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课 艺术源于生活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备课时间:拟上课时间:备课人:导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3.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导学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导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准备铅笔、图画本、课本。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舞蹈吗?舞蹈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2.欣赏图片及齐白石的作品,看一下他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区别?(展示课件)二、合作学习(展示课件)1.欣赏油画和摄影作品《开国大典》。

2.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油画,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作者曾经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

作品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删繁就简,特别是大胆地将国家领导人群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画面的右边集中表现了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宏伟的气势。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18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 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19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开国大典》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人群透视线 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减少了近处廊柱,拾高了灯笼的位置。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 值金秋丰收季节。
23
种表现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也都是生活的精髓所在。这也正 是艺术又高于生活的原因。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真实 再现型
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 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 24 象创造,蕴藉艺术家对世界的认 识、情感和思想。
表现型 抽象
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 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艺术形象 予以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 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 术世界。
16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右图摄影《开国大典》是对历史真实的记录,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它的 纪实性,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生活原型”,与油画《开国 大典》相对照。
17
想一想:
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 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 2.请你思考一下,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不同? 3.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 席形象的?
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
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1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1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件 (共35张PPT)

课后思考
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么?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肢体已经残缺不全。剑的旁边是一朵正在生长的鲜 花,赞颂了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
一位衣衫不整的妇女,正惊恐地踉踉跄跄向下,她的前后都是 熊熊烈火。
思考:
一、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么吗? 二、 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一、描述:把你在画中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分析:从作品的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等方面分析。 三、解释: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要表达什么观念? 四、评价:这是一副好作品吗?
王 式 廓
作者的话:对所有想表现的人物一
定要深深地了解,要有感情,才能进 行概括。不然,尽管作者对人民的要 求是明确的,但其实还是抽象的,离 画面所要求的具体形象还是很远的, 这个问题,我还要到生活中去求得解 决。
·
帕 勃 洛
毕 加 索
牛的形象表现出残忍、无 情,在冷漠中隐含一种威胁, 是法西斯的代表。
课后拓展:
一、描述:把你在画中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再现性绘画。
二、分析:以从真作实品再的现造客型观、世构界图为、目光的线,、作色品彩的、艺空术间形等象方形面象分析。 是逼真写实的。
三、解释: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要表达什么观念?
二、表现型绘画。
四、评价:以这客是观一对副象好为作媒品介吗,?主要在于表达作者的主观精神, 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学习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 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 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位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位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反映生活现实
艺术作品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 实面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传递生活态度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观众对生 活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04 艺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形式美
艺术作品应具有和谐、统一、对比、平衡等形式 美感,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运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01
02
03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景色、色彩、 形态等都是艺术创作的灵 感来源,如山水画、风景 画等。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中的图案、符号、 建筑风格等也是艺术创作 的灵感来源,如传统纹样、 民族服饰等。
日常用品
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家 具、餐具、服饰等,其设 计风格和美学价值也是艺 术的一部分。
滴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而艺术作品也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和乐
趣。
02
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我学会了捕捉细节和提炼特点,这有助于我在
绘画中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同时,通过创作,我也锻炼了自
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03
激发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
生活对艺术的推动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也 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使 人们在生活中体验艺术的 美妙,在艺术中感受生活 的真实。
03 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观察日常生活
艺术家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 景、人物、事物等,从中获取灵
感和创意。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1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13张PPT)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04.12
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与生活中的 有哪些不同?
《虾趣》
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那你们知道他是 怎样做到的吗?(作品欣赏)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




真实的天安门的廊柱

画中的天安门的廊柱
红色的地毯,红色的柱子,红色的灯笼与蓝天白云和人潮如织的 队伍交相辉映,增加了画面喜庆的气氛,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具 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同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 的翻版,它源于我们的生活,更高于我们术反艺术反映映生生活 活
拉斯考克斯洞穴壁画(英国)
马古拉洞穴(保加利亚 )
思考与讨论
一、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 1、你了解的艺术家是怎样深入生活的? 2、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你是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像”与“不像”的?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感受艺术家如何用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的形式、内容,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现实,并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了解如何创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作品本身,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难点: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创作技巧对情感传达的推进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白鹿原》电影的选段。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讲诉的是哪一段真实历史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的,这部电影片段来自XXX。

老师引出本课重点内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今天就跟着艺术家的作品,来具体感知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来自于生活的哪一面,艺术家又是怎么一个创作过程,让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得到升华。

(二)新课教学1、赏析美术作品《血衣》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血衣》这副作品所展现的历史?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过程演示法,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作者如何创作一个人物提问1:大家觉得画中这位人物,作者最初的画稿和最终的画稿,有什么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人物所画的角度不一样,终稿能感觉到人物更加的悲愤。

更深入了解《血衣》这副绘画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所处位置、外形、动作、表情上,作者是如何表现的?提问1: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并推测出自己理解的这位人物的情绪或者心情。

2、让学生尝试赏析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对比法,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的灵感来源,让学生们先用眼睛看实景照片,请学生们记住现在的情绪。

讲授法,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这副抽象画作,讲解作品里各元素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绪,请各位学生体会,能不能引起共鸣。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开国大典(油画)1952-1953 董希文
画面主体: 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 天安门城楼上 前排从左至右:朱德、刘少奇、宋 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 副主席) 朱德后面:周恩来(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后面:林伯渠(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秘书长) 宋庆龄后面:沈钧儒(最高人民法 院院长) 李济深后面:郭沫若(政务院文化 教育委员会主任)
宽4.05米,高2.3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源于生活
开国大典(摄影)1949 侯波
想一想: 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各组手中的资料与问题,分别从构图、 色彩、人物形象、细节描绘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艺术是如 何高于生活的。
一组从构图的角度进行分析: (1) 油画《开国大典》采用的是何种构图? (3) 思考画家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构图形式? (2) 对比摄影作品其构图有何特殊之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董希文(1914年-1973年1月8日), 浙江绍兴人,曾在苏州美专、杭州美专 西画系就读,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国家文物 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 师之一。
主要作品:《开国大典》、《春到 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 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 画。天安门城楼上第一幅毛泽东油画像 便出自他及其学生之手。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 人物形象主观处理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广场开阔,红旗如海
二组从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 (1) 画面总体的色调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2) 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这些彩色有什么特点? (3) 当天的天气是阴雨绵绵,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处理色彩关系?
三组从细节刻画分析: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性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重点突破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分析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步骤
一、引课: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人群透视与灯穗方 向引向毛主席。
21
思考交流
4、油画中有菊花,诣在说明什么? 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 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 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22
新知讲解
一起来看看名家是如何论述艺术源于生 活,高于生活的,他们是如何理解艺术与生 活之间的关系的。
接下来一起来探讨《艺术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相关内容。
6
核心素养目标ຫໍສະໝຸດ ➢艺术表现:了解学习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并了解艺术作品创造风格及特点 ➢创意实践:尝试列举其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的艺术作品,谈谈自身的对作品的理解 ➢审美感知:欣赏鉴析艺术作品力,尝试分析艺术作品 绘画技巧特点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思考自 我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理解
——《历代名画记》
25
新知讲解
罗丹: 艺术,即所谓的静观、默察,是
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 的愉悦,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 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 智慧和喜悦。
————《罗丹艺术论》
26
课堂作业
请互相交流列举出还有哪些艺术源 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相互之间交 流谈谈自身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17
新知讲解
欣赏《开国大典》生活原型与油画对比照。
18
思考交流
欣赏《开国大典》艺术作品思考以下问题:
1、二者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若现实生活 中没有发生这件事情,艺术家能创造出这样 的作品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19
思考交流
2、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 楼有什么不同?
20
思考交流
3、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片中的毛主席更突出? 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表现手法
象征 夸张 变形 对比 立体主义
格尔尼卡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 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 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 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 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重要 的代表作之一。
《血衣》构图宏大,全画 以举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 大的人群组织在瞬间情节的绘 画高潮中,多层次却主次分明, 显示了画家把握大场面构图的 能力。那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 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 尽在悲痛欲绝之中;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作品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
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
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
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
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 了悲哀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 展出,反响非常强烈。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 与邪恶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马代表什么含义?
被刺伤、仰头嘶鸣,代表了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格尔Fra bibliotek卡局部赏析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仰天痛哭、悲痛欲绝,说明 了战争的残酷, 象征战争中失去 亲人的人。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战士的手里拿着什 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设计

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与评述基础知识与理论,探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

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感受、认真参与对作品与实物、实景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以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依照本课要求拓展相关内容,将课本知识迁延至其他绘画作品以及艺术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主动关注。

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对于绘画作品乃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懂得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艺术的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的初级阶段,往往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应该反应生活的朴素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却与生活中的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不理解,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非但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会欣赏也很难评述。

所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课,以经典作品为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齐白石的《虾》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教学难点:对于抽象派和超现实主义之类的绘画创作是否源于生活的问题,是学生最易感觉困惑的问题,虽然本着降低难度的原则,课内未涉及此类绘画,但很可能在讨论中提及。

教师应有所准备。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课欣赏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出示一幅现实生活中羊的照片和动画片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羊的形象,说明美术作品源于生活。

不同点:老动画片里的羊更拟人化更聪明,像人一样会思考,同学们是喜欢动画中的羊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羊?如果现实中没有这个动物,艺术家能创造出这么生动的形象吗?这说明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高于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课件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课件

吴冠中《长城》
蒙得里安《灰色的树》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唐老鸭和米老鼠的原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美术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国 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 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 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 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作画妙在似与 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 似为欺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人们都觉得画 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两幅作 品的对比完成P6中想 一想。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 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 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
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 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美 术 作 品 的 艺 术 魅 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 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
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米勒《春》
罗中立《父亲》
表现性:
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 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 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 界。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
所有这些大胆的尝试和改

七年级下册美术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概念教师:艺术仅仅是指美术吗?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分类1.以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米罗《肖像》为例介绍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以及他们的艺术特点。

2.三种艺术类型特点:像、似与不似之间、不像。

3.美术可以再现生活,也可以表现艺术家情感。

4.小游戏:PPT出示作品,请学生说出喜欢的作品类型,并说明原因。

教师:无论是再现生活的具象艺术,还是表现艺术家情感的意象和抽象艺术,它们是否源于生活,又是怎样高于生活的呢?以几件绘画作品为例剖析。

学生根据具体的作品分析知道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和各自的艺术特点。

知识巩固新授 1.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2)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3)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4)当天不是晴空万里而是阴雨绵绵,画家为什么会做此改变?(5)名家论述—毛泽东2.齐白石《虾》(1)你认为齐白石画的虾好吗?好在哪里?(2)画中虾与真虾完全一样吗?比对。

(3)齐白石为什么能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虾?齐白石经典论述。

探究与解答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引导。

三、【教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七年级下册美术-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
美术七年级下册 人美版
第1课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艺术仅仅是指美术吗?
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分为: •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 筑、民间美术等) •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 语言艺术(文学) •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具象艺术
达·芬奇《蒙娜丽莎》 (意大利)
意象艺术
毕加索《梦》 (西班牙)《春如线》吴冠中冠中论述:从生活中来的

素材和感受,被作 者用减法、除法或 别的方法,抽象成 了某一艺术形式, 但仍须有一线联系 着作品与生活的源 头。风筝不断线, 才能把握观众和作 者的交流。
-摘自《风筝不断线》
吴冠中(中国画)现代画家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一) 赏析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
2.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 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一) 赏析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一) 赏析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
3.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 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二)赏析齐白石的虾
1.怎样表现虾的眼睛?
2.怎样删繁就简画虾的腿?
3.画面中的虾是怎样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
虾 (中国画) 齐白石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太似为媚俗,不 似为欺世。,不似为 欺世。
虾 (中国画) 齐白石
创作的原型从生活中来, 经过艺术家的筛选和创造产 生新的艺术形象,这个升华 的过程正体现出艺术源于生 活而又高于生活!
(三)赏析吴冠中的《春如线》
春 如 线
吴冠中(1919年~2010年)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 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来源于哪?
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
《虾》的艺术处理: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 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 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 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 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 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 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 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
所有这些大胆的尝试和改 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 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 的印象是不是真实地、恰如其 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 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
由此分析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 道理: 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 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 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 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吴冠中《长城》
蒙得里安《灰色的树》
课堂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 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 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 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 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 泽东
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两幅作 品的对比完成P6中想 一想。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 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 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件

•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 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 义时期”等等。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 作品,供你欣赏。
•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 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 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PPT学习交流
17
毕加索在克利希大街的居所 1896年,十五岁的毕加索
毕加索与妹妹劳拉
PPT学习交流
《发明者的夜晚》 96.5 ×1PP2T6学c习m交流1953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14 藏
《井冈山会师》 142×210PPcT学m习交1流959年 油画 中央档案馆15藏
毕加索和他的画
如果没有毕加索,现代艺术根本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PPT学习交流
16
毕加索生平
•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 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 才,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而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北方大学、华北师大及
中央美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
、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是我国社会
主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王式廓多才多艺,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油画
、木刻、素描、速写,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和书法。著名作
去世时未画完 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
的双人头像 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无效,王式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从古至今,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的创作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在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生命、自然。

(二)内容结构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欣赏齐白石先生画的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他的创作题材、内容、技法都来自于日常的生活,但并不是简单地描绘生活,而是寓于形象之中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通过了解齐白石尝试分析塞尚的《拜克托瓦尔山》它与现实的照片有什么区别。

第二部分是欣赏《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创作的背景后,让学生通过照片与画作的对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这张画与照片的区别与画作给人的感受,并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希望传达的思想以及在绘画中运用的各种技法是如何来为画面服务的等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第三部分欣赏梵高的画作《夜咖啡馆》小组讨论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并参考一张照片进行艺术创作(仅参考照片进行构图并不需要上色)。

或者运用音乐肢体动作进行画作或者文学作品展示。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名词解释艺术源于生活:最初说这句话的人无法考证,但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句话有较完整的阐述。

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

含义大体意思是: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一切的所谓“艺术”都是人眼中的艺术,而人是生活的产物,人的全部鉴别标准当然也是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完全脱离生活的所谓艺术不可能与人的鉴别标准接轨,逆而论之,人类艺术必来源于人类生活。

艺术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例子: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

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三、教学建议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四、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爱宠大机密》片段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艺术生活 "(二)现实与艺术的关系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

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

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2、观看拜克托瓦尔山照片与塞尚《拜克托瓦尔山》他们的区别,说说他们有哪些异同,小组讨论并发言回答。

(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

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1)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2)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3)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4)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5)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

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

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

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

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

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

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非如此不可。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

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

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

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尝试从绘画色彩方面分析梵高的绘画《夜的咖啡馆》,为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吴冠中的油画作品《长城》的壮观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的沧桑4、动动手1、以事先搜集的照片为创作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只构图,不填色)2、有背景音乐的以肢体语言为辅助进行舞蹈或是艺术作品(绘画)或文学作品进行展示。

五、教学资料齐白石: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

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

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