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的历程和原理
关于电视的一些知识点
![关于电视的一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28c7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电视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和信息来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电视的知识点。
1.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最早的电视是通过机械方式工作的,图像的传递非常低效。
20世纪30年代,电视开始使用电子方式传递图像,画质得到了显著改进。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视不断发展,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电视和超高清电视,不断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2.电视的工作原理电视使用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化为可见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电视机内部有一个图像管或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
当图像信号通过电视机的输入端口进入后,电视机会将信号转化为电子束,通过扫描屏幕上的像素点,产生出完整的图像。
同时,电视机会接收声音信号,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3.电视的类型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电视可供选择,包括普通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LED电视、OLED电视等。
这些电视在显示技术、画质、色彩还原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电视制造商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4.电视的分辨率分辨率是衡量电视画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常见的电视分辨率有高清(HD)、全高清(Full HD)、4K超高清(4K Ultra HD)和8K超高清(8K Ultra HD)。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但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信号源才能发挥其优势。
5.电视的功能现代电视不仅仅是用来观看电视节目的设备,它还具备了许多其他功能。
例如,大部分电视都具备智能功能,可以连接互联网,观看在线视频和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另外,一些电视还具备内置的音响系统、游戏模式、屏幕分享等功能,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
6.电视的选购与维护在购买电视时,需要考虑屏幕尺寸、分辨率、显示技术、音质、价格等因素。
同时,保持电视的清洁和正确使用也是保持其良好状态的关键。
定期清洁屏幕,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避免过度使用等都是维护电视的基本要求。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e090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e.png)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电视机是一种将图像和声音传输到观众视听器官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娱乐和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它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使用各种复杂的电路和组件来实现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其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且技术含量较高。
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信号源、信号处理、图像生成和视频显示。
首先是信号源,电视机接收到的信号通常来自电视信号源,如卫星、有线电视、广播或DVD播放器。
这些信号通常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相应的处理和转换才能在电视机上显示。
接下来是信号处理,电视机首先需要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是通过内置的模数转换器(ADC)实现的。
进一步处理包括滤波、放大和解调等步骤。
滤波将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去除,放大使信号达到合适的电平,解调将信号从调制状态恢复为基带(原始)信号。
在信号处理的基础上,图像生成是电视机的核心部分。
电视机的图像生成基于电子束扫描技术。
电子枪通过发射电子束,经过电磁偏转系统,扫描屏幕上的像素点,从而生成图像。
屏幕由许多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由红、绿、蓝三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LED)组成。
通过调节这些LED的亮度,电视机可以产生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图像。
最后是视频显示,电视机将生成的图像信号传输到屏幕上显示给观众。
电视屏幕通常采用液晶(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
LCD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性质,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形成图像。
OLED则是一种能够自发光的有机材料,通过通电时的发光来显示图像。
这些屏幕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广视角和高对比度等特点,能够提供清晰逼真的图像效果。
总的来说,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调制,最终通过电子束扫描和屏幕显示来产生图像并传输到观众的眼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现代电视机已经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更真实的色彩和更好的显示效果,成为人们娱乐、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c54f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4.png)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机是人们普遍家用的一种重要电器,而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
到1880年。
1880年,意大利科学家贝尔第一次演示了一台能够收看画面
的机器,他发明的电视机可以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技术当时并没
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乔治·希尔首次演示了一台
能够收发静态画面的电视机,但画面模糊不清,影响了此后电视发展的推进。
1935年,美国牛津大学研究生查尔斯·斯蒂芬斯发明了棱镜扭曲管,它是一种能够在电磁辐射中产生优秀画面的元件。
在此基础上,英国物理
学家约翰·斯特劳斯发明了钆铜管,这种管子使电视图像更加清晰。
借助
斯特劳斯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亚伯斯·布莱克实现了电视接收器的商业
化生产,1935年英国第一台商业化电视接收器问世,标志着电视发展进
入另一个阶段。
1936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帕尔莫及其向导林肯·普罗比发明了
能够传输彩色画面的彩色电视电路,但当时各国尚未普及这种技术。
此外,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卡尔·迪斯克发明了晶体管,它的出现取代了热管,为未来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1941年。
电视技术发展史
![电视技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4bf4f1d4b73f242336c5ff2.png)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 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不断推出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他用电话线成功地实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公 里。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号,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 传至纽约。1929年,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帧、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这一时期的贝尔德春风得 意,他的技术脱颖而出,凌驾在其他电视发明家 之上。
2
借助高科技手段,电视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都 是其他媒体难以匹敌的。电视具有极强的时效 性,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追踪报道,卫星 电视转播和直播能够真正实现“天涯共此时”。
3
电视还具有互动观众参与了 电视节目。观众还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 其他媒体参与电视的交流和互动。
电视基础知识
——电视的发展历程
1
电视与报纸、广播等其他传播媒介最大的不同是视 听兼备,这同时也是电视最大的优势。它声画并 茂,将真实的现场和事件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因而成为观众最喜闻乐见的 大众传播媒介。
另外,电视还可以借鉴吸收报刊、广播、文学、电 影等多种媒体和艺术形式的长处,不断丰富自身 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如目前比较常见的电视读报, 就是通过对报纸等平面媒体传播形式的整合,使 观众可以边“看”边“听”报纸。
5
1884年,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德国发明家尼普柯夫提 出了一种图像分解方案,由此拉开了电视传播的 序幕。
尼普柯夫扫描圆盘上有一圈沿螺旋线排列的孔,当 转动圆盘时,每一个孔就呈现出图像不同的部分, 从而产生明暗程度不同的光信号。把这些光信号 投射到硒光电管上,就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整 个圆盘的转动相当于对图像整体进行扫描。如果 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同样的尼普柯夫圆盘,并与发 射端的圆盘同步旋转,那么,通过接收端圆盘的 电光转换,可以再现原来的图像。尼普柯夫圆盘 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当圆盘的转速 到达某一个值以后,复原的图像就不再是断续的 图像片断,而是一个看起来连续的完整图像。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ada9c758f5f61fb7366642.png)
1931年,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制造出比较成熟的光电摄像管,即电 视摄像机,并在一次试验中将一个由240条扫描线 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再利 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完 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随着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 进入公众生活之中,开始成为真正的信息传播媒 介。而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也开始 作为电视的核心部件,一直沿用至今,使用阴极 射线管为显像部件的电视,被简称为CRT电视。
1926年的Baird falkirk Transmit
1928年的GE Octagon
1929年的Semivisor
1946年的RCA 621TS
三维全息图像电视
立体电视
电视机的变迁课件
![电视机的变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c568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1.png)
04
电视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更大尺寸的屏幕
总结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电视机的屏幕尺寸将越来越大,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详细描述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大尺寸屏幕电视机的制造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更多家庭 能够享受到大屏幕带来的观影乐趣。未来,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将进一步增大,甚至可能超过目前的极 限尺寸,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电视广告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商 品流通和企业宣传,同时也丰富
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家庭生活的改变
家庭成员互动增多
电视机成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互动的纽带,增 强了家庭凝聚力。
客厅文化的发展
电视机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形成了独特的 客厅文化,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生活习惯的改变
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晚间观看电视 节目成为很多人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
互联网连接
智能电视具备互联网连接 功能,可在线观看流媒体 内容、进行语音搜索等。
人工智能
智能电视集成人工智能技 术,支持语音识别、图像 识别等,提升用户交互体 验。
网络电视的普及
网络流媒体平台
如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Hulu等流 媒体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 内容资源。
直播电视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
追求个性化与定制化
消费者对于电视机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希望获得符合自己需求 的定制化产品。
注重用户体验
消费者对于电视机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操作界面 、语音识别等方面的体验。
追求极致画质与音质
随着家庭影音娱乐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对于电视机的画质和音质 要求越来越高。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4275b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2.png)
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子技术产业革命时期。
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每一次的革新都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和娱乐享受。
早期的电视机采用机械方式工作,运用了旋转碟片和光电装置进行图像的传输。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低效的过程,画面质量也比较差。
然而,这个原始的设想为今后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电视的发展进入电子技术时代。
德国的马尔科姆逊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电子的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采用了电子图像传感器和阴极射线管,克服了机械电视机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画面质量。
然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射和接收电视信号之间的距离较短。
在20世纪30年代,电视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美国的电视工程师菲人特发明了电视广播信号的标准,这成为了电视的发展基础。
同年,德国和英国实现了有限的电视广播,让更多的人可以观看电视节目。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电视的发展进程在一些国家遭受了阻碍。
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视的发展重新开始。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商业电视广播的国家。
随着电视信号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到电视节目。
电视快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家庭娱乐设备之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彩电的问世提高了画面质量和观看体验,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感受。
同时,音频技术的改进也为电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
21世纪初,高清智能电视问世。
高清技术和数字编码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看起来更加逼真、生动,同时还可以连接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信息资源。
如今,智能电视已经成为人们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故事。
从最初的黑白机械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电视已经从一个奢侈品转变为普及化的家庭娱乐设备。
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用户体验,电视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8d399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d.png)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扮演着传递信息、娱乐观赏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推动,电视技术不断发展演进,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从电视技术的起源开始,对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一、电视技术的起源电视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那时,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电信号传输图像,将远程的场景引入人们的家庭。
1895年,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范特谢伦 (Constantin Fante Chen)首次提出了电视术这一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早期的电视技术20世纪初期,电视技术慢慢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
早期的电视机使用机械扫描技术,通过一个机械装置进行图像的扫描和传输。
1920年代,英国工程师约翰·洛贝 (John Logie Baird) 和美国工程师菲洛·福尼斯(Philo Farnsworth)分别独立研发了机械电视系统和电子电视系统,成功地实现了通过电信号传输图像的目标。
三、彩色电视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技术的研发成果逐渐出现。
美国工程师理查德·伍尔卡特(Richard Wolcott) 发明了一种彩色电视信号编码系统,该系统成为后来电视广播标准的基础。
1954年,美国广播公司(NBC)首次以彩色电视的形式进行正式广播,彩色电视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平板液晶电视的革命平板液晶电视(LCD)的出现是电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革命。
与传统的电视技术相比,LCD电视具有更薄、更轻、更省电的特点。
1997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LCD电视,此后LCD电视逐渐普及,并成为人们家庭的主流选择。
五、高清智能电视的崛起21世纪初期,高清晰度(HD)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电视观赏的质量。
高清电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和更清晰的画面,使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影像的细节。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d92844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c.png)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关于电视机是谁发明的话题,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当时远在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像法恩斯沃斯、斯福罗金和贝尔德等都在电视机的发明上做出过贡献,其中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要数英国科学家贝尔德了,他在1925年制造出了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扫描方式的黑白电视机,这也是电视的雏形,这一年他在英国伦敦的实验室里做实验时,他用自己制造的实验装置能够"扫描"出木偶的图像,后来人们把这一年作为电视诞生的标志,因此也把英国科学家贝尔德视为“电视之父“。
随后贝尔不断地对电视进行大量实验并进行了改进,他于1928年开发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到了1930年他的电视系统开始进行有声电视节目的试播,让当时的人们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使" 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愿望成为现实。
随着晶体管的诞生,到1954年,美国研制生产出了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从此电视机的发展走向了快车道。
对于电视信号,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传输类似,不同的是广播信号只传输声音信号,而电视需要把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需要传送。
为了能够使电视信号传送很远,电视台事先把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通过技术手段合成在一个高频率的电磁波上,然后通过发射塔或者卫星向外传送,当我们的电视接收到这个电视台发送来的电视信号后,通过电视机内的各种功能电路,再把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分离出来,剩下的高频电磁波滤除掉不要就可以了,声音信号通过放大器再用喇叭播放出来;图像信号通过显示器播放出来。
这就好比有的朋友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我们可以乘坐飞机,当飞机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只要下飞机就可以了,这里的乘客就类似要传送声音和图形,而交通工具飞机就像高频的电磁波。
电视机自上个世纪20年代被发明以来,如今快到一百年了,电视机也发展了一代又一代,从最初的电子管模拟式电视机到晶体管模拟电视机;从模拟晶体管电视机到数字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显像管到平板显示彩色电视机,以及近几年出现的4K、8K 超高清智能电视机等等,不断满足了广大朋友在视觉上的要求,今天的电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4b1e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5.png)
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学科技研究。
以下将简要介绍电视的重要发展里程碑:1. 电学发现:19世纪末,科学家们对电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约翰·洛夫·贝尔曾提出“光的电话”概念,即通过传送图像和声音实现远距离的视听交流。
2. 早期机械电视:20世纪初,几位研究人员尝试使用机械方法来实现图像传输。
其中,保罗·尼普考、阿尔贝特·阿布拉姆森和约翰·洛金·贝尔等人提出了不同的机械电视原理,并成功实现了黑白图像的传输。
3. 电子电视的发明: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发射电子束并使用电子器件处理图像的理论被逐渐发展。
弗拉明戈(Philo Farnsworth)和符拉基奇(Vladimir Zworykin)分别独立发明了电子图像捕捉和显示设备。
4. 黑白电视广播:1926年,英国的约翰·洛金·贝尔成功传送了第一张黑白电视广播图像。
次年,美国的尼普考实现了黑白电视的商业广播。
5. 彩色电视的发展:1930年代末,黑白电视的成功商业化推动了彩色电视的研发。
根据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建立的彩色电视系统,1951年美国首次进行了彩色电视广播。
6. 广播卫星技术的应用:196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使得电视广播的信号可以通过卫星传输,进一步改善了信号清晰度和覆盖范围。
7. 平板显示技术的兴起:19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平板电视开始普及。
接着,等离子显示技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也相继被应用于电视领域。
8. 高清晰度电视:21世纪初,高清晰度电视(HDTV)开始普及。
HDTV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逼真的图像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9. 互联网和智能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电视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在线视频、游戏、应用程序的观看和使用。
智能电视发展历程
![智能电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81e4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f.png)
智能电视发展历程智能电视是指集成了互联网功能的电视机,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视频点播、在线购物、游戏娱乐等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视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智能电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
当时的智能电视可以连接互联网,但功能有限,主要是用来浏览网页和接收电子邮件。
由于当时的互联网速度较慢,大多数用户对智能电视的需求并不高,因此这个阶段的智能电视市场并不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引爆了智能手机的热潮。
这也对智能电视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2010年,谷歌公司发布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Google TV,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电视。
Google TV的推出,为智能电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和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认可度不高,Google TV并未取得很大的市场成功。
2013年,智能电视迎来了一次重要的突破。
这一年,LG推出了基于WebOS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而三星则推出了基于Tizen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WebOS和Tizen都是为了提高电视的用户体验,增加了更多的应用和游戏。
同时,这两款操作系统也更加流畅和稳定,大大提升了智能电视的性能。
这一阶段的智能电视有更多的功能和更丰富的应用,用户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5G技术的到来,2019年可以说是智能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为智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在这一年,三星发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电视,用户可以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直播、VR游戏等功能,让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多样。
目前,智能电视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并且继续加大对智能电视的研发力度。
智能电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实现创新,让用户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综上所述,智能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综述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8941ffd80eb6294dd886cb1.png)
创维云电视 集电视、通讯 、互联网于一 体,使看电视 变为用电视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海信
3D、智能高清、网络电视等多功能于一体
Tankertanker Design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电视测试卡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 1961年,全国共建有地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1989年8月 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
长虹彩电在全国 范围内全面降价, 发起彩电史上第 一次价格战。50 天后,国家出台 了彩电降价政策。 从此国产彩电摆 脱了计划经济的 阴影,企业取得 了对自己产品营 销的主动权。正 是由于国产品牌 不断通过价格优 势与外国品牌拉 开了距离,为彩 电最终进入进入 寻常百姓家创造 了条件。
电视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43b8cf9e31433239689369.png)
电视发展史电视媒体历史沿革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电视机技术发展史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
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
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电视机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电子管电视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a8fa9d71fe910ef12df8e5.png)
• • •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视测试卡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 1961年,全国共建有地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海尔3D网络4K智能电视
Tankertanker Design
• 中国的彩电企业在2008年开始投入互联网的研发,2009年实现了互联网电视 的量产。在彩电企业的推动下,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智能电视渗透率最高的 市场。 • 近八年、近十年来,尤其进入LCD时代以来,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电视企业掌 握核心技术的越来越强,无论是3D,无论是4K,包括曲面, 4K国内产品在 全球的占有率达到了85%。海信发布了威达,TCL发布了TCL爱奇艺, TCL在 2013年根据检测,前三季度市占率进入全球的第三位 ,这种市场 占有率表明了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认可程度。 • 中国的彩电产量从2001年四千万台水平,已经增长到 2013年接近1.3亿台的水平,中国的彩电产量已经占到 全球的54%,未来继续保持高增长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 • 液晶电视面板国产化率会进一步提升,46到55英寸面板 供应的增加,大尺寸畅销,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 2014年的亮点,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大尺寸化、 智能化、超高清化和新技术化,2014年最关注的还是在大尺寸。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31a5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a.png)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作为客厅必备的家电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家庭
娱乐中心,电视机,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它第一次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电视发
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重要机型,尤其是中国电视机发展长河
中,总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产品!
世界第一台电视机,相传是康熙年间,某官窑烧制。
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英国人,约翰-洛奇-
贝尔德,1925年,他用废材料展示了一种装置,可以产生图像,这
就是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于美国。
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第二年推出了第
一台彩色电视机。
1958年3月17日,值得铭记的日子。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
生,天津产北京牌。
1968年,索尼迈出了第一台“特丽珑”电视机,在后来的二十
年里,索尼共卖出18亿台特丽珑,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热销机型。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
1977年,英国研究出第一台携带式电视机。
1981年,索尼也研
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屏幕仅为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0年,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
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省力公司引进。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814b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3.png)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气技术发展时期。
以下是电视机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884年,德国的保罗·尼波科发明了一个叫做“尼波科盘”(Nipkow disc)的早期电视原型。
这个设备通过旋转的光学盘和逐行扫描的方法来实现图像传输。
- 1920年,美国的弗兰克·康拉德和阿尔弗雷德·尼普克曼斯合作发明了一个称之为“图像范围系统”(Televisor)的无线电视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电子管和机械扫描技术传输图像,在当时被认为是电视技术的重要突破。
- 1928年,英国的约翰·洛金·贝尔德发明了“洛金盒子”(Baird's box),这是一种早期的电视接收机,可以将电视信号转换成图像。
- 1930年代,美国的电视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德国的弗朗茨·克鲁默首次展示了一种全电子电视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了图像电子放大管。
这个突破让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并提升了图像的质量。
- 1941年,美国的RCACorp公司首次在商业电视机市场上推出了一款电视机,这标志着电视机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
-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迅速增加,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技术突破。
例如,彩色电视的发明使得电视机的图像效果更加生动逼真。
-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机变得更加轻便、便携。
同时,广播卫星的应用使得电视信号的传输范围大大扩展。
- 1990年代和200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平面电视的兴起,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机。
高清晰度(HDTV)和数字电视的兴起也极大地改善了电视图像和声音质量。
- 2010年代以后,智能电视的出现将电视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在线视频播放、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
- 目前,随着4K和8K超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机的图像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也为电视观看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c617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9.png)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电视机是现代家庭必备的家电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过去的电视机与现在的电视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1897年,俄国发明家阿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首次提出利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的思想。
不久之后,美国发明家弗拉基米尔·柯朗提出了电视机的雏形——透镜扫描机,它通过旋转的盘片来传输图像。
然而,当时所能展示的图像非常简单,只能显示黑白背景上的箭头或者条纹。
在20世纪20年代,《电视传输规范》开始为电视机的发展铺平道路。
1923年,英国发明家肯尼思·麦克唐纳德研制出了最早的电子图像传输系统,通过像素点的点阵显示来展示图像。
同一时期,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詹金斯也提出了类似的电视传输系统。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
193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皮科沃夫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有着真正的电子显像管,可以显示黑白图像。
之后的几年,电视机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了欧美地区人们的家居电器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实现了彩色图像的传输,使图像质量大大提升。
此时的电视机已经有了红、绿、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显像管,通过这三种颜色的合成来形成真实的彩色图像。
不过,当时的电视机仍然非常笨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平面化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见的CRT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的特点是背部较厚,但屏幕呈圆形弧度,让人们看电视更舒适。
CRT电视机的屏幕较小,图像质量有限,但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广播的播放。
然而,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CRT电视机逐渐被液晶显示技术取代,出现了现代的平面电视机。
这种电视机具有薄、轻、高分辨率的特点,使得家庭的观看体验更佳。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机不仅能传输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网络播放电影、视频等多种资源,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
电视发展历程
![电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fcd2a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4.png)
追忆我国电视开展之变迁
设厚 薄 计
电视机发展史
LCD
LED
背光液晶 背光液晶
OLED
液晶电视
黑白 彩电 背投
CRT 〔显像管电视〕
PDP 等离子
低高 分辨率
1958年3月18日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 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等离子管的中心元件就是等离子体,它是由自由流动 的离子〔带电的原子〕和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气体。
等 离 子 电 视 总 结
优点
画面清晰度高,没有拖尾情况出现,相同尺 寸产品价格远低于液晶电视。
缺 乏 存在烧屏问题。
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 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与LCD 相比,具有亮度高,比照度高,可视角度大, 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
OLED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即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是继CRT〔第一代显像管电视〕、LCD、PDP〔第 二代液晶电视〕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可以算是目 前最新的显示屏技术。 OLED的色彩图层具有自发光的 特性,使用非常薄的有机材质涂层和玻璃基板,当电 流通过时,有机材质就会显示颜色并发光。OLED的出 现彻底改变了液晶电视需要背光的问题,再次大幅度 减少了显示屏的厚度。
各大企业淡出等离子市场时间表 从自2007年开始,包括先锋、日立等等离
子厂商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
索尼:2006年8月退出。 东芝:2005年退出。 富士通:2005年2月证实退出。 飞利浦:2009完全退出。 先锋:2009年3月完全退出。
电视发展历程(1)
![电视发展历程(1)](https://img.taocdn.com/s3/m/e0cd9b69f78a6529647d539c.png)
2013年1月,LG电子在CES上全球首次发 布LG曲面OLED电视,这表明全球进入了大尺 寸OLED时代。9月13日,LG电子在北京召开电 视新品发布会,推出中国第一款LG曲面OLED 电视——LG55EA9800-CA,这标志着中国的 OLED电视时代正式来临。
电视发展历程(1)
比较明显。
电视发展历程(1)
等离子电视 败退原因
从产品本身来讲,等离子的表现甚至好于液晶,至 于在市场上最后落后于液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等离子 过去的心态过于保守。十几年前这两大技术刚刚开始兴 起的时候,还看不出哪种技术能代表未来平板电视发展 方向。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的阵营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 了相对比较保守的战略,比如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 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 企业越来越少。而液晶产业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 技术可以共享,这样就导致加入液晶阵营的企业越来越 多。而且,液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 上使用,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给它们的库存和 过期技术找到了消化的途径,同时也有效摊薄了成本。
电视发展历程(1)
早期LCD液晶电视,其成像原理是通过电视 内部的CCFL灯管(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就是我们 常见的日光灯)照明。由于受到灯管体积的限制, 因此电视厚度都不太理想。不过,相比传统的 CRT电视,已经让很多用户为之心动。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成像原理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其实与LCD电视在显示技术上并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采用了不能自发光 的液晶显示技术,只是更换了液晶显示屏背 后的背光源。相对于lcd的荧光灯管背光源, led电视使用led灯珠,色彩显示更加细腻,在 色彩饱和度提升之外,画面的动态调整可以 使得在显示不同画面时,亮度与对比可以动 态修正,以达到更好的画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机的历程和原理简介
电视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了解到外界重要
电视接收机简称电视机,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中端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电视台发出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解调,并将放大的图像信号加至显像管栅机极或阴极间,使图像在屏幕上
重现,将伴音信号放大,推动扬声器放出声音。
另外,在同步信号作用下产生与发送端同步的行、场扫描电流,供给显像管偏转线圈,使屏幕重现图像。
目前电视机大都采用超外差内载波方式。
1. 电视的接收方式与信号分离
(1) 电视的接收方式
电视信号的接收,主要分为地面广播电视接收、电缆电视技术接收、卫星直播电视接收三种方式。
电视接收机的任务就是将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转变成黑白或者彩色图像。
它对电视信号可采用模拟或者数字处理方式。
目前电视机正处在从模拟信号处理向数字信号处理过渡的阶段,电视信号的接收正朝着数字处理和多种视听信息综合接收的方向发展。
其主要表现是:
①利用数字集成电路,对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压缩频带,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②利用超声波、红外线和微处理技术实现遥控。
完成选台、音量调节、对比度、亮度、色饱和度、静噪控制、电源开关、复位控制等遥控动作。
③利用微处理技术进行自动搜索,自动记忆,预编节目程序。
利用频率合成技术和存贮技术,在屏幕上显示时间、频道数和作电视游戏等。
(2) 电视信号的分离
微弱和高频电视信号必须先经过高频放大、变频、中频放大和视频检波后,才能变成具有一定电压幅度的彩色全电视信号;然后根据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同步信号和色同步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特点,利用它们在频率、相位、时间、幅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离。
2. 黑白电视接收机的组成
黑白电视接收机主要由信号通道(包括高频头,中放,视放和伴音通道),扫描电路(包括同步分离,场、行扫描电路)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信号通道的任务是将天线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变换成视频亮度信号和音频伴音信号。
亮度信号激励显像管产生黑白图像,伴音信号推动扬声器产生电视伴音。
扫描电路的任务是为显像管提供场、行扫描电流和各种电压,使显像管产生与电视台摄像管同步扫描的光栅。
电源部分的任务是将交流市电转变成电视机所需要的各种直流电压。
(1) 信号通道
电视天线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由天线和输入电路选出欲接收频道的电视信号,再经过高频放大器有选择性的放大,与本振输出的频率较高的正弦波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在变频前,图像载频低于本频道的伴音载频;变频后,图像中频高于伴音中频。
这是由于本振频率高于图像载频和伴音载频的缘故。
但是,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之差不变,例如,保持6.5MHz 图像和伴音两中频信号经公用通道放大进入视频检波级。
检波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从中频信号中检出其包括---视频全电视信号;二是利用检波器的非线性作用,完成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的差拍作用,产生出6.5MHz调频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检波器的输出信号不仅馈给视放级,而且馈给同步分离电路、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及伴音中放电路,因此采用射随器进行预放大,以加强其负载能力。
预放级也有两个作用:一个将全电视信号和第二伴音中频信号分离。
二是将全电视信号进行电流放大,分别馈级视放级,同步分离级和AGC电路;将第二伴音中频信号进行电压放大馈级伴音通道。
因此,从天线至预视放称为黑白电视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和公共通道。
全电视信号的一部分经视放级放大去激励显象管产生黑白图象。
另一部分送到同步分离级,分离同步信号,用以控制接收机的扫描电路,产生与发送端同步的扫描运动。
第三部分送到AGC电路,对高频头和图像中放的增益进行自动控制,从而保证接收机的稳定接收。
第二伴音中频信号经伴音中频放大电路的放大和限幅,由鉴频器解调出伴音信号,再经低频放大,推动扬声器产生电视伴音。
鉴频前为调频信号,从天线至混频的载频为伴音载频,混
频至检波为伴音第一中频,检波至鉴频为伴音第二中频。
鉴频后为伴音的音频信号。
(2) 超外差内载波式接收的优点
上述信号接收具有两个特点: 1.超外差方式;2.伴音内载波方式。
超外差方式与直接放大方式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①增益高、工作稳定。
其原因是混频前后频率不同,相当于隔离,故多级放大不易自激。
②转换频道和调谐方便。
③容易形成残留边带接收所需的幅频特性,超外差又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方式,其差别在于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的分离点不同,前者在视频检波之后才分离,后者在混频之后就分离。
在单通道方式中,图像中频和伴音第一中频公用一个通道进行放大,同时加入视频检波器,检波器除检出视频图像信号外,还使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差拍产生第二伴音中频信号(例如 6.5MHz)。
因此,单通道方式亦称为伴音内载波方式。
它与双通道方式相比,其优点是当高频头的本振频率发生偏移后,第二伴音中频始终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鉴频失真。
而双通道则不然,本振频率的偏移引起伴音中频30.5MHz的偏移,使以30.5MHz为中心频率的鉴频器工作在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引起伴音的音频信号波形严重失真。
理论分析证明:为了不使图像中频信号对伴音第二伴音中频信号引起严重的寄生调幅,必须要求图像中频信号的幅度U1 m始终要大于或等于伴音第一中频信号的幅度U2 m的二倍,即U1 m≥2U2 m。
在负极性调制中,对应于白色电平图像中频信号的载波幅度最小。
电视中的调制度通常规定为90%,即白色电平时,图象的载波幅度为最大幅度(同步头的幅度)的10%。
所以要求进入检波器的伴音第一中频信号的幅度应当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幅度5%,这就是中频特性线中,伴音中频(30.5MHz)要衰减至5%(-26dB)的原因。
(3) 同步分离和扫描电路
视频图像信号经过自动杂波抑制ANC电路,消除其中的干扰脉冲。
送到同步分离,分离出复合同步信号,它分成两路:一路复合同步信号经积分电路分离出场同步信号。
场同步信号使场振荡产生的锯齿波信号与发送端同步,场锯齿波信号经场推动和场输出级的放大,在场偏转线圈中产生场扫描电流,场扫描电流使显象管电子束作与发送端同步的垂直扫描运动。
另一路复合同步信号本应通过微分电路分离出行同步信号来控制行扫描电路,使其产生与发端同步的行扫描电流,但是,为了提高行扫描电路的抗干扰性,现代电视接收机都采用自动频率相位控制(AFPC)电路。
由于AFPC电路自身的特点,可以直接将复合同步信号加入其鉴相器,并让行振荡的频率与其比较。
如果两者的频率和相位存在差别,则输出与误差成比例的电压,并经过低通滤波器来控制行振荡器的频率,使其与发端同频同相,由于AFPC 电路中低通滤波器的作用,行同步的抗干扰性大大加强。
与发端同步行振荡信号经行推动和行输出级放大,在行偏转线圈中产生行偏转电流,行偏转电流使显象管电子束产生与发送端同步的水平扫描运动。
另外,还将行扫描逆程脉冲进行升压、整流得到显像管需要的高压(10~28kV)、中压以及视放电路需要的电压。
若采用键控AGC电路,还需要行扫描电路提供行扫描逆程脉冲。
(4) 电源电视机的电源可分低压电源、中压电源和高压电源。
其中低压电源是由交流市电(220V)经变压器变压、整流桥整流、滤波器滤波及稳压器稳压而得到的。
未来电视机会更加普遍,而且功能更加强大,我想它会和我们的计算机结合起来能用一种设备直接接受到外界传来的信号。
再今后我们不用在上网,在家就能知天下。
我相信电视机的发展会往3D上面发展,完全数字划、高清、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