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幺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
 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解析:
 (二)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阅读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完成3~4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1.“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改为“映”字,表达效果是不是更好一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B.②⑤④⑥①③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

《登高》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登高》课后习题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某位同学向游学来访的外国学生介绍“落木”,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飘落的树叶。

木,树木,这里指树叶。

B.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的典型意象之一。

C.借鉴了屈原《九歌》中“木叶”的表达。

D.形容四季的树叶,准确精妙而引人回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意向、内容的能力。

D.“形容四季的树叶”错,“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符合《登高》一诗描写的“秋”景。

故选D。

评卷人得分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对杜甫《登高》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委婉含蓄,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委婉含蓄”理解错误。

结合“悲秋”“多病”等词可以看出颈联直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之意,悲怆而博大,并不“委婉含蓄”。

故选C。

3.下列对诗歌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借“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C.颈联“万里”“百年”分别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境界阔大。

D.尾联“苦恨”的意思是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情感、语言的能力。

D.“……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错误,“苦”意思是“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9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11.A 解析: A项,“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中“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表述错误,翠微是指青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指青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12.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南飞,一片翠微美景,携客带酒登山,表现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时,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戚,落泪伤心。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登高练习题

登高练习题

《登高》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高远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B. 无边/落木/萧萧/下C. 百年/多病/独登/台D. 潦倒/新停/浊酒/杯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

________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2)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________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3)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________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 面世作客经过B. 问世作客通过C. 面世做客通过D. 问世做客经过3. 阅读《登高》回答问题,下面对这首诗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鸟”“落木”“长江”六个意象。

B. 这四句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C. 这四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

D. 这四句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人生感慨。

4. 阅读《登高》回答问题,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 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 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 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杜甫以诗酒为伴,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诗句表达的感情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Word版含答案

专题导语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

他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

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

因此,学习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人名片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杜牧的浪漫故事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师幕下做幕僚。

他听说湖州(今浙江)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

湖州刺史特地为他举行了一场龙舟大赛,引逗全城姑娘都出来观看。

杜牧看了,直到傍晚,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是“真国色也”。

于是,杜牧当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约十年后到这里做刺史时再来娶她。

不久杜牧就离开了湖州,这一走就是十四年。

过了十四年,杜牧才回到湖州做刺史。

到任后,马上派人去找这个姑娘。

找到后才发现,姑娘已在三年前嫁人,并已有了两个孩子。

杜牧大为惆怅,写了一首《怅别》诗:自去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三、文题背景1.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县)东南。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培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培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培优练习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时逢金秋,又遇佳节,作者与客一起登高畅饮,必然心情无比愉悦,便不想顾及尘世礼俗而尽情释放自我。

C.诗人被贬至池州,登高临远之际,感悟人生当及时行乐,不必无益地痛惜流光,这既是对自我的宽慰,也是其通达之处。

D.人生易逝,作者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牛山落泪的故事,并反用其典,于抑塞外出以旷达之怀。

E.这首诗豪爽直率,不事雕琢,用“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勾勒字面,用字新奇,尽显豁达。

2.首联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颇为精妙,请作赏析。

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二、挑战自我潜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九日齐山①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苦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年龄》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痛。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写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甚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类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谜底解析:(二)《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建苍凉恢廓的境地,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迈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天仍是一片青翠的色彩。

这样美妙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面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启齿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想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面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苦”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启齿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透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点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

《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

《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

《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17、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情景。

(2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

(“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

)4.“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此”指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

豪爽和旷达的情怀。

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5.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项杜牧《登高》杜甫《登高》不同一思想情感看破尘世的旷达浓郁深沉的悲愁不同二景象意境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试题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试题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试题 2019.09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巉岩”、“栖鹘”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树上的天使[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著小丹译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

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

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

“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

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

2.11《九日齐山登高》作业2

2.11《九日齐山登高》作业2

《九日齐山登高》作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基础巩固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B.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C.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D.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尤为生动,广为后人传诵。

B.《韩非子》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浓厚,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C.我国地理学名著《山海经》,因其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源。

这些神话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说的萌芽,故又被称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说之祖”。

D.《淮南子》为杂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话传说,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如《女娲补天》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和理想。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

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B.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的《汉书》,为班固受诏而作,因而强调帝王正统,缺乏《史记》那样的强烈批判精神,如书中将项羽、陈涉由《史记》中的“本纪”“世家”贬入“列传”,对历代帝王也多粉饰之词。

C.“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根据《雷雨》有关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B.《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他认为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充分显示了他的资产阶级本质。

D.《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幸命运进行挑战。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

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

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

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

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

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

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

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

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

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

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

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登高》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登高》课后习题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某位同学向游学来访的外国学生介绍“落木”,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飘落的树叶。

木,树木,这里指树叶。

B.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的典型意象之一。

C.借鉴了屈原《九歌》中“木叶”的表达。

D.形容四季的树叶,准确精妙而引人回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意向、内容的能力。

D.“形容四季的树叶”错,“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符合《登高》一诗描写的“秋”景。

故选D。

评卷人得分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对杜甫《登高》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委婉含蓄,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委婉含蓄”理解错误。

结合“悲秋”“多病”等词可以看出颈联直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之意,悲怆而博大,并不“委婉含蓄”。

故选C。

3.下列对诗歌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借“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C.颈联“万里”“百年”分别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境界阔大。

D.尾联“苦恨”的意思是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情感、语言的能力。

D.“……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错误,“苦”意思是“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篇一: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 .本试卷满分1 2 0分。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 0分)1 .在第一个括号中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中解释所填的字。

(4分)括号(1)惟妙惟()()(2)不()()无术⑶相形见()()⑷不()()之客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 .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是。

....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 0 .8 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2 6 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 .《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3.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2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4 .名著阅读。

(4分)(2)下列选项是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 ,其中两项 有错误,请你找出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2分) d.在课本选取的一个精彩片段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 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

(“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


4.“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此”指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

豪爽和旷达的情怀。

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5.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项杜牧《登高》杜甫《登高》
不同一思想情感看破尘世的旷达浓郁深沉的悲愁
不同二景象意境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