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一、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古今汉语词汇之间的关系既有集成又有发展。

继承使汉语相对稳定,发展又使古今词义有不同的特点。

在汉语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了解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状况,既有助于了解古代词汇,又帮助我们了解现代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消亡和沿用1、古语词的消亡词汇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有些旧的社会制度、习俗的变更,这样与其相对应的词语就相对地在历史的发展中消亡了。

如,犙、牭、魖(使人耗财的一种鬼。

)、轺(一种小型马车。

)、刵(古代一种个耳朵的刑罚。

)、卣(一种圆形肚大口小,有盖,提梁的酒器。

)2、后代新词的产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的深化,新观念,新思想大量产生。

这些变化都要求语言来适应,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新词。

如,春秋时期:冶炼:鍼、铸、锻。

伦理:孝、悌、德、勇。

汉唐时期:由于与一些少数民族的往来,一些佛语大量的引进,以及一些植物的名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

葡萄苜蓿圆满世界明清时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渗透,许多科学术语出现在汉语中。

地球测量推论透视几何3、古今词的沿用从古语词发展到今语词,有一些基础语词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些基础词也是构词的基础。

自然:日月雨水山火人体:目眉手足动物:牛羊马豕社会关系:父母子孙双音词:窈窕参差4、词汇的发展趋势①词汇量又少变多甲骨文:4500多个。

《说文解字》9353个。

《康熙字典》47035个。

《现代汉语词典》76000个。

②表意由粗疏变得精密相:审视互相衣:襟、袖、袂③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多音节发展但我们不可忽视,在古语词中也有大量的双音节词,主要表现几种形式:叠音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孔子燕居,申申如也。

联绵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
宗教文化词汇的特点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

古代汉语练习——词汇

词汇练习[练习一]一、说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1.运斤.成风——2.不刊.之论——3.口诛.笔伐——4.家给.人足——5.苟且偷.安——6.不足为训.——7.洞.若观火——8.尾大不掉.——9.日薄.西山——10.比.肩继踵——二、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1.楷.模——2.逗.留——3.讽.诵——4.树艺.——5.功伐.——6.劝.勉——7.字.孕——8.法则.——9.容止.——10、丰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根据同义联合的构词方式另造一个含有其字的双音词。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孟子·公孙丑上》)2.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3.以防.止水,以沟荡水。

(《周礼·地官·稻人》)4.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

(《晋书·潘岳传》)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内储说下))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7.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8.、郭林宗至汝南造.奉高。

(《世说新语·德行》)9.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论语·雍也》)10.马逸.不能止。

(《左传·成公二年》)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梁惠王上》)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孟子·梁惠王上》)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蔺列传》)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史记魏公子列传》)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柳宗元《捕蛇者说》)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孟子·梁惠王上》)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9、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5.四极发,发:倒塌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

周:普遍7.炎:火花。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8.淫水:洪水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

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1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近人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6.汉字字符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汉字是表意字符。

17.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背诵:六书:一曰指事。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词汇

1、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如 “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
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2、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①任何新事物、新思潮的出现,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新 词来表达,就会产生很多新词;
②同时反映旧有事物或概念的词的改换、更新,也会产 生新词。而新词产生后,往往导致旧词的消亡。如:
“舟——船”、“梁——桥”、“足——脚”、
有缓急非有益也。
词义辨析练习一:请解释下面加横线词的词义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4、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5、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6、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 8、其游戏,好种树麻菽。 9、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10、动静有常,大小殊异。 11、非常之事,常人所骇。
为词义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
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
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例如: 古义
今义
恨 遗憾、不满
痛恨、怨恨
怨 怨恨、痛恨
埋怨
诛 责备
杀戮
感激 愤激
感谢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


谣言
中性 贬义
下流
中性 贬义
吹嘘
如:信誓旦旦 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
伐木丁丁 关关雎鸠
杨柳依依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咄咄逼人
在古汉语中,此类叠音词应用较广,但是,叠 音词的两个字只表示音节,只有重叠起来才表示特 定的意义,与分开后的单字意义无关。
(2)联绵词:一般是由两个音节组成,这两个音 节在语音上大多有联系,表示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 类型:①双声联绵词:参差、仓促、琵琶、伶俐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水池; 堤岸。 庄子达生》 思考: 而游于塘下。 防坊堤隄塘唐坟坋” 思考:,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歌 个意义上同义。)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生春草 秋水》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 秋水 盈虚
知道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艰难 恐惧 知道 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洪水 减少 道路 朋友
⑶、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道路 攻打 漂亮 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呼吸 抵挡 丢失、 池—护城河 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丢失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有趣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

有趣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

有趣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
一、单音节词与多音节词。

1. 单音节词。

- “走”
- 发音:zǒu。

- “兵”
- 发音:bīng。

2. 双音节词(连绵词)
- “参差”
- 发音:cēn cī。

- “踟蹰”
- 发音:chí chú。

二、古今异义词。

1. “妻子”
- 发音:qī zǐ。

2. “卑鄙”
- 发音:bēi bǐ。

三、一词多义。

1. “绝”
- 发音:jué。

- 词性: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2. “数”
- 发音:shù、shǔ、shuò等(根据不同意义发音不同)
- 词性:名词、动词等。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中的“军”
- 发音:jūn。

- 原本词性为名词,军队的意思。

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是“驻军、驻扎”的意思。

2. 形容词作名词。

- “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
- 发音:jiān、ruì。

- 原本“坚”是形容词,坚硬的;“锐”是形容词,锐利的。

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

古代汉语词汇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词汇基础知识
“驱,马驰也。”“驰,大驱也。” 《说文》:“国,邦也。”段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
4
第二单元 古汉语词汇常识(电子教案)
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说文》:“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
统言不别也。” 《说文》:“牙,壮齿也。”段注:“统言之,皆称牙称齿。析言之,则前
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庄公 29 年) 于囊于橐。(诗经·大雅·公刘)——毛传:“小曰橐,大曰囊。”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教化。(屈原·离骚)——王逸注:“近曰 离,远曰别。”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经·大雅·生民)——毛传:“直言曰言,论难 曰语。”孔疏:“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 在字典词典中对同义词的辨析就更多了。如: 《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 琢,石谓之磨。”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邢疏:“此对文尔,散则草亦 名华。” 《说文》:“观,谛视也。”“觇,窥视也。”
第二、以字典、词典或注释汇编的形式体现 秦汉之际,出现了《毛诗故训传》、《尔雅》;汉代有《说文解字》、《方言》、 《释名》等。我们今天研究古汉语词汇应该以以上字典、词典为基础。 第三、表现在前人对古书的注疏中 如《十三经注疏》(按:十三经指《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 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和《孟子》),以及清代学者对《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 字典和词典等作的注释,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把传统语言学中词汇研究成果概括为下面几点: 第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研究 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通常一个字就等于一个词,因此字义大致和词义相 当。《说文》就是通过字形的分析探求字的本义。后来学者对它的研究,值得我 们借鉴。如:

古汉语的词类

古汉语的词类

第一章古汉语的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

如根据是否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划分出普通名词这一类。

在划分词类的过程中,词义也可作为一种虽不严密,但却迅速的判定依据。

如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等。

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词类的划分方法,将古代汉语的词类比照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它有它的独特特点,而作为承接着主要语法功能的词,必然会带有这种特点(词无定类)。

但是现阶段的词类的讲解,主要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现成的语法体系,使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陷入了很多矛盾的地方。

所以一部分专家主张重写汉语语法。

但是事实上,在汉语中,不但一词多义,而且一义也有不同用法。

因为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便影响它的词类。

所以前人称之词无定类。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不少词类活用现象,但是能活用的也就是少数词,并且活用的范围十分有限。

所以词是可以划分为固定的类型的。

古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凡是能够单独充当结构成分的是实词,反之是虚词。

从词义的角度看,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实际意义,概念),虚词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表示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等)。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后两者有的归为虚词)。

虚词的分类一般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因为在古汉语中的虚词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对于实词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名词名词包含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个小类。

从语法功能看,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要活跃些。

动词动词包含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

形容词包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在古汉语中,性质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也不部分双音节词),状态形容词以双音节为主(也有部分单音节词)。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200个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200个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200个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二、连词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文常用词汇

古文常用词汇

古文常用词汇古文是指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文字。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文有其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文词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遗产。

一、时间词汇1. 晨:早晨、清晨2. 暮:傍晚、黄昏3. 晦:日暮、月亏4. 霎时:极短的时间二、地点词汇1. 囿:边界、范围2. 曩:从前、以前3. 漠:远、遥远之地4. 华胄:指中原地区三、感情词汇1. 惆怅:忧愁、伤感2. 恬淡:安逸、宁静3. 悠然:闲适、悠闲4. 惘然:失望、迷茫四、描述词汇1. 隽永:优美、持久2. 纤尘不染:洁白无瑕3. 凄凉:孤寂、萧条4. 骈拇:成双成对五、动词词汇1. 翩翩:轻盈地飞舞2. 踌躇:犹豫不决3. 昏聩:愚昧、无知4. 陶醉:沉浸、忘我六、文学词汇1. 玄言:深奥的言辞2. 奇文:独特的文辞3. 凄婉:悲伤而感人4. 咏史:歌颂历史七、自然景观词汇1. 鸿鹄:形容气度高贵的鸟类2. 瑶池: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3. 渺茫:模糊不清、遥远4. 翠竹:绿色的竹子八、人物词汇1. 羽士:指以文学为职业的人2.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3. 佳人:美貌的女子4. 志士:有远大抱负志向的人九、社会词汇1. 仆从:随从、仆人2. 纳降:接受投降3. 心腹:亲信的人4. 士人:指读书人、知识分子以上只是一部分古文常用词汇的介绍,读者在阅读古文时还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古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丰富了汉语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促使更多人热爱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响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雌雄原本只用来
今“泛渔指舟唱 唱晚歌,。响王穷勃彭《蠡腾之王滨阁。序”》区 在:别 却鸟也类用、来禽指类兽,类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
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
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題庫詞匯部分一、填空1.古今詞義的演變在詞義範圍上有__、__、__、__几種情況。

2.“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塘”的本義是__,這裏用的__義。

3.詞的本義是__;引申義是以__引申出來的,更正確地說,是以__發展出來的;假借義,假借的意義和本義是__的,用朱駿聲的話說,即所謂“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4.從其與本義的關係看,引申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__,一類叫__。

5.古漢語同源詞是指 ____ 。

二、選擇1.“兵”的本義是__。

a 士兵; b 兵器; c 戰爭; d 軍事2.“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齊發”中“書”的意義是__。

a 書籍;b 書信;c 書寫;d 文字3.“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句中,“過”的意義是__。

a 錯誤 b 責備; c 過失; d 超過4.“故中禦而從齊侯”中“從”的意義是__。

a 跟隨;b 聽從;c 追趕;d 隨從三、解釋下列各組詞,並標出各項意義之間的引申關係1.發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暮見火舉而俱發。

雷乃發聲。

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

2.舉後刺史蔣榮,舉臣秀才。

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也。

獲諸侯之師,舉地千里。

3.理有理人之制,而不要郡邑。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4.書秦昭王聞之,遺趙王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昔者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

5.封封王子比干墓。

宿不敢封殖此樹。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6.報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我報路長嗟日暮。

7.誠是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

今陛下矜憫愚誠。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8.當今人主之於言也,悅其辯而不求其當焉。

當食不歎。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9.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公不見信於人。

10.益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雖殺之無益。

雍水暴益,荊人弗知11.治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

將郡縣居治無恒故也!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同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12.裁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刪裁繁蕪。

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

13.達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屋極有窗以達氣。

一達謂之道。

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趨直上,幾達天都側。

14.亡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15.長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

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

16.道郡縣逼近,催臣上道。

道古今而譽盛德。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臣之所好者,道也。

17.狂早歲,犬多狂死。

(箕子)乃被發佯狂為奴。

狂飆起而妄駭。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18.勝田忌一不勝而再勝。

真黃山絕勝處。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數石之重,中人弗勝。

19.相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即相率歸降。

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20.立故為立廟,號朝雲焉。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路拱而立。

21.過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

愈貞元中過泗洲,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求,無乃爾是過與?且爾言過矣。

是誰之過與?22.道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朝聞道,夕死可矣。

臣之所好者,道也。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道之以政。

23.即來即我謀。

項羽即日因留沛公飲。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四、根據部首含義說明斜體字的本義和句中義1.有美玉於斯。

2.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

3.昭王南征而不得,寡人是問。

4.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5.將郡縣居治無恒故也。

6.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7.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8.吾何快於是?9.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0.與寡君同好,何如?五、指出下面加下斜體詞語的古義和今義1.穆公訪諸蹇叔。

2.善為國者,倉廩雖實,不偷于農。

3.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4.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5.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

6.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7.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8.赦之,以勸事君者。

9.師退,次於召陵。

10.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11.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1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13.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

14.夷維子執策而從。

15.孟嘗君就國于薛。

16.少益耆食,和於事也。

17.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

18.韓厥俛定其右。

19.誰習會計,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20.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21.涂有狂夫,投刃而候。

22.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河。

23.之二蟲又何知?24.遇丈人,以杖荷蓧。

25.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26.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27.宋以郜大鼎賂公。

28.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29.厲王止謗。

30.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31.堂上不糞,則郊草不芸。

32.吾聞漢王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33.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34.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35.孟子去齊。

36.貨而不售。

37.孝公弗聽,時時睡。

38.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

39.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0.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1.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2.願受一纏而為氓。

43.先帝不以臣卑鄙……44.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

45.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

46.期山東為三處。

六、指出下列句中加下斜體詞的本義及在文中的意義1.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

2.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九月叔苴。

4.及主公即位。

5.文首白喙。

6.零雨其濛。

7.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8.抱布貿絲。

9.人而無禮,不死何為?10.鬼侯有子而好。

11. 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12. 穎考叔為穎谷封人。

13. 並概青雲。

14. 齊軍萬弩齊發。

15. 子張學干祿。

16.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7.君子引而不發。

18.塞向墐戶。

19.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0.蔡潰遂伐楚。

21.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22.謀動干戈於邦內。

七、閱讀下文,注意加斜體的詞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把加下劃線的詞按古今詞義相同、不同分為兩類,逐一注明在文中的含義。

2.整理“師”、“從”二詞的詞義系統(本義、引申義、引申類型、方式、結果),並引出書證。

八、辨析下列概念間關係引申義與假借義同訓與反訓同音詞與聲訓九、解釋下列句中帶斜體的詞語,並指出哪些是合成詞,哪些是兩個單音詞或詞組1.天下國家,本同一理。

2.今肅結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3.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6.子疾病,子路請禱。

7.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

8.倉廩實而知禮節。

9.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10.璧有瑕,請指示王。

十、解釋下列各句中斜體詞1.故不能推車而及。

2.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3.孟嘗君使給其食用。

4.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5.宋多責賂于鄭。

6.孟子去齊。

7.見靈輒餓,問其病。

8.犬從穴中暫出也。

9.於予與何誅?10.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11.樹藝五穀。

12.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3.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14.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15.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16.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

17.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

”18.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19.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十一、寫出下列各詞古今詞義最主要的不同之處,並說明詞義演變的類型謗池憤恨愛臉幣賂十二、試對下列幾組同義詞進行分析,指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得,能;言,語;誰,孰;皮,革十三、下列句中斜體詞,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詞性、意義和用法有什麼不同?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諸君。

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不可,直不百步耳。

齊因乘勝盡破其軍。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匈取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

獻公說,曰:“璧則猶是也。

雖然,馬齒亦益長矣。

十四、標點翻譯1.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服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者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勿服不踰月而國人莫之服2.鄭人游於鄉校以議執政然明(鄭大夫)謂子產(鄭大夫)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3.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曰豎儒夫天下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縱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落魄:失意的樣子賢豪:有權勢的人傳舍:即驛舍,供人休息的地方倨床:坐在床邊4.傳記云武當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嶽一名仙室中嶽佐命之山應翼軫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周回六百里環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嵩高之儲副五嶽之流輩唐虞柴望遍祀之地七十二福地之一乾兌發原盤亙萬里迴旋若地軸天關之象地勢雄偉非玄武不足以當因名之曰武當自佑聖真君上升之後宮觀巍峨神仙隱顯歷代封崇不可枚舉至元二十三年 (1286) 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承應御前充武當山都提點奏奉護持聖旨累降禦香祝願祈福黑虎巡廊烏鴉唱曉實塵外之境也( 《武當福地總真集·武當事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