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人口、城市、城乡规划

合集下载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8 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8 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

38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单项选择题(2018·衡水中学调研)《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年份(年) 2015 2020 2030人口总数(亿) 13.7 14.2 14.5生育率(%) 1.5~1.6 1.8 1.8出生人口性别比(100女孩) 113.5 112 107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 77.3 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1 60 701.A.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8·福建华侨中学模拟)2015年“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将于2020年前出台。

下图是“我国某省1949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读图回答3~4题。

3.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2018·深圳中学月考)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城乡规划例题分析及答案

城乡规划例题分析及答案

例题五


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 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 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请根据规划知识,指出下面分图则中存在的问题。

( 2 )参考答案: ① 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偏高。 ② 街头绿地 H4 一 01 地块绿地率低于 70 % ,容积率过 高。 ③ H404 地块停车位过少 ④ H402 与 H4 一 03 地块建筑后退小于高层建筑防火间 距。 ⑤ H4 一 01 地块西侧机动车开口位置 错误。 ⑥ 道路坐标错误 ⑦ 比例尺应为 1 / 1000 一 1 / 2000 。 ⑧ 图签不规范。 ⑨ 规 划管理部门不能直接编制规划。
( 2 )参考答案:





① 机关幼儿园( 8 班) : A03 。 ② 小学( 24 班) : A05 。 ③ 机关门诊所: A08 。 ④ 社会停车场( 300辆车) : A10 。 ⑤ 广播电视台( lhm2以上) : A04 。 ⑥ 政府招待所( lhm2以上) : A06 。
例题十五
例题四(真题)


某平原地区城市, 2000 - 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 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 发展。规划 2020 年城市人口 5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 62hm2 (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 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 16k m2, 5 年来已建成 1 . 5k m2, 另有约 2 . 5 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 (如示意图)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 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试就上述三个方面的最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最主要调整措施。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分类。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4.人口分布不均匀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与人口变化1.人口增长率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2.人口负增长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通常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

4.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经济发展受益的现象。

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有相对密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2.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3.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在空间上的组织,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划分。

4.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城市发展滞后。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1.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污染是指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城市交通拥堵是指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流量超过通道容量,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

4.城市人口密集度过高是指一些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供需失衡。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原则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人口

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一讲  人口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A.2019年,2066年 年 年 C.2001年,2019年 年 年 B.2066年,2019年 年 年 D.2001年,2066年 年 年
(
)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数量 C.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 B.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 D.年龄构成 年龄构成
少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可以这样来想: 少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来想:出生人口 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 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 18岁的人口数量 口将最先减少。 口将最先减少。故原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 将出现劳动力过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将出现劳动力过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答案 答案] 答案 (1)A (2)B
考点一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复习时要重点把握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
命题 方向
要特点,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上 要特点,从出生率、 对四种类型加以比较和区别。 对四种类型加以比较和区别。另外还要掌握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学会判读人口年 龄金字塔图。 龄金字塔图。
一、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 1.性别构成:性别比= 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1.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性别构成 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轻工业地区性别比一般偏低, 轻工业地区性别比一般偏低,重工业地区性别比一般偏 高。战争一般会使性别比偏低。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 战争一般会使性别比偏低。 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 各方面关注。 各方面关注。

地理高一第六节课人口与城市化的优质课

地理高一第六节课人口与城市化的优质课

地理高一第六节课人口与城市化的优质课地理高一第六节课:人口与城市化的优质课在现代社会,人口与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本文将以地理高一第六节课为基础,探讨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议题。

一、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趋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紧密相连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这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需求,例如就业机会、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发展需要符合人口数量和需求的规划和管理。

二、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城市化的推动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其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新的产业形态和科技革命也是城市化的催化剂。

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大规模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源的集中供应,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城市也成为各种商业和服务业的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然而,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人口过度集中导致城市资源的紧张。

住房、交通、医疗和教育等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人口的增长,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其次,城市人口过多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难题。

城市化还引发了社会问题。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现象加剧。

同时,城市犯罪率上升,社会安全隐患增加。

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交通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是必要的步骤。

其次,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率。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5 人口与城市 第1讲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5 人口与城市 第1讲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增加,增 增大为正值,增长加速 长速度加快,劳动 力充足 逐渐减小,仍为正值
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迁入人口减少

丙 丁
人口总量仍在缓慢 减小并出现负值,但数 增长,外迁人口增 值小于自然增长率 加 迅速增大为正值
人口总量增加,大 量人口迁入
结合选项中四省区人口变动情况,丁所反映的是江苏。
答案:(1)B (2)D
(
)
解析:人口的增长有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及自然增长,二者比较可 判断该区域人口的增长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对各城市人口自然 增长率和迁移差额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城市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 化 增大为正值,增长 趋缓 增大为正值,增长 加速 减小但仍为正值 减小但仍为正值
人口迁移差额率变化
人口变化状况

第1讲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人口数量
1.中新社巴黎2009年1月13日电 法国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官方数据
显示,2008年,法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突破两个,成为欧洲生育
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法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 A.Ⅳ 人口急剧膨胀 B.Ⅳ 人口老龄化
3.我国的“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项 目
迁移规模
内 容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 逐年上升趋势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广东、上海、北京等
总特点
方 向 主要迁出地 主要迁入地
主要方式
主要目的 主要原因
以自发流动为主
务工和经商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 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 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5月22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本市城乡规划工作,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全部为规划区。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相关城乡建设活动。

本市城乡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和新城、乡和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和专项规划。

第三条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依据城市性质,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第四条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居和发展的良好条件,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第五条本市城乡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以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六条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城乡规划是政府知道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违法建设问题、规划制定不切合实际、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2)城乡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成好似土地合理利用开辟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特别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其他原则:4.近、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6.节约用地、合理用地7.环境保护8.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9.安全防患10.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辟、配套建设四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一、引言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以高中一年级地理课程为背景,探讨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二、人口与城市化的概念1. 人口概念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居住在某一区域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分布对于城市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徙的规模和速度的增加,以及城市在规模、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这一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人口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人口迁移的规模和速度。

就业机会丰富的城市通常吸引大量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迁徙。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提供情况。

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也是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

3. 政策因素政府的人口政策、城市规划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过程。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的户口制度和落户政策可以限制或促进人口迁移。

四、人口与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 城市发展的挑战人口与城市化对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城市规划师和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合作解决。

2. 城市发展的机遇人口与城市化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大量的人口迁入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人口的多元化也为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

五、结论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化是一个复杂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决定了人口迁移的规模和速度,城市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地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人口与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今后城市化的挑战与发展。

小学五年级地理课程教案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小学五年级地理课程教案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小学五年级地理课程教案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小学五年级地理课程教案: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一、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2. 了解中国的城市发展情况,并能够比较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3. 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并能够理解城市化对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规律-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 中国的城市发展- 城市化进程- 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中国的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中国的人口分布(1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如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等。

-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原因,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并进行讨论。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0分钟)- 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图片或调查数据,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如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

-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彼此交流各自观点,并记录讨论结果。

4. 中国的城市发展(15分钟)- 展示城市化的过程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通过图片或视频进行说明。

-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讨论。

5. 城市化对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5分钟)- 利用故事或案例,讲解城市化对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利弊,并进行讨论。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 对学生进行知识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如阅读与城市相关的书籍或报纸。

四、教学资源1. 课件或黑板2. 图片、视频资源3. 调查数据或案例五、课堂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与表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高二地理课程教案: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引言: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为主的学科,而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以高二地理课程为背景,将重点介绍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与人口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问题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首先,人口总量的变动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会带来土地利用、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合理分配资源。

其次,不同人口结构对城市规划有着不同影响。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设施,而年轻人口的增加则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口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二、人口迁移对城市规划的挑战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迁移对城市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一些大城市会因为人口过多而面临资源紧张的问题,而一些小城市则因为人口外流而面临经济发展停滞的问题。

其次,人口迁移还会引发居住区域的问题。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会导致城市贫困区的形成,需要城市规划来改善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案例一:中国的超大城市中国是世界上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超大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多、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解决。

例如,北京市实行了限制人口、控制企业规模、发展郊区等政策,以缓解其人口和资源压力。

案例二: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过多的问题。

新加坡采取了高楼大厦建设、精细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等措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为人口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结语:人口问题与城市规划是高二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可以让学生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帮助他们理解城市化与人口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微专题21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2.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3。

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5。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6。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城市区位7。

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cb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及原因题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因素b级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分析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二轮复习政治 专题5

二轮复习政治 专题5

2、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原则、权力的行使 (决策、 执行、监督)改革目标(责任、服务、法治)、权威
3、人代会:性质、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组织活动原则 4、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权利、责职 5、中共: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方式 6、民主党派:地位、活动准则、与中共的关系、多党合作意义 7、人民政协:性质、职能 8、民族: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9、主权国家:要素、权利义务、国家关系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 10、国际组织: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联合国、国际新秩序
典型题例 材料 网民言论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我 国,公民的网上言论如果不违反《宪法》、《刑法》、 《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则 任何其他机关、个人、团体、党派均无权干涉。网民也 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 家利益。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公民 在网上发表言论这种行为的认识。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 选择自己心目 较广的情况下 中的当家人 适用
可以充分考虑 当选者结构 的合理性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 局限 广的情况下步 选举自己心目 性 适用 中的当家人 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选民 的选择,选 民易受误导
不管怎样的选举方式都各有优缺点,都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条件等 确定。
依法在新闻媒 体上公开发 表意见 电视、广播、 监督听证会、 民主评议会、 报纸、网络 网上评议政 等 府等活动 透明度高、威 力大、影响 广、时效快
方式
特点
是公民行使监督权 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 是公民在国家生 权力机关,一头连 活和社会生活中 着广大人民 实行民主监督的 有效方法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

高中一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城市也是人口集聚的地方。

在地理学中,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一年级地理课程的人口与城市方面的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这个话题。

一、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地方,而人口数量和分布则会受到城市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

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也会扩大。

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城市土地的开发和扩建,以满足居民的居住和工作需求。

城市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

三、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种人口流动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而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可以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住房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四、城市人口密度与资源利用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居民的数量。

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往往面临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合理利用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以确保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徙。

人口流动可以带来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也会带来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多样化。

但人口流动也可能导致城市的社会问题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六、人口老龄化与城市规划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

养老设施、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需要得到更好的规划和布局,以适应老年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需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

七、人口地理分布与区域发展人口地理分布是指人口在各个地区的分布状况。

人口的地理分布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将从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与城市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这种关系。

一、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是影响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聚集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区一般人口较为密集。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口的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迁移可以改善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承载力的压力、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

二、人口与城市规模人口是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城市规模越大。

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中,需要建设更多的住房、交通设施、教育和医疗机构等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城市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与城市功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城市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功能多样,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等。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会促使城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功能水平。

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建设更多的商业场所、文化设施、政府机构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人口的结构变化还会对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根据人口变化的特点,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人口、城市、城乡规划一、知识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C.约8亿一9亿D.约14亿-15亿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4.图中甲一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由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增长,叫人口的机械增长。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5~6题:5.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呈上升趋势6.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7~8题:7.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9-10题。

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

下面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

据此回答11~13题。

11.图甲中P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聚集12.下列关于该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B.郊区高级住宅区的房价低于市中心房价C.文化程度是影响住宅区分化的最主要因素 D.住宅区趋向于沿街角路口分布13.图乙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甲中的 ( )A.M B.F C.O D.P下图反映的是英国某大城市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面选项不属于城市居民向郊外迁移主要原因的是 ( )A.市中心地价昂贵B.城市工业区、金融中心向郊外迁移C.低收入群体集中于市中心,种族关系紧张,社会治安差D.现代交通的发展,节约了时间15.迁移郊区居民大多属于 ( )A.高收入群体 B.低收入群体 C.孤寡老人群体 D.失业工人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比重示意图。

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17.近年来,该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设立了多个居住用地区,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

下列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有一条河流穿过。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西南流向东北B.自东北流向西南C.自东南流向西北D.自西北流向东南19.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g则最有可能的是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根据联合国的有关统计,2007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其重要性类似于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革命——这一年,人类史上首次出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口超过农村和其他地方的情况。

图3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可以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下列各类地区的人口中,当前机械增长率最高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B.发达国家乡村人口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D.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回答22-23题。

22.③国可能是 ( )A.阿根廷 B.埃塞俄比亚C.印度D.韩国23.与④⑤两国相比,②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移民增多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D.城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洞”25.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26.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洪灾在许多城市不断出现,下列措施可有效减轻城市洪灾的是 ( ) ①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②扩大城市水域面积③疏通城市排水管道④增加城市开敞河道数量⑤抬高楼房、道路地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28.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C.幼儿园、医院D.医院、停车场读江汉平原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北部为新兴工业区,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回答29-30题。

29.a、b、c、d四地中,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 )A.b、d B.a、bC.a、c D.c、d30.该城市铁路通车后,汽车长途客运总站拟搬迁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 )①减轻城市环境污染②加强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材料一:我国总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比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变动情况。

材料四: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趋势。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特点?(2)从图2和图3两图中可见,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度明显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都明显下降,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但总体来说都是呈增长趋势,这充分说明什么问题?(3)根据图2可见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05年达到高峰,主要原因是:。

(4)从图4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得:收入增长较快的是;从以上四幅图分析可得:随着进程和增长将推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提升,而中高收入人口的增多将促进消费升级趋势的日益明显。

32.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承栽力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能容纳多少人,可以从资源、土地面积等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1)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年粮食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 )A.四川B.贵州C.湖南D.广东 E.福建F.广西(2)上海人口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是什么?(3)从图中信息分析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3.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聚集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4分工业聚集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

(6分)(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等(8分);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

(6分)(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6分)34.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 处的主要依据是。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专题5参考答案选择题:1—5:CDDAA 6—10:CCCCB11—15:DBABA16—20:ABDCD 21—25:CCCCA26—30:BDAAB综合题31.(1)总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97年以前增长速度快于97年以后增长速度。

城镇人口占比呈稳步增长趋势。

(2)2003年我国面对:①国际形势多变;②国内重大疫情突发;③严重自然灾害的多种影响。

但各地区仍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充分表明了:①我国综合经济实力;②抗风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3)中国04年开始取消农业税以及给农民优惠的农业政策和补贴,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粮食增产,价格回升,收入快速增长。

(4)高收入城市化收入32.(1)AC(2)上海城市化水平高,土地面积、耕地数量、粮食产量等都很小。

(3)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3.(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