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突出音乐实践,强调能力培养;精心设计编创活动,凸显教学重点;关注评价机制;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就第三册教材看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教材内容更贴近教学主线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材内容结构的改变
老教材有十个独立单元和期末的“游戏宫”,新教材略去两个单元,共设8个单元,期末的“游戏宫”之外,还有一个新增加的内容就是:欢乐谷。总的容量和老教材差不多,但是内容的编排更尊重教学规律。
内容结构调整的好处是:从原有的10个单元调整到8个单元,使得我们每一个单元课时都有了充分的保证,基本每一个单元都能保证3个课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保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因为学期时间的长短而无法完成,从而能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工作。
2.教材单元内容的改变
根据比对新教材8个单元完整保留老教材内容,只有3个单元。分别是:《问声好》、《音乐会》、《新年好》。其余的内容或是个别内容上作出调整比如:第六单元《跳起舞》老教材上的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内容是《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子舞曲》、《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而新教材的内容是:把《有一个人在林中》改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新教材第二单元《幸福的歌》其中的内容老教材上是第四册的教学内容,现在调整到第三册。类似的情况其余几个单元也都出现。新教材内容的调整可能源于对教材编写理念的全新思考和认识。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主要围绕一个核心和两条线展开。
一个中心就是:以“审美”为核心。
无论是老版的课程标准和新版课程标准无一例外的都把“审美”作为我们的音乐课程的核心价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音乐的美感,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达到美育功能,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新教材课程内容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体现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
心理水平和年龄特点展开的,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两条线:主要是指:人文主题和音乐要素。
一条是线是指:人文主题,主要是指音乐课程内容要体现音乐文化的人文情怀。另一条线就是围绕“音乐要素”。“音乐教科书必须立足于音乐的基点”本册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音乐要素训练点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比如对力度的学习一年级时只要求学生辨别强与弱的概念,到了二年级要求学生逐步分辨出规范的音乐知识——力度的强弱记号。一年级只要辨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可到了二年级歌曲中出现附点,休止等相对交复杂的节奏,这些都需要学能准确感受,和表现。由此可见这一册的新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音乐要素关注点。
教材内容的主要调整后教材主要关注的学习点是什么?
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课后练习上分析。我个人认为整册教材内容需要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可能主要是以下几点:
1.关注节拍的感受。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准确感受和听辨能力。这一点在第一单元的《问声好》、《小麻雀》,第二单元《彝家娃娃真幸福》。《问声好》这首歌里既有二拍子也有三拍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两种拍子的不同。在《小麻雀》一歌中我们主要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感受辨别三拍子的节拍概念。《彝家娃娃真幸福》主要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二拍子的节拍概念。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三拍子,什么是二拍子,以及掌握一定的表现节拍特点的动作。
2.关注演唱形式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夏天的阳光》、第二单元《阳光下的孩子》在教学目标中都明确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动作对的演形式用动唱作做出反应”这就是通过孩子喜欢并且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这样一个途径让学生对不同的演唱形式做出正确反映。
3.继续关注歌唱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中对1、2年级学生在演唱方面的要求是: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
的声音表现歌曲。在第三册中人就秉承第一、二册的编写特点,把发声训练融入到了部分歌曲教学中,并对每一条发声练习在“咬字、气息、发声状态、音色”上做了明确要求。
4.关注学生的听辨能力的提高
以往我们在让学生聆听时可能更多的是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并没有关注这些音乐要素变化的同时带来的音乐形象塑造的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现在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和理解能力,不单单再是区分一下速度、力度、情绪,而是要真正能感受到音乐形象的变化新教材。比如:《糖果仙子舞曲》的聆听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能用动作表现《糖果仙子舞曲》中的力度变化,随乐曲音色的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关于“音色”的听辨在第三单元中也有较多的涉及。比如:“你听到乐曲中青蛙的叫声了吗?请你随乐曲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拟。”、“在《百鸟朝凤》要求分辨在“清脆明亮、低沉浑厚、富于变化”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与唢呐音色相符的词语。再比如《跳圆舞曲的小猫》其中的聆听要求是:感受乐曲3/8拍子的节拍特点,能用动作表现轻盈旋转的音乐形象。
5.关注识谱教学
课程标准对低段年级的识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音符认知要求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方式多用图形普。在整册教材的识谱教学中主要涉及的音符是:1.2.3.4.5.6.i。其中7没有出现在第三册中。在《乃哟乃》中我们主要要帮助学生建立起音阶中最稳定的三个音。2、4、6的学习主要是在《母鸡叫咯咯》中老师可以借助手指帮助学生练习。
6.关注打击乐器教学的渗入
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并参与演奏活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在第三册教材16首歌曲教学中有8首歌曲要求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欣赏曲目中也有6首乐曲要求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学习。本册的重点学习乐器是铃鼓,铃鼓也是低年级认识简易打击乐器的最后一件乐器。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能打出正确的节奏,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演示铃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