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一)课标描述: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

《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

《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

教学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所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小说知识,对小说三要素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同时,文章篇幅较长,整体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

所以还应该在复习小说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说三要素,并且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体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巩固掌握。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⑷、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亨利•格鲁纳尔的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年
轻教师最后一堂课的故事,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篇小说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生命和和平的思考,引发人
们对战争的反思和深思。

首先,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教师的眼睛,展示了对生活的关怀和热爱。

教师的眼睛是温和的,充满了关怀和理解。

他们用眼神温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在这最后一课中,教师的眼睛散发出更加炽
热的光芒,仿佛要将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其次,小说通过描写课堂氛围,揭示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渴望。

在这
最后一课中,课堂显得特别宁静,学生们一个个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教师教学如常,但言语间透露出对和平的向往。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命运,让他们不再受到战争的摧残。

最后,小说通过描写教师的举动,展示了对人性的尊重和珍惜。


这最后一课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人文关怀
和尊重。

他们用行动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彼此。

这种人性的尊重和珍惜,是战争所无法摧毁的。

综上所述,《最后一课》通过教师的眼睛、课堂氛围和教师的举动,展现了对生命和和平的思考,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希望通过
这篇小说,唤起人们内心对和平的渴望,让世界充满爱和友谊。

愿我
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为和平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24《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

2024《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

2024《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最后一课》是2024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课文以抗日战争背景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老师最后一堂课的场景,展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时光的意义。

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课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②认知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课文的内容和背景,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播放一首激励人心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也唤起他们对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环节二、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课》,并进行个人思考和理解。

随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我会逐段解读课文,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环节三、情感体验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辛和牺牲,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环节四、表达与创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进行表演或创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一、说课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最后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生
课时数:1课时
主要内容:文学欣赏与作品解读
教材:中国语文(高中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和欣赏《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结构和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

二、教学过程及方法
1. 创设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设定在一所即将关闭的小学教室上课的场景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情感上能够融入到这个场景中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题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的背景,引起学
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3. 教师讲解
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的作者、创
作背景等相关信息。

并且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要素,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

4. 学生阅读与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作品的情节、人物
和主题等重要信息。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思考和分析。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说教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依据高效课堂理念,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苏联教育家普希金教授曾说:“好的教学方法应能培养学生深刻的、巩固的、自觉的知识,并能使学生听讲时,思维永远处于积极状态之中。

好的教学方法,不在于能否把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而在于对学生能否做到相讥诱导,启迪思维。

”古人说:“思源于疑。

”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新课程的有关教学理念,我觉得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

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用时: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1、复习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及三要素分别包含什么。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

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四、熟悉本课结构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课文之一。

这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名叫沈从文的少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又深刻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了上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痛苦和困境。

该课文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位村庄里最后一节法国文的课。

在这节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他们将不再学习法国文,而要学习日本文。

这个消息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他们悲伤、愤怒,但是却无能为力。

这真实而又残酷的场景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侵略与国家危机。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侵略与国家危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信息,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讲述与演练相结合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师生互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程和国家发展的基本了解程度。

2. 情景再现(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们呈现一些图片和相关影片,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感受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冲击,引发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感共鸣。

3.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正式阅读课文《最后一课》,并对生词、短语进行解释。

重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型和写作技巧,使学生能理解课文并能掌握关键语言点。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最后一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情节人物形象上课前(1—10)小弗郎士上课时(11—23)韩麦尔先生下课时(24—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重点〗要点1〖难点〗〖教学过程〗一、复述基本情节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表现了什么?二、阅读11至23段讨论:1、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明确: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见课后练习三、四)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讨论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明确: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修订本)教学设计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德尼·罗莫的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讲述一个老师最后一次上课的故事,呈现出人物情感的复杂性,表达了对故乡和教育的思考。

这篇文本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引发学生对人生、教育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和人物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的情感跌宕起伏,引发学生对人生、故乡和教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情节的理解及文本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预习(5分钟)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先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和教育的思考,例如可以讨论一些与故乡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正文阅读(25分钟)1.教师将全文分成几个篇章,让学生阅读每个篇章,并辅以语音朗读。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和人物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提问来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细腻的描写。

3. 文本分析与讨论(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找出体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语言表达和线索。

2.学生就文本中的作者用词、句式等进行讨论,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情感效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展开讨论。

4.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变化。

2.通过对比现实教育和小说中教育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和教育的情感,并展示给全班。

五、素材准备1.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性问题,用于开展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

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

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可以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篇1)1.熟悉课文内容情节,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以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沉重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2.普法战争:(写作背景)最后一课是作者在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二年,1873年写的。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会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最后一课》中的关键词和词组;2.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学习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本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比如,讲述普法战争中法国被德国占领的历史背景,与文中的故事有一定的关联。

2. 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跟读。

在每段结束时,教师可以停下来进行一些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可以在课文阅读后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课文学生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并进行解释。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4. 深入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学习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

学生可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课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学生可以完成一份课后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同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深入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学习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时间掌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最后一课》说课稿海英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运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些阅读小说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单元提示的引导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速读、精读、略读的方式,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深沉的思想感情,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七年级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内心的悲愤与沉痛。

同时,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三、教学设想1、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可学点、可教点很多,教学设计时教师的取舍尤为重要,应力求抓住最核心的内容,突出文章精髓,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以读促写作。

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如:以小男孩为主人公叙述角度,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又不缺乏表现力的语言。

应力求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这是一篇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普法战争时期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篇目。

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文体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

另外,对于较长篇幅的精读,学生在方法与能力上都还存在不足。

从情感上,爱国情感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热爱祖国语言与爱国情感之间的产生的联系却是个理解的难点。

所以在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之后,我这样确定我的教学重点和路径: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展开教学——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战争背景即社会环境理解小说的爱国主题。

在情节梳理环节中,我通过阅读方法的引导,以细读和略读两种方式,从两个不同角度走近文本。

首先是细读环节。

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学生要养成在阅读中有意识记忆重要情节、细节,提高阅读的效能,为下一步提纲挈领的阅读做准备。

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即借助游戏方式,检测学生对重要情节的关注程度。

第一个游戏是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测学生在细读中对全文整体情节的感知,要求学生在带着干扰项的众多选项中,找到相应内容拖进方框内。

接着是两组竞赛环节,采用分类小游戏的方式,围绕人物展开竞赛,筛选与两个人物相关情节。

两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点击正确的情节选项,准确率高的获胜。

游戏环节创设了学习氛围,学生在趣味与紧张的游戏过程中检验了预习的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对重点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理清小说的情节框架做准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阅读方面的要求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基于此,我在略读环节加强了默读的练习。

七年级学生要逐步摆脱唇读和指读的现象,学会默读、速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在速读中关注主要内容,提炼重要情节。

我用计时器计时,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做有效阅读训练。

在人物分析过程中,对于两个人物,我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小弗郎士是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他的观察,书写了战争背景下即将失去祖国,失去学习母语权利的人们的无奈、痛苦与挣扎。

文章中土地被割让,主权被践踏,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的情感是通过小弗郎士的感受、转变表达出来的。

所以,理清小弗郎士的成长变化是抓住本文主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制作以人物为中心的读书卡——《小弗郎士的成长报告》,以这样的形式来完成对人物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

学生现场填写读书卡片,并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当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方便第一时间进行评价、修改。

这个环节,给学生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的思维构建和发展过程得到及时呈现,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四十年教学经验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在最后一课中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悲痛。

因为作者是借助小弗郎士的视角进行观察,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所以只能借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图解人物的作业:围绕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行为,绘制思维导图,有侧重点地展现他的人物形象。

课前把学生的作品收集扫描,借助课件清晰展示,课堂上随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及对人物的认识,如果有需要修改之处,现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手写方式进行修正,方便快捷,直观生动,学生喜欢并容易理解。

在设计主题解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国主义?我们到底应该把怎样的爱国情绪和情怀传达给我们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爱国情感与形式在人们心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我在自己的学生群中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两点上。

一是认为大时代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奋斗、斗争是爱国,比如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
血,支教支边,做高精尖技术工作为国奉献,体育竞技中为国争光。

二是把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混同,不忘历史的同时也学会了仇恨,爱国的热情往往演变为冲动,导致了把爱国理解为狭隘封闭,一叶障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篇小说的主题将爱国与爱母语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而动人,在情感熏陶方面,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方面,意义非凡。

这样的具体的爱国情怀对于和平年代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所以,学生的爱国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应该是就在身边、心里,融汇在生活的点滴中。

把爱国情怀寄托于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化,承传并发扬,就非常有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老舍《四世同堂》和郑振铎《最后一课》中的两段内容与本文做了比较阅读。

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欣赏,试图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由外国文学作品带入他们熟悉的祖国曾经被入侵的历史画面,感受小弗郎士及被侵略地区人民的情绪,达到共情。

在这个对比中,强化背景对比,感同身受地了解语言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最终形成共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好汉语,写好汉字就是一种认真的爱国,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简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服务。

我想,课堂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与落实,都应该是力求紧密围绕着教材展开。

多媒体手段是为教学助力的,如果课件的使用真正在为学生学习的服务,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及推手,一定会促进课堂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