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发展史

合集下载

新闻的魅力

新闻的魅力

•Leabharlann 2008年8月1日19时,央视《新闻联播》准时开 播。张宏民和邢质斌一如往常地为全国观众播报 新闻。 •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忽略, 那天正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的纪念日。 •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新闻联播》已成 为全国人民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在 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从娱乐的角度来说,《新 闻联播》还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 “你给我每一天都是新鲜。”走过34年的《新 闻联播》看似波澜不惊,事实上,改变和创新一 直是这一栏目不变的追求。
新闻的魅力
张路宽制造

1978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到 今年,《新闻联播》走过了整整34年;《新闻联播》的片 头曲也有24年的历史了。 • 这首短短16秒的乐曲在1988年3月从作曲家孟卫东的手 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 遍的高播出频率在央视每晚的黄金时段播放,至今没有更 换过,孟卫东也因此被人们誉作“每天都能听到他作品” 的作曲家。 • 多年后,回顾自己当初为央视《新闻联播》创作乐曲的经 历,孟卫东坦言:“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 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 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短短一段16秒的乐曲,他 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淘选,只为了能“让乐曲中 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在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这次创作经历足以被载入中国电 视音乐史册。事实上,除了这首乐曲之外,他还有其他无 法被忽略的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同一首歌》。

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严格的要 求。 • 2007年罗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新闻联播》的主播 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着西装,就连颜色也没什么变化,包括 发型都要保持一样。“前两天我和台长说,我得剪头发。 我说灯光师看了我的头发害怕,怕把灯打穿了,出来影子 要扣钱的。我是为灯光师剪头发。可是台长不同意,说剪 完了头发,大家就不认识你了。” • 除了形象一成不变外,主持人还要保持严肃、庄重和沉 稳的形象。对此,罗京拿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毕福剑作比较: “唱歌我比毕福剑强,可是即使在他的节目中我也不敢表 现。我们节目的形式不同,决定了表现方式的不同。所以, 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会说‘那不是罗京吗’,可是没 有人过来。要是看见毕福剑,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 毕’。”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新闻联播主持词开场白及基本流程

新闻联播主持词开场白及基本流程

0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补充。
05
节目内容策划与呈现方式
新闻报道选题策略
01
重要性原则
优先选择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 会议、重大政策等具有重大新闻 价值的选题。
时效性原则
02
03
贴近性原则
紧跟时事热点,及时报道最新发 生的事件和新闻,满足观众的知 情权。
关注民生问题,选择与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相关的选题,提高新闻 的贴近性和亲和力。
结束语
主持人用简短的话语总结本次新闻联 播的内容,感谢观众的收看,并预告 下次节目的时间和主题。
01
02
新闻播报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依次播报国 内外重要新闻,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03
嘉宾访谈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 进行访谈,深入解读新闻背景和意义 。
05
04
观众互动环节
预告下期内发观众的期待和关 注。
04
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职责
主持人形象塑造要求
穿着整洁、大方、得体,符合新闻节目的形象要 求。
面部表情自然,微笑亲切,展现出自信、专业的 形象。
身体语言得体,站姿端正,手势自然,不夸张。
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培养
01
具备清晰、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01
创新表达方式
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 法来设计开场白,如使用比喻、排比等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02
03
突出节目特色
可以根据节目的定位和特色来设计开 场白,如强调节目的深度、广度或独 特视角等,塑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03
基本流程梳理与解读
前期准备工作安排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多样化的历程。

从最早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高清晰度电视,电视新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对新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视新闻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当时,电视机逐渐普及,人们开始注意到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潜力。

黑白电视成为人们第一次观看新闻事件的窗口,政府和电视台开始探索如何将新闻转化为电视节目。

这个时期的电视新闻还相对简单,通常是由主持人在电视台的摄影棚中朗读新闻稿,新闻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以政府官方信息为主。

到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电视新闻开始逐渐向现场报道转变。

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新闻采访和报道更加灵活和便捷。

记者们可以携带便携式摄像机前往现场采访,将实时画面传回电视台,为观众呈现真实的报道。

这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立体生动,并且观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同时,电视新闻开始探索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如专题报道、访谈节目等,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进入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传媒技术的革新,电视新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报道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记者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全球各地的事件现场,并将报道和实时直播传输给观众。

同时,随着数字广播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普及,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真实、清晰的新闻观看体验。

这个时期的电视新闻也加强了与其他新闻媒体的合作,形成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等集成化的新闻节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新闻节目,并且可以与其他观众和记者互动交流。

同时,新的技术也使得电视新闻的报道更加多元化。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新闻事件,这为电视新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简单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高清晰度以及多媒体互动的时代。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通过新闻联播,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

新闻联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和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早期的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当时的新闻联播受到了苏联的影响,采取了苏联的新闻报道模式,内容多为政治宣传和颂扬社会主义成就。

报道形式单一,语言呆板,缺乏新闻的时效性和多样性,受到了观众的批评。

这一阶段的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人们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是新闻联播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联播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节目内容逐渐增加了国际新闻和社会生活新闻的报道,语言也更加生动活泼,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新闻联播开始向着更加客观、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一阶段的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是新闻联播发展的最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新闻联播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播出,新闻联播还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

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政治、经济等重要新闻外,还增加了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成为了一个信息全面、立体化的新闻节目。

总的来说,新闻联播经历了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和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新闻需求的不断变化,相信新闻联播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十五年,《新闻联播》这样炼成

三十五年,《新闻联播》这样炼成

三十五年,《新闻联播》这样炼成作者:游免津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03期比央视历史还要长警车开道,一直开进了中央电视台。

从上面下来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而是新闻胶片。

洗印工人已经做好准备,胶片迅速被洗印出来,“然后由编辑一点一点地把它剪接起来,同时文稿编辑就写稿子,然后马上就播出。

”据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介绍,《新闻联播》刚开办的那几年,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一开始,它还不叫《新闻联播》,而是叫《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1976年7月1日开播。

新闻片由全国各地电视台提供。

当时由于技术落后,新闻片由胶片拍摄,运送新闻片都是通过飞机或者火车进行,“加上洗印编录,有的要几天后才能与全国观众见面。

”赵忠祥说。

经过近两年的试播,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原来冗长的名字被弃用。

当天的头条新闻是“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

在串联稿上,这条新闻本来排在中间的位置,后来被一条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原位置上的“河北马万水工程队勇夺新高峰”被安排到了第二条。

当时还没有中央电视台,这档节目是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新闻联播》正式开播三个多月后,1978年4月18日,据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下发的第001号文件,北京电视台才“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简称CCTV。

《新闻联播》不是中央电视台的当时的《新闻联播》并没有受到今天这般重视。

据《南方周末》报道,最初几年,国家领导人到哪个省去,都不愿意让《新闻联播》的人跟随报道,因为觉得可能不太重要。

情况在1980年11月发生了变化。

《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报道,一时万人空巷,创造了《新闻联播》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视高峰。

亿万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新闻共同目睹了国家重大时政事件,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影响力开始为国人瞩目。

第二年四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历史: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

这就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随着《新闻联播》的改进编排,《国际新闻》逐渐并入《新闻联播》。

与此同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央视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由此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

1981年10月1日,央视开始在《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时提前到19时的《新闻联播》里发布,从而确立了这一栏目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年~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并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

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了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栏目简介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

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青海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联播》等等。

当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影响力最为广泛。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

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

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

只能从每晚6:55开始,国歌和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

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

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

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

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

(完整版)中国新闻节目发展史

(完整版)中国新闻节目发展史

• 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 • 单调、缺乏形象感的口播新闻尽可
节目龙头的《新闻联播》在编排方
能地配上照片、地图、影片、幻灯
面实行了创办以来的第一次“改版"。 或字幕,20多年中一直沿用的新闻
将以前明确分为三块的国内新闻片、 片配乐的做法被取消。《新闻联播》
国际口播稿和国际新闻录像,按其 的片头和开始曲、播音员背景、预
• (3)新闻专题类节目:包括新闻专题节目、新闻杂志节目。 • (4)新闻谈话节目:包括新闻访谈节目、新闻讨论节目。 • (5)国际新闻类节目:包括国际新闻节目、对外新闻节目。 • (6)大型新闻节目:包括大型新闻事件节目、大型新闻活动节目。
2/8/2020
电视新闻节 目的5个发展
阶段
曲折 创业阶段 (1958-
2/8/2020
•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办《午 间新闻》;1985年3月开办了《晚 间新闻》。1991年7月5日,中央 台在第一套节目9:00—9:10开 始直播《早间新闻》。至此,中央 台每天的新闻播出次数已达9次计3 小时5分钟,早、中、晚三个时段 的新闻节目空档基本填补完毕。
• 上海电视台1987年7月5日开办了 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透视》
• 初创时期的《新闻联播》,它的 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 运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 则三五天,慢则十天甚至半个月 才与观众见面。
• 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使 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80 年代初,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基本 是ENG和摄影机并用,并逐步向 录像化过渡。
• 1979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两位 年轻记者张长明和王纪言用长镜 头抓拍了能享有特权的上层人士 子女乘公家轿车到王府井购物、 游玩的情景。这条解说词不多, 但纪实性颇强的批评性报道《王 府井停车场见闻》,1979年9月 12日在《新闻联播》中一播出, 顿时舆论哗然。第一次触及到了 特权思想和不正之风,引起了观 众强烈共鸣和极大的反响。这条 批评性报道起到了先导作用。

1992-2012广电大事记

1992-2012广电大事记

• 1997.6.30,央视播出72个小时的直播特别节目; 10.28,央视直播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工 程大坝成功合龙工程;11.8,央视直播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故1997年称为电 视直播年。 • 1997.7.11湖南卫视开播《快乐大本营》 • 1997.8.1 国务院(第228号)发布于9.1正式实施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 1997.12.31,江泽民通过中央三台发表新年讲话。 这是我国国家主席首次通过央视发表新年讲话。此 后每逢新年,国家主席都在中央三台发表新年讲话。 • 1998.1.1中央三台首批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 • 1998.1.11-3.1 央视派出8人报道小组,赴伊拉克报 道武装核查情况。
• 2006.2.2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 台正式开播。这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境外调频电 台。 • 2006.4.17 上海东方宽频传播有限公司与美国在 线(AOL)和MediaZone三家携手,通过网络宽 频技术向全球华人提供中文电视。 • 2006.8.30,由央视、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 制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荣获韩国首尔国际 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电视剧《守望幸福》 获得迷你剧优秀奖。 • 2006.9.6北京人民广播电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 正式开播。 • 2006.12 央视手机电视试播。
• 1996.9.1 央视第四套节目正式进入澳大利亚有线电 视系统。 • 1996.12,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 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两办”37号文件),其 中明确提出要“重点解决擅自建台、重复建台和乱 播滥放”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管理 • 1996.12.27 经中央批准,中央三台升格为副部级事 业单位。 • 1997.3.5 广西有线广播电视台开播。它是全国首家 通过广电部验收并批准正式成立的省级有线广播电 视台。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四代主播
《新闻联播》从开播至今,前前后后共有20位主播亮相。
第一代 庄重
在《新闻联播》不需要个人风格的“播音员时代”出现,端 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十分稳重,例如赵忠 祥。
第二代 辨识度高
每个人的声音都极具特点,尤其是邢质斌和罗京的声音,有 非常高的辨识度,罗京更是被誉为“国嗓”。这几位主播最大的 特点就是低调,他们几乎很少在《新闻联播》以外亮相。
《新闻联播》:变脸? 新闻联播》 变脸?
浓重的宣教意味和强调客观的新闻能融合吗? 《新闻联播》正在寻求一个答案。
2011年 2011年9月20日, 20日 中央电视台举行了 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 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 透露了部分2012 会,透露了部分2012 年的节目安排及调整。 年的节目安排及调整。 在推介会上, 在推介会上,央视公 布了一份广告招标材 按照该材料, 料。按照该材料,明 新闻联播》 年《新闻联播》将以 迁入新台址为契机, 迁入新台址为契机, 在节目片头、 在节目片头、演播室 等主要包装形态上作 出调整, 出调整,而且节目形 态与语态也将发生显 著变化。 著变化。各种新的报 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 目当中来,时效性、 目当中来,时效性、 重大性、权威性、 重大性、权威性、贴 近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近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代 有活力
《新闻联播》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他们让《新闻联播》变得相对有活的主播 团队中,为数不多用实名玩微博的。而欧阳夏丹最大的特点是她 颇具亲和力的微笑,这也是《新闻联播》中目前很难见到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新闻 行业不断地开放,越来越多的新闻发布新 平台的出现,新闻联播似乎越来不能满足 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它数十年如一日 的播报风格与政治意味浓重的播报内容也 被更多的人所诟病,新闻联播的改革势在 必行,如何改革?路在何方?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1、少而精 3、主次分明
2、实在而具体
(二)为耳朵所写
要扬长避短,做到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写作,同时,语 言还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
如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把同义词相互转换,“立即” 改成“马上”;“气候”改成“天气”。多用双音词, 如把“曾”改为“曾经”、“虽”改为“虽然”;把抽 象的内容具体化,变成形象说法。如将难以记忆的数字 转换成容易记忆的说法,如“到2000年,每3个英国人 中就有一个超过50岁”,比用“到2000年,英国超过 50岁的人数已经达到……”富于感性,容易在观众心中 留下印象。
(一)节目预告的作用
电视新闻节目的预告讲究简洁、生动,在提供重要简 单信息的同时,注重调动观众兴趣。还要注重新闻节 目的严肃性,不能搞新闻噱头,不能掺杂娱乐成分, 一句话,简洁、明了、具体、生动是节目预告的写作 要领。
(二)新闻提要的作用
新闻提要的作用是引起观众的注意,以便关切节 目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节目内容提要在节目预 告之后,其主要播报当次节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和 最吸引人的画面。 1、用典型画面配提要解说。
中国电视的诞生
这个时期的新闻节目有:《图片报道》、《简明新 闻》、《电视新闻》
《图片报道》:1958年5月第一次播出,它是中国电 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配上解 说的新闻报道形式。图片均选自新华社。
《简明新闻》:1958年11月第一次播出,是一种口语 形态的消息类新闻节目,稿件来自于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新闻部。 《电视新闻》:记者拍摄完成的以电影《新闻简报》 为样板的新闻节目。由于需要用胶片拍摄,受设备条 件的限制,《电视新闻》为不定期播出,每星期大约 播出2~3期。
简讯播出节奏快,写作就要紧凑,画面选择有代表性 的主要几个镜头加以编辑。文字上既要准确清楚,又 要言之有物,突出重要信息,最新动态。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浪潮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息获取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压力。

一个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形成高度互动、网络化和自媒体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的各个分支以及自由字母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重要的信息发布来源,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多元并驾齐驱的新闻传播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联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并保持媒体价值和行业发展动力。

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发展越来越快,舆论监管、信任危机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大众投入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新闻联播》在转型和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提高新闻质量:《新闻联播》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制作理念,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严谨性,从新闻源头、编辑、制作等方面开展严格的审核工作,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将最真实、最严谨、最具价值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2.拓宽内容形式和渠道: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广播的融合,以及新兴的移动端、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化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以新闻播报为主的《新闻联播》需要拓展内容形式和渠道,趋于多样和个性化,同时还要探索出适合这些媒介的新闻传播特色。

3.注重多方合作:在全媒体时代中,媒体间的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

《新闻联播》可以加强与其他媒体、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等合作,利用各自的内容优势,共同开展更加多样的新闻报道,有效提升新闻传播质量和影响力。

4.建设品牌和人才:品牌代表着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信誉,是媒体影响力的体现。

《新闻联播》应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内容,完善播报方式,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让新闻报道更加准确、权威、真实。

总之,《新闻联播》的转型发展之路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机遇,需要始终保持开放、创新和进取的精神,逐渐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打造自己的新闻品牌,成为更好的新闻服务者。

央视_新闻联播_的今昔_石扉客

央视_新闻联播_的今昔_石扉客

编辑部联播组当天的值班编辑手 上;要改的,也立即蹦到隔壁机 房修改;片子毙了的,垂头丧气 而去。 杨伟光改革 对《新闻联播》的开创性贡 献,无法绕过一个人。这个叫 杨伟光的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副台长,在1985年调任央视副台 长时,还完全是一个电视外行。 但到1999年杨卸任央视台长一职 时,其才华和贡献几乎获得台内 外一致公认。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升空发生爆炸,《新 闻联播》将其列为头条,并播放 了足足6分钟。将国际新闻置放 在国内新闻之前播出,这是一向 以刻板形象示人的《新闻联播》 最为出位的一次。这是杨伟光亲 自拍板决定的。 《新闻联播》在新闻领域的突 破,由杨伟光最得力的一个部下 孙玉胜协助完成。1993年,孙玉 胜率领从联播出来的一批人招兵 买马,创办《东方时空》,第一 次在中国电视界引入早间新闻的 概念。次年4月1日,孙玉胜又在
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已 经是大智慧了,而承认自己有时 也会被误导则会进而巩固你在别 人心目中的好印象。就像罗马哲 学家西塞罗说的:“任何人都会 犯错,但只有傻瓜才会一再犯错 而不思悔改。” 聪明人广读书 了解时事固然重要,但是别 忘了,小说类与非小说类书籍都 能帮你拓展世界观,激发你的新 思维和新观点。所以,让自己的 书架丰富起来吧:广泛阅读历 史类、传记和回忆类、能带你 跨过时空领略不同文化的小说类 书籍,以及那些以评论见长,或
39
修 身 ・淡泊明志・
联播之后的13分钟时段开办《焦 点访谈》,用杨伟光的话来说, 是“让评论性节目进入以联播为 核心的晚间黄金时段”。以此为 基础,央视发展成立了新闻中心 新闻评论部——这一中国电视媒 体圈内赫赫有名的先锋团队。 如果说前述改革是遵循新闻 规律打破陈规,杨伟光对《新闻 联播》的另一个革命性创举,是 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 1993年底,在《新闻联播》之 后天气预报之前,杨伟光拍板加 了一则30秒的广告。也就是从这 则广告开始,央视开始依托《新闻 联播》前后黄金时段进行点石成 金般的广告招标。而今,央视一 套和新闻频道两个频道中,并机 播出的《新闻联播》开播前后短 短数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金 额,占据了CCTV16个频道全部广 告收入的绝大部分。2007年度, 黄金时段招标总额甚至突破80个 亿。有人因此评价说,某种意义 上,杨伟光让《新闻联播》变成 了一个巨大的印钞机。 (摘自《南都周刊》2008年 1月25日 石扉客/文)

报纸发展历史

报纸发展历史

报纸发展历史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工具,报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世纪的中国汉朝。

从那时起,报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且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了现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报纸发展历史
的步骤:
1.手工制作时期
公元前2世纪,汉朝的政府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制作新闻通讯,这是报纸制作的前身。

这些通讯以手工方式制作,内容主要是关于政
府官员和国家重要事件的报道。

2.印刷机的发明
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伯格发明了打字印刷术,这项技术
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印刷质量和速度。

这个时期的报纸以新闻为主,内
容丰富,读者群广泛。

3.新闻业的兴起
19世纪初,新闻业迅速发展,成为报纸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报纸成为市民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

4.电报的出现
19世纪中期,电报成为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使得新闻可以实时传输。

这项技术改变了报纸的媒介特性,使它能够更加快速地报道新闻。

5.新闻联播的创立
20世纪初,新闻联播开始在一些报纸上出现,使得不同报纸之间可以分享新闻资源。

这项技术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合作和交流,使得新
闻报道更加全面。

6.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报纸在数字化时代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

报纸开始和互联网平台合作,将内容发布到
网上,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多元需求。

总之,报纸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手
工制作到数字化转型的漫长过程。

随着新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报纸在未来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新闻资源。

中国早期电视栏目发展回顾

中国早期电视栏目发展回顾

中国早期电视栏⽬发展回顾2019-08-13要想翻开中国电视节⽬的历史,毫⽆疑义,要从中央电视台启程。

中央电视台创⽴于1958年,当时的称谓是北京电视台。

这年的5⽉1⽇,北京电视台(央视前⾝)开始对北京市仅有的50台电视机试验播出,播出串联单如下。

19:00播出台标和开始曲,并预告节⽬。

19:05《⼯业先进⽣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庆祝“五⼀”座谈》19:15纪录影⽚《到农村去》19:25诗朗诵《⼯⼚来了三个⼤姑娘》、《的号⾓》19:30舞蹈《四⼩天鹅舞》、《牧童与村姑》19;50苏联科教⽚《电视》我们从以上节⽬单可以看出,雏型的中国电视是从⽆栏⽬状态开始的。

对于电视栏⽬,我们不仿有个明确的定义。

那就是指在固定时段、固定时长、固定名称、固定对象播出的电视节⽬。

当时的北京电视台,还没有受众市场,更没有竞争市场,甚⾄没有形成稳定的制作队伍,所以节⽬的编排结构为随意性编排,属于有什么编什么,有多少编多少的状态。

观众的接受⼼理也处于对新鲜事物的亢奋状态,有什么看什么,看什么爱什么。

随着电视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电视受众规模的⽇益扩⼤,电视制作队伍的⽇趋稳定,1960年1⽉1⽇,北京电视台开始试⽤固定时间表,并⾸次设置⼗⼏个电视专栏固定化的栏⽬,如《电视新闻》、《科学常识》、《医学顾问》、《国际知识》、《少年⼉童节⽬》、《体育爱好者》等。

内容涉及⼯业、商业、以及⾸都建设、祖国各地、新⼈新事等。

这⼀举措,预⽰了中国电视栏⽬化的启动,从频道结构分析,这些栏⽬既有新闻类,⼜有知识类,还有娱乐类,表现了我国初期电视节⽬的多功能趋向。

接下来,六⼗年代⾄⼋⼗年代中期,是中国电视节⽬栏⽬化的创型时期。

这个时期的明显特征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军,⼀统天下,推动中国电视栏⽬化的前移。

在这个时期,有⼀批为当时⼴⼤观众和社会所欣赏和关注的电视栏⽬脱颖⽽出,成为中国电视史上⼀个⼜⼀个的亮点。

开办于1961年的《⽂化⽣活》,是当时北京电视台(央视)的主时栏⽬。

新闻联播史

新闻联播史
1978日创办的《新闻联播》是中国大陆知名度 最高、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开播当天播出的头条新闻是 《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1979年1月中国领导人 邓小平首次正式访美,1979年9月采制的批评性报道《王府井百货 大楼停车场见闻》,以及从1980年11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 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均在《新闻联播》首播,创造 了《新闻联播》发展史上一轮又一轮收视高峰。
新闻联播开头曲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 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 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 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 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 《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 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 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 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
意义

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 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 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 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 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 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 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它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 教科书。
最早的女主播——李娟
李娟是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批播音专业学员,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3年李娟被选调入中央电视台。1980年中央 电视台推出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李娟成为全国收视率最高 的名牌节目的第一批主播。她从事播音工作达35年,一度是家喻户 晓的播音明星,在80年代主持《新闻联播》期间曾多次采访来华的 外国首脑。1993年,李娟在美国出席第20届“艺术传播国际会议” 期间,曾被知名度很高的华裔女主持人宗毓华邀请访问了CBS电视 台,受到了国际同行的欢迎。

3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感想

3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感想

3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感想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史: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

王宁正式退居二线。

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

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新闻联播两则史实

新闻联播两则史实

新闻联播两则史实粮食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今年两会期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曾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当时,习近平提到,“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

他说,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这些孩子。

过去谁没饿过肚子?但人很容易健忘。

”习近平强调,我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格局长期不会改变。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提到粮食问题,还有两个背景值得一提。

一个是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对全球农业及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冲击,对我国粮食供应、市场价格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央视财经此前曾报道称,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影响有限,“作为主粮的小麦和水稻,我国基本上不需要进口。

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小麦、玉米、大麦数量在中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均不足1%。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专家表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重任实际在国内。

“我们一定要重视国内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包括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翻身仗、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立足国内的资源,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另一个背景则是在国内。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粮食生产面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持续高涨等因素相互叠加的特殊不利局面。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政知君注意到,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农业农村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据《新闻联播》披露,李克强首先去了农情信息处,听取了春管春耕等汇报。

现场,李克强提到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物价大幅上涨、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和农业生产面临新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
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
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电视的媒体功能有了进一步体现。

到1960年5月,在广播大楼院内设计建设的北京电视台
“新楼”落成。

建设有面积分别为600平方米、150平方米和40平方米的大、中、小三个演播室,有一个电影机房和两个导演控制室。

此外还有电影审看间、道具制作间、化
妆间、演员休息厅等附属用房,在地下室筹建了洗印车间。

北京电视台开始步入正轨。

1978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英语缩写为“CCTV”,对外称“中国中央电视台”。

当晚,更换后的新台标映现在屏幕上,从此,揭开中央电视台新的一页。

第一次播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并成长为中央电视台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凝聚了电视人多年的辛劳和汗水。

试办初期,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面较窄,不包括国际新闻,大部分新闻节奏缓慢、冗长拖沓。

为此,北京电视台新闻部
于1977年分别召开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问题。

与此同时,全国电视台开始定时转播北京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节目。

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正式打出栏目名称字幕,开始定名播出。

中断了多年的播音员出图像向观众预告节目的形式,也于同日恢复。

由于当时录像设备尚未引进,因此《新闻联播》创办初期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为19点至19点20分。

1982年9月1日起,党中央明确规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

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
布机构。

因为《新闻联播》的发展和影响,在我国众多大众传播媒介中,中央电视台作为新闻发布机构,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2003年是《新闻联播》节目创办的第二十五个年头。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联播》始
终坚持“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继续雄居全国同行业栏目收视率第一。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串联单
·战斗在车间的党支部。

5分。

(上海电视台)
·小靳庄在斗争中前进。

5分。

(天津电视台)
·敢斗修正主义的先锋战士。

4分30秒。

(武汉电视台)
·朝气蓬勃的党支部。

5分10秒。

(北京电视台)
·陈锡联副总理会见尼日利亚青年代表团。

1分40秒。

(北京电视台)
·谷牧副总理会见埃塞俄比亚政府贸易代表团。

1分5秒。

(北京电视台)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问红星中朝友好公社。

8分15秒。

(北京电视台)
2003年7月1日《新闻联播》串联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京开幕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14分钟
·温家宝出席香港特区政府庆回归升旗仪式,1分50秒
·温家宝出席香港特区政府庆回归六周年酒会并发表重要讲话,6分24秒
·香港民众以各种形式庆回归六周年,1分17秒
·李长春将出访古巴、阿根廷、新西兰三国,12秒
·誓言铮铮跟党走歌声嘹亮唱辉煌各地欢庆党的82岁华诞,2分1秒
·三峡电厂2号机组今天开始72小时并网试运行,1分46秒
·淮河干流全线涨水防汛形势日益紧张,1分26秒
·美国国防部公布美侦察机遭朝鲜战机拦截的录像,33秒
·俄敦促伊朗尽快签署核安全保障的附加议定书,33秒
·伊拉克费卢杰一清真寺发生爆炸至少5人死亡,28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