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水仙花”新材料作文讲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竹子·水仙花·诗意栖居”新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苏东坡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德国十九世纪诗人荷尔德林也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解读材料,审题立意
名人言论,比喻型材料
◆肉与面包: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身体的粮食,泛指物质生活
◆竹与水仙花:心灵充实和精神富足所必需的营养,是灵魂的粮食,泛指精神生活
●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我们这种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以“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中实现自我而回归到人类的本真。
材料意旨的综合概括: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呼唤精神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
二、存在问题
1.材料解读:不到位,不准确。面包指什么?水仙花、竹指什么?诗意的生活如何?阐释不清晰。
◆《与竹为友》开头:竹,因其中代外直,常被用以形容人的正直、坚定的品格。宋代苏东坡曾写道……由此可见,与竹为友,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人格。(主体三段关键句:与竹为友,需要我们明辨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与竹为友,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与竹为友,需要我们会出实际行动。)
◆《一盆茉莉花》:残疾的奶奶也许由于寂寞叫爷爷买了一盆茉莉花在房间,之后便便形成了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一次我和弟弟摘了几个花苞,奶奶发现后竟伤心地在房里哭了起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奶奶却剪下花苞,冲花荼给我解暑,我感受到了奶奶的爱。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们家还是保留着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它就好像奶奶的心一样,慢慢绽放,甘于寂寞,如此高洁,如此美丽……
2.中心立意含糊不清,或偏离材料意旨。
◆《有竹行遍天下》首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
就有可能沦为低俗的被统治者。宋代的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是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正文写愚公的毅力、于谦的刚直、石油大王哈默的顽强)
◆写成了分享(要懂得分享)、修养(做有修养的人;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做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做人要有高雅情趣;不高雅,不低俗)、得与失、选择(人生总免不了选择。①当我们面临诚信和利益时,我们要舍弃得益取诚信。②当我们面临个人得益和国家得益的决择时,毫无疑问,我们要舍个人而取国家者也。③当我们面临金钱的诱惑与道德的呼唤时,我们显然要舍金钱而取道德。)
◆《竹》:写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林先生割舍自己的竹林给村民搭桥用的故事。
◆《竹的花》(真的写竹花及竹花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隐性美》《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愿爱遍布天下》开头:“爱,是世间善之本源,世间因有爱而美好,世间因有爱而和谐,世间因有爱而精彩。”主体:大致写我们要孝顺,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结尾:“我希望爱能遍布天下,希望社会美好,希望人人幸福。爱,让生活更美好。世间国有爱而美好,世间有爱而和谐,世间有爱而精彩。”
3.论据材料的使用:缺乏论据,或不典型,不能支撑论点。
◆梵高,一个现代艺术的殉道者,一个在他37年短暂生命旅程为艺术痴狂、沉迷的艺术者,如同一个孩童赤脚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脚,那么自由和欢乐地享受艺术带给我的美好理想。然而他却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失败和不幸,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甚至认为是怪诞之作,可怜的梵高啊!然而就是在食不饱吃不暖的日子里,他仍保持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他仍诗意地活着。看!那朵灿烂热情奔放的向日葵不正代表着他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炽热和痴狂之情吗?(这是文章第一段)
◆大学时的毛泽东便每日旱晨在闹市里背课文,对闹市的叫卖与砍价声充耳不闻。耳目心全在快嘴书中,正是心中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导师更是每个冬日的清晨,以冷水浇洒自身,大声诵读诗文。这种对自身的磨炼与对自己精神的升华,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高雅之气。(《追求高雅》)
4.分析说理:不准确,不充分,牵强,不能进行入情入理的阐述。
◆可实际上,有太多的人被物欲控制了身心,写字楼里那些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白领不断地对着电脑敲敲打打,还时不时地用外语跟别人做一些交流,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又上班,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只为了还房贷、车贷,其实他们本可以买一个小一点的房子,在一个宁静的下午,端着一杯清香的茶,沉浸在书中,感受文化,或是对话大师,亦或是思考生命……有所精神享受,只是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了。
三、好题借鉴: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蔡敏)、《别捡了物质,丢了高雅的精神》(陈镇旭)、《不止于物质》(吴童豪)、《守护精神家园》(林少仪)、《坚守精神家园》(吴楠莹)《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吴奕洲)、《诗意人生》(郑漫涵)、《诗意地栖居》(刘贝贝、林燕)、《诗意的(地)生活》(苏湘玉)、《追求诗意的生活》(李少明)、《活出诗意的姿态》(翁
遥)
其它好题参考:《将诗意进行到底》、《给生活润色》、、《丢失的诗意》、《生活,需要精神的追求》、《心若在,诗意便在》、《清风明月伴我心》、《别忘灵魂也有需求》、《心灵,也需要鸡汤》、《面包人生,雅竹情怀》、《逝去的高雅》、、《在心灵上种上一片竹林》、《为物质减肥,让心灵腾飞》
四、他山之石·范文借鉴
诗意地栖居
319刘贝贝
更迭的时代,发展的社会,愈加浮华的城市,物欲喧嚣渐渐蒙蔽了人们的心。当置身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中,你,可曾渴望过诗意地栖居?在那山中、村里、小溪旁。
“菊,花之隐逸者也。”这高洁的菊,命题晋陶渊明之独爱。在暮蔼沉沉的小村庄中,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远离了黑暗的官场,如同农民一般日出而兴,日落而归。人烟稀少的村庄,不能带给他名利和富贵,但能带给他诗意和心灵的沉静。隐居的生活,让他回到了最简单质朴的状态。他放下了许多欲望,只为追求最本真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令人懂得了他对自然的渴望,这种渴望令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自己纯朴的世界中。
三毛曾与丈夫荷西住在沙漠中。漫天的风沙、物质的匮乏、条件的恶劣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沙漠的向往。在居住的日子里,无疑三毛是快乐的。没有了烦心事也没有了忧伤,身边是自己最爱的人,令她领悟了人需要的东西其实是那么那么少,除了吃和住,剩余的都是欲望。她是如此具有才情的女子,对自然有着极强的敬畏。林青玄曾在《老友记》中提及三毛打算卖房子却又反悔,理由却是天台的柠檬花开了。因为花的开放而放弃卖房,三毛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她就像一朵水仙花,傲然地开放着,什么都不说,便生出许多的清香和诗情画意。
反观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填充着心灵,叫嚷声、喇叭声激荡着耳膜,哪还有诗意的栖身之处?“房奴”、“车奴”等悲哀的称呼被越来越多的人沉重地背负着;贪污、受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茶余饭后再平常不过的谈资。试想,拥有物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的生活吗?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被人们置于何处?难道梭罗通过住在瓦尔登湖畔来洗涤心灵,王维寄情山水的诗意的栖居将会永远成为天方夜谭吗?
城市再浮华,只要心灵宁静,万物便无法再干扰到一丝一毫,在喧闹的城市中,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像海子一样诗意地栖居。(842字。页面至900字)
22+22+9=53
不止于物质
319吴童豪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监狱长派人分发《圣经》以及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分发……图书馆?)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即使在一个监狱里,都如此注重精神上的教化,着实让人惊叹!这不禁使我陷入沉思之中——人该不该止于物质?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向金钱看齐”的时代,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然而,当小悦悦事件发生之时,当疯抢葡萄事件发生之际,人道德精神的缺失,始终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人不应止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