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 日本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件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1.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A.山地、丘陵B.平原、丘陵C.平原、盆地D.高原、山地2.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A.法国B.俄罗斯C.德国D.英国3.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水电B.火电C.核电D.地热发电4.读法国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里属于气候。
葡萄主要产区是,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海峡B是C是域D是流E是城市F是(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板书设计】第四节法国一、欧洲经济大国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2.气候与农业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葡萄酒畅销世界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二、文化和旅游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等。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了解其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4.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特点4. 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5. 日本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 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介绍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4. 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介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5. 讲解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介绍日本农业发达,稻米、畜产、蔬菜、水果等产量均较高。
6. 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介绍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其他方面,如科技、教育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海岸线特点;(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3)了解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掌握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利用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搜集资料,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主要产业;(4)通过图片,观察日本的城市面貌及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拓宽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2)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3)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产业分布;(4)日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日本地理、文化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地图、图片、资料等;(3)设计教学活动及提问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日本地理、文化相关内容;(2)搜集日本经济、城市等方面的资料;(3)准备课堂发言及提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日本气候、经济方面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初中地理_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5)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民族、语言、服饰等人文概况。
并用实例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6)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特点、分布及原因、发展现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弊。
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
4.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5.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6.教学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对学习地理的态度是学好地理课前提,通过观察了解有一半多的学生是比较喜欢地理这门课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上,面向全体将是一个关键,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使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使学习不再是学生头疼的问题。
独立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案与反思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经纬度位置——23.5 °N—45 °N、125 °E—145 °E研学内容(二):日本的范围1.日本领土的组成。
2.日本国土的特点及影响。
研学成果:1.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附近近千个小岛组成的岛国,国土南北狭长。
2.国土南北狭长研学内容(三):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研学成果:山地、丘陵广布(约占1/3),沿海平原狭小。
研学内容(四):日本的自然灾害1.火山地震给日本人生活带给哪些影响。
2.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研学成果:1.(1)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火山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合作的精神。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板块的运动,深入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课堂总结【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初中地理_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2.分析日本的气候、地形、河流特点等自然环境3.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过程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文字资料、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组成。
2.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谈话导入(5分钟)日本作为当今世界强国,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提到日本,同学们会联系到什么呢?学生可以用以下地理事物来描述日本,如樱花、富士山、和服、寿司等。
日本的位置和组成(约10分钟)1.位置:展示世界地图和亚洲分区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日本,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展示日本地图,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2.组成:展示日本轮廓图,观察日本的领土组成。
查找面积最大的岛屿、纬度最高的岛屿【合作学习】读世界地图和亚洲分区图、日本地图,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附近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临近日本海和东海日本的经纬度位置为(30°N—46°N,130°E—150°E),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自主学习】自北向南,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其中面积最三、【教后反思】四、【板书设计】学情分析从认知方面来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电视剧中频繁出现,最近还与我国争夺钓鱼岛,陌生在于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学生可能更有兴趣了解。
这些都能反映出学习这一节的重要性。
效果分析这节课是学习国家地理的第一课,教材中有地形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相对有限,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树立全球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3.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掌握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国家的基本情况,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日本的文化特色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
3.掌握日本的文化特色。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日本的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文化体验法:通过介绍日本的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文化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案例材料。
3.准备日本文化特色的介绍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日本。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地图和图片,回答有关日本地理位置和特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
5.拓展(10分钟)介绍日本的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文化魅力。
可以结合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有关日本地理特点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多篇汇编)

The thoughts are correct, the good fortune is coming, the thoughts are not correct, the disaster is shining.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看图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简要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自然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启示。
4、了解东西方文化对日__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是国家地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的国家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拖动作用。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因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励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法问题解决法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日本自古以来与我国密切相关,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部分中国与日本字唐朝以来相关的图片。
曾经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日本,在当今日本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提问:为什么日本的经济会是如此发达呢?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日本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板书)一、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根据结合66页文字部分了解日本的面积、人口、语言和民族等基本概况,读课本66页“日本地形”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组成。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日本》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课例名
《日本》
称
《日本》一课是世界地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国
家,能否学好、是否有兴趣学关系到以后的世界地理学
教材分析 习,因此,上好课显得尤为重要,重点:1、日本自然
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一)知识和技能
能力。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
要渠道。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
课例研究综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述
尤其是本节课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应融入更多爱国主
义教育,以德育为抓手,以德育促教学深化知识技能的
学习。
图的直观教学作用。视频、动画、代表性图片等强大的 择与设计
信息的呈现,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
的学习兴趣,同时把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
演绎出来。形成鲜明的印象,而且使教学深入浅出,使
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日本的教学内容。
1、如何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2、找出日本的四个大岛。找出东京、名古屋、大
阪、神户、广岛、长崎、北九州等主要城市。
呈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日本所在的区域
闪动)。学生读图分析日本经纬度及领土组成的有关内
容。 教学过程
展示“日本地形图”,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中一一找
到。
鉴于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
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了大量图示,与同学们在图中分析,
加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读图识图的
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待加强,学习习惯较好,拥有良
力分析 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因地处农村学生对日本的认知较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最新整理)

案、或探讨而有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取知识的乐趣。
态度情感价 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 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 习惯。
学时重点
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学时难点
日本的气候热点和成因。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
通过读图认识日本
5分
2、 学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 的海陆位置。
钟
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 通过读图认识日本
北部。)
的领土组成。
3、 读图指出日本主要岛屿(北海
道、本州、四周、九州及附近
一些小岛组成)。
第二环节:初探新知
4、
一、东亚岛国
1. 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海陆位
分 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主要 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季风气候具
钟 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 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因处于亚欧
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
本的国花。
山、地震,水能和森林资源丰富,
矿资源贫乏。
小 第五环节:反思与板书
结
板 一、反思
兴街中学校本教材研究
高效课堂双线四步五环节教学法探索
课题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学时 2
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三 知识与技能 日本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维
目
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案(日本).doc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发现和了解日本的地理和文化与我们国家的异同之处。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2、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的地理和文化异同。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日本的基本情况;
2、体验法:通过工具、照片等介绍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日本的特色和魅力;
3、讨论法:通过合作、互相讨论,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中日两国的地理和文化的异同点,理解更加深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挂图和卡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讲授日本的地理特点: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海岸,地形地貌平均海拔1510m;
3、日本的气候: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地理位置多山丘陵,气候多变;
4、人口和文化: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既有古老的传统文化风情,又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5、日本的经济和政治: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和最有效率的工业体系,还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政策体系;
6、与中国的地理和文化比较:中日两国存在很多相似和相反的地理和文化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次地理教案重点在于通过简单的介绍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和文化特点,从
而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力和欣赏力,在未来的社会中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此次地理教学,学生不仅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还提高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学习
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了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日本是学生学习国家地理中的第一个国家,教材蕴含了除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外的其他几点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日本这个国家,应使学生初步掌握这几点要求。
本节教材需用三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讲述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涉及的课程标准有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的联系。
教材首先陈述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小国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教材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说明日本经济发展特征。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本教学设计能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去分析教材,充分体现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对初一学生来说,本节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让学生分析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
(四)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五)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本产品?【学生】举例,并说出一些知名产品【老师】那世界其他地区有没有日本产品呀【学生】有评: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记忆和理解都较深刻。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H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口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口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1 .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H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1.口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H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屮H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口本。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2.找出H本周围的海域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它位于北温带,与屮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口本东临太平洋,西隔口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I羽许多小岛组成, 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畸等.日本人稠地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探究讨论:口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沿北纬36。
地形剖面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H本的地形特点总结:口本地形多山地、丘陵,且分布在屮部,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通用6篇)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1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
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形、多火山地震几个知识点的学习。
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以及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
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师生没有互动起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最后十几分钟才稍有好转。
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
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海、太平洋。
2、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组成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知道
日本的首都:东京。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日本是位于洋西北部的国,由、、、
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这对日本的、、
海上运输
和十分有利。
3、日本首都,位于平原。
4、日本著名的山峰,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座。
5、日本是个多、的国家。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
1、读课本P16图7.7,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
3、说说你知道的防震常识。
4、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数多达1500多次,这是因为()
A.日本多山地
B.日本是岛国
C.日本国土狭长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真实的
()
A.享受美味生鱼片
B.到热带雨林探险
C.游富士山,泡温泉
D.观赏樱花
3、下列叙述中体现日本多地震现象的选项是:①日本房屋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②每年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并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③日本的大中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区;④日本几乎每家都备有便携的“防灾包”。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处
5、日本有一座火山,名叫,是该国的著名旅游胜地
()
A.天山
B.阴山
C.东京
D.富士山
二、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1、日本主要四大岛屿:B ,C ,
D ,
E 。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 G 。
3、日本所临海洋:1 , 2 。
4、日本首都:A 。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在日本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海域,有个无人居住的鸟岛。
受海水长期侵,露出海面的岩礁不断减少,涨潮时露出海面的礁石不足半米,随时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为此,日本政府不惜花费300亿日元资,从198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仅有两块礁石的该岛进行加固。
想一想:日本不顾离本土2000千米之遥的距离,加固此岛目的何在?反映了日本人的什么意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点。
2、从资源、地理位置和科学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析日本加工贸易型经形成的原
因。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3、知道日本工业沿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知道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日本地域,资源,是个资源小国。
2、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国内供应不足,于是从国外口大量
的和。
3、日本依靠和充足的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
大量出口,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
4、近年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和东南亚地区。
5、日本民族构成,民族占绝对优势。
其传统服装是。
6、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色彩,又有强烈的气息,是
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读课本P17图7.11和图7.12,分析日本工业发展中对外的依赖情况?对日
本经济有什么负面影响?
2、读课本P18图7.14,分析日本两大工业带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出日本的主
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完成P18活动1、2)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日本加工工业发达,但它工业发展中也有明显的弱点()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
D.火山、地震的威力大
2、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B.接近太平洋大渔场,水产丰富
C.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小
D.有优良港湾和接近消费市场
3、在我们生活的大洲,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
旗
袍、和服分别代表哪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
()
A.韩国、朝鲜
B.韩国、日本
C.中国、日本
D.印度、日本
根据某国“进口主要工业原料占全部工业原料总量百分比图”,回答4—5题:
4、请问该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巴西
5、该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海运条件好,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C.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
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
二、综合题。
读《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分布图,回答问
题:
1、日本两大工业带分布在沿岸
和沿岸。
2、日本主要工业区:A 工业区、
B 工业区、
C 工业区、
D 工业区、
E 工业区。
3、日本工业沿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日本工业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附加价值很高,到处都能看到独自的技术开发成果,世界上所使用的工业用机器人约有六成都是在日本运作。
日本的工业界几乎都是机械化,可以说是效率非常高的产业。
此外,家庭用机器人这个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来的。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支撑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