的能量消耗,如加拿大的Mawashi公司为美国海豹突击队研 制的超轻被动型士兵外骨骼系统UPRIS和俄罗斯驻叙利亚的工兵执行扫雷任务用的K-2单兵外骨骼系 统⑺;国外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还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LEE、美国Parker公司的Indego、美国Ekso Bionic公司商业化的Ekso等外骨骼机器人囲.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机械外骨骼机械外骨骼是一种利用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技术模仿人体骨骼结构,增强人体力量和运动功能的装置。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行业生产、康复医疗、残疾人帮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围绕机械外骨骼的原理、设计、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机械外骨骼的原理是模仿人类肌肉骨骼结构,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力量和动作的协调。

机械外骨骼包括机械框架、传感器、动力元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机械框架是支撑和保护人体的核心骨架,可以根据人体特点进行设计和改进。

传感器负责感知人体运动和环境信息,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

动力元件通过电机、液压或气动系统为机械外骨骼提供驱动力和动力支撑。

控制系统负责对机械外骨骼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实现与人体动作的同步。

其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体力学特征和运动学要求。

机械框架应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承重能力,以适应人体动作和负荷。

传感器的选取和布置应准确感知人体运动和环境变化,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输入数据。

动力元件的选型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同时考虑功耗、噪音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人体动作规律和运动学原理,通过合理的算法和仿真模型对机械外骨骼进行精确控制。

最后,机械外骨骼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行业生产方面,机械外骨骼可以为工人提供额外的力量和保护,降低劳动强度和事故风险。

在康复医疗领域,机械外骨骼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运动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残疾人帮助方面,机械外骨骼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辅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军事、运动训练等领域,为人体力量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可能。

综上所述,机械外骨骼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机械外骨骼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毕业设计可以以机械外骨骼的设计、控制、仿真等方面展开,通过对现有技术和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分析,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向,为机械外骨骼的研发和应用做出积极贡献。

人体机械外骨骼生产工艺流程

人体机械外骨骼生产工艺流程

人体机械外骨骼生产工艺流程
人体机械外骨骼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的辅助设备。

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设计和研发,首先,团队需要进行外骨骼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这一阶段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
知识,确定外骨骼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动力学原理等关键参数。

2. 材料准备,在确定了外骨骼的设计方案后,需要准备外骨骼
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碳纤维、塑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
经过加工、成型等工艺处理,以满足外骨骼的结构和功能要求。

3. 部件制造,外骨骼包括多个部件,如关节、传动装置、感应
器等。

这些部件需要通过机械加工、精密加工、3D打印等技术进行
制造,以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

4. 装配和调试,在制造完成各个部件后,需要进行外骨骼的装
配工作。

这一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同时进行各部件
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外骨骼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5. 质量检测和认证,在外骨骼生产的最后阶段,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认证工作。

通过对外骨骼的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总的来说,人体机械外骨骼的生产工艺流程涉及到设计研发、材料准备、部件制造、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工艺流程来保证外骨骼的质量和性能。

外骨骼驱动辅助装置设计

外骨骼驱动辅助装置设计

外骨骼驱动辅助装置设计摘要:基于泵控驱动单元提出了一种站立相主动柔顺助力、摆动被动跟随的外骨骼机器人行走协同控制策略,降低了外骨骼机器人人机交互控制的难度,减少了机器人摆动过程的能量消耗。

针对行走站立相过程的协同控制,基于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泵控外骨骼机器人关节运动轨迹与泵控驱动单元输出力之间的动力学关系。

本文对外骨骼驱动辅助装置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外骨骼驱动;辅助装置;设计分析引言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对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需求迫切,为协助患者康复,本文提出一种外骨骼驱动辅助康复装置,辅助运动障碍肢体康复训练。

为获取肢体运动数据,用IMU对人体运动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Mahony姿态解算,使数据波形平滑,特征突出,实现动作捕捉。

1概述主动式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大幅提升穿戴者的负重与机动等能力,在工厂作业、医疗康复和抢险救援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与广阔发展前景。

在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各项技术研究中,驱动单元研制、功能设计、人机交互和控制等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驱动单元是主动式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常见的驱动单元有两种:电机与高比率传动装置(如滚珠丝杠或谐波减速器等)组合驱动单元和阀控液压驱动单元。

两种驱动单元主要通过高比率传动装置和液压高功率密度特性输出外骨骼运动所需的力/力矩,具有高扭矩、高执行刚度等优势。

随着实际应用场景对外骨骼机器人能量效率、舒适性和灵活性需求的提升,需要驱动单元具备良好的低阻抗特性,即反驱特性。

然而,实际应用中高比率传动装置和阀控液压驱动单元都具有很高的机械阻抗,导致穿戴者在没有外骨骼助力的情况下无法依靠人体自身反向驱动关节,灵活性较低。

电机准直驱驱动单元和泵控液压驱动单元由于自身具备的反驱特性逐渐被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

已有采用电机准直驱动单元在足式机器人中实现了高动态低阻抗控制。

然而,电机准直驱动单元适合应用于低负载、高灵活度需求的场景,无法满足具有大负载需求的外骨骼机器人。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及其运动学分析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及其运动学分析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及其运动学分析夏田;桓茜;陈宇;徐建林;韩瑞琪【摘要】A rehabilitation device of human lower limb exoskeleton is designed for walking aid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sing the way of motor drive.By establishing the D-H (Denavit-Hartenberg) model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the coordinate equations of hip joint,knee joint and ankle joint are derived.The kinematics simulation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is performed under the ADAMS environment.The coordinate curves of hip,knee and ankle joint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s of the lower limb exoskeleton have a continuous trajectory in space.%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一种用于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的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装置.将下肢外骨骼简化为矢状面内的五杆机构,建立相应的D-H(Denavit-Hartenberg)模型,推导出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下,对下肢外骨骼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所得到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坐标变化曲线表明:下肢外骨骼各关节在空间中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5页(P452-456)【关键词】下肢外骨骼;五杆机构;运动学方程;D-H模型;仿真分析;ADAMS软件【作者】夏田;桓茜;陈宇;徐建林;韩瑞琪【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2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到总人口的16%,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老年人的行走运动障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运作的一个巨大压力.用于辅助康复和治疗的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和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机器人辅助下肢康复的领域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4].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一定可穿戴性的机械系统装置,要求外骨骼装置与人体下肢高度地耦合以辅助人体下肢运动,即要求其工作原理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体下肢的运动机理,实现一种整体的协调运动.本文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出一种下肢外骨骼机械结构,建立了下肢外骨骼的D-H(Denavit-Hartenberg)运动学模型,并在ADAMS环境下对其运动学方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一个步态周期是指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如图1所示.以右腿(图中黑色部分)为研究对象,将整个步态周期划分为3个典型的步态时相,包括单腿支撑相、双腿支撑相和摆动相.其中,支撑相表示足部和支撑面之间接触,摆动相表示足部和支撑面之间离开[5].一个步态周期内,左侧腿和右侧腿上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角度(α)随着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髋关节屈/伸的活动度为-2.40°~29.00°;膝关节屈/伸的活动度为1.25°~54.00°;踝关节背屈/趾屈的活动度为-4.00°~33.00°.2.1 下肢外骨骼结构特征下肢外骨骼结构特征,如表1所示.对人体下肢向机械进行简化,将大小腿及脚骨头视为刚性杆件,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视为杆件之间的运动副,肌肉组织则起着驱动的作用.2.2 下肢外骨骼机械结构设计一种电机驱动型的仿人型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如图3所示.它主要包括动力源、背带架、髋部支架、髋部驱动、膝部驱动和踝部机构等.根据各关节的力矩,在下肢外骨骼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分别设计一个驱动电机,髋关节处电机和大腿部采用垂直布置方式;膝关节处电机和小腿采用平行布置方式,并且电机和膝关节之间设计一个直角锥齿轮的换向装置.这种布位方式使膝关节处的横向尺寸减小,提高了膝部安装和驱动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人体的正常平稳行走.人正常行走时,踝关节背屈/趾屈运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又因踝关节自身空间比较狭小,且大多数踝关节处的扭伤主要发生在背屈/趾屈上,故踝关节处的设计只保留实现人体踝关节背屈/趾屈运动的1个自由度.各关节的自由度处分别设计有限位结构的功能,以满足各关节的活动度.此外,身高160~180 cm的人群大小腿长度变化范围约6 cm,故在下肢外骨骼大小腿构件上有6 cm以上的长度调节.3.1 D-H模型的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由多个刚性构件串联而成的开环链式结构[6].由于下肢外骨骼的对称性,只需建立一侧外骨骼的模型即可,将其简化为五杆模型,如图4所示.图4中:O0X0Y0Z0是建立在背带架和髋部支架连接处的坐标系;O1,O2和O3分别为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背屈/趾屈)的运动坐标系原点;l1,l2,l3和l4分别为髋部支架、大腿、小腿和脚部构件的长度;θi为杆件i 与坐标系x轴之间的夹角;αi为相邻坐标系z轴之间的夹角;di为相邻坐标系z轴之间的距离.在矢状面内,各关节的轴线和坐标系原点均在同一平面内,故αi=0,di=0,下肢外骨骼D-H模型的运动参数,如表2所示.下肢外骨骼D-H模型中相邻杆件的位姿矩阵分别为3.2 运动学分析下肢外骨骼的运动学正问题是根据图1所知的各关节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求解各关节相对于坐标系O0X0Y0Z0的位置和姿态,进而得到步态周期内各关节随时间的轨迹变化曲线.下肢外骨骼膝关节、踝关节及脚尖相对于坐标系O0X0Y0Z0的位姿矩阵分别为上式中:R02,R03和R04分别表示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姿态;P02,P03和P04分别表示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位置.又因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别为其运动坐标系的原点,根据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可知各关节及脚尖在矢状面内相对于坐标系O0X0Y0Z0的齐次坐标方程为上式中:dhip,dknee,dankle和dtoe分别为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坐标方程.取θ2=90°,θ3=0°,θ4=90°,即为人体站姿,θ2′=0°,θ3′=90°,θ4′=90°,即为人体坐姿,将其分别代入上式,则可得两种姿态下各关节的坐标为根据各关节的坐标式可知,人体正常站和坐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各关节的位姿符合要求,说明下肢外骨骼的运动学分析是正确合理的.4.1 ADAMS环境下的仿真将图2所示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简化模型导入ADAMS中,分析其在一个步态周期(1.5 s)中矢状面内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轨迹变化曲线,验证下肢外骨骼装置模拟人体行走的合理性,有如下3个主要分析过程.1) 下肢外骨骼各关节连接处定义为旋转副约束,在髋部支架的质心位置设定为移动副约束,在脚部构件与行走支撑面之间设定为接触力约束(solid-solid)[7].2) 图1所示一个步态周期内各关节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将其保存为.txt格式,导入ADAMS中生成左腿和右腿各个关节的Spline曲线函数[8-9].3) 在各关节的旋转副约束处设定为旋转驱动,并将各关节的驱动函数修改为AKISPL (time,0,SPLINE_1,0)*1d,AKISPL (time,0,SPLINE_2,0)*1d等. 人体正常行走的步态周期为1.5 s,故仿真时间设定为1.5 s.图5为一个步态周期内样机模型的仿真运动.图5中:各关节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可以满足下肢运动的可达性,符合人体正常行走的运动特征.以下肢外骨骼的右侧腿为例,仿真结束后,在坐标系O0X0Y0Z0对应的位置处创建Marker点(即坐标点O0),分别测量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对于该Marker点的距离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4.2 仿真结果分析下肢外骨骼在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屈/伸)设计在髋部支架的下端,髋关节的坐标原点O1相对于坐标点O0在X和Y方向上的运动是不变的,故髋关节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变化曲线为一条直线(图6(a)).其中,竖直方向的50 mm为实体结构中髋关节中心与髋部支架之间的杆件长度,而在D-H模型的理论分析中,未考虑结构的实际装配,故dhip的y值为0.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背屈/趾屈)的坐标原点O2和O3相对于坐标点O0在X 和Y方向上的运动是变化的.图6(b)中:0.5 s时刻,下肢外骨骼右侧腿的大腿处于竖直支撑状态,膝关节水平方向上与O0点的距离为125 mm,膝关节竖直方向有最大值546 mm,即右侧腿的膝关节中心与髋部支架之间的杆件总长度为546 mm(图2中大腿杆件长496 mm);1.12 s时刻,右侧腿的大腿摆动到最大位置,膝关节水平方向有最大值353 mm,竖直方向有最小值483 mm.图6(c)中的最大值942 mm表示在竖直支撑状态时踝关节中心与髋部支架之间的杆件总长度(图2中小腿杆件长396 mm).1)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出一种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装置,并且膝关节和电机之间设计有直角锥齿轮的换向装置,踝关节处的设计只保留1个实现踝关节背屈/趾屈运动的自由度,各关节的自由度处分别设计有限位结构的功能.2) 在矢状面内,将下肢外骨骼简化为五杆机构,建立其D-H数学模型,推导出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运动学方程.3) 通过ADAMS的仿真分析,得到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坐标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各关节在空间中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并且各关节仿真曲线符合理论分析,为下肢外骨骼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相关文献】[1] CHEN Bing,MA Hao,QIN Laiyin,et al.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of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2016,5(10):26-37.[2] YAN Tingfang,CEMPINI M,ODDO C M,et al.Review of assistive strategies in powered lower-limb orthoses and exoskeletons[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15,64(11):120-136.[3] ESQUENAZI A,TALATY M,PACKEL A,et al.The ReWalk powered exoskeleton to restore ambulatory function to individuals with thoracic-level motor-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2012,91(11):911-921.[4] KOZLOWSKI A,BRYCE T,DIJKERS M.Time and effort required by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learn to use a powered exoskeleton for assisted walking[J].Topics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2015,21(2):110-121.[5] KIM W,LEE S H,KANG M,et al.Energy-efficient gait pattern generation of the powered robotic exoskeleton using DME[C]∥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Taipei:IEEE Press,2010:2475-2480.[6] CHEN Jiangcheng,ZHANG Xiaodong,ZHU Lei.Kinematics analysis and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robo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 Comput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13,3(3):343-345. [7] 高东强,王伟.摆线钢球行星传动机构设计与仿真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4,32(6):139-144.[8] LI Yanbei,YAN Lei,QIAN Hua,et al.Dynamics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power-assisted exoskeleton[J].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2014,16(2):781-791.[9] 夏田,桓茜,陈宇,等.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仿真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6,34(6):157-158.。

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原理与设计

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原理与设计

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原理与设计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原理与设计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外骨骼机器人啊,就像是给人穿上了一套超级装备!它能帮咱干好多事儿呢,就像给咱加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咱先说说这控制原理哈。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大脑指挥身体行动一样。

外骨骼机器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大脑”系统,能感知人的动作和意图,然后迅速做出反应,配合人一起行动。

这就好比你和一个特别默契的伙伴一起做事儿,你一个眼神,它就知道你要干啥。

那这“大脑”是咋工作的呢?这里面可就有好多门道啦!有各种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耳朵一样,能收集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复杂的电路和算法,转化成机器人能懂的语言。

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它能听懂咱的心里话似的。

再说说这设计。

那可得精心雕琢啊!要考虑人的身体结构、活动范围,还得让机器人穿起来舒服,不能太笨重。

这就跟咱买衣服一样,得合身、得好看、还得穿着舒服。

要是设计得不好,那可就成了累赘啦!你想想,要是外骨骼机器人设计得不合理,要么这儿卡一下,要么那儿磨得慌,那还咋用啊?所以设计师们可得下大功夫,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

而且啊,这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那可广了去了。

在医疗领域,能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人重新站起来,走起来,这多了不起啊!在工业领域,工人可以借助它干重活,减轻身体负担,这不是挺好的嘛!咱中国在这方面也发展得很不错呢!科研人员们不断努力,让我们的外骨骼机器人越来越先进。

这就像我们的高铁一样,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多让人自豪啊!这不就是科技的魅力吗?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能帮我们做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外骨骼机器人,它的未来可不可限量呢!咱就等着看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吧!这可不是我在吹牛,不信你就等着瞧!。

外骨骼设计原理

外骨骼设计原理

外骨骼设计原理外骨骼是一种机械装置,能够增强人类的力量和运动能力。

外骨骼设计原理是指为达到增强人体机能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工程原理,使外骨骼能够与人体协同工作,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动力。

外骨骼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动力源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结构设计是外骨骼设计的基础。

外骨骼的结构设计要考虑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机理,使其能够与人体骨骼和肌肉相匹配。

外骨骼的骨架部分通常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减轻负重对使用者的影响。

同时,外骨骼的关节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适应多种运动需求。

动力源是外骨骼设计的关键。

外骨骼通常采用电动机或液压驱动系统来提供动力。

电动机驱动系统通常使用电池作为能源,通过电机和传动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压驱动系统则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缸来实现动力传递。

无论是电动机还是液压驱动系统,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功率和可靠性,以满足外骨骼的工作需求。

控制系统是外骨骼设计的核心。

外骨骼的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算法来感知和分析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动作。

传感器可以采集使用者的生物信号,如肌电信号、惯性信号等,以实时监测使用者的运动状态。

计算机算法则通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外骨骼的智能控制。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外骨骼能够与使用者的运动保持同步。

除了结构设计、动力源和控制系统,外骨骼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效学的原理。

人机工程学研究如何使外骨骼与使用者的身体结构和运动习惯相适应,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人体工效学则研究外骨骼对使用者身体的影响,以确保外骨骼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求。

总结起来,外骨骼设计原理包括结构设计、动力源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效学的原理。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工程原理,外骨骼能够与人体协同工作,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动力,为人类增强力量和运动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骨骼的设计原理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毕业设计 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 机械外骨骼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 选题背景 (3)1.1.1 仿生机械技术 (3)1.1.2 机械外骨骼 (3)1.1.3 三维设计技术 (3)1.2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4)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5)1.3 主要任务与内容 (6)2 总体设计方案 (7)3 整体模型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7)3.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总体设计思路 (7)3.2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1 机械外骨骼“上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2 机械外骨骼“下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3 机械外骨骼“装配体”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4 机械外骨骼的二维零件图设计 (9)4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 (9)4.1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总体思路: (10)4.2 机械外骨骼驱动的关键技术介绍 (10)4.2.1 表面肌电信号 (10)4.2.2 表面肌电信号源和物理电信号源同时采用的原因 (10)4.2.3 气压驱动及动力源的选择 (10)4.2.4 空气驱动部件的确定 (11)4.3 机械外骨骼的机械运动部件的设计 (12)4.4.1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2)4.4.2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3)4.4.3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3)4.4.4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4)(1)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2)髋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5 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 (16)5.1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16)5.2连杆的计算与校核 (16)5.3双头螺柱的校核 (17)6 机械外骨骼材料的设计选择 (17)7 做本课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几何建模过程图 (22)附录2: 机械的零件图 (33) (50)附录3: 机械外骨骼的渲染效果图 (58)仿生机械的三维设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1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仿生机械技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与研究RESEARCH AND MECHANISM DESIGN OF LOWER LIMB POWER EXOSKELETONS(全日制工程型)国内图书分类号:TP242.6 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621 密级:公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与研究Classified Index: TP242.6U.D.C: 621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MECHANISM DESIGNOF LOWER LIMB POWER EXOSKELETONS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0要外骨骼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机器人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外骨骼机器人能够有效结合人类的智慧和机器人的强壮,让复杂环境下的负重难题不复存在。

随着单兵作战装备重量的提高,一款适用于士兵穿戴,能有效提高士兵负重能力,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的外骨骼机器人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围绕下肢助力外骨骼的机械驱动系统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传感系统设计及仿真和实验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对人体下肢运动机理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对下肢助力外骨骼的机械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

根据仿生设计的方法,对外骨骼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髋关节、大腿连杆、小腿连杆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力学分析;最后结合关节肌肉运动机理,对外骨骼液压驱动系统方案进行了设计。

针对外骨骼机械结构,本论文对下肢助力外骨骼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对外骨骼机械腿进行 D-H 建模,求解运动学正解,采用微分变换法求雅克比矩阵。

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对外骨骼进行动力学求解。

根据外骨骼整体结构和控制策略,本论文对下肢助力外骨骼的传感系统进行了设计。

通过分析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信息,对压力传感器进行了选取和布位,并设计传感鞋,保证采集压力的可靠性和传感器的安全性。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一、概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机器人已成为辅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工具。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设备,旨在通过模拟人体上肢运动,帮助患者实现精准、高效的康复训练。

本文将对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策略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式的康复设备,能够紧密贴合患者上肢,通过精确控制各关节的运动,实现上肢的全方位康复训练。

该机器人具有六个自由度,可模拟人体上肢的各种复杂运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机器人还配备了智能传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康复数据,从而优化康复治疗方案。

在结构组成方面,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包括机械臂、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部分。

机械臂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穿戴舒适性和运动灵活性;驱动系统采用高精度电机,可实现精确、快速的运动控制;传感系统包括多个角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机械臂和患者上肢的运动状态和交互力;控制系统则负责整合传感数据,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六自由度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机器人设计的详细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1.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各类事故、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日益显著,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障碍往往由中风、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上肢康复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应运而生,成为了医疗康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机械外骨骼

机械外骨骼

外骨骼张治富0911590126(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外骨骼的本来含意是指动物的外部骨骼,用于支撑或保护内骨骼。

经过不懈研究,科学家已研制出很多性能卓越的外骨骼,帮助有需要的人更有效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包括了对外骨骼研制背景,相关技术,典型产品,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介绍。

关键词:外骨骼,关键技术,典型产品,1.概念外骨骼的本来含意是指动物的外部骨骼,用于支撑或保护内骨骼。

经过不懈研究,科学家已研制出很多性能卓越的外骨骼,帮助有需要的人更有效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将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2.研制背景外骨骼系统的最早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

1962 年,美国空军就要求康奈尔航空实验室进行一项采用主从控制方式的人力放大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从1960 年到1971 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始研发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外骨骼原型机,名字叫做“Hardiman”,如图1 所示。

图 1 Hardiman 外骨骼系Hardiman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可以像举起10磅那样来举起250 磅的重物。

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Hardiman 只实现了一只手臂的控制,慢慢停止了发展。

同时期进行外骨骼研究的还有贝尔格莱德大学的Vukobratovic 等人,他们的研究主要用于辅助下肢瘫痪患者进行运动康复。

尽管只实现了部分运动形式,但是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平衡算法在双足步行机器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由于传感技术、材料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对外骨骼技术的研究大规模展开。

早期的外骨骼仅仅作为一个人机界面来使用,如机遥操作系统中的主机械手。

90 代中期,力反馈技术和触觉反馈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与外骨骼系统。

采用力反馈技术后,遥操作的真实感得到增强,控制的效果比以前得到很大的提高,外骨骼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进入21 世纪后,由于能源技术、微驱动技术、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外骨骼雨后春笋般浮现,外骨骼也逐步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比如日本筑波大学Cybernics 实验室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种商业外骨骼机器人Hybrid AssistiveLeg(HAL)。

主被动结合式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主被动结合式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成本较高
目前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 发和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 泛应用和推广。
用户体验需要进一 步优化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提 高用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进一步拓展全身外骨骼助力 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 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其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不同 设计参数、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机器 人性能差异,找出优势与不足。
改进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针对性 的改进方向和建议,为后续的机器 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高度集成
实现了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高度集成 ,提高了其便携性和可穿戴性。
适应性强
04
机器人软件设计
运动学建模与控制算法
运动学建模
通过建立准确的运动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等运动特性。
控制算法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控 制。
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特征提取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机器人收集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识别用户的意图和行为。
03
机器人硬件设计
机构设计
连杆机构
由刚性连杆组成,用于实现机 器人的运动模拟和助力。
关节设计
采用高精度舵机实现关节的精 确控制,同时保证机构的稳定
性。
轻量化设计
采用优化算法对机构进行轻量 化设计,减少机器人自重,提
高移动性能。
驱动器设计
电机驱动
采用无刷电机驱动,具有高效率、高转矩、高寿 命的特点。
意义
主被动结合式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和残疾人 提供行走和负重的辅助,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减轻社会负担。

毕业论文之外骨骼式老年人辅助行走装置设计研究[1]

毕业论文之外骨骼式老年人辅助行走装置设计研究[1]
5.耿春亚.马军.郭忠武.丁辉.丁海曙关于正常青年人步态竖直方向力的检测与统计分析[期刊论文]-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16(5)
6.徐苏.周旭.孙怡宁.姚志明.郑莹莹.XU Su.ZHOU Xu.SUN Yi-ning.YAO Zhi-ming.ZHENG Ying-ying一种新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传感技术学报2008,21(11)
7.杨建坤.武明.季林红.金德闻.YANG Jiankun.WU Ming.Ji Linhong.JIN Dewen人体背部负重对坡道行走步态的影响[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5)
8.李园梦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腿驱动系统控制研究[学位论文]2008
9.陈鹍.王爱明.刘启栋.贾晓红.王人成减重步行康复机器人步态轨迹的参数化研究[会议论文]-2009
2.张宏亮.侯丽雅.黄新燕基于微电机的髋关节辅助外骨骼的研究[会议论文]-2010
3.ing.SUI Xiuwu基于正常步态裤装耗能测试系统的研制[期刊论文]-纺织学报2010,31(11)
4.郑若隐.李继婷.王爽.王举一种外骨骼式人手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8)
10.刘展.樊瑜波.张明一体化小腿假肢在不同步态时相的应力分布[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4,36(5)
本文链接:/Thesis_Y1919313.aspx
外骨骼式老年人辅助行走装置设计研究
作者:张宏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1.窦瑞军.马培荪.谢玲两足机器人J FHR的参数化步态设计[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3)

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

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

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机器人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大。

在医疗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机器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而外骨骼机器人,则是机器人技术中一个新兴发展的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设备,用于增强和支持人体运动的机器人。

它在医疗、军事、物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日本实验外骨骼机器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情况已经有很多报道。

比如,移动式作业机械的操作、为劳动力不足的农地提供人力支援、以及救援等应用场景。

那么,在设计和实现一台外骨骼机器人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呢?1. 功能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

比如,是用于助力行走、支撑下肢运动、还是其他功能。

需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机器人的功能。

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形态和体积,使其在穿戴时方便、舒适且稳定。

另外,结构设计也包括机器人的力学结构和操作系统设计,这些都是外骨骼机器人功能实现的关键。

3. 传感器设计外骨骼机器人需要搭载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感知用户的动作和姿态信息。

通过传感器和用户间的数据交互,实现机器人的动作精准控制和匹配。

4. 动力需求机器人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才能完成相应的功能。

外骨骼机器人通常由一台电机驱动,需确保动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5. 软件控制外骨骼机器人的软件控制是实现其运动、反馈和相应操作的关键。

软件控制应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征。

以上是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中关键的几个方面。

当然,在实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问题,例如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性能等。

现今,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好。

因为它解决了人体的某些不便以及对身体的强壮和支持的需求,有着广泛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机械外骨骼可行性分析

机械外骨骼可行性分析

机械外骨骼可行性分析机械外骨骼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运动功能的装置,它利用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技术与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相结合,实现对人体运动的辅助和增强。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机械外骨骼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其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可行性、应用场景、安全性、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机械外骨骼的可行性。

首先,就技术可行性而言,机械外骨骼的实现离不开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技术的支持。

现代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以实现多种运动控制和力传递,从而实现外骨骼对人体运动的辅助和增强。

同时,人体运动的感知和控制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使得机械外骨骼能够更好地与人体协同工作。

因此,从技术角度看,机械外骨骼是可行的。

其次,机械外骨骼在应用场景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目前,机械外骨骼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和军事领域。

在医疗康复领域,机械外骨骼可以用于康复训练、帮助瘫痪患者重新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在军事领域,机械外骨骼可以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减轻负重,提高耐力和机动性。

同时,机械外骨骼在其他领域,如老年人护理、工业生产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从应用场景上看,机械外骨骼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然而,机械外骨骼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机械外骨骼与人体直接接触,并且需要对人体运动进行辅助和控制,因此其安全性问题不可忽视。

机械外骨骼在设计和制造时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对人体没有损伤和负面影响。

此外,机械外骨骼还需要具备可靠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人体的意图进行运动控制,避免误操作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因此,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机械外骨骼的可行性将会更高。

最后,机械外骨骼的成本效益也是评估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机械外骨骼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上的推广。

此外,机械外骨骼还需要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配备,增加了使用成本。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机械外骨骼的制造成本有望逐渐下降,而且其作为康复训练和助力工具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毕业设计_机械外骨骼

毕业设计_机械外骨骼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 选题背景 (3)1.1.1 仿生机械技术 (3)1.1.2 机械外骨骼 (3)1.1.3 三维设计技术 (3)1.2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4)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5)1.3 主要任务与容 (6)2 总体设计方案 (7)3 整体模型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7)3.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总体设计思路 (7)3.2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1 机械外骨骼“上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2 机械外骨骼“下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3 机械外骨骼“装配体”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8)3.2.4 机械外骨骼的二维零件图设计 (9)4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 (9)4.1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总体思路: (10)4.2 机械外骨骼驱动的关键技术介绍 (10)4.2.1 表面肌电信号 (10)4.2.2 表面肌电信号源和物理电信号源同时采用的原因 (10)4.2.3 气压驱动及动力源的选择 (10)4.2.4 空气驱动部件的确定 (11)4.3 机械外骨骼的机械运动部件的设计 (12)4.4.1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2)4.4.2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13)4.4.3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3)4.4.4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14)(1)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2)髋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14)5 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 (16)5.1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16)5.2连杆的计算与校核 (16)5.3双头螺柱的校核 (17)6 机械外骨骼材料的设计选择 (17)7 做本课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7)结论 (18)致 (19)参考文献 (20)附录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几何建模过程图 (21)附录2: 机械的零件图 (33) (50)附录3: 机械外骨骼的渲染效果图 (58)仿生机械的三维设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1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仿生机械技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外骨骼机构毕业设计

外骨骼机构毕业设计

外骨骼机构毕业设计外骨骼机构毕业设计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外骨骼机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外骨骼机构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力量和运动能力的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原本较为困难的动作。

因此,外骨骼机构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了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们展示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机会,而外骨骼机构作为一个前沿的科技领域,为毕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新的空间。

在进行外骨骼机构的毕业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需求。

比如,设计一个能够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恢复行走能力的外骨骼机构,或者设计一个能够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外骨骼机构等等。

明确目标后,设计者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外骨骼机构的原理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装置。

在进行外骨骼机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机械结构的设计,包括骨架的材料选择、关节的设计和传动装置的设计等。

这些都需要考虑到机械强度、重量、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外骨骼机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其次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等。

这些都是保证外骨骼机构能够根据人体动作进行精确控制的关键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外骨骼机构与人体的适配性问题,如人体工程学和人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考虑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技术。

比如,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外骨骼机构增加交互性和沉浸感,使使用者更加自然地控制装置。

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外骨骼机构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提高装置的智能化水平。

这些创新的思路和技术将为外骨骼机构的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除了设计和制造外骨骼机构,毕业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评估。

通过对外骨骼机构的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外骨骼技术产品方案设计报告

外骨骼技术产品方案设计报告

目录1 概述 (5)2 研制依据 (5)3 引用标准 (5)4 主要技术指标及产品功能 (5)4.1 技术指标及要求 (5)4.2 产品功能 (5)5外骨骼技术产品的总体设计 (6)5、1外骨骼技术产品的总体设计 (5)5、2外骨骼技术产品需求分析 (6)6 外骨骼技术产品的机械机构 (8)6.1外骨骼技术产品的机械活动角度范围 (6)6.2 行走助力外骨骼的机械结构组成 (12)6.3 行走助力外骨骼的机械总体方案 (14)6.4外骨骼技术产品机械结构及驱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9)6.5下肢外骨骼液压驱动系统技术及碳纤维缠绕液压缸 (23)7 外骨骼技术产品电控系统总体方案 (24)8 行走助力外骨骼的传感器系统 (26)8. 1 足底压力信息的获取 (26)8.2 传感器的选型与标定 (27)8.3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8)8.4 Flexiforce 的布局 (29)8.5其他传感器的应用 (30)9 肌电采集系统 (32)10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35 11、外骨骼控制与人体步态分析系统-------------------------------------38 11.1、人体下肢运动周期 (39)11.2、运动过程中各关节的相关运动大小 (41)11.3、步态周期支撑期间地面反力对下肢关节的作用 (42)11.4、步态周期的肌肉活动 (42)11.5、常用步行参数 (43)12、外骨骼技术产品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分析 (44)13 产品检验-------------------------------------------------------4414 结论: (45)1 概述依据总经理布置,根据公司在自动化及军工领域的产业战略要求与市场需求,西安方元明公司对人体外骨骼及人体外骨骼技术在民用市场用途进行深入调研,书写详细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可供实际产品化的项目并项目方案论证及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生机械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维设计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任务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总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整体模型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总体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上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下肢”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装配体”的设计与三维造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的二维零件图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的驱动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驱动的关键技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面肌电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面肌电信号源和物理电信号源同时采用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压驱动及动力源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驱动部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外骨骼的机械运动部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体关节运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关节运动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膝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髋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杆的计算与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头螺柱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机械外骨骼材料的设计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做本课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机械外骨骼的设计与三维几何建模过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机械的零件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3: 机械外骨骼的渲染效果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生机械的三维设计——机械外骨骼的设计1 绪论选题背景1.1.1 仿生机械技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研究仿生机械的学科称为仿生机械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生物学、生物力学、医学、机械工程、控制论和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仿生机械研究的主要领域有生物力学、控制体和机器人。

把生物系统中可能应用的优越结构和物理学的特性结合使用,人类就可能得到在某些性能上比自然界形成的体系更为完善的仿生机械。

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研究仿生机械的学科称为仿生机械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生物学、生物力学、医学、机械工程、控制论和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在自然界中,生物通过物竞天择和长期的自身进化,已对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它们的感知、决策、指令、反馈、运动等机能和器官结构远比人类所曾经制造的机械更为完善。

1.1.2 机械外骨骼机械外骨骼,其结构类似昆虫的外骨骼那样,能穿在人身上,给人提供保护、额外的动力或能力,增强人体机能.如使腿残疾的人能自己上楼,让士兵能健步如飞、无障碍奔跑且不会疲劳、不会受伤.可以使用二段跳,机架上面的手套具有粘性,可以吸附金属.它能够帮助人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能够携带更多更重的东西,并且帮助穿戴它的人在战场、建筑工地或者其它有危险的地方生存下来。

1.1.3 三维设计技术三维设计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的基础平台,在当前制造业全球化协作分工的大背景下,三维技术普及化是必然的趋势,三维设计技术在我国企业、院校得到广泛、深入地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是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三维设计技术不仅仅是代替手工绘图的一种工具,而且包含了产品的方案决策、结构设计等,使用三维设计技术更能反映实际产品的设计构造及制造过程,由于这项技术优势明显,世界多国制造企业都非常重视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三维CAD技术不仅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高端制造业,而且在形形色色的民用消费品设计和制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大约6亿增至20亿。

而我国老龄化速度更快,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上升至2020年%,同期我国由%上升至%,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正不可避免的到来。

这样的社会有两个严重问题就是劳动力的匮乏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年轻人来照顾。

如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

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

未来,更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

这样在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人手不足”的尴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