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欣赏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赏析句子
描写人物的方法
•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 好处:生动形象具体。
练习:赏析下面的句子。
• 1、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的冬天》)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 • 3、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 读:如何赏析句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常见的题型:
•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 2、赏析句子。 •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
运用了写作手法,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
• 2、对句子的赏析。
• 基本的答题格式:
• 此句运用了……(语言表达形式: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了……(内容),用这种形式表 达这个内容带来……(艺术效果)
三、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赏析方法: •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 • 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 • ⑶表现了/赞美了…… •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 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 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3、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⑴人物描写 赏析指导: 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七年级语文下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4)-赏析题(下)(含考点讲解)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四)赏析题(下)第一部分:知识讲解常见提问方式:1、请赏析XX句子的好处/妙处。
2、XX句子好在哪里?3、XX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有何好处?4、句中加点词XX好在哪里?解法点津:赏析题是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之一,赏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赏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性(如动词、副词等)、人物描写方法、写景角度(俯仰、远近等)、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特殊句式(长短句)、语言特点等等。
赏析题的一般答题格式为:第一步,点明句子运用了XX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加点词,要说清楚词语的词性,并解释词义);第二步,结合前后文分析手法表现的事物/人物的XX特点;第三步,分析句子运用该手法/该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情感。
第二部分:精讲精练(一)攀在树梢上的童年方华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这伢子很皮。
”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
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春天来了,椿树发芽。
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
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
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
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透剔润玉般的水饺。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
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
【2020新版】中考现代文阅读句子考点(理解+赏析)
现代文阅读——句子考点一、常考题型二、句子含义题三、句子赏析题(一)题型标志长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富于变化;强化语气,强调……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省略句说话断断续续,突出什么;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真题演练】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
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
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
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
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
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
我身如菩捉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
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
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
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
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初中阅读题答题技巧及赏析技巧(打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参考格式:本句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 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 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 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 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
2
赏析句子的常见题型
1:请简要赏析文中某某句。 2:某某句写得妙吗,妙在何处? 3:谈谈你对文中某某句子的理解? 4:某某句子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 “” 5:某某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6:某某句子有何作用? ......
3
赏析句子的切入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的
描写方法的角度 说明方法的角度的角 表达方法的角度 子 关键词语的角度
绿的浓淡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 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2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 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 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
例题分析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 语句。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 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
5
例题分析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七讲
描写语言具有形象、生动之特点, 常让人如有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 觉。
抒情语言常常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排比、对比等方法,具有 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 语言 魅力。
考试说明: 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第六讲 感悟修辞 剖析效果
考 点:在阅读中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知识要点:见修辞一章 考试说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 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三讲 理解词意 紧扣语境
考 点:领会词语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要点: 词语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词 语在词典中的义项大多不止一个,词 语在运用中的灵活性还不止于此,语 言环境甚至可能赋予它词典中没有的 含义。所以,判断某个词的用法必须 以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为依据。
考试说明: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某个词 的含义。 2、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 用合适的词表情达意。 3、能对某个词的运用进行或好或差 的评价。
第二讲 情感透视 突出人物
考 点: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 情感、态度、观点。
知识要点: 1、在阅读中体会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 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2、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考试说明: 1、能对关于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 感、态度、观点的表述作出正确与否 的判断,能用合乎要求的对其作准确 归纳。 2、能找到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 度的相关文字依据。
叙述又包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等,人物描写又包含心 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等。
说明语言常常运用下定义、列数据、举例子、 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引用、摹状貌、 列图表等方法,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简洁 性等特点。
议论语言常常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 用论证,常常运用归纳论证、归谬论证,常 常运用事实论证等方法,具有严密性、辩证 性等特点。
期末复习(3)现代文阅读之赏析题(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3)赏析题(下):人物描写方法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赏析题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赏析的点也非常丰富,包括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特殊词性、语言特色、句式特点等等。
本章节主要讲解“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
一、常见提问方式示例:1.请品读句子:“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
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设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
3.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
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二、答题思路解答赏析题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1步:明确手法(即语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第2步: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第3步:分析语句传达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常见人物描写方法分为以下五种:1.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部分:精讲精练(一)扁担那头的父亲卞毓方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
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初二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初二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是初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二语文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类的语言艺术,以文学作品作为载体,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和展示人类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运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初二学生要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真善美的情感体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文学作品的题材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作者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对象。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中涉及的题材较为广泛,包括生活、人物、社会、历史、爱情、自然等。
学生要学会通过对作品题材的理解,抓住主题,把握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手法有描写、叙述、对话、独白、夸张、比喻、象征等。
学生要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效果。
四、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学作品具有的艺术特点丰富多样,如言简意赅、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节奏鲜明等。
初二学生要通过阅读和鉴赏,掌握不同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策略,包括理解主题、把握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鉴赏等。
初二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提问、思考,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六、文学作品的鉴赏要素鉴赏文学作品不仅要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还要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结构、情感等要素。
初二学生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鉴赏视角。
七、文学鉴赏的实践应用文学鉴赏的实践应用是让学生将所学的阅读与鉴赏知识用于实际的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中。
学生要通过参与文学创作、写作评论和交流讨论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初二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
中考赏析句⼦的表达作⽤题型1. 中考阅读中句⼦的表达效果怎么答题分析句⼦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阅读的常考题型。
⾸先,要仔细读题,明确句⼦的类型以及本题的考点。
常见的考点有:1.分析修辞及其艺术效果,常考的六种修辞是:⽐喻、排⽐、设问、反问、拟⼈、夸张,要根据具体的语⾔环境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2.分析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如倒装句;3.描写类的句⼦,⾸先判定是属于⼈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再根据不同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物的特征、个性、品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等。
2. 初中记叙⽂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的作⽤或者加点词作⽤,理语⽂答题公式(⼀)某句话在⽂中的作⽤: 1、⽂⾸:开篇点题;渲染⽓氛(散⽂),埋下伏笔(记叙类⽂章),设置悬念(⼩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作辅垫;总领下⽂; 2、⽂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总结上⽂; 3、⽂末:点明中⼼(散⽂);深化主题(记叙类⽂章⽂章);照应开头(议论⽂、记叙类⽂章⽂、⼩说)(⼆)修辞⼿法的作⽤:(1)它本⾝的作⽤;(2)结合句⼦语境。
1、⽐喻、拟⼈:⽣动形象;答题格式:⽣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有⽓势、加强语⽓、⼀⽓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等;4、对⽐: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三)句⼦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句⼦中往往有⼀个词语或短语⽤了⽐喻、对⽐、借代、象征等表现⽅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出来,再疏通句⼦,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个⾏吗?为什么?动词:不⾏。
因为该词准确⽣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
因为该词⽣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都,⾮常只有等):不⾏。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赏析(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选自《丁香赋》)
❖ 学生: 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美丽。
失分原因分析: 1、角度不准 2、内容不全 3、情感偏失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节选自《丁香赋》) ❖ 参考: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 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 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完成练习P103 《精通中考》《曾经,生活 和花朵隔开一线》
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 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 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
❖ 完成练习P103 《精通中考》《曾经,生活和 花朵隔开一线》
第五从描写的角度
❖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写+对象+特征 (性格)
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 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
神态描写,贬词褒用,表现了孩子见到新 教具夸张、惊喜、得意的神情,也反映出师 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现代文阅读专题
——语言赏析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什么是“赏析”? ❖“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
点的重点字词。
❖“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语句赏析的方法
1.角度(修辞、词语、句式、表现手法、描写 方法等)
2.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具体化)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型考点-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型考点|语文综合知识-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提取型考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
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
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
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
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浓缩。
【基本层级练习】(一)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
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题专题讲解
③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这是我与它的一种缘分。几乎从第一 次我们相遇,它就跟我亲昵,用脑袋蹭我的裤脚,竖起尾巴在我的 两腿之间绕行。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 逢着雨天雪天这种日子,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会想,这只老猫在 哪里躲?
感官 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2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满朝文武半江西 小县不大四尚书
生花妙语细心“赏” 字字珠玑巧法“析”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题专题讲解
1.在群文阅读中,归纳总结赏析方法; 2.在试题训练中,灵活运用赏析方法。
一、登舟纵目,遍览中考
二、徜徉经典,群文阅读
昆明的 雨
写景状
物
春
紫藤萝 瀑布
15
5
比喻 拟人 排比 动词 数词 叠词 拟声词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欣赏型考点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欣赏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
摘要试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
它的显著特点是要求考生直接选择阅读材料中的单词、句子和其他内容来回答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评分。
请看以下内容
中考
原始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楚,即考生必须根据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的内容,在下图的四个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单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本段中的一句话可以突出整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并写出这句话。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
一般来说,文本中的原始句子必须用于回答摘录的问题,尤其是当问题中有规定时。
在某些情况下,原文可以用来回答问题,但语言不一定很长。
初中现代文作品鉴赏要点知识点整理
初中现代文作品鉴赏要点知识点整理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现代文作品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现代文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将整理一些初中现代文作品鉴赏的要点知识。
一、作品背景和作者介绍在进行作品鉴赏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背景是很重要的。
作品背景包括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社会环境等;作者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
二、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作品的主题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要内容,而中心思想则是主题的具体表达。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也要注意主题和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和表达手法。
三、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作品的情节是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构则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需要分析作品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情节中是否存在高潮、转折点等,同时也要分析作品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结构是否紧密、合理。
四、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语言是作品的灵魂,通过语言的表达,作品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形象、情节等。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需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作者的用词、句式、语气等,同时也要分析作品中是否存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都能丰富作品的表达效果。
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着重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作品的艺术技巧和手法作品的艺术技巧和手法是作者运用语言和结构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在进行作品鉴赏时,我们可以分析作品中作者所采用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技巧和手法,如对比、倒叙、设问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性。
中考语文:现代文品读及鉴赏技巧详解
例2: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放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3: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常用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轻松理解】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豆子发芽了。
(叙述)2、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
(描写)3、豆子发芽很重要。
(议论)4、啊,豆子发芽了!(抒情)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
(说明)【常用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例1】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
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啊?”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例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朱自清《背影》)【例3】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例3】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5.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例1】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
抽烟会影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
此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你伤害了。
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
【例2】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汇总:欣赏型考点
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汇总:欣赏型考点。
其答题技巧是第一,要紧扣题干的要求去寻读,题干要求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答题,我们就寻找什么语言材料;题干要求在什么地方寻,我们就在什么地方寻。
第二,在此基础上,做到不多寻,不少寻,不错寻。
特别是对要求找出”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或”写出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的题目,一定要先读懂阅读材料,先要对阅读材料有所概括,这样才能找得准确。
第三,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原文保持一致,特别是对显示文段或文章思路的语句,更要有序地书写。
对那些不一定严格要求提取原有语句答题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地简洁到接近原文。
【基本层级练习】(-)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
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
欣赏型考点(中考)
欣赏型考点(中考)欣赏型考点(中考)【考点解析】纵观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题中欣赏型考点仍然是一个明显的试题亮点,也备受各地命题老师的青睐。
比如“你认为本文中哪几段文字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从文中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从语言特点看,在文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诸如此类的问法屡见不鲜。
就笔者所能搜集到的2019年全国各地近100套中考试卷而言,就有近60套试卷考查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题型,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两点理由:一方面不仅体现了阅读的回归,即阅读题的侧重点开始转向审美赏析领域;另一方面更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提出明确要求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道:“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就意味着这种题型不仅不会从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消失,甚至还将有加大力度的可能。
【应对技巧】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我们都知道,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很多,角度也不尽相同,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材料,则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选否定句,虽然句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肯定句的语气强,否定句的语气弱;主动句和被动句主要起是否强调主语的作用;设问句式能够起到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反问句式能够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排比句式能够起到增强语势的作用;双重否定句式也可使句子的语意和语气加重;倒装句式更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还有长句和短句、骈句和散句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描写人物的方法让语言更具差异性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出现人物形象,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必然要注意到语言的运用,比如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的第21题和22题,2019年苏州市中考题的第15题,都是从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个角度来考查考生鉴赏分析语言的题目。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欣赏型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欣赏型考点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欣赏型考点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欣赏型考点--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之十[考点内涵解说]此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能力层级最高的考点,所考查的内容重点是文学作品及精美记叙文的欣赏,有很多考查内容与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有关。
由这个考点生发出来的题基本上是开放题。
此类题的考查内容以自由赏析为主,含有评说、赏析等与文章阅读有关的个性化表达的诸多内容。
如自由评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由评析文段中优美、精辟的语句、自由评析文段的语言和写法特点等等。
它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答题。
在今后的考试中,欣赏型考点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应对技法点拨]由于欣赏型考点对能力层级的要求较高,所以答题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应对的方法主要有:1.考前要训练有素。
要注重学习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角度与方法,还要对一些写作手法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如什么是线索以及如何判断线索、什么是伏笔以及如河判断伏笔等等,都应加大复习的力度。
二要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
如应对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罚分赏析。
这样的题,先一定要摘抄,然后再写赏析的文字。
3、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剌。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锄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欣赏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提取型考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
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
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
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
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浓缩。
【应对技法点拨】提取型考题基本上也是凭借语感答题。
应对这种考题的方法就是一个字“找”,换一个说法就是“导读”。
其答题技巧是:第一,要紧扣题干的要求去寻读,题干要求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答题,我们就寻找什么语言材料;题干要求在什么地方寻,我们就在什么地方寻。
第二,在此基础上,做到不多寻,不少寻,不错寻。
特别是对要求找出“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或“写出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的题目,一定要先读懂阅读材料,先要对阅读材料有所概括,这样才能找得准确。
第三,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原文保持一致,特别是对显示文段或文章思路的语句,更要有序地书写。
对那些不一定严格要求提取原有语句答题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地简洁到接近原文。
【基本层级练习】(一)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
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文中点出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意义的一个句子是:2、如果要迅速了解“他教给人们……”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应该抓住这样两个语句:【发展层级练习】(三)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路过他最后的安息地,留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夭,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教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基象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文中有这样两个字形容了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2.用浪纹线画出选文中能简述托尔斯泰墓特点的句子。
3.文中有一个句子点明了托尔斯泰是能够“安息”的,这个句子是:4.文中写托尔斯泰墓“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一个具体描写参观者崇敬之情的句子: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语用性考点[考点内涵解说]语用型考点是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新型考点,出题者创造性地将基础知识中的语言运用题移植到阅读材料之中。
经过这样的移植、阅读中的语用题就不只是让考生运用某种语言模式写话、而是成为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既考查对材料的品味、分析、提炼的能力,又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
从出题的角度看,有这样一些内容常常在试卷中出现:1、仿写。
如“仿照文中第一段的句式,以'学习'、'生活'、'友情'为内容造句”。
这样的题一般比较好做。
2、提炼。
如“理解加线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使之适合全文的语境”。
这样的题着眼于考查语言感受能力,考查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提炼能力,同时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3、补句。
如“请在第三段中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又如“第4段事例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句子”、这样的题既考分析能力,又考语言表达能力,还考知识积累。
4.扩展。
如“文中在介绍8级台风时没有描写海上或陆上景物的具体表现,根据上下文,对8级风的情景作一简要描绘”,又如“情根据'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这一情景,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题已带有写段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语用型考点的出题特点是;设置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语意,感受语脉,品味语境,作出表达。
这些题目,从要求看是“写”,而实质上是有读有写,先读后写。
读写结合。
其答题要求分为窄宽两种。
所谓'窄“,就是严格要求按”句式“进行仿写或者考生自己提炼出句式之后再仿写。
所谓”宽“,就是在句式与字数上没有严格的要求。
1、应对句式仿写题,要做到一定运用规定的句式来写句,或相承,或相对,或转折,或递进,句中的标点、分句的个数与字数都要”保持原样“,连修辞手法也要一样。
2、应对提炼式的写句题,要先运用”提取关联词“、”提取关键段“、”分析表达规律“等方法对材料中的句式进行准确的提取,然后再仿句。
3、不论是仿写或提炼式仿写,都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特别是要求运用”比喻“来写时,一定要注意生动而和谐。
4、应对补写题,要先分析文章中的语言情景,特别是在”补写论据“时,一要分析文中总说句的要求,看应该补写哪方面的例子,二要做到论证准确。
5、应对扩展题,主要注意语言的顺畅;可用总提分说的“段式”进行摹写。
[基本层级练习](一)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气氛。
1.从文中选用一个句子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2.从这段文字中提炼出一个能让我们学习造句的句式,并运用这个句式写一个句子[发展层级练习](二)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一场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
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仁立在罗布泊旧址时,可以时时听到大地因风化而发出的地崩石裂的声音。
这儿已没有了水的因子,同时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元素。
在罗布泊,西北望两千年前的楼兰古城,在古无际涯的荒沙中,只有昔日佛寺的断墙残垣在夕照中顾影自怜。
那城楼喑哑的画角、那远方悠悠的羌笛都早已沉埋于历史的尘沙。
1.体会文中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2.说说文中例证的表达作用:(三)一个生动的口号,一句有意义的格言,一段高明的名人语录,都像一面小小的旗帜,诱导着人追随着它前进,走出一段路或一生的路——这一段路就叫“人生”。
追随在正确的旗帜后面,人就可能走出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追随在崇高的旗帜后面人就可能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请注意,这里说的仅仅是“可能”。
追随在错误的旗帜后面,人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低劣的人生之路;追随在庸俗的旗帜后面,人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龌龊的人生之路;追随在虚伪的旗帜后面,人就一定会走出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请注意,看来,人的一生,保险系数最小的是“幸福”,稍稍脚一滑便可能跌入“悲剧”。
这样的话虽不悦耳、中听,但很不幸,它又最接近于真理。
1.仿照前文句式,在文中第一条横线上写上一个句子。
2.根据文意,在文中第二条横线上把句子补写完整。
来源:中小学教育网资料来自:悦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