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词五首学练方案苏教九级下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e23d744b73f242336c5ffe.png)
诗词六首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雎.(jū)窈窕..(yǎo tiǎo)寤寐..(wù mèi)芼.(mào)蒹葭..(jiān jiā)溯.(sù)晞.(xī)湄.(méi)跻.(jī)涘.(sì)沚.(zhǐ)颢.(hào)貂.(diāo)2.读准多音字(1)好.逑:hǎo 其他读音:hào组词:爱好(2)参.差:cēn 其他读音:cān 组词:参加其他读音:shēn 组词:人参(3)参差.:cī其他读音:chā组词:偏差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劲其他读音:chāi 组词:差事二、重要词语1.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2.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3.苍苍:茂盛的样子。
4.溯洄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5.凄凄:茂盛的样子。
6.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7.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蕴涵了哪些内容?点拨:这两句诗表现了主人公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点拨: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分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表达效果。
点拨: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了诗人的最爱之处是绿杨深处的白沙堤,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想象风景之美。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拨: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
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孤独寂寞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点拨: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
山东省三中九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三中九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4d289c1a37f111f1855b43.png)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二、课前准备1、背诵默写这五首词。
学习课本练习题后面关于词的知识。
2、注音麾()下炙()塞()外的卢()马霹雳()赢()得舴艋()舟擎()锦()帽貂()裘千嶂()里羌()管斜晖()脉脉()温庭筠(yún)3、《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朝代)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有词集《漱玉词》。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三、学习过程望江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温庭筠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1、《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1)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1)教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e37e6d67ec102de3bd8912.png)
25、诗词六首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过程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背诵,体会五首诗词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理解、体会、探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
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今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学习《关睢》和《蒹葭》——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明确:《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历史的作品,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向周王室进献的民歌,“雅”是周王室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
这些歌辞没有明确的作者,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由文人采集而来的。
2、学习《关雎》——①简介:《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②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
③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
服,想。
\\悠:思念。
\\反:覆身而卧。
\\辗:转动。
\\侧:侧身而卧。
\\友:亲爱。
④分析:《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⑥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
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f9f2cfab069dc51220122.png)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线字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学习释疑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词五首1导学案及答案
![词五首1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c6bb7d02768e9951e738df.png)
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三首词,并能够背诵。
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感情。
3、品析诗词中的名句。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反复诵读《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三首词,了解诗词所描写的内容。
1.齐读诗词,读准字音。
2. 自己反复朗读,能够背诵。
3. 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并进行展示。
新知探究探究一:品读诗词《望江南》,思考下列问题。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疏通诗词大意。
2.从“”到“”,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3.“”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4.《望江南》情感起伏不断变化,请逐句分析词中人物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例:(1)梳洗罢,独倚望江南——孤独寂寞、殷切盼夫归(2)(3)探究二:品读诗词《渔家傲秋思》,思考下列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疏通诗词大意。
2.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鉴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名句。
探究三:品读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思考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疏通诗词大意。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综合提升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9a1ef6ba1aa8114531d94c.png)
24、词五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吟咏词的技巧与方法。
2、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理解词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词。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望江南》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
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独倚江楼→希望望过尽千帆斜晖水→失望肠断→绝望5、合作探究,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提问: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
“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二、学习《武陵春》1、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某某)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f4a44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6.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望江南学情分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翻译和简单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
鉴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较低,想要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领悟词中的思想情感,体会悠远的意境,学习精妙之处,。
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风格浓艳精巧,音律和谐,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首闺词小令,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不足30字,但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默写这首词。
2.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导入——诵读——感悟——赏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菩萨蛮》(《甄嬛传》插曲),自然引出本课题作者: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娇柔的女子在对镜梳妆,精致的装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内心那份孤独寂寞道不出,言不尽……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温庭筠。
九年级下册第25课《词五首》目标导学案第二课时
![九年级下册第25课《词五首》目标导学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7b39e4ebe1e650e52ea99c5.png)
探沂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目标导学案
课题:《词五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任课教师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习方法:
诵读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一、自主学习
自主整理本文字词及文学常识:
豪放派:
二、学习新知(以《破阵子》为例)
(一)1.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活场面。
2.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曹操“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提示:可从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
) (二)自主学习《江城子》和《渔家傲》
(三)(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三当堂检测
四教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d4de9471fe910ef12df8d6.png)
词五首【题目解说】1.《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2.《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3.《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苏轼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
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4.《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句段解读】⒈《望江南•梳洗罢》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版(新)](https://img.taocdn.com/s3/m/adec102a1a37f111f0855b16.png)
25 词五首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容。
3、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容:赏析《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赏析《望江南》。
(一)、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朗读,理解大意。
1、朗读背诵。
本词较短,先背诵再讲解。
2、本词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讲讲。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384b6d04a1b0717ed5dd62.png)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范仲淹一、教材分析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中的《渔家傲秋思》,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抒怀词。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一)、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情感及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感情法,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
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四、教学重难点: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五、教具和学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及课件。
六、课时安排: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影片介绍,使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
(二)通过播放影像资料,简单了解词作内容及诗歌朗诵的节奏变化。
(三)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3.学生分组(每组5-6人)朗读,选出二人报名赛读,其它学生把自己的点评写下来。
4.学生点评。
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并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适当点拔、引导。
(四)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并诗歌赏析1、“塞下”与“秋来”分别点明了什么?“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
2、“衡阳雁去无留意”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从“四面”到“孤城闭”给我们描绘什么样一幅图景?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9db293f18583d048645929.png)
课题词五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预习导学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合作探究◎“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教师总结:时间,;景物,;就人物情感而言,《武陵春》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1.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合作探究(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81c2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2.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简介五首词的作者及背景。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讲解《忆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2.讲解《望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3.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4.讲解《武陵春》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5.讲解《渔家傲·秋思》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讲解的五首词。
2.提问:五首词中有哪些共同的修辞手法?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深入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对比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b.讨论五首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生自主分析五首词中的名句a.学生自选名句,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b.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3.课堂讨论:如何鉴赏古代诗词a.讨论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b.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词的学习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词。
2.选择一首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五首词的理解是否深入?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同步练习及解析
![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同步练习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e2b33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8.png)
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同步练习及解析内容预览:25.词五首一、积存与运用1.依照拼音写汉字。
斜晖mòmò________________白pín___________ _____洲右qínɡ________________苍锦帽diāo qiú___________ _____酒hān________________zé měnɡ________________huī________________下zhìpīlì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望江南》(梳洗罢)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________》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3)《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是________之一,在词的进展史上开创了________词派。
3.下列诗句的作者、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老夫聊发青年狂--苏轼--南宋B.物是人非事事休--温庭筠--唐C.浊酒一杯家万里--李清照--南宋D.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南宋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⑤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 教案精选【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 教案精选【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bde5c69a6c30c2258019e29.png)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依据】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
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态度情感价值观:1.体会词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思想。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2.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作引导。
二、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新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a835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e.png)
新苏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内容预览:25、《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明白得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把握吟读观赏词的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会词中大方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把握吟读观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那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新授(一)、1、范读词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望江南》1、夯实基础(1)字词过关筠()脉脉()蘋()倚()(2)知人论世。
温庭筠(yún),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教学过程2、读文本明白得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想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想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刻?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点?“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期望。
“独”那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期望是”到发觉“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期望到败兴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第25课《词五首》学练方案(苏教版初三下)
![第25课《词五首》学练方案(苏教版初三下)](https://img.taocdn.com/s3/m/3122926c67ec102de2bd89dd.png)
第25课《词五首》学练方案(苏教版初三下)☆课文导读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差不多上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现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各首诗词的意境尽管有区不,但差不多上专门有美感的,而且有的还包含着人一辈子的哲理。
«望江南»写一位想念爱人的女子的悲伤之情。
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专门多内容,从期望到败兴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渔家傲»一词大方悲凉,表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这首词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爽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烈火,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爽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武陵春»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
其时,夫君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坎坷和人一辈子坎坷,因此词情极为悲戚。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由现实生活写到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画生动,形象鲜亮,用词精炼,艺术造诣专门高。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脉脉〔mò〕白蘋洲〔pín〕千嶂里〔zhànɡ〕燕然未勒〔yān lè〕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ɡ〕锦帽貂裘〔qiú〕千骑〔jì〕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měnɡ〕载不动〔zài〕麾下〔huī〕五十弦〔xián〕的卢〔dí〕二、词语释义脉脉:诗中形容阳光柔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学练方案☆课文导读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各首诗词的意境虽然有区别,但都是很有美感的,而且有的还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望江南》写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的忧伤之情。
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渔家傲》一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这首词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武陵春》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由现实生活写到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脉脉(mò)白蘋洲(pín)千嶂里(zhànɡ)燕然未勒(yān lè)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ɡ)锦帽貂裘(qiú)千骑(jì)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měnɡ)载不动(zài)麾下(huī)五十弦(xián)的卢(dí)二、词语释义脉脉:诗中形容阳光微弱。
塞下:边地。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勒:刻石记功。
报倾城: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会:当。
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拟:准备。
舴艋舟:小船。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三、语句解读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雨的感伤之情,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3.“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
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
四、作家作品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表达了政治上不得意的感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五、背景探视《武陵春》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五十弦翻外声()马作的卢飞快()3.将相对应的项用线连接起来。
《望江南》范仲淹南宋《渔家傲》苏轼唐《江城子》辛弃疾唐《武陵春》温庭筠北宋《破阵子》李清照北宋4.默写填空。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 。
⑵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
⑶风住尘香花已尽,______ 。
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 。
⑷醉里挑灯看剑,______ 。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 ,______ 。
5.请指出下列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号。
⑴青莲居士()⑵东坡居士()⑶柳泉居士()⑷易安居士()⑸六一居士()⑹香山居士()二、整体感知1.《望江南》中表达作者盼望之且、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怎样的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5.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哪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是:_____ __ ,,。
四、拓展阅读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开头展现了夜空中的景象,写出了,___ 。
这境界具有一种朦胧的美。
2.这首词由实入虚,你认为词中的梦境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用了《楚辞》和《庄子》中的“路长嗟日暮”“九万里风鹏正举”,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这首词和《武陵春》给你的不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回眸(2007庆阳卷)28.下面是温庭筠的《梦江南》,赏析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梳洗罢,独倚望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