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透镜成像公式及其应用练习

合集下载

薄透镜成像公式应用练习题

薄透镜成像公式应用练习题

薄透镜成像公式应用练习题在物理学中,薄透镜成像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薄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

一、基础练习题1、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将物体移至透镜前 10cm 处,光屏上的像将()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不成像解析:当物体在凸透镜前 20cm 处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f < 20cm < 2f,解得10cm < f < 20cm。

当物体移至透镜前 10cm 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答案为 D。

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从离凸透镜 30cm 处逐渐移到离凸透镜 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大B 像变小,像距变小C 像变大,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当物体从离凸透镜 30cm 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逐渐移到离凸透镜 15cm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答案为 A。

3、有一个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要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cm。

解析:要产生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 30cm。

二、拓展练习题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25cm 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 10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A 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B 可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 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D 可能得到一个清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25cm 处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 25cm > 2f,即 f < 125cm。

物理透镜的成像习题及答案

物理透镜的成像习题及答案

物理透镜的成像习题及答案物理透镜的成像习题及答案物理中的透镜成像问题是学习光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透镜成像习题的解答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道常见的透镜成像习题及其详细解答。

习题一:一架物镜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其物距为30cm,求像距和放大率。

解答:根据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1/20 = 1/v - 1/30。

整理后得到v = 60cm,即像距为60cm。

接下来求放大率。

放大率的定义是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即β = h'/h。

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β = v/u。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β = 60/30 = 2。

所以放大率为2。

习题二:一架物镜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其物距为20cm,求像距和放大率。

解答:与习题一类似,根据透镜公式: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得到1/10 = 1/v - 1/20。

整理后得到v = 20cm,即像距为20cm。

接下来求放大率。

同样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β = v/u。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β = 20/20 = 1。

所以放大率为1。

习题三:一架物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放在其焦点上方20cm处,求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解答:由于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所以物距u为负值。

代入透镜公式1/f = 1/v - 1/u,得到1/10 = 1/v - 1/(-20)。

整理后得到v = -20cm,即像距为-20cm。

接下来求放大率。

同样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β = v/u。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β = -20/(-20) = 1。

所以放大率为1。

通过以上的三道透镜成像习题及其解答,我们可以看到透镜成像问题的解答过程和方法是相似的。

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透镜公式,并能够根据已知数据进行代入和整理。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放大率与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物理光学练习题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

物理光学练习题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

物理光学练习题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在物理光学中,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常见的光学器件,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像特性。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来探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题一:一个玻璃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一枝高度为6厘米的物体位于焦点位置处,求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的位置和高度。

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将形成一无限远的实像。

所以,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位于无限远的位置。

由物体与像的高度关系公式可得:物体高度/像高度 = 物距/像距由于物距为负(物体位于透镜的左侧),代入已知数据计算:6/像高度 = -15/无穷远解得像高度为0,即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的高度为0。

综上所述,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位于无限远的位置,并且高度为0。

题二: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一枝高度为8厘米的物体位于凹透镜的前焦点位置(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求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的位置和高度。

解:根据凹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焦点处时,透镜的另一侧将形成一无穷远的实像(候选答案1)。

由物体与像的高度关系公式可得:物体高度/像高度 = 物距/像距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8/像高度 = 20/无穷远解得像高度为0,即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的高度为0。

综上所述,该物体在凹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位于无穷远的位置,并且高度为0。

题三:一个玻璃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一枝高度为4厘米的物体位于离透镜20厘米的位置,求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的位置和高度。

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左侧,使用公式:1/焦距 = 1/物距 + 1/像距,进行计算。

代入已知数据:1/10 = 1/20 + 1/像距解得像距为40厘米。

由物体与像的高度关系公式可得:物体高度/像高度 = 物距/像距代入已知数据计算:4/像高度 = 20/40解得像高度为2厘米。

综上所述,该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的像位于距离透镜40厘米的位置,并且高度为2厘米。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

2.成像情况: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当u >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等。

(2)当2f > u > 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等。

(3)当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等。

二、凹透镜成像规律1.成像情况:凹透镜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凹透镜的焦距。

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凹透镜成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当u > 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通过透镜的光线推迟会聚。

三、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计算方法1.凸透镜焦距的计算:当已知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f):1/f = 1/v - 1/u2.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当已知凹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凹透镜的焦距(f):1/f = 1/v - 1/u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应用1.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摄像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凹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防盗报警器、激光准直等。

综上所述,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设备。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求:a)成像情况b)像的大小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物距为20cm,焦距为10cm,物距是焦距的二倍,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成像公式专项训练

透镜成像公式专项训练

透镜成像公式专项训练【例题精选】:例1: 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20cm 处恰能成放大率3倍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15cmB .30cmC .-15cmD .-30cm答案:A 、B 。

分析:此题由题目条件成放大像,从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成放大像只有凸透镜才有可能,亦即透镜的焦距只能是正值,故可排除C 、D 两选项,凸透镜成放大像可能会有虚像和实像两种,由放大率公式:m v u ==||3 成虚像时:v u 1332060=-=-⨯=-cm成实像时:v u 2332060==⨯=cm由透镜成像公式:111u v f+=,得: 当v cm ff cm 160120160130=--=∴=时, 当v cm ff cm 260120160115=+=∴=时, 故此题A 、B 选项正确。

小结:在应用透镜成像公式时,应特别注意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以及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以便正确的使用正负符号,这是解题的关键。

例2:有一个凸透镜,一个物体放在镜前某处时,可得到放大6倍的像,假设将物体向透镜移动2厘米时,可得到放大3倍的像,求该凸透镜的焦距。

分析和解答:物体处在u f <2区域内成放大的像,放大率m 随物距u 而变化的情况如下图的曲线,所以放大率由m m ==63,变到,有两种可能:〔1〕物体先在f u f <<2区域内成一放大率为6的实像,后在u f <区域内成一放大率为3的虚像;〔2〕物体先在u f <的区域内成一放大率为6的虚像,后再成一放大率为3的虚像。

故而:〔1〕先成实像后成虚像时,v m u u u u v m u u u u v f u u f u cm f cm 111212221111116232321111213211012===-=-=--=-∴+=-+-=⎧⎨⎪⎪⎩⎪⎪∴==⎧⎨⎩,()()()〔2〕前后两次均成虚像时: v m u u u u v m u u u u u f u u f u cm f cm 11121222111111162323211611213211012=-=-=-=-=--=-∴-=-+-=⎧⎨⎪⎪⎩⎪⎪∴==⎧⎨⎩,()()()所以此题中凸透镜的焦距有两种可能,是4厘米或是12厘米。

光学练习题镜子和透镜成像计算

光学练习题镜子和透镜成像计算

光学练习题镜子和透镜成像计算在光学中,了解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光学练习题,涉及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计算方法。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读者巩固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镜子成像计算1. 平面镜成像计算平面镜是一种具有平面反射表面的镜子。

对于平面镜成像计算,可以使用以下两个重要公式:1) 镜像距离公式:1/f = 1/v + 1/u其中,f是镜子的焦距,v是像距(镜中心到像的距离),u是物距(镜中心到物的距离)。

2) 放大率公式:m = -v/u其中,m是放大率,其符号表示物体是正立(正m)还是倒立(负m)。

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平面镜而言,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是相等的,即v = u。

2. 球面镜成像计算球面镜是一种具有球面反射表面的镜子,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对于球面镜成像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1) 镜像方程:1/f = 1/v - 1/u其中,f是球面镜的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2) 放大率公式:m = -v/u与平面镜不同的是,在球面镜成像计算中,虚像像距v为正值,实像像距v为负值,而物体距离u仍然为正值。

根据计算结果的符号,可以判断成像位置和形态。

透镜成像计算透镜是由两个曲面组成的光学器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与球面镜类似,同样可以使用镜像方程和放大率公式。

1. 凸透镜成像计算对于凸透镜成像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镜像方程:1/f = 1/v - 1/u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2) 放大率公式:m = -v/u凸透镜有两种成像情况:实像和虚像。

若像距v为正值,则为实像;若像距v为负值,则为虚像。

2. 凹透镜成像计算对于凹透镜成像计算,同样可以使用上述镜像方程和放大率公式进行计算。

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虚像的像距v为负值。

练习题现在,我们来尝试解决一些光学练习题,以巩固对镜子和透镜成像计算的理解。

透镜成像公式能力测试

透镜成像公式能力测试

透镜成像公式·能力测试
1.当物体通过透镜在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后,把透镜的一半挡住,对屏上像所起的变化是________.
2.利用焦距为f的凸透镜,产生放大m倍的虚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
3.一个物体在透镜前成一正立的放大3倍的像,像和物的距离是20cm,那么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4.一物体距透镜20cm,
(1)当成像于镜的另侧离镜40cm处时,此镜为______,焦距为______;
(2)当成像于镜的同侧离镜40cm处时,此镜为_____,焦距为_____;
(3)当成像于镜的同侧离镜10cm处时,此镜为_______,焦距为______.
5.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烛焰向凸透镜移动2cm,像高由物高的3倍变为2倍,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为多少?
6.一束会聚光线射到凸透镜上折射后交于主轴上A点,A点离透镜距离为a,如将透镜取走,那么光束的顶点落到原主轴的B点,A、B相距b,如图7-92所示,试求此透镜的焦距.
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光学的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光学的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光学的计算题解题技巧光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门重要内容,其中的计算题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光学计算题,本文将结合具体题目,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透镜成像问题透镜成像是光学中的基础概念,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热点题型。

常见的题目如下:例题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距离透镜30厘米,求物体的像距和放大倍数。

解析:根据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1/20 = 1/v - 1/30。

解方程可得v ≈ 60厘米。

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放大倍数为M = v/u = 60/30 = 2。

解题技巧: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是掌握透镜公式,即1/f = 1/v - 1/u。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列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然后代入透镜公式进行计算。

二、光的干涉问题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难点题型。

常见的题目如下:例题2:两个点光源A和B相距1米,一个屏幕距离A点2米,求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解析:根据干涉条件,两个点光源的光程差为整数倍波长。

设干涉条纹间距为d,光程差为λ,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到d = λ * L / (x2 - x1),其中L为两个光源之间的距离,x1和x2分别为两个光源到屏幕的距离。

解题技巧:在解决光的干涉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干涉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即d = λ * L / (x2 - x1)。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光的衍射问题光的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难点题型。

常见的题目如下:例题3:一个单缝衍射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600纳米,单缝宽度为0.1毫米,屏幕距离单缝1米,求在屏幕上的衍射角。

解析:根据单缝衍射的衍射条件,可以得到sinθ ≈ λ / a,其中θ为衍射角,λ为入射光的波长,a为单缝宽度。

代入已知数据,可以得到sinθ ≈ 600e-9 / 0.1e-3。

凸透镜成像公式及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公式及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公式及练习题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用于对光线进行聚焦或散射。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基本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成像公式,并提供一些练题供大家练。

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像公式是用来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的基本公式之一。

对于凸透镜来说,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其中,\(f\) 表示凸透镜的焦距,\(d_o\)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d_i\) 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根据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或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练题以下是一些凸透镜成像的练题,供大家练和巩固知识:1. 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求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d_i\)。

2. 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 \(10\,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求凸透镜的焦距 \(f\)。

3.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30\,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cm\),求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d_i\)。

4.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40\,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cm\),求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d_o\)。

以上练题可以通过凸透镜成像公式来解答,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凸透镜成像公式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是光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凸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分析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学习和练习有所帮助。

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

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

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1. 引言:透镜的奇妙世界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物理里那个神奇的“透镜”吧。

说到透镜,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眼镜、相机,甚至是那些漂亮的望远镜。

其实,透镜的原理可大有文章。

你知道吗?光线通过透镜的时候,简直就像舞蹈一样,时而散开,时而聚拢,搞得我们眼花缭乱。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就轻松一聊,带你一步步搞明白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凸透镜的基本特性2.1 凸透镜的结构首先,咱们得知道,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那种。

就像一个饺子,皮儿薄,馅儿多,嘿嘿。

光线从不同的地方射入透镜,它们会在透镜的另一边聚集,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

简单来说,透镜就像一位精通调和的魔法师,把光线召集到一起,变出一个个美丽的影像。

2.2 成像规律接下来,我们得聊聊成像的规律。

你可能听说过“物距”、“像距”这些词吧?物距就是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像距则是透镜到成像位置的距离。

它们之间有个密切的关系,通常我们会用一个公式来表示:(frac{1{f = frac{1{u + frac{1{v),这里的f是焦距,u是物距,v是像距。

你看,简单吧?这就像找朋友借东西,先知道你的朋友在哪儿(物距),再找出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距),最后得出结果(成像)。

3. 典型例题解析3.1 例题一:焦距与成像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如果你把一个物体放在20厘米的地方(物距u=20cm),那么它的像在哪里呢?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算一下。

把物距代入公式,首先算出像距v。

得出结果,像距是20厘米,哇哦,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倒立且同样大小的实像,没错,真是“同舟共济”啊!3.2 例题二:物体高度的变化接下来,再来个稍微复杂点的。

假如你把物体放在8厘米的位置(u=8cm),焦距还是10厘米,这次你会发现,像距v会是多少呢?先算出v,结果显示它会是20厘米。

咦,负号可不是个坏兆头哦,它告诉我们这是个虚像,换句话说,影像是正立的,像是镜子里的自己。

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

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

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透镜成像是光的重要性质,通过透镜来实现光的聚焦和散射,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和光学仪器中。

本文将针对透镜成像练习题给出详细的答案和解析。

一、以下是几个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1. 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与像距关系: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左侧时,物距为正;位于右侧时,物距为负;位于透镜的焦点上时,物距为无穷大。

像距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②焦距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若焦距为正,则为凸透镜;若焦距为负,则为凹透镜。

2. 透镜成像的性质:①当物体远离透镜时,成像位置向焦点移动;当物体靠近透镜时,成像位置远离焦点。

②当物体位于焦点上时,透镜无法成像。

③对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像。

二、解题及答案示例:练习题1:一个物体在凸透镜的左侧,物距为24cm,焦距为8cm,求像距和成像方式。

解析: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焦距公式:1/f = 1/v - 1/u1/8 = 1/v - 1/24通过计算得到像距v为12cm。

由于物体位于透镜左侧,而像距v 为正数,因此成像方式为实像。

练习题2:一个物体位于凹透镜的右侧,物距为-15cm,焦距为-10cm,求像距和成像方式。

解析: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焦距公式:1/f = 1/v - 1/u1/-10 = 1/v - 1/-15通过计算得到像距v为-30cm。

由于物体位于透镜右侧,而像距v 为负数,因此成像方式为虚像。

练习题3: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焦距为10cm,求像距和成像方式。

解析:由于物体位于透镜的焦点上,物距u为无穷大。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焦距公式化简为:1/f = 1/v代入数据得到:1/10 = 1/v通过计算得到像距v为10cm。

由于像距v为正数,因此成像方式为实像。

通过以上的例题,我们可以看到透镜成像问题的解题步骤。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代入相应的数据,应用焦距公式,即可得出像距和成像方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和计算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和计算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和计算一、凸透镜成像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时(U > 2f),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2f > U > f),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U < f),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凹透镜成像1.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时(U > 2f),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2f > U > f),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U < f),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凸透镜计算1.焦距的计算公式为:f = R / n,其中R为曲率半径,n为透镜的折射率。

2.成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

3.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m = -v/u,其中m为放大率,v为像距,u为物距。

四、凹透镜计算1.焦距的计算公式为:f = R / n,其中R为曲率半径,n为透镜的折射率。

2.成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

3.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m = -v/u,其中m为放大率,v为像距,u为物距。

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1.凸透镜应用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设备。

2.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紫外线探测器等设备。

六、注意事项1.在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成像和计算时,要注意物距、像距、焦距等参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

2.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和特点。

3.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设备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透镜。

习题及方法:一、习题1:知识点:凸透镜成像题目: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求成像情况。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物距U = 10cm,焦距f = 5cm,U > 2f,所以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成像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透镜成像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透镜成像的基本公式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透镜类型:凸透镜、凹透镜2、成像公式:1/f = 1/u + 1/v (f 为焦距,u 为物距,v 为像距)3、适用条件:近轴光线、薄透镜4、成像特点: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放大与缩小5、焦距测量方法:物距像距法、自准直法等二、协议内容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111 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光线汇聚或发散。

112 常见的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使平行光线汇聚;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12 成像原理121 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形成像。

122 凹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形成像。

13 成像公式的推导131 根据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光路图,可以推导出成像公式 1/f= 1/u + 1/v 。

132 详细的推导过程涉及到光线的折射定律和三角形的相似关系。

14 成像公式的适用条件141 成像公式适用于近轴光线,即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很小。

142 同时要求是薄透镜,即透镜的厚度相比于焦距可以忽略不计。

15 成像特点分析151 根据物距 u、像距 v 和焦距 f 的关系,可以判断成像的性质。

152 当 u >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3 凹透镜始终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6 焦距的测量方法161 物距像距法:通过测量物距 u 和像距 v,代入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f 。

162 自准直法:利用平行光经透镜折射后原路返回的原理测量焦距。

17 成像公式的应用171 在光学仪器设计中,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通过成像公式计算透镜的参数,以获得所需的成像效果。

172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物体通过透镜所成像的位置、大小等。

18 误差分析181 在实际测量和应用中,存在多种因素导致误差,如光线的非近轴性、透镜的厚度、测量工具的精度等。

透镜成像公式知识点精解

透镜成像公式知识点精解

透镜成像公式·知识点精解1.公式的推导在图1-60中,AB是物体,A′B′是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由于△COF和△A′B′F是两个相似三角形,所以又因为△ABO和△A′B′O也是相似三角形,所以因为CO=AB,所以上面两个式子左边相等,因而这两个式子的右边也相等:但是,OF=f,B′F=v-f,BO=u,B′O=v。

把这些值代入上式,就得到化简得fv+fu=uv。

用uvf除这个式子的两边,就得到凸透镜的成像公式:2.使用公式时的考前须知情况下u>0,成实像。

但当u<f时,v为负值,成虚像。

②该公式也适用于凹透镜成像的情况,但f取负值,v取负值,而u永远取正值。

③应用公式解题时,要从题意中分析清楚像的虚实及透镜的种类。

只有明确各量的正负,才能正确地代入公式计算。

未知量可用字母来表示,可以得出的正、负值情况判断物理量的性质。

如正确计算结果得出f=-10cm,那么说明该透镜是凹透镜,焦距是10cm。

3.放大率像距总是取绝对值。

因此同一个透镜的放大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m>1,是放大的像;如果m<1,是缩小的像。

凹透镜的放大率一定小于1,而凸透镜那么无此特点。

4.综合应用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解题(1)有关透镜成像问题一般运用这两个公式,但是由于透镜有两种,像有虚实之分,放大的像可实可虚,缩小的像也可实可虚。

所以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要考虑全面,注意是否有多解的可能。

(2)有一些光学问题,由光线的正向传播难以分析求解,但假设从光的可逆性考虑,那么可能会“柳暗花明〞。

(3)解决光斑类问题时,要注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并不是像距,一般要用几何知识求出像距后,再代入成像公式求解。

【例1】物体经透镜成像,当物体向透镜移近2cm时,发现像高由物高的3倍变为物高的2倍。

试求该透镜的焦距。

【思路分析】由于物体成放大的像,故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

分两种情况①假设成放大3倍的实像,物必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②假设成放大3倍的虚像,那么物必在焦点以内。

高中物理光的透镜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光的透镜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光的透镜问题分析光的透镜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道常见的考题。

透镜问题主要涉及光的折射、成像和透镜的性质等知识点。

在解答透镜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进行分析和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题目一: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距为30厘米,求像距和放大率。

解析:首先,根据凸透镜的性质,我们知道物距为正,像距应该是负值。

根据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 1/v - 1/30。

通过计算,可得像距v = -60厘米。

由于像距为负值,说明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成像为虚像。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放大率。

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

在这道题中,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物的高度和像的高度,我们可以假设物的高度为1,这样放大率就等于像的高度。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h'/h = -v/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h' = -2。

所以,该透镜的放大率为2倍。

通过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透镜问题的关键是掌握透镜公式和放大率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以及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题目二: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距为20厘米,求像距和放大率。

解析:对于凹透镜来说,焦距为正,物距为正,像距应该是负值。

根据透镜公式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15 = 1/v - 1/20。

通过计算,可得像距v = -60厘米。

同样地,由于像距为负值,说明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成像为虚像。

接下来,我们计算放大率。

同样地,假设物的高度为1,根据透镜成像公式h'/h = -v/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h' = -3。

所以,该透镜的放大率为3倍。

通过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凹透镜的焦距为正,物距为正,像距为负。

在解答透镜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透镜的类型和性质,以及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

透镜成像计算题目训练

透镜成像计算题目训练

透镜成像公式典型例题[例1] 高h=9mm的烛焰,由凸透镜造成的像高h′=12mm.已知透镜焦距f=40cm,求物距u.[分析]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或放大的虚像,应分两种情况讨论.[解] 透镜成像的放大率[例2]幻灯机的画片插在离镜头30cm处,刚好能在离镜头6m的墙上造成清晰的像.如果要造像在离镜头8m远的墙上,应该怎样调节镜头?如果画片的面积是S=3cm×4cm,那么两次像的面积各是多大?[分析]根据第一次成清晰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算出幻灯机镜头的焦距,即可由第二次的像距算出物距,从而确定对镜头的调节.由于对画片的长,宽两个方向都作了同样倍数的放大,所以像的面积应与放大率的平方成正比.知镜头的焦距是第二次把像距调整到v2=8m=800cm,那么画片离镜头的距离应该调整到:也就是镜头应该向画片方向移动两次成像的时候,像的放大率分别是所以两次像的面积分别是[说明]如果根据第一次成像的u1、v1计算镜头焦距的时候算成这样,计算第二次成像时候的物距就得到于是得出结论:应该使镜头再离开画片由于计算焦距取了近似值而得出镜头移动方向恰好相反的结果,显然这也就是说应该使u变小,就是镜头应该向画片靠拢[例3]用一照相机对太阳摄像时,底片与镜头相距8cm.用这架照相机对着平面镜给自己拍照,假如人站在镜前1m处,手执照相机对准平面镜,底片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当作1m,则镜头应调到离底片多远?[分析] 太阳光可认为是平行光,因此这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f=8cm.人站在镜前1m处手执照相机对镜自拍时,镜后虚像也离镜1m.由透镜成像公式即得像距.[解]设镜头离底片为v(即像距),则平面镜中虚像离镜头的距离(即物距)为(2m-v)=200cm-v,由成像公式,得取合理值v≈8.4cm.即应把镜头调至离底片8.4cm处.[说明]本题要会合理近似,当把平面镜中的虚像作为拍摄对象的“物”时,认为整个人体包括手执的照相机是“扁平的一片”,离镜都等于1m.但在拍摄过程中调整镜头至底片的距离时(俗称调焦),必须把镜中的像对镜头的距离和镜中的像对底片的距离区分开来,不注意这点,常会误认为u=2m=200cm,得出不正确的结果.[例4] 一个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点光源位于A点处,它成像在B点;当它位于B点处,成像于C点(图1).已知BC>AB,则此凸透镜应[ ]A.位于C点右侧B.位于BC之间C.位于AB之间D.位于A点左侧[分析] 若凸透镜位于C点右侧时,两次物、像都位于透镜同侧(左侧),且物距大于像距,表示两次都成缩小的虚像,这是不可能的,A错若凸透镜位于BC之间,光源位于A时成像于B为缩小虚像,同样是不可能的,B错.若凸透镜位于AB之间(图2),光源在A时成像于B,为实像.光源在B时,成像于C,为放大虚像.但据成像公式,成实像时因u>0,f>0,v>0,故v>f.这样,当光源置于B时不可能在同侧C处形成放大虚像,C错.若透镜位于A点左侧时(图3),只要要求A、B两点都在焦点之内,就可能形成两次放大的虚像.[答]D[例5]把一个点光源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透镜另一侧2f处竖立一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半径为R的光亮的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在主轴上移动点光源,若要使屏上光亮的圆半径缩为R/2,则这个点光源应移到什么位置上?[分析] 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从光源射出的发散光束经凸透镜折射成一平行光束入射至屏,因此屏上亮圆的半径R就等于透镜的半径.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要使屏上亮圆的半径减为R/2,必须使点光源沿光轴远离透镜移动.此时可以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1)折射光线交会前先遇到屏,表示点光源的像距大于物距,因(2)折射光线交会后再照射到屏,表示点光源的像距小于物距,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得[说明] 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光源移动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作出光路示意图,否则常容易漏掉一个解.在透镜成像问题中,常会出现由于透镜性质不明确、像的虚实不明确、像的位置不明确等情况而产生的多种解答.[例6] 在物体与屏之间放一薄凸透镜,焦距为f=22cm.为了使得移动透镜时能在屏上形成两个清晰像,如果两次像高之比为4.84,则此时物体与屏之间的距离多大?[分析] 能在屏上形成两个清晰像时,物体与屏之间的距离l应满足条件l>4f由光路可逆知,此时两次成像的物距与像距正好互换.利用这个关系,结合题中条件即可算出l.放大率根据题意,代入成像公式,有所以物体与屏相距知结论引用的,实际上可以给出证明.因为每次成清晰像时,物距u与像距v必满足条件联立得成实像时,必须满足条件当L=4f时,u有一个实数解,表示只能有一个位置使屏上成实像;当L>4f时,u有两个实数解,表示能找到两个位置使屏上成实像.由上面的计算和u+v=L的关系得两次成像的物距和像距正好互换,这正是光路可逆的必然结果.[例7]如图1在一个焦距f=10cm的凸透镜的主轴上,与主轴角θ=60°斜立着一个长L=2cm的细杆AB,其B端正好位于2f处.(1)作出成像光路图;(2)计算像长L′.[分析] 利用特殊光线作图法可作出光路图,根据A、B两端的物距,分别算出像距,即可算出像长.[解](1)成像光路如图2所示.(2)A端离透镜的距离其像距设物体垂直于主轴的长度为AC,对应的像长为A′C′,其放大所以像长[说明] 令像与主轴的夹角为θ′,则由此可见,当物体斜向放置在主光轴上时,像也斜卧在主光轴上,两者与主光轴的夹角大小相等,只是方位不同,如果物体绕主轴上的B端顺时针向旋转一周,对应的像绕B′点逆时针向也旋转一周.[例8] 凸透镜的焦距为f,一个在透镜全光轴上的物体,从距离透镜3f处,沿全光轴逐渐移动到距离透镜1.5f处,在此过程中[ ]A.像不断增大B.像和物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C.像和焦点的距离不断增大D.像和透镜的距离不断减小[分析] 物体从距透镜3f处逐渐移到距透镜1.5f处的过程中,物距u变小,而像从镜后距透镜f与2f 之间逐渐移到2f外,像距v不断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像和物之间的距离L先变小(从u=3f到u=2f,L从大于4f变到等于4f)后变大(从u=2f到u=1.5f,L 从等于4f变到大于4f),B错.像和焦点的距离随着像距增大而增大,C正确,D错.[答]A、C.[说明] 物像间距与物距的关系,可以从函数图像上得到更确切的认识.由得下的抛物线,如图所示.变小、后变大.不是单调增大的.[例9] 一物体垂直于凸透镜主轴放在镜前某处时,可得到放大6倍的像,若物体向透镜移动2cm,可得放大3倍的像,求该透镜的焦距.[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放大率m与物距u的关系图,放大率由m=6变到m=3有两种可能:(1)先在f<u<2f区域内成实像,后在u<f区域内成虚像;(2)都在u<f区域内成不同放大率的虚像.所以应该分别计算.[解] (1)先成实像后成虚像时由联立解得(2)前后二次均成虚像时由联立解得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有两种可能,4cm或12cm.[说明]若移动方向没有限制,则还有一种可能,先成m=6的实像,后成m=3的实像,可解得u=14cm,f=12cm.[例10]透镜的焦距f=5cm,镜面直径d=10cm,在距透镜8cm处及主光轴下方距主轴2cm处得到发光点S的实像点S′.如在光源与透镜之间的主轴上半部,垂直于主轴放置一个不透光的遮板,板的形状与透镜上半部相似(半圆形),为了使像消失,则:(1)板到透镜的最小距离是多少?(2)在此位置板的最小半径是多少?[分析] 题中指出得到的是实像点,表示是凸透镜成像,像点S′与光源S必分居透镜两侧,且在主轴的上、下方.由焦距(f=5cm)、像距(v=8cm)、像高(h′=2cm),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算出物距和物高.为了使像消失,应该使得从光源S发出的光都无法到达透镜.通过引发边缘根据几何关系,即可得解.[解] (1)根据上述分析,作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由透镜成像公式分别得物距和物高要求放置遮光板AC后使像消失,必须使它能遮挡掉所有到达透镜的光.由光路图可知,它立于主轴上半部时离镜的最小距离就是下边缘光SN与主轴交点离镜的距离,设为x.由△SBC~△SDN,得(2)设遮光板的最小半径为d′由△SAC~△SMN,得[说明]求解本题有三个要点:(1)根据题意能画出光路示意图;(2)理解最小距离(最小半径)的含义,确定遮光板的位置,(3)选择合适的相似三角形.[例11]如图所示,L为薄凸透镜,点光源S位于L的主光轴上,它到L的距离为36cm;M为一与主光轴垂直的挡光圆板,其圆心在主光轴上,它到L的距离为12cm;P为光屏,到L的距离为30cm,现看到P上有一与挡光板同样大小的圆形暗区ab,求透镜的焦距.[分析]画好光路图是关键,然后利用几何关系,就可以找到像距,再利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求解.[解]第一种情况S'为S的像,设像距为v1由几何关系可知:根据透镜公式第二种情况S''为S的像,设像距为v2由几何关系可知根据透镜公式[说明]透镜公式是建立在透镜成像作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求得物和像的位置与透镜的焦距之间的关系.在应用透镜公式讨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分析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具体情况,建立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物理图景是正确理解题意,分析题意和寻求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联系的前提.②正确画出光路图.③注意焦距、物距、像距的正、负符号,正确应用符号规则.④光路可逆,在有些情况下,逆向思维可使问题简化.[例12]一个凸透镜,焦距为5cm,发光点S位于距光心6cm的主轴上,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求像的位置.(1)用直径0.4cm的不透明圆纸片将透镜中心部分遮住(图a)(2)将这个凸透镜分成上、下两半,且各离主轴0.2cm上、下隔开0.4cm(图b)(3)将这个凸透镜分成上、下两半,左、右错开0.4cm,但主轴重合,点光源仍位于主轴上,距左边半个凸透镜光心6cm(图c)[分析]各种情况要注意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还应注意点光源相对于主光轴及透镜的位置.[解](1)中心部分遮住,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位置不变,发光点的物距不变,只是入射到透镜的能量减少,所呈的像位置不变,只是亮度变暗.(2)若透镜分成上、下两部分,再分开,这就成了两个透镜,它们的主光轴O1O1'、O2O2',分别通过各自的光心,形成的像S1'、S2'.由于f、u不变,∴v不变v=30cmS1'、S2'相距2.4cm(3)若把透镜分成上、下两部分,把下半部向右移0.4cm对A透镜u1=6cm f=5cm对B透镜u2=6.4cm f=5cmS1'S2'间距=30-0.4-22.9=6.7(cm)[说明]这类题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只是遮住一部分光,或把原透镜分成两部分,其焦距并不改变,不影响成像规律.但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主光轴及焦点位置的变化,是否影响了物距,物长,根据这一变化再决定像距与像长的变化.。

【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题

【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题

【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题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注意:1、为了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新规律:①成实像、虚像的条件: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②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u>2f时成缩小的实像,u=2f 时成等大的实像,2f >u> f时成放大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分大小;③像的倒正条件:u>f 时成倒立的实像,u<f 时成正立的虚像。

即:一倍焦距分倒正;④当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⑤当u= v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⑥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⑦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⑧凸透镜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例1】小刚同学用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 cm刻度线,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解析:蜡烛位于20 cm刻度线处,即物距为30 cm,即物距大于2f,因此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位于35 cm刻度线处即物距为15 cm,物距在f和2f之间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同理,蜡烛位于42 cm刻度线处物距为8 cm,物距在焦点以内,光屏上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学练习题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

光学练习题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

光学练习题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光学练习题: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在光学学科中,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理解和掌握成像计算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预测透镜和镜片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行为,进而应用于各种光学设备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方法。

1. 透镜的成像计算透镜是由透明介质制成的光学元件,可将光线折射并聚焦在焦点上。

在进行透镜的成像计算时,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公式:①薄透镜成像公式: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d0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d1表示像距。

②透镜的放大率计算公式:其中,h0表示物体的高度,h1表示像的高度。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物距和透镜的焦距计算出像距和像高,从而得到透镜成像的具体参数。

2. 镜片的成像计算镜片是由反射性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可以根据反射定律将光线反射到特定的方向。

在进行镜片的成像计算时,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公式:①薄凸透镜成像公式:其中,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d0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d1表示像距。

②薄凹透镜成像公式:其中,f表示凹透镜的焦距,d0表示物体到凹透镜的距离,d1表示像距。

③镜片的放大率计算公式:其中,h0表示物体的高度,h1表示像的高度。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物距和镜片的焦距计算出像距和像高,从而得到镜片成像的具体参数。

3.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透镜和镜片的成像计算方法,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物体位于离透镜10厘米的位置,高度为2厘米。

现在我们想计算出透镜成像后的像距和像高。

根据薄凸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d1 = 1 / (1 / f - 1 / d0)= 1 / (1 / 10 - 1 / 10)= 10厘米接下来,根据镜片的放大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h1 = -(d1 / d0) * h0= -(10 / 10) * 2= -2厘米因此,透镜成像后的像距为10厘米,像高为-2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成像公式及其应用练习
1. 一个物体在离透镜20cm处,当它向外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A. 凸透镜,焦距f≤10cm
B. 凸透镜,焦距f>10cm
C. 凹透镜,f<10 cm
D. 凹透镜,焦距f>10cm
2. 一物体放在透镜前20cm处恰能成放大率为3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15cm
B. 30cm
C. -15cm
D. -30cm
3. 有一个凸透镜,一物体放在镜前某处时,可得到放大6倍的像,若将物体向透镜移动2cm时,可得到放大3倍的像,求该凸透镜的焦距。

4. 有一束会聚光束,通过遮光板上圆孔在孔后相距l=21cm处的光屏上形成一个直径为d2=3cm的光斑,如图4所示,已知圆孔直径d1=5cm,若在遮光板的圆孔上放一个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出现同样大小的光斑,求该凸透镜的焦距。

图4
5. 物体经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要得到放大n倍的实像,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
A. ()
n f
n
+1
B.
()
n f
n
-1
C.
nf
n+1 D.
nf
n-1
6. 测一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固定在某一位置,一支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然后移动光屏,能得到放大3倍的清晰的像,然后沿主光轴移动蜡烛3cm,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像的长度为蜡烛的5倍,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7. 会聚光束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后在主轴上交于距光心为a的一点A,如图5的示。

如果移走凹透镜,会聚光束的交点则向原透镜侧移到B点,两点间距离为b,求此透镜的焦距。

图5
8. 某人透过焦距为10cm、直径为4.0cm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为0.30cm,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cm,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cm处,问他至多能看到一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9. 有一个焦距为36cm的凸透镜,在主轴上垂直放置一支蜡烛,得到一个放大率为4的虚像。

如果想得到放大率为4的实像,蜡烛应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少?
参考答案:
1. A
2. A、B
3. 4cm或12cm
4. 17.5cm
5. A
6. 22.5
7. --
a
b
a b
()
8. 26个
9. 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8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