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课隶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前一课介绍了夏商周的更替——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早期国家。

而本课则是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成就。

可以说这三代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2.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第一部分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从功能类型到铸造方式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所具有的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在第二、第三部分中,通过对甲骨文内容及造字特点的讲述,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第三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与第三部分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三部分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1.能够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置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想象其生产和创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力。

2.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描述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从《甲骨文字形举例》中,比较、观察得出它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且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体会中华民族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认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从而理解甲骨文的地位和价值。

2.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2. 甲骨文的特点及其辨认方法;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 青铜器的分类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形态,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简要讲解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分类。

3. 操练: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4. 讲解:讲解甲骨文的辨认方法,以及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5. 拓展:通过视频、图片展示,介绍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

6. 总结:归纳总结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特点和意义。

7.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青铜器模型,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象征意义。

8. 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表达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形态和制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青铜器模型:让学生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增强对青铜器的实际感受和认知。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和制作青铜器模型时的表现,看是否能正确辨认甲骨文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描述,看是否能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3. 通过学生的反思,看是否能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商周时期3、青铜制造业中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范围广探讨: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统称为“青铜文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器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

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过渡: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展示:二、甲骨文记事1.什么是甲骨文?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指导学生看书24页25页相关文字,找出问题答案)教师:王XX(清):一片甲骨惊天下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问题: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甲骨文的地位如何?展示:(1)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方面、(2)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2.5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5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及用途;甲骨文的定义;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阅读、分析、思考,了解青铜礼器的作用和司母戊鼎的工艺成就。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探究究、个人独立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先秦地对文明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CBA总短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的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全尊鼎、角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米,为法长方形,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正面刻有“中国球至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云杯”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司母戊鼎模型而造的。

CA总军的奖杯为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本课我们将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做工精湛、技艺高超的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对中国文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一:楚王问鼎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转而向东发展。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预习】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欣赏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2.青铜器的分类与艺术特点3.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4.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5.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与艺术特点,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甲骨文临摹或创意设计,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讲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其美学价值。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联系与影响。

5.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甲骨文临摹或创意设计,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甲骨文临摹或创意设计作品的质量,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相对较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4.实物: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或模型。

5.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传承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互 动关系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两大 代表,在文化传承上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青铜器的制作和铭文内容常常 受到甲骨文的影响,而甲骨文的书写 和传承也离不开青铜器的支持和推动 。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价值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 ,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们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 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古代艺 术、工艺、文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 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为现代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借 鉴和启示。
05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80%
起源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 青铜时代。
100%
早期发展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 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 、乐器、兵器等。
80%
地域分布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纹饰
造型多样
青铜器造型丰富,包括酒 器、食器、水器、乐器等 ,每种器型都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纹饰精美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兽 面纹、龙纹、凤鸟纹等, 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展 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 具有象征意义,如鼎代表 权力和地位,饕餮纹象征 神秘和威严。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CONTENCT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定又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食器:乐器:兵器酒器生产工具繁荣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以及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阐述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学生就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其制作工艺对后世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加深对青铜器文化的理解。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新课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指导学生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示、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象,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3、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第一手资料对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难点: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了解它们。

(二)、新课讲授师生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阅读教材第25~26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2.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示它的纹饰。

观看后,要求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

3.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雄伟。

②纹饰古朴。

4.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当补充材料,指导学生欣赏,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雄伟外,还有精美的一类。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前面所见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

在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从而说明青铜器种类繁多。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5.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各种青铜器中,是不是见到了生产工具呀?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在商代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广泛地用于生产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这主要是由于青铜在当时还是稀少的,它比较贵重。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成就;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年代及其历史价值;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讲述法;2.案例分析法;3.讨论法。

教具准备1.PPT课件;2.图片资料;3.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以及讲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故事,引发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学习1.青铜器o基本概念:带领学生学习青铜器的定义,了解其制作方法和基本用途;o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o重点讲述:介绍青铜器制作的主要流程,以及其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甲骨文o基本概念:带领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用途;o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o重点讲述:介绍甲骨文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历史研究价值。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主题是“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2.案例分析:教师可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小结与作业1.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进行总结;2.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思维导图,内容应包括其主要特征、历史背景、研究价值等。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夏商周”,第11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具体内容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及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它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能辨认一些简单的甲骨文。

3.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甲骨文的认读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重点: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及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甲骨文卡片、青铜器模型。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商朝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商朝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出甲骨文和青铜器。

2. 讲解甲骨文(1)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

(2)讲解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如:图画性强、结构简单等。

(3)展示甲骨文卡片,引导学生辨认一些简单的甲骨文。

3. 讲解青铜器(1)介绍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2)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如:纹饰丰富、造型优美等。

(3)展示青铜器模型,让学生感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4.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尝试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名字。

(2)讨论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餐具、礼器等。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选择题,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甲骨文(1)发现及地位(2)基本特点(3)简单辨认2. 青铜器(1)种类、用途(2)艺术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甲骨文的基本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2. 答案(1)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图画性强、结构简单、形声字多等。

(2)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纹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工艺精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沟通中探究学问猎取学问,享受胜利猎取学问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制造的辉煌成就,培育学生喜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化,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1)教法1、图片观赏法2、问题探究法3、情境体验法(2)学法1、观看分析法2、自主探究法3、合作沟通法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七、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

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二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分,了解汉字的演化;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熟悉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把握它与今日汉字的渊源关系。

2、依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胜利、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3)嬉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用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用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以及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内容以及它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过程、种类及用途,理解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内容,认识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种类及用途、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件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实际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过程、种类及用途,让学生了解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青铜器,分析其特点、用途,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讲解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内容,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临摹甲骨文,体验古代汉字的美感。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与青铜器或甲骨文相关的趣事,增强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用途2. 甲骨文发现结构特点内容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

答案要点:(1)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礼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品等。

(2)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记录文字、传承文化、促进汉字发展等。

2. 拓展延伸:请查阅资料,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资料、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青铜器与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Chapter
青铜器对甲骨文影响
青铜器作为礼器,其形状、纹饰和铭文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观念,为甲骨文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载体。 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记录了祭祀、战争、盟约等重 大事件,为甲骨文的书写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发展推动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如刻刀 、铸范等,为甲骨文的刻写提供了技术支持。
甲骨文发现
1899年,清朝学者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刻有符号, 经过研究认为是古代文字,并将其命名为“甲骨文”。此后 ,大量甲骨被发掘出来,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甲骨文发展历程
早期甲骨文
商代早期,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 上,字形较小,笔画细瘦,内容
多为祭祀、卜辞等。
中期甲骨文
商代中期,随着青铜器的发展,甲 骨文开始刻在青铜器上,字形逐渐 变大,笔画粗壮有力,内容也更加 丰富多样。
观看有关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视 频资料,如纪录片、讲座等, 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源,了 解更多关于青铜器与甲骨文的 知识和信息。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参观博物馆等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有关青铜 器与甲骨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
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
参观博物馆或文物展览,了解更 多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和历史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和工艺水平,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甲骨文的发现与意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等地。它是研究商代历史文 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难点解析与讨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多个步骤。其 中,制模和翻范是关键环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讨论具体的铸 造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工艺。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秀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秀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秀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二、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感知理解: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组织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1)计算两道数学题。

①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②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2)铸造过程中的六项工程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多媒体、启发、讨论、直观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独学、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
附1:学案(10分钟)
一、独立自学【温馨提示:1.历史阅读方法指导:抓住时间(时期)、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影响(意义、作用)。

2.学习要求:在课文划出相关答案,不会的问题标出记号,10分钟)】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出土了铜镜。

2.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乃至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和。

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4.⑴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⑵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⑶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P23——24
5.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6.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3-24
(二)甲骨文记事
1.⑴什么是甲骨文?⑵在哪里出土的?⑶是怎样被发现的?⑷记载了什么内容?⑸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始于什么时候?P24—25
2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⑵什么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⑶什么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⑷甲骨文对汉字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25
二、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前后桌4人为一组讨论,时间5分钟)
司母戊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

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在商朝时期能成功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从高、大、重、花纹、规模去分析)
附2: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精品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丰富的内容等。

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6年是我国农历猴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猴”字()
A B C D
二、问答题
1.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甲骨文对今天汉字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记忆方法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如红色划线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