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13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儿童心理学基础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
儿童心理学基础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在儿童心理学领域中,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性别认同指的是儿童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认同和接受程度,而性别角色则指的是社会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应有行为和角色的期望。
一、性别认同的形成性别认同的形成始于儿童早期的自我认知发展阶段,通常在2岁左右开始显现。
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性别认同的概念。
儿童的性别认同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使得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不同,性别差异因此在认同方面也表现出来。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对儿童的性别认同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在性别认同的形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父母的行为和言语会对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认同表达态度要积极,避免强化刻板的性别角色,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此外,社会和文化也对性别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媒体中的性别角色,逐渐形成自己对于性别认同的看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性别认同。
二、性别角色的塑造性别角色是社会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特定行为和角色的期望。
儿童从小就开始接受和学习这种性别角色的期望,随着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
儿童学习性别角色的过程主要通过社会化来实现。
家庭、学校、朋友圈以及媒体都是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重要环境。
家庭在性别角色的塑造中起到关键作用,父母的行为和期望会直接影响儿童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学校和朋友圈则通过教育和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对性别角色的学习。
课堂上的性别角色分工和同伴间的互动,都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形成产生影响。
此外,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同角色的塑造和刻板印象也会对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社会的性别角色期望往往存在刻板化和歧视性的现象。
男孩被期望强调勇敢、强壮和自主,女孩则被期望强调温柔、关怀和依赖。
这样的偏见对儿童的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选择。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化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化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性别差异与社会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一、性别差异的认知发展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男孩在早期数学和空间能力方面,相较于女孩表现更好,而女孩在语言和情感表达方面相对更加出色。
这可能与性别在生理和大脑结构上的差异存在关系。
另外,社会因素在性别差异的认知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同龄人以及媒体中的性别角色,不断学习和内化特定性别的行为、价值观和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社会化的过程也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二、性别差异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在情感发展方面,女孩普遍表现出更强的社交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而男孩则更注重竞争和身体运动等。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父母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教育方式有关。
社会化的影响使得女孩更容易接受和表达情感,而男孩更容易表现出冷漠或压抑情感的倾向。
在社会发展方面,儿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研究发现,男孩在团队合作和领导方面表现更强,而女孩则更擅长细节观察和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
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期望有关,男孩被期望更具竞争力和领导能力,而女孩被期望更具关怀和合作能力。
三、社会化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社会化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儿童出生时起,父母、家庭、学校和媒体等都会对儿童进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会给予不同性别的儿童不同的期望和教育方式,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家庭的角色期望。
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期望和教育方式会对儿童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父母对儿童过分强调性别角色的刻板化特征,可能会限制儿童自由选择和展开自己的潜能。
2016考研心理学知识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的认同(理解性别)
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稳定性、理解性别坚定性和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儿童先理解自我的性别坚定性和理解性别发生学基础。儿童先理解自我的性别坚定性,然后是同性他人,最后是异性他人。一版到5-7岁儿童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性别角色的认同
2.5岁儿童就有一定关于性别角色的标准认识,2。5岁就有性别角色的偏爱,6岁就有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化的理论
1.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两性间发生学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精神分析理论。与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3.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结果。
4.认知理论。儿童首先学会完成性别的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容易谈感受、注意、记忆哪些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与自己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儿童首先学会完成性别的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容易谈感受注意记忆哪些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与自己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2016考研心理学知识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
2016考研心理学பைடு நூலகம்识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2016考研备考中,对考点进行清晰整理,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提升做题正确率。那么,幼儿从何时对性别有一定的认同感?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有何作用?下面小编就带各位考生来学习一下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及同伴关系这一重要知识点。
5.Ben提出了双性化理论模型,把性别角色类型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等四种。双性化者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的作用
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A。满足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
B。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映的机会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03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荷尔蒙的影响 2、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 3、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
04 社会环境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1、父母的影响 2、教师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媒体的影响
05 概念
女 子 气
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高
双性化
女子气的 性别类型
男子气和女子气是指男女在个性方面的 差异,有时称为第三性征。 第三性征的男女差异,早在儿童早期就 已经显现,直到青少年期才为个体所意识, 内化并趋于明朗。
02 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定型化理论
1、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
2、父母性别行为的影响
3、观察与模仿电视媒体 4、同伴影响
02 心理人类学理论
性别定型化理论
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研究方法:强调心理实验研究同人类学的自然主义的 调查与现场研究相结合。
米德指出:因性别不同而显现的人格特性或角色扮演 并非源自生物学基础,而是因文化模式而定型的。
01
性别差异的表现
b.认知
男孩 强 感知 理解记忆 抽象记忆 逻辑思维 女孩 早
表现 年龄倾向 创造能力 智力差异擅长方面 记忆 思维
语言 机械记忆 形象记忆 形象思维
01
性别差异的表现
c.社交情感
表现 兴趣 攻击行为 合作方法 交往 男孩 事、物 肢体攻击 与竞争关系 同性 女孩 人 语言攻击 表示关心与帮助 同性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
TEAM OF 无敌是多么寂寞
主讲人 资料搜集 PPT制作 王雁羽 张妤杭 屈 琦 张紫欣
李千惠 伍艺杰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 (一)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 (一)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不同性别的特点和角色,以达到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
一、性别角色的定义性别角色是指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不同性别需要扮演的角色、特定行为、职责等方面的差异。
传统意义上认为男性应该扮演家庭的经济支柱,女性则应该承担家庭中的家务、照顾孩子等工作。
而在现代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男性与女性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指孩子们在不断接受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化渠道,来了解和认识性别角色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育、社会媒体的影响等都会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社会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情感、思维方式以及日后的职业选择。
例如,男性从小被认为要勇敢、刚强,而女性则要温柔、细心,这种性别角色认识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职业发展。
四、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不同性别的孩子,从而建立健全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同时,它还有助于孩子塑造自己的性格和特长,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成功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项目,通过适当的课件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性别,也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的性别观念和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发展心理学小教教学ppt课件
桀骜不驯、过分追求个性、做事不计后果的 行为等都↑↑;野蛮女友; 柔弱的男生喜欢彪 悍的女生,尤其是傲慢的女孩
❖ d.同辈群体:eg.“超女现象” →“长发女
孩成了稀世珍品”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三、性别角色发展
(一)性别角色发展的内涵
性别角色发展指儿童从出生时混沌不清、 男女不分的状态,在遗传、家庭教养、社 会文化和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 学会扮演其身处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角色的 成长过程。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 男女两性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 的?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性别化教育or去性别化教育?
❖ “去性别化”教育强调避免性别特征的极 端化发展,即男孩女孩的性别特点都要 向中间靠拢,男孩要学习女孩的细腻、 恬静、有耐力、善社交,女孩要学习男 孩的勇敢、豁达、敢于创造等,获得双 性人格(≠性别的中性化)更有利于人 格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
• ①性别认同(2~3岁);
• ②性别稳定性(4~5岁); • ③性别一致性(6~7岁)。 • 认识性器官有助于性别认同的稳定性;
•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3岁就能够辨别男女以及性 别的特点
• 3、性别偏爱 • 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无性教育
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教育,使儿童懂得,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而不是强调这种差异。改变 孩子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例如:传统意义上,好多父母会教育自己的男孩不能 哭,但是这样对孩子身心发育不会很有利,
希望做到 使儿童小时候就认识到男女一样,不要出 现 例如,认为某些职业就是男孩子不能做的,某些 职业就是女孩子不能做的,要从自身出发去达到自 己想做的事而不是从性别出发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学习交流
9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性别社会角色: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性别将 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 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家庭制度中的两性 劳动分工,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分别承担不 同的社会责任和权利。 “好母亲”或“伟大母爱”的期望
性别认同(性别身份或性别同一性):性别
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况,是个人对所
属性别群体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
55
2、故事书
传统的童话故事,和更多的写给儿童看的现
代故事一样,充斥着性别的刻板印象。在许多童
话里,被动的女性是特别理想的。迪斯尼上映的
儿童卡通片,如“小美人鱼”、“美女和野兽”
和“阿拉丁”,看起来为女性提供了更为积极的
角色,但是,更详细的审查之后,发现它们只是
重复了旧的叙事情节,即无私、美丽的女孩得到
男性的活动与女性也不一样。男性从事更具冒险性 的探索,进行户外活动,要求独立和力量。而在出 现女孩的地方,就会被描绘为被动的,基本上限于 室内活动。
女孩为男孩烧水做饭、洗衣扫地,或者就是等着他 们的归来。
故事书里所体现的成年男人和女人也基本如此。
在所分析的书中,没有一位女性在家庭外面有一份
职业。与此相反,男性都被描绘成战士、警察、法
73
答题要求:
1、以上四个论题任选两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
2、请在答卷上注明答卷人姓名、性别、学号、所在 学院。
3、结合本课程各讲座内容,不抄袭,不写空话、套 话。
4、层次清楚,标点正确,尽量不写错别字。
5、手写版、电子打印版均可。
74
论文提交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12月4日(第13周星期四)晚18: 30之前 地点:1区1教302教室。 注:没有按时提交论文的同学作缺考处理。
学前心理学之第十三章__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性的涵义与学前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理解学前儿童的 亲子交往、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及学前儿 童的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特点,了解培养幼 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难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放任型 家长的做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
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 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 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 发展。
儿童的特点: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 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 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 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 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的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未来人格 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是由 于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此阶段都 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 个人特点,可以说某些行为方式已经成为比较稳 定的个性特征。
(二)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外表
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外表是影响同伴交往的一个 明显因素。研究发现,3~5岁的孩子就能区分漂 亮和不漂亮的孩子,并且他们对身体特点的判断 基础与成人相同。幼儿园的孩子更喜欢和那些长 得漂亮、穿戴漂亮、干净整齐的孩子玩。还有研 究发现,漂亮在对于女孩的同伴接纳中比对于男 孩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专制型 家长的做法: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发展心理学小教教学课件
2 故事和绘本:
通过故事和绘本传达性 别平等和鼓励儿童尝试 不同的性别角色。
3 倡导性别平等:
学校可以开展性别平等 教育和推广性别平等观 念。
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效果
1
实施:
学校可以制定性别平等政策、组织教
效果:
2
育活动和提供资源来促进性别角色教 育。
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平等意识、价值观和社会参与能力。
3
挑战:
教师和家长需要一起合作,面对性别 角色教育的挑战和困难。
2 社会环境:
学校、媒体和同伴等社会因素对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和行为的塑造产生影响。
3 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受到基因、性格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1
早期儿童
开始认知性别和区分男性和女性角色。
2
学龄儿童
更加明确地认知到自己的性别和对性别角色的符合性。
3
青少年
经历性别身份的探索和巩固,更加明确自己的性别认同。
1 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 边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和 内化性别角色。
2 社会学习理论:
3 性别模式理论:
儿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 环境中的性别角色活动 来学习和内化性别行为。
儿童通过构建和维护一 个稳定的性别认同来发 展性别角色。
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
1 家庭:
父母的态度、行为和期望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重要影响。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发 展心理学小教教学课件
通过了解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发展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成长, 促进性别平等和包容。
性别角色的定义及意义
定义: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预期行为、方式和特点的规范。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遗传基因,性激素和大脑。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的过程。
性别角色规范;性别造型:通过给予与性别相称的玩具、鼓励与性别相称的游戏、活动强化性别角色;成人控制儿童环境的权力:母亲统治的家父亲统治的家自居作用:儿童的同性父母•精神分析理論,依據佛洛依德性心理發展過程,認為性別角色的形成關鍵期(約三至六歲)在性蕾期,孩子透過認同同性父母而形成的。
小男孩愛戀自己母親而產生「戀母情結」,但是又擔心父親的反感,而閹割他的性器官做為懲罰,稱為「閹割焦慮」,因此轉而認同父親。
•女孩的「戀父情結」,視父親為愛戀的對象,但了解到無法取代母親,轉而認同母親,學習母親的行為。
•班都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性別角色的形成是透過賞罰制度而學習到的。
家裡的父母、學校的師長、工作和社交場所,透過對某些行為所做的直接或間接的獎勵及懲罰模式,讓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和女人都學習到,如果要符合適當的性別角色,他們應該去做或避免去做哪些行為,因此,它們在合乎性別的行為上愈做愈好,而那些不符合性別的行為則會漸漸消失。
•例如男童要玩洋娃娃會被父母制止,改由提供積木、機器人等玩具,以引導男童學習表現符合自己性別的行為。
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形成的影响:–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两代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父母主观、武断、笃信权威,子女人际交往困难,被动、自卑;追求高成就动机。
–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超能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离心型父母与抑郁型子女青年期社会化的特点•在童年时代,儿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依赖程度比较大,活动空间比较小。
•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多以父母与成人的肯定、赞赏、奖励或否定、责骂、惩罚等形式被强化。
《发展心理学: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知识要点
1、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2、孩子要成为符合社会的合格成员须知的两个要素:自己的性别、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3、在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1 )孩子一出生父母首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性别( 2 )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或者其他人对待儿童的方式( 3 )给孩子取名、买衣服、买玩具、与孩子游戏、谈话、相处方式等内容都传递着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期望和标准1、男女性别差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2、社会对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3、男女的性别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特定的社会要求、性别角色4、男女性别差异从什么时候开始?5、男女性别先天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实验研究:“出生 10 小时摆布男女孩喜欢看的图片存有的差异”为例6、男女之间彼此不能理解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什么?7、男女之间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如何做到的?1、幼儿性别行为的差异表现:最早浮现在 2 岁,以活动或者游戏表现出来2、幼儿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3、 14-22 个月男孩偏爱小汽车玩具;女孩比较喜欢娃娃和毛绒玩具4、 3 岁差异更明显比如对待玩具的态度上、玩的游戏类型上5、3 岁以后幼儿的性别差异能够稳定,甚至表现出对性别角色规定的过分遵从6、 3、为什么会对性别角色规定过分遵从?(详解)7、4、幼儿性别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8、第一方面:对玩具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例子:3-6 岁男孩选择男性化玩具和剧烈游戏;女孩选择洋娃娃和肃静的游戏)9、第二方面:对同伴的选择以及与之交往的特点(倾向于和同性别的小朋友玩,有点排斥异性小朋友)1、 5 岁摆布的孩子,除了自己严格按照某一性别角色规定的标准去行动,还会以此标准评价同性的孩子2、对于不符合性别规定的小火伴,孩子会表现出拒绝和轻蔑的态度3、在幼儿园具备什么样性别特点的孩子更容易找到玩伴?4、有什么样性别特点的孩子容易遭到同伴的取笑或者忽视?5、幼儿过分刻板的性别化行为受两方面影响:对性别差异的认知和理解水平6、2.5 岁孩子就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但对于性别的完整理解要到学龄早期才干彻底完成7、孩子对性别概念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原因8、孩子对性别的认知水平受两个因素影响(三)幼儿性别的恒常性以及后果(稳定不变)1、科尔伯格的性别发展阶段(详细)第一阶段:性别同一性(性别认定)了解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二阶段:性别稳定性(性别固定)男孩总是男孩第三阶段:性别恒常性 (性别稳定)男孩留长发还是男孩2、回顾成熟的概念3、幼儿 5 岁摆布初步懂得性别的稳定和恒常性,对于性别的认识带有刻板性(具体表现)4、幼儿对于性别的判定依赖于哪些方面?5、幼儿对性别恒常性和稳定的理解水平会制约哪些方面?(实验结论详解)6、知识拓展:一些人做事情墨守成规比较死板的成因7、怎么去克服死板?患有强迫症的人所具有的的死板如何去解决?8、幼儿表现在性别角色刻板化怎么样才干消除?9、幼儿对性别稳定性的理解程度越高会有哪些好处?对同性模范的模仿行为越多10、知识拓展 1 :摹仿是怎么样产生的?11、知识拓展 2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详解“潜伏期”阶段的具体表现12、知识拓展 3 :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如何去看待1、生物因素:强调性激素、大脑两侧分化的差异2、认知因素:性别理解存在差异的三个成因(详解)3、社会因素:父母、学校、社会、媒体等多因素影响社会因素对孩子性别的塑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对于男孩会存在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2 )对于女孩会存在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3 )无论男女都会浮现一个明显的问题:自卑(4)一个人幸不幸福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1 )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养孩子会带来哪些问题?( 2 )一个人的性别倒错是怎么产生的?性倒错在程度上存有的区别(详解)( 3 )正确的养育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1 )女性家长带孩子是什么样的?( 2 )男性家长带孩子是什么样的?( 3 )选择不同的人带孩子,对于孩子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孩子从小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为他今后选择怎么生活有很大的匡助( 4 )男性的吸引力体现在哪个方面?女性的吸引力体现在哪个方面?( 5 )什么叫性吸引力?性吸引力的公式:吸引力=外在美+内在美+性感+神奇感( 6)什么叫性感?男女的性感具体代表什么( 7 )荣格的心理分析:什么叫阿尼玛?什么叫阿尼姆斯?( 8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是什么?( 9 )男孩多和父亲在一起,女孩多和母亲在一起,到了一定年龄,无论男女孩都尽可能多地和父亲待在一起( 10)为什么说和母亲在一起要遵循刺猬效应?什么叫刺猬效应?为什么要找那个刚刚好的点?( 11 )为什么说和父亲相处很容易?和父亲相处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1 )为什么父亲很忙没有时间教养孩子?( 2 )正确教养方式:父亲在管孩子时,其他家里人不要插足( 3 )正确教养方式:不管谁管孩子都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去插足,除非一种情况(4)孩子最好不要交给老人去带。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七周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分析:1.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性别恒常性发展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一致性。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
儿童从很早开始就因为不同的行为而受到奖励或惩罚。
它们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
儿童的性别偏爱和适应性别角色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观察与模仿获得的。
4.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定型化理论;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荷尔蒙的影响、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治理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性别差异的表现身体和动作方面;认知方面(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2.性别定型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人类学理论3.心理人类学理论此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而产生的。
它的前身是20年代人类学中出现的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理论。
这个理论注重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心理实验研究同人类学的自然主义调查与现场相结合。
4.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1)心理发展的遗传决定论:格赛尔的自然成熟说;霍尔的复演说;2)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意识和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自我防御机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的心理发展观;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班杜拉的心理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6)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考点分析:1.关键期关键期:指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03
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形成积 极、健康的性格特征,而冷漠、紧张的家 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消极、孤僻的 性格。
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儿童获得全面的关 爱和教育,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复杂 家庭结构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技能学习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 可以学习到社会交往的基 本技能,如分享、合作、 轮流等。
社会规范内化
同伴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 价值观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使其逐渐内化社会规范 。
社会角色认知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 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形成 自我概念。
语言与沟通
掌握基本语言技能,能够与他人进行简 单交流。
情感与表达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 ,培养同理心。
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特点分析
01
主动性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主 动探索和学习的特点。
02
模仿性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 为来学习社会规范。
03
阶段性
儿童社会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 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有不同
观察者
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儿童提供个性化 的支持和指导。
合作者
教师需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并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 社会化发展。
05
同伴关系在学前儿童社会 化中的作用
陪伴者
家长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和陪 伴,与儿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社会化过程
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社会化过程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日常的社交互动中逐渐习得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以及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这一过程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社会化过程,从社会化的定义和重要性、社会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内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与重要性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与他人的互相作用,逐渐形成社会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通过与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的互动,逐步学会社交技能、道德观念以及文化价值观念,成为一个与他人和社会交往的主体。
社会化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社会化过程,儿童能够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身份认同,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社会化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与共享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社会化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化过程的基本特征儿童社会化过程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社会化的需求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对社交技能、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也会逐渐深入。
其次,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取社会经验和知识,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最后,社会化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儿童需要在多个社会环境中接受社会化教育,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这些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内外因素儿童社会化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中的家长、兄弟姐妹等亲属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课件
平顶山学院
第十三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第四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一、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是儿童获得的第一种社会化标签。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逐渐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获得他所生活的社会 所持有的性别角色标准,且表现出适宜于性别角色的行为。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人产生的行为期望。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发展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1、性别角色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
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2、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3-6、7岁)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2)游戏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3)个性和社会方面的差异。
四、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Ø 1、生物因素。 Ø 2、社会因素。
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
性别同一
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和女性。
性别角色同一
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定型
性别定型的过程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他(她)所生活的社会
认为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情感反
应和行为态度,这个过程称为性别定型的过程,是个性社会
第十一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授课教师 | 安珍珍
?
性别角色社会化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他(她)所生活的那 个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 特征、情绪反应、言谈举止和态度等。将生物学的性别与 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入到个体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之中的过 程既是性别社会化的过程。
到惩罚和耻笑,比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
合男子汉的行为。
①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伊顿的研究:
自己性别的恒常性——同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异性儿 童性别恒常性
②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岁的儿童懂得有关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与兴趣。比较刻板。
如男孩玩枪,女孩玩不娃娃,过家家游戏。
化的重要方面。
02
性别定型的发展过程
“性别定型”过程——男孩、
女孩学习男性化或女性化角色
的过程。
儿童什么时候开 始认识到自己的 性别?
①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科尔伯格的研究:
1.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
2.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
3.性别一致性(6—7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活动
男性在智力分布上智愚两端比女性多,女性智力发展较均匀。
02
认知方面
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语言: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 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但在语言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女 孩比男孩差。 感知:男性的视敏度优于女性;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
1 2
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性别定型化理论
目 录
3 4 5
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01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01
性别定型化相关概念界定
性别 性别角色
性别定型
性别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被社会文化标准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 一种地位,是按性别来规定的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也是社 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上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02
认知方面
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及表现
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认为,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发展的趋向是:男女两 性在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幼儿时期女孩的智力略优于男孩,但不显 著。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 是,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有所下降。当男生青春高峰期到
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由于女性。
的改变而改变。
陈帼眉的研究
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孩子能区分出一个人是 男的还是女的,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3—4岁: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
与性别习惯不相符的偏差行为。 5—7岁: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 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 不哭;女孩要文静、不粗野等。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
5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男孩要胆
子大,不能哭泣;女孩子要文静,不能粗野。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性别的刻板思考降低,认识到可以把
男子气与女子气结合起来,能够接受与规定的性别角色不同的
行为。
③性别偏爱
③性别偏爱
男孩偏向男孩的活动和角色;
女孩子喜欢女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喜欢男孩的活动。一些女孩
儿童性别角色பைடு நூலகம்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4~22个月的儿童中,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女孩则 更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
儿童对同性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在托幼机构中,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
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喜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2岁时女孩对于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要求就有更多的遵从,男孩对父母的要求 的反应更趋向多样化。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进入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 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在幼儿期,这 种特点日趋明显。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 式也不相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喊叫,发笑;女孩 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通过规则协调。
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
于男孩,6岁儿童的观察力方面也发现男孩优于女孩。
02
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性别差异的表现
身体和动作方面 认知方面
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01
身体和动作方面
出生时女孩子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子快 些。走路、长牙、青春期的到来,女孩子都先于男孩子。 男孩子出生时身体比女孩子要长,有成熟的肌肉,比较 大的心脏和肺,对痛的敏感性要低一些。 男孩子身体比较脆弱。自然流产的大多数是男性。 男孩子易感染疾病。
不喜欢所谓女子气的活动。
④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男孩玩具 中性玩具 女孩玩具
男孩
女孩
15-36个月的儿童玩具的选择
三、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左右时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表现在儿童的活动
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和社会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并
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发展中。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在所有文化中,女
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还有研究显示,4岁
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