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第二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 ppt课件
Na泵:即Na-K泵,是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
膜蛋白,它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可
以逆浓度梯度泵出3个Na+和摄取2个K+。
生理意义:
–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维持膜两侧的离子不均衡分布; – 建立浓度势能储备,参与葡萄糖等的吸收。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吞噬(固体) 胞纳 胞饮(液体) 胞吐
跨膜转运的物质: 气体:CO2、O2 小分子物质 无机物:Na+、K+、Cl-、H2O
3. 肌肉收缩能力
1)定义:与前、后负荷无关, 决定肌肉收缩
效能的内在特性。与肌浆网中Ca++
水平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相关。
2) 受局部环境因素影响:如神经递质、
体液因素、药物、病理状态等。
ppt课件
80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Na-K泵、
阈值、阈电位、阈刺激、局部电流、强直收缩 2. 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3. 说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 形成机制。
等渗溶液
ppt课件
等张溶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如果是等渗 溶液会如何 呢?
渗透压:溶质分子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能力。
渗透压与溶质分子颗粒数量(摩尔浓度)正相关,与 质量百分浓度无关。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逆浓度梯度,消耗代谢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泵。 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氨 基酸在小肠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处 的吸收
失活
开始复活,可 小 开放数量少 多数已复活, 小 可开放数量多 全部复活,可 大 全部开放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PPT
分子由低浓度处移向高浓度处需另行功能, 正如滑雪者可由高坡自动下滑,而上坡却需要 由人体费力一样。
主动转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最常见的主动转运方式——Na+-K+
泵
Na+-K+泵又称Na+-K+ 依赖式ATP酶, 简称钠泵。当[Na+]i↑/[K+]o↑激活
分解ATP产生能量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如:常见细胞膜的Na+ 通道、K+ 通道
(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两侧某种化学物质控制开闭的通 道。
如:骨骼肌细胞终板膜上的N2-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 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受某种机械刺激控制开闭的通道。如 骨骼肌细胞。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维持[Na+]o高、[K+]i高 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钠泵的生理意义:
1、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 的必须条件;
2、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入细胞 内,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
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 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由
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分类:
①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②一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门控通道的类型:一般根据控制闸门开闭的因素,可分为: (1)电压门控通道:受膜两侧的电位差控制开闭的通道。
主动转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最常见的主动转运方式——Na+-K+
泵
Na+-K+泵又称Na+-K+ 依赖式ATP酶, 简称钠泵。当[Na+]i↑/[K+]o↑激活
分解ATP产生能量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如:常见细胞膜的Na+ 通道、K+ 通道
(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两侧某种化学物质控制开闭的通 道。
如:骨骼肌细胞终板膜上的N2-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 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受某种机械刺激控制开闭的通道。如 骨骼肌细胞。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维持[Na+]o高、[K+]i高 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钠泵的生理意义:
1、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 的必须条件;
2、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入细胞 内,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
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 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由
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分类:
①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②一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门控通道的类型:一般根据控制闸门开闭的因素,可分为: (1)电压门控通道:受膜两侧的电位差控制开闭的通道。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动物生理学概论 教学课件
过程
①受体与配体形成复合物→②复合物横 向运动形成有被小窝(coated pit)并聚 合→③小窝与细胞断裂形成吞噬泡→④ 吞噬泡与初级溶酶体结合形成次级溶酶 体→⑤次级溶酶体内的酶使配体与受体 分离→⑥配体释放→⑦受体与膜结合形 成细胞膜的一部分,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的信号转导
Na+-K +泵(sodium-postassium pump)
除了Na+-K + -ATP酶外,还有Ca2+Mg2+-ATP酶,H +-K + -ATP酶等。 H +-K + -ATP酶分布在胃粘膜壁细胞表面,与 胃酸分泌有关; Ca2+-Mg2+-ATP酶主要 分布在骨骼肌,心肌细胞内部的肌质网 上,与肌肉收缩有关。
这些离子的运转直接由ATP提供能量的 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或联 合(协同)转运(co-transport)
Na+-K + -ATP酶活动所贮藏的势能,用来完成其它物 质逆着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例如:肠上皮细胞从肠腔液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 方式为Na+依赖式转运体蛋白形式,这种运载蛋白必 须与Na+和被转运的分子同时结合后,才能顺着Na+ 浓度的方向将它们逆着浓度梯度由肠腔转运到细胞内, 另外膜上的Na+-K + -ATP酶不断将Na+转运到细胞间 隙,而细胞内始终保持低Na+状态,这样才能使它们 的主动转运得以实现。
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⑴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
在神经和肌肉细胞表面膜中,存在有Na+, K + ,Ca2+等通道。控制这类通道开关的 因子是通道所在膜侧的跨膜电位的改变。 在这些通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一些对 跨膜电位改变的敏感的结构(亚单位), 通过其构型的改变诱发通道的开﹑闭和 离子跨膜流动的变化,把信号传到细胞 内部。
动物生理学之细胞的基本功能
种亚基构成异三聚体。其中,亚基可与GTP或GDP结合,并具有GTPase
活性。
➢G蛋白分为:Gs、Gi、Gq、G12四大家族
➢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活化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2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994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艾尔弗雷德.吉尔默
19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 (1)入胞或内吞
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如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与细胞膜
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被整批转入细胞的过程。
吞噬:进入的是固体物质
吞饮:进入的是液体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①G蛋白耦联受体
又称蛇型受体,是由单一的多肽链或均一的亚基组成,其肽链可分为细胞外、
跨膜和细胞内三个功能结构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0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G蛋白耦联受体的分子结构——七次跨膜受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1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②G蛋白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和三
有少量糖脂或糖蛋白;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
在承受张力和外形改变时不致于破裂,容易自
动融合和修复;
膜具有选择通透,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图 细胞膜分子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7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活性。
➢G蛋白分为:Gs、Gi、Gq、G12四大家族
➢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活化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2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994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艾尔弗雷德.吉尔默
19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 (1)入胞或内吞
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如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与细胞膜
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被整批转入细胞的过程。
吞噬:进入的是固体物质
吞饮:进入的是液体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①G蛋白耦联受体
又称蛇型受体,是由单一的多肽链或均一的亚基组成,其肽链可分为细胞外、
跨膜和细胞内三个功能结构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0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G蛋白耦联受体的分子结构——七次跨膜受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1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②G蛋白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和三
有少量糖脂或糖蛋白;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
在承受张力和外形改变时不致于破裂,容易自
动融合和修复;
膜具有选择通透,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图 细胞膜分子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7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4. 动作电位的特征
(1)不衰减传导;
(2)“全或无”现象. “无”:刺激小于阈值,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全”:刺激达到或>阈值 静息电位(绝对值)
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不再随阈上刺激而改变,也不随传播距离的增 加而减小,这种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 而改变的特性,称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2)时间-强度曲线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一般要具备3个条件:一 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持续时间 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 激与改刺激的作用时间呈反比关系,即所用的 刺激强度较大时,引起组织兴奋的作用时间越 短。
把刺激强度和相对应的作用时间描绘在坐标 线上,可得到一条近似双曲线的曲线,称强度 -时间曲线。能反应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组成:
蛋白质、脂类
为主,糖类只
脂பைடு நூலகம்
占一小部分。
质
结构:
双
分
液态镶嵌模型 (Singer Nicholson , 1972年): 是以液态
6. 动作电位的传导
无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 局部电流在郎飞氏结间产生
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 部分,称为郎飞氏结
三、 局部兴奋
概念: 阈下刺激引起的
低于阈电位的去极 化(即局部电位), 称局部反应或局部
兴奋。
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无”现 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 度的增加而增大。
家畜生理学教学课件细胞的基本功能
4.入胞(endocytosis)和出胞( ex(oc1y)to入si胞s):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例如
侵入动物体内的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被整批转 入细胞的过程。 (图) 如进入的物质是固体物质,便称为吞噬(phagocytosis) 如进入的是液体物质,则称为吞饮(pinocytosis)
③糖类:寡糖链和多糖链,与膜上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图
单糖排列顺序存在特异性,可作为它们所结合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三)细胞膜的特性
1.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膜 的流动性一般只允许脂质分子在同一单层内做横向扩散运动或 沿自身长轴做旋转运动。膜蛋白的运动以横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为主,但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区域。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①脂质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70%,长杆状,亲水端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疏水性端由脂肪酸烃链组成。 胆固醇:30%
②蛋白质:球形蛋白,包括周围蛋白和结合蛋白。(图)
运输蛋白:载体、通道和离子泵等。 受体:辨认和接受特异的化学性刺激或与信号有关的蛋白质。 配体 + 受体 细胞特异的生理生化反应 特异性抗原:细胞标志作用,如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肌动蛋白:参与细胞膜运动。
的化学信号以及其他性质的刺激信号通过细 胞膜表面的特殊结构传入胞内并引起细胞产 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即:外界信号 膜蛋白变构 胞内信号
细胞功能改变
二、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一)通过膜受体-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息传递
(二)由膜受体、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 信息传递系统
生理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
0+
A-K+ A-K+ -
0+
A-K+
A-K+
A-
A- K+ A- K+
K+
A-
K+
A-K+
A-K+ A-K+
-
0+
A-
K+
A-K+
A-
K+
A-K+
A-K+ A-K+
Ek0
+
A-
K+
A-
K+
A-K+
A-
K+
平近静 衡于息 电钾膜 位离电
子位 的接
;
34
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可以用Nernst公式计算:
封锁 复活
激活 失活
激活 失活
;
49
〔一〕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 较短时期内,它无论再遭到一个多么强大 的刺激,都不能再次产生兴奋,即兴奋性 为零。
钠通道失活
;
50
〔二〕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组织 可接受大于阈值的刺激而发生兴奋,即兴 奋性低于正常。
;
29
细胞内记录
刺激器
- 0+
插入细胞
0 mV
-90 mV
给予刺激
;
去极相 超射overshoot 复极相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
afterpotential 负后电位 〔去极化后电 位〕 正后电位 30
细胞的功能PPT课件
阈刺激:达到阈值的刺激称阈刺激。 刺激的分类: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前二者能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AP; 后者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 位)不会引发AP。
48
(二)阈电位与动作电位 概念:指能使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是激活电压门控性Na+通道的临界值。即刺 激先引发一定数量的Na+通道开放,引起Na+ 的内流,使膜内的电位升高,达到某一临界值, Na+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大量内流后,再 引发更多数量的Na+通道开放,导致Na+通道 开放与Na+内流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从而爆 发动作电位。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小10~20mV。
43
(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1.去极化(上升支):Na+平衡电位。
既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差平衡电位。
44
2.复极化(下降支):Na+平衡电位恢复为 K+平衡电位,主要由细胞内K+外流而产生。
45
3.复极后:钠泵激活,使细胞膜内外的离 子分布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 膜内[Na+ ]↑和膜外[K+]↑→钠泵激活→排 出Na+、摄入K+
8
一、被动转运: 概念: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不需要消耗能量
的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转运。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 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顺电-化学差进行; ③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9
1.单纯扩散: 概念: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
25
入胞:
26
出胞:
27
48
(二)阈电位与动作电位 概念:指能使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是激活电压门控性Na+通道的临界值。即刺 激先引发一定数量的Na+通道开放,引起Na+ 的内流,使膜内的电位升高,达到某一临界值, Na+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大量内流后,再 引发更多数量的Na+通道开放,导致Na+通道 开放与Na+内流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从而爆 发动作电位。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小10~20mV。
43
(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1.去极化(上升支):Na+平衡电位。
既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差平衡电位。
44
2.复极化(下降支):Na+平衡电位恢复为 K+平衡电位,主要由细胞内K+外流而产生。
45
3.复极后:钠泵激活,使细胞膜内外的离 子分布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 膜内[Na+ ]↑和膜外[K+]↑→钠泵激活→排 出Na+、摄入K+
8
一、被动转运: 概念: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不需要消耗能量
的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转运。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 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顺电-化学差进行; ③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9
1.单纯扩散: 概念: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
25
入胞:
26
出胞:
27
生理学第2章细胞生理ppt课件
3、局部电位的特点 1)无“全或无”现象 :
其大小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2)递减式传播(电紧张性扩布):
传播很小的距离就消失(指数衰减)
3)总和:时间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空间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4)没有不应期
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如:低密度脂蛋白的入胞
(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
结合Fe2+的运铁蛋白
物质转运方式
方 式
被动转运 (高→低)
单纯扩散:CO2、O2 等 易化扩散: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 (低→高)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
Na+-K+依赖式ATP酶(钠泵)
Ca2+-Mg2+依赖式ATP酶(钙泵)
H+-K+依赖式ATP酶(氢离子泵)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1.细胞膜的功能
* 保护作用 * 物质交换 * 通透屏障 * 参与细胞的细胞的信息传递、细胞分 裂分化、免疫等过程。
2.流体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脂质、蛋白质、糖类 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i>[Na+]o≈1∶10, [K+]i>[K+]o≈30∶1 [Cl-]i>[Cl-]o≈1∶14, [A-]i>[A-]o≈ 4∶1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3)负后电位(后去极化): 复极时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阻碍了K+外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出胞作用(exocytosis)
指细胞把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由细胞内 向细胞外排出的过程。 例如,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 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稍释放递质等 都属于出胞作用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 一、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2. 继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逆浓度差; ②依靠转运体蛋白“帮助”; ③能量来自Na+的势能差。 体内主要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对葡萄糖、氨 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甲状腺细胞的聚碘过程 ◆神经末梢处被释放的递质分子( 如单胺类和肽类 递质) 的再摄取过程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膜上一些特殊蛋 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通道运输:能使离子通过其水相孔道越膜进行扩散的蛋白质称为离子 通道(ion channel )。目前发现在细胞膜上转运Na+、K+、Ca2+、 Cl-等离子的通道有几十种。以离子通道(ion channel)为中介的易 化扩散称通道运输;一些离子如Na+、K+、Ca2+等的顺浓度差转运就属 于通道运输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是细胞维持正常代 谢,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转根据其是顺浓度 差还是逆浓度差,或消耗能量与否,分为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大类: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1.钠-钾泵(Na+-K+泵) • 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 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代谢过 程的必需条件; • ②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入胞内, 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 • ③钠泵逆着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的Na+、K+的 主动转运,形成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 的特 殊离子分布,并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能贮备;这 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顺着离 子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四)入胞(endocytosis)和出胞 (exocytosis)作用
入胞作用: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例如侵入 动物体内的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进入细胞内的 过程。 如进入的物质是固体物质,称为吞噬(phagocytosis)。 如进入的是液体物质则称为吞饮(pinocytosis)。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cAMP ATP 激活蛋白激酶A 细胞内生物效应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二、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激素(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化学性胞外信号(ACh) ACh + 受体=复合体 终板膜变构=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
终板膜电位
骨骼肌收缩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二、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 cAMP信号通路
神经递质、激素等 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
激活G蛋白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如钾、钠、钙离子)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 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离子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都是由ATP 分解提供的 特点: 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离子泵)的“帮助”;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离子泵的种类: ①钠-钾泵 ②钙泵 ③氢泵(质子泵)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1.钠- 钾泵(Na+-K+泵) • 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 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可以分解 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 称为Na+-K+依赖式 ATP 酶。 • 作用:钠泵活动时,它泵出Na+和泵入K+,这两 个过程是同时进行、耦联在一起的,每分解1个 ATP 分子,可以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 移入细胞膜内。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二)细胞膜蛋白质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二)细胞膜蛋白质 细胞膜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①跨膜分布的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质:如载体 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 ②受体蛋白:受体蛋白能把来自外界的化学信号 传递到细胞内,进而引起细胞功能的相应改变。 ③抗原标志:是一种起着细胞“ 标志” 作用的 蛋白质,供免疫细胞或免疫物质进行“辨认” 。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运输特点 : ①结构特异性 即每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转运具有某种特 定结构的物质,如葡萄糖载体只能转运右旋葡萄糖,而不 能或不易转运左旋葡萄糖 ②饱和现象 载体蛋白分子的数目和分子能转运物结合 位点的数目是有限的,转运的某一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时,对该物质的转运量即达到最大。 ③竞争性抑制 若某一载体蛋白对A和B两种结构相似的 物质都有转运能力时,当提高B物质浓度时将会减少载体 蛋白对A 物质的转运数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是指小分子物质顺电位差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①不直接消耗能量; ②顺电-化学梯度(浓度差)进行 分类:①简单扩散(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主动转运: • 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一些离子或物质分子逆浓度差或逆电 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 如离子泵)的“帮助”; ③逆电-化学梯度(浓度差)进行 •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Na+-K+泵、H+-K+泵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的跨膜转运 ③入胞和出胞。吞噬过程、腺体分泌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动物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细胞膜或 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在电镜下可见有三层结 构:其内外各有一层致密带,中间夹有一层透明 带,每层厚约2.5nm,膜的总厚度约为7.5nm。 此种结构亦见于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性结 构,如核膜、线粒体膜、高尔基复合体膜、内质网 膜等。因此,它是细胞最基本的膜结构形式,故称 为单位膜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1.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Na+-K+-ATP酶 钙泵(Ca2+-ATPase ) 氢泵(H+-K+-ATPase ) 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离子 的跨膜转运。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 细胞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目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 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其基本内容为: 细胞膜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 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简单扩散: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一些脂溶性物 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特点: ①脂溶性物质;②顺浓度差 如人体内O2、CO2、乙醚 、乙醇和类固醇类激素等的 跨膜扩散。
二、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2. 继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活动形成的离子势能贮备,可以用于非 离子物质的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这些物质逆着 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同时伴有Na+进入细胞内,所需 要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膜内 外Na+的势能差,因此,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 发性主动转运,或称联合转运。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物质转运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