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 以下情形应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关键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评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包含“两关键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包含关键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 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效, 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效; 包含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置独立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方法。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含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公共区域。
九、地域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疗。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工艺、设备。
十二、包含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 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含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相关防火防爆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 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订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订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根据国家标准制订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或者制度未有效实施。
十九、新开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 中国首次使用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安全可靠性论证; 新建装置未制订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 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定。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化学工艺过程、原料、副产品、产品仓储以及配送等与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单位。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一、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的基本原则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工艺缺陷、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2.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方面的隐患主要涉及消防管理、安全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和演练等方面。
3.安全环境:安全环境方面的隐患包括场址选址不当、环境治理不到位、周边安全隐患等问题。
4.其他因素:除了生产过程、现场管理和安全环境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如管理体系、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
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的主要内容1.从事化学工艺过程、原料、副产品、产品仓储以及配送等与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隐患判定。
2.隐患判定应包括生产过程、现场管理和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隐患。
3.生产过程方面的隐患判定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艺缺陷:包括工艺路线、工艺设施等方面的缺陷,如存在工艺不合理、设备不安全、操作不当等问题。
b.原料缺陷:包括原料品质、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缺陷,如存在原料不规范、储存条件差、使用方法错误等问题。
c.副产品缺陷:包括副产品的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缺陷,如存在对副产品尸体不当、处置方法不正确等问题。
d.产品仓储缺陷:包括产品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缺陷,如存在储存条件不合理、包装质量差等问题。
e.配送缺陷:包括产品配送和运输等方面的缺陷,如存在运输工具不合格、运输方式不安全等问题。
4.现场管理方面的隐患判定应包括以下内容:a.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消防通道等方面的管理,如存在消防设施损坏、灭火器材不足、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
【最新】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5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6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7
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8
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9
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0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11
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化工和危化品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判定标准
序号
内容
1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3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2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13
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14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15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2017《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有关中央企业及时将本通知要求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生产经营单位。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判定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强化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年11月13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判定标准(试行)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是指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应当按照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一)安全管理方面。
包括企业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和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生产设备安全方面。
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配套设施、重点危险设备和一般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
包括危险化学品种类、危险化学品储存和运输、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化学品泄漏、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因素。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三)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四)风险导向、全过程掌控。
第六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查、安全评估、风险分析、技术咨询和管理审核等。
第七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应当根据所判定的安全隐患大小、危害
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应急预案等应对措施。
第八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应当及时、全面记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生产过程安全,确保人员、生产设备和环境等安全。
第九条本标准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条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有关中央企业及时将本通知要求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生产经营单位。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判定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强化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年11月13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05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吸取了近年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及典型事故教训,从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列举了二十种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
为进一步明确《判定标准》每一种情形的内涵及依据,便于有关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应用,规范推动《判定标准》有效执行,现逐条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如下: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近年来,在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事故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欠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等共性问题,人的因素是制约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风险意识,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Lele was written in 2021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
序号 34 35 36 37 重大隐患 工艺或安全仪表报警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易燃易爆区域使用非防爆工具和电器。 可燃、有毒气体、火灾报警监控仪表无人连续值守。 消防水泵未设置双动力电源。 存在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的区域,未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 等器材和设备。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装置未设置紧急停车系统。 危险化学品未按照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或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或相互禁配物质混放 混存。 硝酸铵储存库房不满足外部安全距离的。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未能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未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拴 挂化学品安全标签的。 企业领导班子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清晰的。
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
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 区)外的公共区域。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 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 求。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
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
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
艺、设备。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
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 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 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38
39 40 41 42 43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
注:1.本指导目录试行期为2年,第1条涉及的“仪表操作人员”的上岗要求
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 2.各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根据辖区内化工(危险化学品)产 业特点,制定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和行政处罚标 准。
上岗。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 ”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 国家标准要求。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
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 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 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主讲人:###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 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 《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 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有关中央企业及时将本通知要求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安全监管 部门和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判定标 准》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强化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 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7年11月13日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
艺控制指标。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 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 有效执行。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 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 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 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 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 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 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 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 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UPS)。 未将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信息收集整理齐全,并根据其危险特性制定安全操作规定。 企业操作人员不掌握所在岗位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其危险特性。 企业管理层缺乏熟悉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人员,不熟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业务。 企业各类安全许可手续不齐全,或未在有效期内。 企业与周边的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 危险化学品厂际输送管道被占压或间距不足。 在工厂内设置职工宿舍或施工人员住在厂区内部,控制室面向装置一侧有玻璃窗。 特殊作业未办理作业许可证。 未倒空置换、加盲板隔离或断电进行检维修作业。 动火作业前未进行可燃气体分析。 进入受限空间未进行氧含量、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分析。 油气罐区切水和动火作业交叉进行。 脱水、装卸、倒罐作业时,作业人员离开现场。 重大隐患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
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 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 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于
2017年11月13日的出台,细化了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的判定,也给企业的安全生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
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 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 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 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 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 装系统。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
产隐患排查指明了方向。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重大隐患 同样也进行了具体的细化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认定指导目录
序号 1 重大隐患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仪表操作人员,未经考试考核合格或未 持证上岗。
2
3 4
发现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和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的证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
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 火防爆的要求。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
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
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 不间断电源。
新进、转岗员工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未审核承包商资质,未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未派监护人员对承包商作业 进行现场监护。
5
6 7 8 9 10 11
装置未经过正规设计且未完成设计诊断。
新开发的生产工艺未经HAZOP分析、工业化试验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 未建立或未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 未建立安全(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安全连锁不投用或未经审批摘除或摘除超过1个月。 在用装置设施安全阀、切断阀或泄压排放系统关闭。 生产装置、设施超温、超压、超液位运行。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 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 核合格。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
3.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将本企
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隐患排查
治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必须依法对相关企业予以
行政处罚。
The End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 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 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 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 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 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 的安全仪表系统。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 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