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率)分布直方图教案

合集下载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1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2、会读频数分布直方图。

3、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分布直方图。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过程比较简单,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例:你能依据如图统计图说出有关被抽查的40张碟片播放时间的三条信息吗?请同学们小组争论然后给出结论在得到了数据的频率分布表的基础上,我们还经常需要用统计图把它直观地表示出来。

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例1抽查20名同学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81,73,77,79,80,78,85,80,68,9080,89,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老师可引导同学自己完成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解:(1)列出频数分布表,为便利起见,我们也给出组中值的数据20名同学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组别(秒)组中值频数67.5~72.570272.5~77.575477.5~82.580982.5~87.585387.5~92.5902(2)分别以横轴上每组别两边界点为端点的线段为底边,作高为相应频数的矩形,就得到所求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注:为了使图形清楚美观,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上可只标出组中值,不标出组界。

2、随堂练习:P57课内练习四、辨析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分。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需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

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课本P56留意:在讲解时,要让同学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谈谈与体会七、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教案标题: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和作用;2. 能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3. 掌握如何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2. 学生用品:纸张、铅笔、直尺;3. 教学资源:相关数据表格。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介绍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概念,并提出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的相关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步骤二:讲解1. 解释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频数分布图是以数据值为横轴、频数为纵轴的统计图形,直方图是将数据分成若干等距的组并表示各组频数的图形;2. 清晰说明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和技巧,如数据的分组、确定组距等。

步骤三:示范1. 通过简单的实例展示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过程;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黑板上协助绘制示范图。

步骤四:练习1. 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按照所学方法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和比较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解读与讨论1. 引导学生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分析其特征和意义;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进行分析和推理,如找出众数、判断数据的分布趋势等。

步骤六:拓展与应用1. 给出多个数据集,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图形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总结:1. 综合总结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绘制步骤和解读方法;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使用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继续提高绘制和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统计图表,如饼图、折线图等;3.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统计图形应用于解决问题。

【教案】频数直方图

【教案】频数直方图

5.2频数直方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直方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大家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二、讲授新课(出示投影片)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根据上表绘制一张频数直方图.(如下)(投影片)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请你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A多进多少?B多进多少?D进多少?如何通过比例确定?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如何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哪些因素?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2.做一做[例]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表一)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表二)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 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于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我们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144 cm以下145~149 cm 150~154 cm3 6 9155~159 cm 160~164 cm 165~169 cm16 9 5170 cm以上2小亮是怎么做的?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注: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比较一下各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表一是没有经过整理的数据.数据多,而且数量表示上不简单、不直观.各个数据所占人数多少也没有直接给出,还需要计算.表二,优点:数量表示上确切.即准确表示出各个数据所占的人数.缺点:不能直观反映数据的总体规律.数据也较多.图5-3能直观形象地将数据表示出来,而且能刻画出数据的总体规律.中间人数较集中,两边较少.小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我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42-0=42.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列表如下.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图)学生完成下图.图5-5四、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2)频数直方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一些图表的制作.例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它的意义.五、课后作业习题六、活动与探究1.将一批数据分组时,每个小组的频数与频率各指什么?答:每个小组的频数是指落在这个小组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的频率是指这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2.分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分组的组数不仅与数据的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先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确定组距与组数.当数据较多,且波动较大时,为了便于整理数据,我们可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这虽然费事,但找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进行频数累计却变得非常简单了.板书设计。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职中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职中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职中教案标题: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 - 职业中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频率分布直方图,提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教学准备:1. 计算器或电脑上的统计软件。

2. 学生练习册和纸张。

3. 数据收集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说明它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用,例如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化范围。

数据收集和整理:1. 分发数据收集表格,并要求学生在表格中记录一组数据,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或成绩等。

2. 学生完成数据收集后,引导他们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的频数。

3. 学生整理数据后,引导他们计算每个组的频率,并填写在表格中。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1. 引导学生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坐标轴,横轴表示数据的范围,纵轴表示频率。

2. 根据数据的分组和频率,学生绘制相应的矩形条,每个矩形条的高度表示该组的频率。

3. 学生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后,引导他们添加适当的标题和标签,以便清晰地表示数据。

分析和解释直方图:1. 引导学生观察直方图,提取有关数据的信息,例如数据的集中趋势、范围和分布形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直方图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进行比较和预测,例如比较不同组的频率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

练习和巩固:1. 分发练习册或纸张,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2. 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分享,加深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据,并尝试绘制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或在线工具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与手绘的直方图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绘制直方图过程中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频数直方图》教案

《频数直方图》教案

《频数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直方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针对收集到的数据,会制作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的处理。

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进而作出判断。

可以说,统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我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问题情景:(动脑筋)为了了解居民的消费水平,调查组在某社区随机调查某宿舍30户家庭6月份饮食消费的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元)如何更直观地了解这30户家庭6月份饮食消费的分布情况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由于上述数据较多,且分布比较零散,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先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借助表格将各组的频数进行整理。

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1)分组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956-730=26(元)这说明消费的范围是26元.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为了分组的方便,我们取略小于最小值的数作为下限,例如取720;而取略大于最大值的数作为上限,例如取960。

假定每40元一组,则可分为(960-720)÷40=6(组)。

所分6组为:720∽760,760∽800,800∽840,840∽880,880∽920,920∽960,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6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2)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分组 划频720 3 760 7 800 1840 4 880 1 920 1注:画记也可以写成频数累计. 根据表格画出频数直方图(如上图)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 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如何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2. 理解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练习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包括计算变动范围、决定组距和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解释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频率的意义。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如估计某个区间的人数等。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强调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并能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频数分布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会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掌握频数和组距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数据中;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频数分布直方图所反映的数据特征。
举例:在分析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数据分组、计算每组的频数和组距,然后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图形直观地看出身高的分布情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学会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频数分布表:例: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81, 73, 77, 79, 80, 78, 85, 80, 68, 90,80, 89, 82, 81, 84, 72, 83, 77, 79, 75.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表补全以上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在得到了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的基础上,我们还常常需要用统计图把它直观地表示出来。

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Mstogram).下面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画法与怎样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知识新授:1.先看书本55页例1(5分钟)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组别的确定过程:(1)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组数(3)设定组别(学生个别回答)②组中值的计算方法及作用。

(学生个别回答)③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师生共同探讨)(1)画频数分布表(2)写标题(3)画坐标:横坐标是什么?纵坐标是什么?(4)画小长方形:长是什么?宽是什么?④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老师启发共同得出)2.学生对照书本例题完成下面题目。

50名学生平均每天看课外书时间的频数分布表(1)补全以上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补充:频数之和等于什么?频率之和等于多少?(3)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

50名学生平均每天看课外书时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3.请观察图3-3,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2)被检测矿泉水的最低pH为多少?(3)组界为6.9~7.3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4)根据我国2001年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饮用水的pH应在6.5—8.5的范围内.被检测的矿泉水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有多少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几?①先学生阅读合作学习三分钟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3)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学习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开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决定组距与组数,数据分布规律。

一.【预学指导】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整体情况如何?首先,抽样测量某中学七年级4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144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169 163 156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162 165 159 147 162 172 156 165 157 161问:①上述共有______个数据;②这些数据中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③研究这些数据,大局部数据大概在怎样的范围?怎么分析?二.【问题探究】问题1:某中学为了了解八年级学生身高的范围和整体分布情况,抽样调查了八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怎样描述、分析这50名学生身高的分布情况?1. 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注意:为了使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取比数据多一位小数来分组,并把第1组的起点略微减小一点,把上述数据“划记〞到相应的组中,得到相应数据出现的频数.2. 频数分布图(左以下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右以下图).3.频数折线图.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2:问题讨论.1、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的步骤如何?2、绘制频数分布表时,如何分组?3、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对该校八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情况能做出怎样的估计?4、条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形象地描述、分析数据.请比拟它们各自的特点.三.【拓展提升】1.根据某班40名同学的体重频数分布直方图,答复以下问题:〔1〕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2〕体重超过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2.100个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59.5~61.5 2 61.5~63.5 563.5~65.5 9 65.5~67.5 1567.5~69.5 21 69.5~71.5 1971.5~73.5 13 73.5~75.5 975.5~77.5 5 77.5~79.5 22试画出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四.【课堂小结】1.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是什么?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是什么?五.【反应练习】1.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0,最小值为4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2.在对n个数据整理时,把这些数据分成7组,那么各组的频数之和、频率之和为( )A.n和1 B.n和n C.1和n D.1和13. 某校九年级共有学生400人,为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20名学生的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在得到的频率分布表中,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假设某一小组的频数为4,那么该小组的频率为_______;假设~这一小组的频率为,那么可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视力~范围内的人数约为________.4.某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八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绘制成如图l2—23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2)假设立定跳远的成绩在米以上(包括米)为合格,那么该班的这项测试合格率是多少?9.1 单项式乘单项式力.教学重点: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那么,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那么解决实际问题.【情景创设】用6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你所拼出来的长方体的体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发现些什么?〔1〕体积的表示方法;〔2〕面对你的侧面积的表示方法.探索新知让学生在交流的根底上思考以下问题:〔1〕体积的表示方法:①3a·2a·a=________________=6a3,②3a·2a·b=________________=6a2b.侧面积的表示方法:3a·2a=________________=6a2.〔2〕从不同的表示中你发现了什么?〔3〕通过下面两个计算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2a2b〕〔3ab2〕=[2 ×3]•〔a2•a〕〔b•b2〕=6a3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同字母〔4ab2〕〔5b〕=[4×5]•〔b2•b〕•a=20a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你能告诉大家你算出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来思考的呢?通过探索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计算法那么:〔1〕将它们的系数相乘;〔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那么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展示交流】例 1 计算:① -13a 2·(-6ab ); ② 6x 2·(-2x 2y ). 注:教师强调格式标准,板书过程.〔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一找系数,二找相同字母的幂,三找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练习1:判断正误:〔1〕3x 3·(-2x 2)=5x 3; 〔2〕3a 2·4a 2=12a 2; 〔3〕3b 3·8b 3=24b 9; 〔4〕-3x ·2xy =6x 2y ; 〔5〕3ab +3ab =9a 2b 2.练习2:课本练一练 第1、2题.例 2 计算:〔1〕(2x )3·(-3xy 2); 〔2〕(-2a 2b )·(-a 2)·14bc . 注:遇到乘方形式先用积的乘方公式展开,然后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形式,再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计算.练习3:计算:〔1〕(a 2)2·(-2ab ) ;〔2〕-8a 2b ·(-a 3b 2) ·14b 2 ; 〔3〕(-5a n +1b ) ·(-2a )2;〔4〕[-2(x -y )2]2·(y -x )3.【盘点收获】【课后作业】补充习题和同步练习。

高中数学频率分布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频率分布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频率分布问题教案教学内容:频率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频率分布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如何通过数据集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绘制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难点:如何解决频率分布问题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数据集。

2. PPT或白板笔记。

3. 范例题目及解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统计学中频率的概念,引出频率分布的概念,并解释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讲解频率分布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定义频率分布。

2. 计算频数、频率、累计频数、累计频率。

3. 举例解释。

三、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15分钟)1. 按照给定的数据集,计算频率。

2. 绘制频率分布表。

3.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4. 解释直方图的意义和特点。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集,自行计算频率和绘制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2.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频率分布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分布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频率分布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展开,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频率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增强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

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

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 能够通过直方图获取和分析数据的信息。

教学内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3. 利用直方图分析数据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频数、频率等;2. 提问:你们认为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它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小组,统计每个小组的频数,并以长方形的高度表示频数;2.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通过直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数据的集中程度、分布范围等;3.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a. 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小组,计算每个小组的频数;b. 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c. 以长方形的高度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的组距;d. 绘制直方图;4. 举例讲解如何绘制直方图,并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直方图。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题包括绘制直方图和分析直方图;2. 老师挑选几份练习题进行讲解,讲解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2. 强调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个给定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 分析给定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直方图获取和分析数据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9.2.1 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教学设计第1课时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材分析】本节是主要介绍表示样本分布的方法,包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等.由于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性很强,所以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明确图、表含义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同时让学生理解:对于一个总体的分布,我们往往从总体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把样本数据表示成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形式,能从图表上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学习本节内容在基础知识上有了铺垫。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取值规律.2.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3.能根据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观测数据的分布规律.数学学科素养1.直观想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与应用;2.数学运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教学重点】:①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②根据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观测数据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①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②根据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观测数据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92-197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有哪些?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轴表示什么?各矩形面积之和等于什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频率分布直方图绘制步骤①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的个数越多,所分组数越多.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常分成5~12组.为方便起见,一般取等长组距,并且组距应力求“取整”.③将数据分组.④列频率分布表.计算各小组的频率,第i 组的频率是第i 组频数样本容量.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横轴表示分组,纵轴表示频率组距.频率组距实际上就是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度,它反映了各组样本观测数据的疏密程度.2. 频率分布直方图意义: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的频率的大小,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1.3.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我们可以用样本观测数据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取值规律.4.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当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组数少、组距大时,容易从中看出数据整体的分布特点,但由于无法看出每组内的数据分布情况,损失了较多的原式数据信息;当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组数多、组距小时,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数据信息,但由于小长方形较多,有时图形会变得非常不规则 ,不容易从中看出总体数据的分布特点.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与应用例1 一个农技站为了考察某种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长度如下(单位:cm):6.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 5.8 5.5 6.0 6.5 5.1 6.5 5.3 5.9 5.5 5.8 6.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6.8 6.0 6.3 5.5 5.0 6.3 5.2 6.07.0 6.4 6.8 6.0 6.3 5.5 5.0 6.3 5.2 6.0 7.0 6.4 6.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 5.3 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 5.8 5.3 7.0 6.0 6.0 5.6 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 5.9 5.4 6.0 5.2 6.0 6.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根据上面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批麦穗长的情况.【答案】见解析 【解析】步骤是:(1)计算极差,7.4-4.0=3.4(cm). (2)决定组距与组数. 若取组距为0.3 cm,由于3.40.3=1113,需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定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3)将数据分组.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1小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则所分的12个小组可以是[3.95,4.25),[4.25,4.55),[4.55,4.85),…,[7.25,7.55].(4)列频率分布表.对各个小组作频数累计,然后数频数,算频率,列频率分布表,如下表所示: 1 1 2 1128 13 112 1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从表中看到,从频率分布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麦穗长集中在5.15-5.95,并且5.75-6.05占比最大.解题技巧(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在列频率分布表时,极差、组距、组数有如下关系: (1)若极差组距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组数;(2)若极差组距不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的整数部分+1=组数.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将数据分组时,组数力求合适,纵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若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跟踪训练一1. 某制造商3月份生产了一批乒乓球,随机抽样100个进行检查,测得每个球的直径(单位:mm),将数据分组如下表:补充完成频率分布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在下图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答案】见解析.【解析】频率分布表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题型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例2 在某次数学测验后,将参加考试的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在该次测验中成绩不低于100分的学生人数是()A.210B.205C.200D.195【答案】C【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在该次测验中成绩不低于100分的学生的频率为1-(0.012+0.018+0.030)×10=0.4,∴在该次测验中成绩不低于100分的学生人数为500×0.4=200.故选C. 解题技巧 (计算规律) 1.因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所以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这样,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相应的频率=样本量.4.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长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频率之比,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也等于频率之比.跟踪训练二1.如图所示是由总体的一个样本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且在[15,18)内频数为8.(1)求样本在[15,18)内的频率; (2)求样本量;(3)若在[12,15)内的小矩形面积为0.06,求在[18,33)内的频数. 【答案】(1) 425. (2) 50. (3) 39.【解析】 由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组距为3.(1)由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样本在[15,18)内的频率等于475×3=425. (2)样本在[15,18)内的频数为8,由(1)可知,样本量为8425=8×254=50.(3)在[12,15)内的小矩形面积为0.06,故样本在[12,15)内的频率为0.06,故样本在[15,33)内的频数为50×(1-0.06)=47.又因为在[15,18)内的频数为8,故在[18,33)内的频数为47-8=39.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97页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常见的数学思想已有初步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4:10.2 直方图(2)

教学设计4:10.2 直方图(2)

10.2直方图(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教学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2、突出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二.授新
讲解教材例题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1、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距分组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2、怎样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五、作业:教科书150页习题10.2第3、4题。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1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1.1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A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小节,《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需要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通过具体问题认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性.前面研究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及数据收集.本节课主要研究对收集样本如何进行处理,突出对数据描述、处理的方法,特别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画法,后面接着研究总体密度曲线、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以及正态曲线等,可以说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也正是要体现这一特点.1.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要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要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性.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统计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1.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难点: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性.2教法学法分析2.1学情分析学生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对样本估计总体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对本节课所提供的生活实例也有所体会,为新知识的学习与新方法的掌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大多数学生缺乏统计思维的训练,学生对统计思想、方法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如:已经学习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什么还要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等问题;其次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高有低.2.2教法分析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实践操作和数学实验法,辅以观察法、归纳总结法.2.3学法分析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节内容.3教学过程设计:3.1开门见山提出课题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含有各种信息的图片,比如证券交易市场的股票走势图,各种流程图等让我们一目了然,真可谓一图胜千文,因此作图、识图、用图必将成为21世纪的成年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那么我们在通过抽样,收集数据后必然要分析数据获取信息,而同学由初中知识可知分析数据的主要途径有制表和作图两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设计意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3.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特别是问题提出,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也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研究统计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1)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2)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假设通过抽样),我们获得了100位居民某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t).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到要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处理等,特别是问题的提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活跃气氛.经学生观察、讨论、发现,数据较乱,很难直接发现规律.为此对数据整理分析.3.3.实践操作讨论方法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利用图形传递信息.回顾初中列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能够清楚地知道数据分布在各小组的个数,接下来由同学们互相讨论动手并在Excel上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操作步骤如下:1.在工作表中的A列输入样本数据.2.分析数据,建立频数分布表:(1)求极差.(2)确定组距,不妨设为0.5.(3)分组,如组距是0.5,则分别统计0~0.5,0.5~1,1~1.5,1.5~2,2~2.5,2.5~3,3~3.5,3.5~4,4~4.5这9个范围,得到9组数据.如图所示,可在D10:D19内输入0.5,1,1.5,2,2.5,3,3.5,4,4.5.(4)如图所示,在相应的单元格内输入相应的数值以及文字标题.(5)选中F5:F13单元格,输入数组公式:{=FREQUENCY(A2:A101,D5:D13)},按Ctrl+Shift+Enter键,在E6:E14内将出现频数的结果,统计各区间范围中数据的个数(频数).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1)选中上图中E4:F13.(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快捷按钮,如图所示.(3)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标准类型】选项卡,在【图表类型】中选“柱形图”,在【子图表类型】中选“簇状柱形图”,如图所示.(3)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类型】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系列】,单击【添加(A)】按钮,添加“系列1”,如图所示.(4)单击【下一步】,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单击【标题】,在【图表标题】中输入“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类(X)轴】中输入“用水量”,【分类(Y)轴】输入“频数”.在【网格线】中,可以取消网格线,在【图例】中,可以取消图例的显示等设置,如图所示.-(5)单击【下一步】,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如图12所示.单击【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选按钮,并按它右端的向下箭头,在下列表中选择要插入的工作表的名称.(6)单击【完成】按钮,在工作表中出现如图13的结果.(7)改变图表的位置及形状设置:单击图表区或绘图区,边框四周会出现一些黑色小方框,当光标移动到此变成双箭头后,可拖动鼠标任意改变区域的大小.(8)双击其中的任一个条形柱,出现【数据点格式】对话框,单击【选项】,出现如图所示的页面,将其中的【间距宽度】中的参数值设置为0,再选中【依数据点分色(V)】.(9)单击“确定”按钮,则在工作表中出现如图的结果.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另一方面也为认识频率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分析二者的区别埋下伏笔.3.4改进方法解决问题在得出频数分布图后,我们能够直接读出样本中在某区间内出现的次数,并不能够分析总体的分布情况,为此必然要进一步研究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改变频数分布图中的纵坐标为频率/组距,即可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这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和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在第二步中在计算频率和频率/组距,第三步中选中的范围不同,坐标轴的名称不同)提醒注意: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不是频数,也不是频率,而是频率/组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归纳总结得出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在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后我给出如下思考问题:(1)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2)每个小矩形的面积表示什么?(3)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多少?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以认识频率分布直方图.3.5探究问题发现特性引导学生在Excel中完成下面三个数学实验实验一:改变组距,观察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改变组距,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形状、结构都随组距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增加原始数据的个数(增加样本容量),观察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增加样本容量,引导学生观察随样本容量的增大组距不变的情况下,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形状基本不变,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规律性.实验三:改变原始数据中的一部分数值,观察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改变样本数据,引导学生观察随样本数据的变化组距不变的情况下,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形状发生变化,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随机性.通过上述三实验学生可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三个特性.3.6巩固方法归纳小结3.6.1巩固方法例从某企业全体员工某月的工资表中随机抽取了50名员工的工资资料如下:800、800、800、800、8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2000、2000、2000、2000、2000、2500、2500、2500 画出50名员工的工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熟悉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步骤.同时,也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操作中的问题.3.6.2归纳小结这节课,重点研究的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中直方图的画法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用样本频率的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分布.用图表来整理、描述数据是重要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的思想.1. 这节课初步探讨了如何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的分布,特别是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可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2.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3.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三个特性.4板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它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方法,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他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方法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但如何将这些软件结果与实际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联系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统计观念,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与实际数据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课件、实例数据、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成绩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了解这组数据的大致情况。

从而引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1-22版:5.1.3 第二课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创新设计)

21-22版:5.1.3  第二课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创新设计)
索引
点睛
(1)频数、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优缺点 ①优点: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样本的分布规律,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的总 体趋势. ②缺点:从频数、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绘制成频 率(或频数)分布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抹掉了. (2)在柱形图中,若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这种柱形图与频数(或频率)分布直 方图的本质区别:柱形图中,纵轴表示原始数据的频数或频率,频数分布直 方图的纵轴表示区间对应的频数,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轴表示的不是频率, 而是区间对应的频率与区间宽度之比.
(4)频数分布折线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与横轴的左右两个交点有实际意义.( × )
提示 画成与横轴相交,只是为了方便看图.
索引
2.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
分组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频数
2
3
4
5
4
2
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 B )
索引
解 以4为组距,列频率分布表如下:
分组
频数
频率
[42,46) 2
0.044 4
[46,50)
7
0.155 5
[50,54) 8
0.177 8
[54,58) 16
0.355 6
[58,62) 5
0.111 1
[62,66) 4
0.088 9
[66,70] 3
0.066 7
合计
45
1.000 0
画出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 折线图如图所示.
索引
思维升华
对于频数与频率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几个关系,即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频数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城南学校息教学难点: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和尝试绘制直方图媒体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导语:(激情谈话,指出统计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过了哪几种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从下面三个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一)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出现的频数,(2)有关“碟片播放时间”的调查统计图,仔细观察,你在图中找到了哪些信息,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并揭示本节新授课题(板书:12.1.3 直方图)。

观察与思考:1.上面表格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过的表格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讲解组数、组距、频数分布表等概念。

(板书:组数、组距、频数分布表)2.从这个频数分布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归纳小结:从这个频数分布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不同范围内的学生人数。

观察探索,初步认识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表中的数据老师画出了统计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79.5分到8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多,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不及格的学生数最少.观察与思考:1.这个统计图在构成上有什么特征?2.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各表表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每个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

我们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板书: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师强调两点:一是各长方形之间是连续排列,没有空隙的;二是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的,只有当长方形的宽相等时,才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2022人教版数学《频数直方图》配套教案(精选)

2022人教版数学《频数直方图》配套教案(精选)

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特征绘制频数直方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数据进行描述,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制作频数直方图,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还记得你的入学成绩吗?你知道你的入学成绩处于哪个等级吗?【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频数直方图问题1 根据教材168页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解决下面的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教材第169页从“对于(1)”至“对于(2)”的内容.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教材第170页的整页内容.问:这种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有什么优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归纳结论】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2.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2 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问题3 根据教材172页例题中的数据,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问:(1)你还有具体的分组方式吗?(2)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距,再确定组数,也可以先确定组数,再确定组距.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确定组距和组数,将数据适当分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列出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4 (1)测量一下你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测量,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行描述,绘制频数直方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到绘制频数直方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y=a(x-h)2+k的图象.2.掌握形如y=a(x-h)2+k的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并会应用.3.理解二次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之间的联系.一、情境导入对于二次函数y =(x -1)2+2的图象,你能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吗?你能再说出一个和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一致的二次函数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性质 【类型一】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求二次函数y =x 2-2x -1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其最值.解析:把二次函数y =x 2-2x -1化为y =a (x -h )2+k (a ≠0)的形式,就会很快求出二次函数y =x 2-2x -1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解:y =x 2-2x -1=x 2-2x +1-2=(x -1)2-2,∴顶点坐标为(1,-2),对称轴是直线xx =1时,y 最小值=-2.方法总结:把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化成y =a (x -h )2+k (a ≠0)形式常用的方法是配方法和公式法.【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性质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图象的一部分,x =-1是对称轴,有下列判断:①b -2a =0;②4a -2b +c <0;③a -b +c =-9a ;④若(-3,y 1),(32,y 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解析:∵-b 2a=-1,∴b =2a ,即b -2a =0,∴①正确;∵当x =-2时点在x 轴的上方,即4a -2b +c >0,②不正确;∵4a +2b +c =0,∴c =-4a -2b ,∵b =2a ,∴a -b +c =a -b -4a -2b =-3a -3b =-9a ,∴③正确;∵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点(-3,y 1)到对称轴x =-1的距离小于点(32,y 2)到对称轴的距离,即y 1>y 2,∴④正确.综上所述,选B. 方法总结:抛物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由a 、b 、c 的符号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决定了a 的符号,当开口向上时,a >0,当开口向下时,a <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b2a ;当x =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y =4a +2b +c ;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时,y >0,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时,y <0.【类型三】利用平移确定y =a (x -h )2+k 的解析式将抛物线y =13x 2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是( )A .y =13(x -2)2-1B .y =13(x -2)2+1 C .y =13(x +2)2+1 D .y =13(x +2)2-1 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1;由“左加右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1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2-1,故选A. 探究点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应用【类型一】y =a (x -h )2+k 的图象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二象限,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对称轴为直线x =-2,点C 在抛物线上,且位于点A 、B 之间(C 不与A 、B 重合).若△ABC 的周长为a ,则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解析: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2,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OB =4,∵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AB =AO ,∴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AO +AC +BC +OB =△ABC 的周长+OB =a +4.故答案是:a +4.方法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本题利用抛物线的这一性质,将四边形的周长转化到已知的线段上去,在这里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实际应用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分钟)之间满足函数y =-110(x -13)2+59.9(0≤x ≤30),y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解:(1)0≤x ≤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13≤x ≤30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当x =10时,y =-110(10-13)2+59.9=59.故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 (3)当x =13时,y 值最大,,故第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有一块长方形的大型画布,它的长为5×103cm,宽为3×102cm,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画布的面积是(5×103)×(3×102)cm2,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是多少吗?2.学习目标:(1)能叙述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2)灵活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3.学习重、难点: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难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采用“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怎样计算(5×103)×(3×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5×103)×(3×102)=5×3×103×102运用了乘法交换律.=(5×3)×(103×10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15×105=1.5×106.运用了乘法的运算.②如果将上式中不是指数的数字改为字母,能得到怎样的算式,写出试试看.计算ac5·bc2=ab·c7; 3a2b·2ab3=6a3b4.③通过刚才的尝试,能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吗?④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第2题.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主探究.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引导学困生复习回顾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法则及运算律.(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4.强化:(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2)计算:(1)2c5·5c2;(2)(-5a2b3)·(-4b2c).解:(1)10c7;(2)20a2b5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4.(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4解题的过程,注意符号变化和运算顺序.(4)自学参考提纲:①请你回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法则.②计算(2x)3·(-5xy2)时,先算(2x)3,再与(-5xy2)相乘.为什么?因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为:①先算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③计算:3x2·5x3=15x5;2ab·5ab2·3a2b=30a4b4;4y·(-2xy2)=-8xy3;(a3b)2·(a2b)3=a12b5.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研读课本例题.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差异指导:对理解运算顺序的确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交流与总结:①运算顺序;②运算符号.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9页到教材第100页例5上面.(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看书,重要的内容打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等式p(a+b+c)=pa+pb+pc,是根据矩形的面积关系得出来的,你能根据分配律得到这个等式吗?②等式p(a+b+c)=pa+pb+pc提供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④试标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中的关键字词.⑤试一试:-2x(x+y)=-2x2-2xy;3ab(a+b)=3a2b+3ab2;-(m-n+2)=-m+n-2.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采取交谈、抽查方式了解自学进度及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强调法则要点:“乘多项式的每一项”,“把所得的积相加”,并注意符号法则.(2)生助生:生生互相交流帮助解决疑难.4.强化:(1)运算法则:①文字表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②式子表达:p(a+b+c)=pa+pb+pc.(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不要漏掉任何一项,并要注意符号的确定,合并同类项之前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2a2)·(3ab2-5ab3).=-6a3b2+10a3b3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5.(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5的计算过程的依据,要注意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4)自学参考提纲:①标出例5题目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②通过例5尝试归纳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就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问题.④思考:结合例5,你能说说当式子中含有负号时的简化方法吗?2.自学: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领会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和依据.②差异指导:重点对第(1)、(2)小题符号问题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互助交流解决疑难.4.强化:(1)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乘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2)计算:①(-2a)·(2a+1) ②2x2(3x2-5y) ③3a(5a-2b)=-4a2-2a =6x4-10x2y =15a2-6ab(3)根据提示填空:计算:(12ab2-13a2b-6ab)·(-6ab)方法一: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方法二: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收效及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应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法则等)自主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再结合具体问题的解答,由学生间互相交流,体会法则计算的本质,以便灵活应用于解题之中.一、基础巩固(第1题25分,第2题20分,第3题15分,共60分)1.细心填一填.(1)(-2a2b3)(-3ab)=6a3b4;(2)(4×105)·(5×104)=2×1010;(3)(-2ab2)2·(-a2b)3=-4a8b7;(4)(x2-2y)·(-xy)=-x3y+2xy2;(5)(-a2)·(ab+abc)=-a3b-a3bc.2.认真选一选.(1)化简x(2x-1)-x2(2-x)的结果是(B)A.-x3-x 3-x C.-x2-1 3-1(2)化简a(b-c)-b(c-a)+c(a-b)的结果是(B)A.2ab+2bc+2acB.2ab-2bc D.-2bc(3)如图是L形钢条截面,它的面积为(B)A.ac+bcB.ac+(b-c)cC.(a-c)c+(b-c)cD.a+b+2c+(a-c)+(b-c)(4)下列各式中计算错误的是(C)A.2x·(2x3+3x-1)=4x4+6x2-2xB.b(b2-b+1)=b3-b2+bC.-12x(2x2-2)=-x3-xD.23x(32x3-3x+1)=x4-2x2+23x3.计算:(3x2+12y-23y2)·(-12xy)3解:原式=(3x2+12y-23y2)·(-18x3y3)=-38x5y3-116x3y4+112x3y5.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4.某地有一块梯形实验田,它的上底为m (m),下底为n (m),高是h (m).(1)用m、n、h表示这块梯形的面积S;(2)当m=8m,n=14m,h=7m时,求S.解:(1)S=12(m+n)h(2)S=12×(8+14)×7=77(m2)5.某商家为了给新产品做宣传,向全社会征集广告用语及商标图案,结果下图商标中标,求此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解:S阴影=14πa2+2a·a-12·3a·a=1 4πa2+12a2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6.已知:单项式M、N满足2x(M+3x)=6x2y2+N,求M、N. 解:2x(M+3x)=6x2y2+N,2x·M+6x2=6x2y2+N∴N=6x22x·M=6x2y2M=3xy27.若(a m+1b n+2)·(a2n-1b2m)=a5b3,求m+n的值. 解:(a m+1b n+2)(a2n-1b2m)=a5b3a m+2n b2m+n+2=a5b3m+2n=52m+n=3-2∴3m+3n=6∴m+n=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Ⅱ.导入新课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15 81581616815915915115815916 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 91671715316161591591614 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 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 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 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 划记 频数 149≤x <152 2 152≤x <155 正一 6 155≤x <158 正正 12 158≤x <161 正正正 19 161≤x <164 正正 10164≤x <167正8167≤x <1704 170≤x <1732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上面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意义? 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多少。

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

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这样,上面的频数分布图可画成下面的形式:三、频数分布折线图身高频数/)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首先取直方图的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

例如,在上面的直方图的左边取点(147.5,0),在直方图右边取点(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知识讲解)频数知识点一.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表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公式:,由以上公式还可得出两个变形公式:(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2) .注意:(1)所有频数之和一定等于总数;(2)所有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2.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知识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1.在描述和整理数据时,往往可以把数据按照数据的范围进行分组,整理数据后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数据范围,纵轴表示各小组的频数,以各组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一组对应的矩形,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2.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异同: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图,条形图和直方图都易于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差别,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和频率分布情况.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长方形的高(纵置时)表示各类别(或组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的组距,各长方形的高和宽都有意义. 此外由于分组数据都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是分开排列,长方形之间有空隙.3.频数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数折线图.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1)找到这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确定组距,分组;(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由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考点/易错点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分组时,不能出现数据中同一数据在两个组中的情况,为了避免,通常分组时,比题中要求数据单位多一位. 例如:题中数据要求到整数位,分组时要求数据到0.5即可. (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就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根据数据的多少通常分成5~12组.三、例题精析【例题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 154 157 159 166 169 159 162 158159 155 164 159 160 162 157 162159 165 157 151 146 151 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答案】(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可分为6组 (3)【解析】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可分为6组 (3)【例题2】【题干】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3)跳绳次数x 在100140≤<x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答案】(1)53(2)20、7(3)34、64.15【解析】(5)该班跳绳成绩中等的(每分钟跳x <100140≤范围的同学)约占64.15%,跳绳成绩差的(每分钟跳x <6080≤范围的同学)很少,跳绳成绩特别好的(每分钟跳x <180200≤范围的同学)只有1个,中间大,两头小,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例题3】【题干】一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 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A.5;B.7;C.16;D.3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由图易得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5+2=7人.四、课堂运用【基础】1、2007年某市国际车展期间,某公司对参观本次车展盛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②将消费者打算购买小车的情况整理后,作出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如图(注:每组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且车价取整数).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①中信息可得,被调查消费者的年收入的众数是__________万元;(2)请在图中补全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3)打算购买价格10万元以下小车的消费者的人数占被调查消费者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答案:(1)6;(2)频数分布直方图为:解析: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中,年收入为6万元的人数最多,所以被调查的消费者的年收入的众数是6万元;因为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所以购买价格在10万到20万的人数为:1000-(40+120+360+200+40)=240(人);打算购买价格10万元以下小车的消费者人数为:40+120+360=520(人),占被调查消费者人数的百分比是2、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图一是该厂第一季度三个月产量的统计图,图二是这三个月的产量占第一季度总量的比例分布统计图,统计员在制作图一、图二时漏填了部分数据.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厂第一季度哪一个月的产量最高?__________月.(2)该厂一月份产量占第一季度总产量的__________%.(3)该厂质检科从第一季度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抽检结果发现样品的合格率为98%. 请你估计:该厂第一季度大约生产了多少件合格的产品?(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三;(2)30.(3)(1900÷38%)×98%=4900.解析:由条形统计图可知,三月份的产量最高,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一月份的产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为:1-38%-32%=30%.【巩固】1,图中所示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申请人来源的统计数据,请你计算:志愿者申请人的总数为__________万;其中“京外省区市”志愿者申请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__________%(精确到0.1%),它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约为__________(精确到度).答案:112.6;25.9;93°解析:由统计图可知,志愿者申请人的总数为:2.8+2.2+77.2+29.2+0.7+0.2+0.3=112.6(万人).其中“京外省区市”志愿者申请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它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约为:360°×25.9%≈93°.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的年龄(取正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共有职工多少人?(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答案:(1)4+7+9+11+10+6+3=50(人)(2)(9+10+11)÷50=60%(3)10+6+3-4=15(人)解析:(1)4+7+9+11+10+6+3=50(人)(2)(9+10+11)÷50=60%(3)10+6+3-4=15(人)3、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31,28,26,27,29,28,•24,•26,27,28,30,以2为组距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答案:同解析解析:(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2-23=9.=4.5,因此定为5组.(2)确定组数与组距:已知组距为2,则92(3)决定分点,所分的五个小组是:22.5~24.5,24.5~26.5,26.5~28.5,28.5~30.5,30.5~32.5.(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拔高】1、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某校坚持常年的全员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下面将某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0.1m)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含低值不含高值):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已知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0,0.35,第五个小组的频数是9.(1)该班参加这项测试的人数是多少人?(2)请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3)成绩在2.00米以上(含2.00米)为合格,则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多少?答案:(1)60(2)(3)80%解析:(1)第五组的频率为1-0.05-0.15-0.30-0.35=0.15.频数是9,所以总人数为9÷0.15=60(人).(2)前4个组的人数依次为60×0.05=3(人).60×0.15=9(人),60×0.30=18(人).60×0.35=21(人).(3)因为3,4,5组的频率之和为0.30+0.35+0.15=0.80,所以该班的合格率是80%2,某小区便民超市为了了解顾客的消费情况,在该小区居民中进行调查,询问每户人家每周到超市的次数,下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请问:(1)这种统计图通常被称为什么统计图?(2)此次调查共询问了多少户人家?(3)超过半数的居民每周去多少次超市?(4)请将这幅图改为扇形统计图.答案:同解析解析:(1)这种统计图通常被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2)此次调查共询问了1 000户人家.(3)超过半数的人家每周去1~2次.(4)此图改为扇形统计图为:课程小结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