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合集下载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社会责任感,还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者服务,旨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担负社会责任,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一、了解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

志愿者服务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了解社会问题,并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志愿者服务也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机会,帮助我们发展个人技能和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者项目在进行志愿者服务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者项目。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与之相关的志愿者活动,这样能够让我们在服务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加有成就感。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志愿者项目,可以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选择能够长期投入的项目,建立稳定的志愿者服务习惯。

三、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和社会。

首先,我们可以加入志愿者组织或社团,这样能够获得更多志愿者机会和资源,并与其他志愿者交流合作。

其次,我们可以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例如支教、环保、照顾老年人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和参与全国性的志愿者活动。

在参与志愿者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服务中。

四、发挥个人优势,为社会贡献力量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我们要发挥个人优势,为社会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志愿者项目提供专业支持。

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解决法律问题,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为活动设计宣传品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为志愿者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五、坚持学习与成长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为他人服务,更是为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服务方案

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服务方案

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服务方案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服务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

作为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国际志愿者服务是目前国际交流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参与国际志愿者服务,不仅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还能够拓宽见识,增长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二、方案目标1.通过国际志愿者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2.为海外社区提供志愿者服务,促进中外民间交流,加深中外友谊;3.借助国际志愿者服务平台,传递中国好声音,宣传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

三、方案内容1.志愿者选拔:通过各类宣传平台,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海外志愿者招募,要求志愿者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背景,以及热心助人、安全意识强等品质。

招募后,进一步进行面试和培训,确保志愿者达到国际志愿者服务的标准。

2.志愿者服务领域:以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机构为服务对象,主要开展教育、医疗、环保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务。

具体如下:(1)教育领域:包括为孤儿提供陪伴和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教育援助和教材捐赠、为外国学生提供中文课程和文化交流等;(2)医疗领域:包括为当地医院提供医疗援助和卫生培训、为当地老年人提供托老服务和医疗支持等;(3)环保领域:包括为当地环境提供清洁和绿化服务、为当地农村提供环保知识和技术支持等;(4)社区建设领域:包括为当地社区提供社区建设和公共设施维护服务、为当地孤寡老人提供社区生活照顾等。

3.志愿者服务地点:以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服务地点。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的合作,确定具体的服务地点和服务内容,确保服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志愿者服务时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项目需要,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2-6周。

服务期间,配备专门负责志愿者安全保障和服务指导的工作人员,全程监护和指导志愿者的生活和服务。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形式、组织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表现,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人际交往机会,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同时也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志愿服务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了他们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

校内志愿服务包括为老师辅导课程、为新生提供帮助、参与学院活动等。

校外志愿服务则有更多的选择,如参观孤儿院、义务教育农村儿童、环境保护、社区义工等。

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组织、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习等形式进行。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由学校、社会组织和学生自发组织共同参与组织。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等机构来组织志愿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和资源支持。

社会组织则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可以通过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组织活动来引导大学生参与。

此外,许多大学生也会通过自发组织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宣传、招募和组织志愿者参与。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关爱他人,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其次,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对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志愿服务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形式、组织和影响正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长见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构建,是指建立一套既能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又能让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的机制。

这一机制的构建对于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以及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该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

这包括成立专门的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和平台,建立志愿服务课程,并设立专门的职位和岗位,负责组织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

还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志愿服务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进行。

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引导。

通过宣传报道,开展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

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思维意识和行动力。

这样,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学金、学分和荣誉等形式,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还要建立志愿服务兑换制度,让学生可以把志愿服务的时长和成果兑换成学分或者其他实际的利益,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还可以开展志愿服务能力竞赛,增加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动力和热情。

第四,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支持机制。

这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支持的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扶持,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提供志愿服务的场所和资源,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实效性。

还可以开展志愿服务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志愿服务的互动和合作。

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代,大学生们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和服务。

那么,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呢?一、积极参与校内组织的活动大学是一个充满着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校园内有着各种形式的社团组织,如文艺社、体育社、学术研究会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这些组织中,并积极参与组织的各种活动。

例如,你可以参与学术研究会组织的学术论坛或者科技创新比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参加文艺社的文艺演出,锻炼自己的表演和创作能力;参与体育社的运动会,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等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管理等多项实践技能,为日后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在进行社会实践前,大学生们首先需要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问题。

例如,可以关注环境保护、贫困教育、人权保护等问题,了解当下社会的状况和问题。

具体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社会实践。

例如,在假期期间,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卫生站、敬老院等,了解社会困境,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还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团队,如环保志愿者、支教团队等,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在进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需求。

在进行志愿服务前,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相关领域中展开服务活动。

例如,如果你擅长教育,可以参与当地的义务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学习;如果你善于交流,可以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和援助。

无论在什么领域中,大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们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实践,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第 35 卷 第 3 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35 No.32014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年来,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为社区开展了政策宣讲、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然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社区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不平衡、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例,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对大学生而言,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德育教育转化为自我成长成才的途径。

这为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自我意识和形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问题的根本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对高校而言,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一项重要途径,拓展和延伸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收稿日期] 2014-02-01[基金项目] 2013年广西共青团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GQT-C2013028)阶段性成果。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1. 志愿服务组织丰富多样当前,各地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有的高校成立了“春蕾计划”等志愿服务机构,专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关爱;还有的高校在社区、医院等地设立志愿服务点,为附近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这些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2. 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可以看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逐年增长。

这些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好学、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增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改善了周围的环境。

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既有助于大学生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多元发展。

目前,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参与志愿服务,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水平亟需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够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升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了接下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去打破。

四、结语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个有着很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活动。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高校、组织、社会各方合作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也将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少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导致评价结果主观偏颇、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应包含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体系应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分为个人素养、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再划分出若干具体指标。

例如,在个人素养维度可以评价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在组织能力维度可以评价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在实践能力维度可以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通过多个维度和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成绩记录等客观数据来评价学生的服务表现,如参与服务的频次、服务时间的长短等;定性评价方法可以通过面试、观察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服务态度、技能水平等主观表现。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

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需要建立评价标准和等级制度。

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以便对学生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评估。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同时也可以参考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指导意见和标准。

建立相应的等级制度可以将学生的服务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对学生的服务能力进行分类和比较,同时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7
作者简 介: 郭振宇( 1 9 8 7 一 ) , 安 徽 六 安人 , 硕士 , 助教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与 实践 、 企 业 管理 。
通讯 作者: 刘凯( 1 9 6 4 一 ) , 安 徽 固镇 人 , 副教 授 , 主 要 研 究方 向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 3 ]Ue d a J , K a t o J .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c y t o k i n i n — i n d u c e d p l a n t
植物生理学通讯 , l 9 9 7 , 3 3 ( 1 ) : 2 1 - 2 4
l 问 题 的 提 出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大发展 、 大变 革 、 大调 整 时期 , 各 项事 业都 在 迅猛 发 展 , 志愿 服务 工作 作 为 精神 文 明建设 、 道 德规 范教育 的重要 载体 , 越来越 得 到社 会
各 界 的 重视 和参 与 。2 0 0 8年 1 O月 , 中 央 文 明委 在 《 关 于深 人开 展 志愿 服务 活 动 的意见 》 中指 出 , 志愿 服 务 作 为伴 随改 革开 放 出现 的新 生 事物 , 是 长 期 开
g r o w t h b y j a s mo n i c a c i d a n d i t s me t h y l e s t e r [ J ] . J P l a n t
Phys i o l , 1 9 82。 5 4: 2 49 — 251
[ 8 ] 邹 志燕 , 王振中. 茉 莉 酸 诱 导 水 稻 幼苗 对 稻 瘟 病 抗 性 作 用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

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不仅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还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那么,大学生如何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在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之前,大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

比如,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否需要报批,是否需要进行保险等。

只有了解这些政策和规定,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出发,选择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对于文学爱好者,可以选择到社区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法律援助活动等。

三、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体验社会、贡献社会。

因此,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时应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可以通过与其他志愿者和参与者交流沟通、分享经验和技巧、互相学习和提高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四、认真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都应该被认真记录下来。

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拍照、取证、写日记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活动结束后,可以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整理活动数据、撰写活动报告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大学生总结经验、归纳思考,也能为将来的求职和学术申请提供有力支持。

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比如,加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

这些能力不仅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增加点滴储备。

综上所述,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是非常有益的。

要想开展一次成功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积极参与、认真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事业,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为社区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包括服务的意义、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的影响。

一、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区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身心素质。

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大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从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其次,社区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与志愿者工作,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最后,社区服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区的一员,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可以帮助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服务的方式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可以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大学生可以组织社区环境整治,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其次,可以开展长者陪伴活动。

大学生可以定期到养老院、老年人居住区等地,陪伴老人、关心老人,并且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开展义务教育支教活动,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水平。

还可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障人士等志愿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服务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参与志愿者服务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交经验,培养领导才能,增强自信心。

其次,社区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之心,关注他人,提高人文关怀意识。

同时,社区服务对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团结,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社区文化。

此外,社区服务还可以树立社会的正能量,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起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区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

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

知识文库 第11期244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邓德佳 金明哲引言:本文着重就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如何从“德育化引领”“组织化推进”“专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六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加以探讨和阐述。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载体,更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

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构建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做好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

1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认知不足。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把志愿服务当做一项大学活动,并没有从精神需求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培训工作滞后。

受到资金、培训讲师、组织者重视程度以及志愿者自身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志愿者培训工作普遍滞后。

缺少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

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具有短期性、同质性、随机性等特点,大学生满足感较低,活动育人效果较差。

法律法规保障缺失。

目前,我国在志愿服务领域尚无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出台。

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在财务预算中并无志愿服务专项资金。

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

大多数志愿服务指导教师都是高校团干部、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的。

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

许多高校缺乏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情况的评估意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2构建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 2.1德育化引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共青团在设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旗帜鲜明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示范导向和强大声势,从培养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入手,通过感受、传承、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行为认同。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64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王小丽 方 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高校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测评中考虑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情况,才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得到长期稳定运行,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机制,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464-01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存问题(一)主动参与意识不足通过对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学生并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

一部分学生表示是为了推优入党的志愿服务时长的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一部分学生表示只是为了凑热闹或者好奇去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他们并不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宗旨。

此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开展主要以去社区打扫、敬老院服务或者小学支教等为主。

(二)经费难以有效保障虽然各地政府和高校表示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办法,但是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都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效或高质量地举办。

(三)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管理的研究正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专业化的管理必须由始至终贯彻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就会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四)志愿服务意识不足一是学校方面。

一些高校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规定不重视、不甚了解,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多以课堂理论学习成绩考核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长均持有传统观念,认为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参加志愿活动是耽误孩子的学习、“不务正业”的行为。

因此家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93文|常立生 孙艳敏 王媛媛 张丽玲 付晓娜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摘要:新形势下,从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含义和内容着手,在加强项目开发、拓宽平台建设、创新特色品牌建设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用创新的思维和模式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对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2014年10月,教育部联合团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含义和内容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甘愿奉献时间、智力、体力和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行为。

它以利他、无偿、义务为活动形式,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往往能够实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美化环境、义务支教、普法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等,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和领导,在加强项目开发、拓宽平台建设、创新特色品牌建设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1、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项目开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志愿服务的形式转变成由面到点;第二,志愿服务的领域转变成由点到面。

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和研究体系,着眼于关注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美化环境、义务支教、普法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以帮助社会为宗旨,通过自愿参与各种社区和公益项目,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和服务的行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和人民群众来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教育支持、健康关怀等。

首先,社区服务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学生可以到社区医院、养老院等地,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义诊等服务。

其次,环保活动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可以参与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倡导环保理念,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

再次,教育支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另一个方向,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农村学校、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教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开展健康关怀活动,为医院病房的患者提供陪护、慰问等服务。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也从中获得了成长和收获。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探究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实践育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需要从思想、组织、动力和质量等四个方面努力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标签: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都发挥了突出且无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正成为大学校园的新时尚,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据调查超过70%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作用,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示范功能、辐射功能和教育功能,需要从思想、组织、动力和质量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一、积极引导,全面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保障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加强思想引导,要通过思政理论课、党团课、辩论赛、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普及和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激发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力。

高校可以邀请优秀志愿者来校交流或开设讲座,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大学生。

高校应把志愿精神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普及,而且要结合实践教学安排适当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

其次,要加强校园舆论引导,要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广播、报纸和橱窗等宣传媒介,特别要重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营造良好氛围,引领校园风尚。

再次,要加强活动项目引导,要积极开发一批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我、施展才华的志愿服务项目,要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主题团日、党日活动中加大开展志愿服务的力度,培育和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与实践情况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与实践情况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与实践情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与实践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本文结合大量调研数据,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与实践情况,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有益启示。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情况分析1.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基础先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的基础情况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整体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这是一种贡献社会、提升自己的方式。

其中,女生的志愿服务意愿较高,占比高达70%。

这可能与女生的公益情感及自愿精神有关。

2. 大学生志愿服务需求在大学生中,一些学生比较渴望参与志愿服务,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在总数中,超过6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对专业能力提升更为看重。

大学生中对困难群体志愿服务的参与也较为积极,仅次于专业相关的活动。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存在的问题不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并不认同志愿服务的价值,或认为自己无暇顾及志愿服务。

其次,社会各界的理念与大学生本身意愿、意识差距较大,需要政府和各种组织的引导。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情况分析1.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现状调查结果显示,47%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志愿服务,而在他们中,近七成参加过一到两次的志愿服务,逾三成参加了三次及以上志愿服务。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多种实践形式。

最常见的形式是参加社区服务、关怀贫困人士、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志愿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创业交流等活动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效果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程度不同,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动这一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分析如何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一、确立管理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的目标在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爱心、奉献和互助精神。

指导思想则应是“为人民服务”,以提高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使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二、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与渠道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规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范围,包括教育、扶贫、环保、医疗等各个领域。

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志愿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渠道。

三、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应当负责协调各个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统筹组织活动、培训志愿者,并定期评估和奖励优秀志愿者。

四、制定明确的志愿服务责任制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志愿服务责任制。

志愿者有权获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同时也有义务按照服务项目的要求履行服务职责。

五、推行志愿服务考核模式为了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借鉴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推行志愿服务考核模式。

更加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志愿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应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

这一制度有助于记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和成果,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

七、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应当鼓励与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建立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有效性。

八、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热情。

大学生志愿服务方案

大学生志愿服务方案

大学生志愿服务方案在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参与方式,而大学生正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志愿服务既能帮助他们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和提高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介绍各种志愿服务方案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这些方案。

第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通过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志愿服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并拓宽他们的眼界。

志愿服务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部分:各种志愿服务方案的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方案有很多种类,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志愿服务方案。

1. 教育支持项目:这种方案主要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如义务辅导、捐赠教育用品等。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种方案,为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 环境保护项目:这种方案主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如参与垃圾清理、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活动。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环境保护项目,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做出贡献。

3. 社区服务项目:这种方案主要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如帮助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

第三部分:制定和实施志愿服务方案制定和实施志愿服务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目标:在制定志愿服务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该方案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区发展等。

确立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方案更好地实施和评估。

2. 筛选适合的项目:在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时,需要考虑大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确保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要根据社会需求选择适合的项目,确保项目能够产生实际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 ·利夫金(J er2emy Rif kin)声称:“21世纪服务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教育、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将服务学习的发展和扩大看作是一项严肃的议题。

所谓的服务学习,是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模式,它旨在号召大学生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的时候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学习、领导、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我们项目组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有效地引进大学生服务学习模式,在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高校建立相应的服务学习机制,以此作为依托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1、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参与社区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在接受相关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的情况下进行志愿服务,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知识普及的服务,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健康知识体系,改善大学生群体目前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滑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助空巢老人,有助于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和自我认同感,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将实现服务他人和教育自我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锻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目标。

2、开辟志愿服务的新局面,满足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较之于社会普通志愿者,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优势:较高的学习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这使得他们对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将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普及交给大学生志愿者,使得政府能够以更低的社会成本来有效的满足空巢老人自身需求,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空巢老人的知识水平。

3、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方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建构了新平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破校园界限,向社会进行延伸,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另外,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拓展志愿服务的新内容,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拓展了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内容,也促进了青年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有效融合。

此外,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青岛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目前,青岛市的志愿服务正走向专业化、公益化、社区化和国际化,并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式的志愿服务格局。

在奥帆赛及全运会期间,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保证了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不过,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青岛市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法律层面: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但鲜有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2008年5月29日,《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由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有:明确了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范围;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体系;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强化志愿服务的保障激励机制等。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它是青岛市志愿服务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一个里程碑。

制定《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是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但是,可以看出,整部条例统统是从社会志愿者角度出发,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个志愿服务法律体系,跟大学生志愿服务没有切实具体的关系,这也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的开展没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条文,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设立和推广。

2、社会层面:曾经受过政府支持,但没有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在2006年4月30日,“大学生社区春晖志愿服务计划”曾经一度被岛城媒体宣传。

它是由青岛市市南区团区委、市南区民政局、青岛大学校团委联合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划,由青岛大学校团委特别组织成立的奥运礼仪宣讲志愿队、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法律咨询服务志愿服务队、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社区助理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服务社区6个月。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我们项目组没有搜索到有关此项活动后续的报道,也没有任何相似的活动成果介绍,可以肯定的是这项“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如人们所愿形成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3、高校层面:志愿服务形式单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我们学校校团委网站上,“志愿服务”页在调研期间一直显示出现系统错误,无法登入;“社会实践”页上的服务活动清一色的全是有关“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介绍。

这不失为一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但由于它自身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在活动的申请和开展中已经慢慢变了初衷。

不过通过我们的文献调查得知,中国已经有不少高校推出了自己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条例”,为本校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其中也包括青岛大学。

但是在我们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远远没有得到校级领导的重视。

4、社团层面:志愿者社团遍地开花,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我校的校级社团中,爱心社和各个院系志愿者协会担当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任,他们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扩:XXXXXXXXXX,,,,其中也有大学生进养老院对老人进行身心护理,大学生进社区对空巢老人进行身心护理等活动。

由学生社团管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暴露了以下几个问题:各个社团组织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规范条文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招募机制不完善,志愿者具有较大流动性,组织宣传不到位;大学志愿者的激励及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过于形式化,志愿服务显得过于粗糙,技术含量低等。

5、学生层面:学生志愿服务热情高涨,却苦于没有良好的途径总体来说,现今青岛市大学生积极地关注并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强,有相当大的比例曾经参与过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趋于多样化,包括维护社区卫生及治安环境,服务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邻里互助,指导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提供技术服务,科普及政策宣传,捐赠活动等;大多数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志愿活动中有所收获;志愿者队伍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低年级所占比重远高于高年级。

任云霞根据艾吉尔的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发现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 社会责任、利己性、活动情况、次群体、主群体。

利己性和活动情况因子说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陶优等则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途径较少,降低了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三、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服务学习模式的介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的《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对服务学习进行了这样的定义:“社区、学校和社区服务计划中心相互配合,安排学生完成社区真正需要的服务,以帮助学生或参与者的学习或成长,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将学生的学术性课程与社区服务整合为教学单元,给学生或参与者一定时间去分享服务所得经验与心得。

”由此可以看出服务学习的特点1、目标效果:注重学生、学校、社区和政府间的互惠;2.内容形式:体现多元;3.实施方法:彰显学生与社区的参与;4.实施过程:凸显反思环节的再认识;5.终极指向:培养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服务学习是基于课程的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有机统一的学习模式,它包含以下要素:由相关的学术课程组织,将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室扩展至社区;有明晰的定期学习目标;学习与发展要借助于服务活动的参与;一定时间段内在某种相同的意义上满足现实社区的需要,让学生在自己真实生活的社区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帮助学生通过定期的、有规律的、有组织的反思或批判性分析活动,对服务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例如课堂讨论、陈述、写作等。

沈蓓绯、纪玲妹研究了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服务学习模式,密西根州立大学服务学习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主要由“密西根州立大学服务学习和公民参与中心”负责。

中心与 417 个社区非赢利性组织、学校、医院、健康保健机构、政府办事处、民间宣传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学习实践机会。

服务学习实践安排短至一个下午长至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在中心提供的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学习计划。

学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在中心注册和签约。

他们根据自身的学术计划参加不同类型的服务学习,如学术服务学习、课程服务学习、辅助课程服务学习等。

大多数服务计划不需要经验,社区组织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大学生们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奉献他们的时间、精力和独特的技能。

密西根州服务学习奖学金计划为遍及全州的“校园契约”成员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学生在一个学年中如果完成300小时的社区服务将可以获得1000美金的奖学金。

此外,密西根州还设立了多种奖项用于激励参与服务学习的师生员工。

美国政府与民间组织也设立了 40 多种奖项奖励师生。

密西根州立大学CSLCE中心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以下帮助和支持:在发展并协助实施课程整合、反思和绩效评价的最佳方案方面提供帮助;为有关的一体化服务学习和公民参与的课程提供个人和团队协商;帮助教师确定与课程相关的合作伙伴和社区服务参与机会;促进与社区需要相匹配相衔接的学术专业的发展;在大学保障政策下促进学生注册服务学习岗位并提供确保覆盖每个大学生的服务学习注册程序等等。

四、青岛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美国服务学习模式的引进我们从上面的阐述可以发现,服务学习的理念恰恰有益于我们完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机制。

首先,服务学习强调服务和学习两个理念相结合。

服务是参与者通过学校为相应的社区空巢老人提供的,强调的是“贡献”。

而学习则是参与者自身从服务这项活动中获得的技巧技能的训练,强调的是“获得”。

服务学习的理念有助于使得原来单向式的服务理念向双向式转变,不仅使得空巢老人健康知识普及的需求得到更有效的满足,同时也使得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自身的需求得到重视,将有助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

同时服务学习过程最后的环节“庆贺”,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激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服务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课程,它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固定的学制和周期下,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培训机制,使志愿者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有助于对空巢老人进行长期专业的教育和养护等专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