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课 改 探 微
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 的理念 ,为学生 的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将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 , 也将 改 变 教 师 的 教 学方 法 和 手 段 。面 对 新 理念 、 新 课标 、 新教材 ,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 , 不 断总结 和反思 , 以更 好 地 适 应 新课 改 。 新 课 改从 教学 理 念 到 目标 , 从大纲到考纲 , 从 教 材结构到 内容都有 了很大改变 ,这必将 引起课堂结 构和模式的改变。 因此 , 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将更高 , 需 要 在 教 学 中不 断 总结 、 反 思 和 探索 。下 面 笔者 就实施新课程 以来 的教学 实践谈 一些体会 , 做
三、 教学过程反思 : 改变课堂模式 , 强化教研 , 指
导 学 法
新 课 改要 实 现 i维 日标 ,最 重 要 的就 是 要 改 变 课堂模式 ,而探究活动结合多媒体应用是新课改课 堂 模 式 的重 要 标 志 ,但 探 究 的设 计 和课 件 的制 作 对 教师要求高 , 课堂组织探究活动 占用时间多 , 最后知 识还不一定能过手落实 。 因此 , 必须精心选择一些典 型的、 适合探究的内容 和知识点进行探究教学 , 培养 学生探究 的意识 , 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 使学生体验探 究 的过程 , 理解科学探究 的意义 , 并逐步提高探究的

些反思 。 教 学 观 念 反思 : 加 强 学 习培 训 , 转 变观 念 。 熟 悉教 材


学习和培训是实施新课改 的重要保证 ,笔者认 真参 加了各级教育行政 主管 部门组织的各种 培训 , 了解 了新 课 改 的背 景 、 意义 、 教 学 目标 、 课 程 标 准 和 课程 的设置 , 还 了解 了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 结构和体 系。 认 真 钻研 教材 , 对 比分析 了新 旧教 材 的 联 系 和 差 异。 通过交流与学 习, 也吸取 了一些先行课改区的经 验 教 训 ,充 分 认 识 到 了新 课 改 的关 键 是 教 学 观 念 的转 变 。

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摘要]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化学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注重抽象思维高一化学更为突出,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更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一化学;差别;教学策略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几个差别(一)教学目标的差别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它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简单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制法、简单的化学反应等;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如仪器的使用,简单实验装置;常用的实验操作如称量,过滤、蒸发等;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甚至还要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知识体系的差别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系统和完善的。

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一总结归纳一理性认识”来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一化学实验一化学原理一问题探究方法一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三)教材内容编写的差别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要求定量分析,除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

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人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摘要: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善并逐步的运用到实际课堂中,使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化学作为高一高二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高考中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的弊端,探索教学策略,实施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策略引言在对高中化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虽然新课标改革后,教材的难度降低,但是却扩大了知识内容。

如此。

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探索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阻碍高中化学教学的几个方面在如今的教学中,有许多的因素阻碍高中化学的教学发展。

(一)许多家长对化学的重视程度极低许多家长存在着“学习化学没有任何用”“学习化学在生活中又用不到”“化学只要在考前随便背背应付考试就行了”等错误观点,并将自己的片面想法告知孩子,使学生在最初学习化学时就不重视这门学科,导致后来的学习愈加困难,这种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的教学进程。

(二)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的化学老师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一直喋喋不休,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听进去自己的授课内容、是否在认真听课,总是“自己讲自己的”,并在讲课结束后给学生集体画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题,使学生没有课堂的参与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重他们的学习压力,在如此的恶性循环过程中,同学们产生厌学情绪是难免的,非常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三)自身厌学有些学生自身就厌学,对学习化学没有兴趣,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对题目产生“我不行”“我不会”心理,不利于教师对其进行教学。

(四)化学教学实验设备的缺乏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有些由于学校的经济问题,造成没有经费去购买实验器材,导致化学设施落后甚至没有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

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

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五篇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五篇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五篇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篇1一、高一化学教学指导思想和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本事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高一化学教学具体工作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我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4、发挥备课组的团体作用团体备课,团体讨论,补充完善。

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景,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景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

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

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走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理解本事、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还要学生进行具体的生活实践,促进高效化学教学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希望教师能通过改善教学观念并进行多样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让他们的创新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巨大魅力。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上的阻力,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动力才会更加持久,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学习。

因此引入新课时,要创造一种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与自己的兴趣相联系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越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让情境创设的恰到好处,就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的创设下更快的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中。

首先,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知识的获取总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重新构建自己的化学认知,并获得有意义的化学知识,从教师层面上来说,高中化学教师要把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突出哪些重点,突破哪些难点都一定要认真的揣摩。

要想成为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就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无论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都要通过实践才能够掌握。

其次,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比如在上高中原电池教学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分别将铁丝和铜丝放在了稀硫酸溶液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的实验结果,然后根据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实验优化教学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优化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呢?一、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功能高中化学新教材将实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加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内容是以两种方式加以组织。

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

实验内容主要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两类栏目体现,“活动与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内容的另一种组织方式是集中的方式,即《实验化学》模块以各个专题的形式展开。

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验化学》模块共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电化学问题研究”、“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等七个专题。

各个专题之间有由浅入深的内在序列,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须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门,逐渐上升到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研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新的教学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具有以下突出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形成科学概念、验证和理解学科基础理论的感性材料;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化学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和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等等。

那么,如何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呢?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高考资源网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填补,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即:理清新课标的要求;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摸清初高中教材和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查清学生能力现状。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三,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是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

“三序”结合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1)节奏感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

“三序”的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二、选择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

高中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一化学教学

高中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一化学教学

高中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一化学教学【摘要】根据新课改的培训精神,本文于2010年暑假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集中培训从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科中的地位出发,提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

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

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

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

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例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过量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在不少人心目中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是使用化肥的农产品都是不环保不健康的。

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过量使用化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区别,更不明白化肥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从化肥诞生以来,农产品的产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活了地球上的60亿人口。

然后再向学生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过量不当使用化肥的区别。

2024年高一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一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4篇)

高一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思路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

积极参与微型课题研究,鼓励备课组成员撰写教科研论文,争取每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做好教学“六认真”,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备课组的建设为重点,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3、重视“培优辅差”,充分认识本届学生的现状,解决学生的整体进步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推进。

4、积极开展组内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协作,集团作战,不断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三、工作要点1、本学期完成化学必修1第四章和化学必修2的全部内容的教学。

2、做到定期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测试及练习。

集体备课应明确以下内容:(1)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材的内容和安排等是否要进行调整,如何安排。

(3)那些知识需要进行延伸和补充,有何建议。

(4)教辅资料如何处理。

4、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____节。

备课组老师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组内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超越。

5、抓好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强调化学的重要性。

强化学法指导,规范解题格式。

改善课堂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6、树立全局观念,合理控制作业量。

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归纳。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作业、练习分层次编写、布置,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尖子生的培养提高。

7、组织好平时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工作。

依据教学实际,精心编制每一份单元、专题测试卷,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试卷,做到“一编二审三校”,杜绝粗编烂造。

高一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二)一、指导思想在学校、年级组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2024年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4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具体工作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理念指导自我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4.发挥备课组的团体作用团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团体讨论,补充完善。

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

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1.备课要求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资料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资料。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走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⑴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所以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⑵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

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我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构成自我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本事。

⑸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本事和实践创造精神。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只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而进入了高中,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浅显易懂,而高一化学无论是在知识难度还是思维跨度上,是一名刚跨入高中大门学生不易登上的台阶,因而高一化学的教学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

那么,如何使高一化学教学能够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一、新旧衔接培养兴趣教材《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专题一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

不能够一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对于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

二、把握尺度扩展适当现在,资料泛滥,每个学生手里一科都有好几套资料,而且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

比如刚学氧化还原方程式,马上就教配平,这是不可取的,教材为了分散难点,并准备在同学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后再教,故而放在了《化学1》的最后,把它提前了可练的方程又太少,而且学生又不一定都能掌握得了,有些拔苗助长。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新课改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这种大力提倡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的形势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正确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在这种新的理念下进行教学,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南的课改从2008年秋开始全面推行,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的教学有几点思考。

一、教师在新课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

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展示化学问题思维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有质疑的精神,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

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把分类讨论、归纳等思想运用到解题中,只有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享受每一小步成功带来的欢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超越。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重视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用一连串问题来组织教学;利用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来获取知识,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又完善自己,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补充,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

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

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

只有科学、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摘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施多年的新课改,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文阐述了以往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对化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教学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师资的利用、教师学生双方课业负担的减轻、选课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在教材编选、使用、学生学习方式等细节上,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改革存在的经验和问题1.可资借鉴的经验(1)挖掘教师潜力、做闲置教师资源的岗前培训;减少每周课时数量;加大模块教学时间;优化课程安排方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2)强化集体备课;使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减少每名教师备课工作量,各管一片;完善教学工作的奖惩条例。

(3)根据学生作业类型,从合作性、层次性、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对学生练习的时间、难度以及数量进行把握。

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把化学作业变成集主体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4)深刻理解课标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选择适应个体需要、适应时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5)在学生的管理上,开办化学教学改革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及教师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开办学法讲座,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模块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模块教学的目的。

2.当前存在的问题(1)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新编教材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失误,有些知识表述不够准确;因为沟通不够,即使是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流畅。

若同一年级各学科选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2)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教材的各类丰富,学校对于教材选择的机会增加,但是,选择教材的往往不是在一线任教的老师,而是各区各校领导与教研人员,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所有教材一一分析阅读,导致一定的盲目性。

(3)面对新课程标准,面对教材与教学要求的不同,很多教师难以适应。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摘要: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从教材到课程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高中化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中把握改版后的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熟悉课程结构,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新教材;变革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1-0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化学课程新教材上的有关知识。

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改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化学中的新课改理念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不是依靠老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教材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获得的,这里包含了三个方面需要关注:1.1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

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像是在“填鸭”。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座位上马不停蹄的记笔记,一堂课下来感觉都很累,但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学生们记了很多化学方程式,但其实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

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反映现象更是死记硬背不理解。

1.2 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独特的课堂体验。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从而营造出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1.3 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 - 合作 - 探究式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相关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相关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程正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深化。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深化,而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如何才能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对高中化学教学缺乏深入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于化学教学的目的掌握的不够深刻。

化学教学要有务本的精神.不可以舍本逐末。

高中的化学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教师授人以渔.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就能随时的获得知识。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化学都忽略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途径,只是一味的教.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这样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最终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了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不明确。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化学的教材不断变革。

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单单重视书本知识体系的传统结构,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们往往习惯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对于新教材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研究和把握。

教学方式以传统灌输式为主,方式单一。

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够了解学生对新教材掌握的好坏,从而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3、化学实验课程缺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只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而进入了高中,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浅显易懂,而高一化学无论是在知识难度还是思维跨度上,是一名刚跨入高中大门学生不易登上的台阶,因而高一化学的教学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

那么,如何使高一化学教学能够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新旧衔接培养兴趣
教材《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专题一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

不能够一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对于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
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
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

二、把握尺度扩展适当
现在,资料泛滥,每个学生手里一科都有好几套资料,而且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

比如刚学氧化还原方程式,马上就教配平,这是不可取的,教材为了分散难点,并准备在同学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后再教,故而放在了《化学1》的最后,把它提前了可练的方程又太少,而且学生又不一定都能掌握得了,有些拔苗助长。

三、狠抓基础总结规律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由于初中的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

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
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比如一打鸡蛋有12只,一箱啤酒有24瓶,一令白纸有500张,1mol原子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原子,尽量化抽象为形象从而便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

加深记忆。

再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化学1》质子数1-18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从而认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学生从而总结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核非金属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以此来理解元素周期律,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四、讨论问题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先将新课的内容归纳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预习,在课上由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寻求新知识。

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填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对于钠与水反应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通过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分析思考下列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里?(2)金属钠暴露在空气里,为什么它的颜色和光泽会发生变化?(3)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怎样的实验装置能够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
体收集起来并进行检验?(4)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为什么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的颜色会变红?(5)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掌握了钠与水的反应而
且还知道了钠在空气中还可以与氧气反应,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了实验是探寻真理的唯一方法。

同时在教学时,不能只讲知识的结论,只强调知识的正确性、权威性,不讲人们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像“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集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子结构模型,以帮助学生了解为探索原子结构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原子结构模型探索的大致历程、各种原子结构的要点等。

教材的这种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每一点进展都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

这一内容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史教育、利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便利。

也不能很少讲知识该怎么用以及其不完整之处,否则学生对知识产生神秘感,觉得自己与知识的发展创造无缘,只需服从权威,长此以往就会缺乏创造的动力与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要多鼓励学
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

多鼓励和培养学生冒险精神,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

五、探究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过去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上的实验有两类: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

即使是演示实验时,也让学生协助操作演示,教师制作必要的点评。

例如:在学习“钠的氧化物时”,教师先演示了向裹有Na2O2的棉花上滴加水和裹有Na2O2的棉花放到盛有干燥CO2的集气瓶中的实验作铺垫,然后再请来两位志愿者,台上小心翼翼,台下屏住呼吸,整个课堂融为一体。

当实验完成,“吹气生火”突然爆发,同学们感叹、惊讶的情趣瞬即宣泄,最后教师将知识升华。

学生实验,特别是一开始的基本操作实验通过鉴别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既复习了初中的有关知识,又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在兴奋之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
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促进者,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在这一时期高中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症,及时巡查剖析不适应的原因,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学生能够尽快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渡过“过渡期”到达希望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