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分析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在背景和前提假设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所以他的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弗里德曼德的货币需求理论旨在解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涨”,所以他的理论前提就不再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他做的是短期分析,这意味着价格P是不变的,即在时间长度可观的短期内需求上升是不会导致价格上升的。相反,弗里德曼长期理论认为,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一个变动的量,是对国民收入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涨”的条件下,价格P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此时的货币时没有任何收益的。而弗里德曼却扩大了货币涵盖的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的层次上,即M2层次。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所以根据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及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这两个标准,他把货币定义为M2。
相同的地方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认为货币是收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在需求函数的建立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率(i)。具体分析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需求量主要决定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所以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第二,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于有价证券的价格和利率是成反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反是。所以当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有价证券,此时对货币的需求就会上升,反之反之。所以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渐函数。综上所述,凯恩斯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f (Y, i )
其中Y 为收入,和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i 为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化。
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量除了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以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预期损失和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第二,持有货币的收益,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包括利息收益以及价格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等。间接收益即持有货币带来的交易便利和享受的优惠。根据以上理论,弗里德曼得出了他得需求函数:
M d/P=f (Yr, w, Rm, Rb, Re, gP, u)
其中;M d/P――实际货币需求,即持有得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
Yr――实际恒久收入,与货币需求量呈正相关。
W――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也不确定。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理解为定期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之间是正相关的。
Rb――债券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Re――股票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gP――预期价格变动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u――影响货币持有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不定。
由此说明,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是上述全部因素的函数。
弗里德曼同样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与利率有关,但是与凯恩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德i 不
只限于债券利息率,而是包括各种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的收益率。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提到了收入,但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德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强调的是比较稳定的“恒久性收入”。所谓“恒久性收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收入的平均,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在政策含义方面,凯恩斯认为,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但是当利率低到一定水平,即流动性陷阱水平时,如果投资还不旺盛,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再通过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来刺激投资的话是没有用的,此时就应该用财政政策,即由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都增加。
弗里德曼认为,不能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那样,把限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因为这种政策的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正好相反。限定利率在短期内会获得成功,但在长期却会遭到失败。例如中央银行为了降低利率而增加了货币供给,结果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的增加,然后使国民收入增长。但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又会导致货币的需求的增加,这样由会使利率上升。所以货币供给量过度增加最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反而碍于刺激消费和投资,达不到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