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18÷1/218×1/20÷2/51-3/41÷4/721×3/710/7÷1521÷3/71/2×1/35/6×36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者竜乡小学龙庆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分数混合运算单元的第一节,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数连乘法实际问题和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两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学信息,表示数量关系。
2、会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48的2、找出单位“1”(1)鸡有50。
(2(3 【设计意图】 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是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关键。
复习数量关系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问题情境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板书信息和数学问题: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三、建立模型1、解决问题(1)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画图,抽汇报板演。
(2)根据已知条件和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看线段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
气象小组人数× = 摄影小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 = 航模小组人数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12人 3 1 3 4 1 3 3 4观察以上两个数量关系,说说要求航模小组人数必须先求出哪个小组的人数?并把两个数量关系合并成一个数量关系。
即: 气象小组人数× × =航模小组人数 (3)列式解答气象小组人数× = 摄影小组人数12× = 4(人) 摄影小组人数× =航模小组人数 4× =3(人) 气象小组人数× × =航模小组人数 12× × =4× =3(人)观察解题过程,说说这是一题用什么法解答的实际问题?(分数连乘法) 揭题;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分数连乘法混合运算实际问题。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7篇)篇1: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主要教法:合作探究教学打算: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激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详细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主要教法:探究法教学打算:投影一、复习导入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激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详细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A、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试一试2、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相互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分数乘、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思想讲解例题,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进一步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分数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二、自主学习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3+5×8 25×(24-19)(7+25)×442+26×17 147÷7×21 28+28÷72.引出课题: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三、合作探究(一)学习例6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出示例6:指名读题。
(1)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
(教师巡视)(2)订正: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3.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 ×13 ○13 ×12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 ×b=b ×a(2)(14 ×23 )×35 ○14 ×(23 ×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篇1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简算教学过程一、复习(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二、探索、悟理(一)出示例题(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三)做一做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四)小结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七)做一做三、归纳、质疑(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四、训练、深化(一)巩固混合运算1.判断(×)(×)(√)(√)2.计算(二)巩固简算1.填空2.简算(三)提高练习五、课后作业(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六、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点评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习,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72×25÷40(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 1.2+8-0.041.观察上面这些题分别属于我们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2.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的)3.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
(1)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2)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占。
(3)我国大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一)]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这是六(1)班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②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提问: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1)独立思考,找出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1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和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掌握分数的化简、通分方法及分数运算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分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2、分数的化简、通分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分数的通分方法。
2、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需要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学生需要准备笔、纸、教科书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然后推出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和整数混合运算这一课题。
2、概念讲解
首先讲解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如分母表示等分的份数,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额等等。
然后进一步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方法。
3、练习演示
教师给出例题,让学生自己做题并讲解。
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题思路正确的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做正确答案的演示。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从分数加减法、分数和整数混合运算、分数的化简、通分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并让学生讲解一些例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学生在集体和个人练习中表现得好坏。
2、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反应和态度。
七、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老师把握好教学方法和步骤,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
学生们要多读题、多思考、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分数混合运算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有2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1/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例题:“计算1/2 + 1/3 - 1/4的结果。
”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每组解决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画图的策略直观呈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出下面这句话中的单位一,分析数量关系,并且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六(1)班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1/5补充问题和信息,希望小学六年级一共有230人,六(1)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算式。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刚刚回忆了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必须分析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时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再列式计算。
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同学想起了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分数混合运算呢?一、学程第一学程: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题一: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2.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3.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汇报交流:预设答案方法一:12个圆代表气象小组12人,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占1份,正好是4个圆,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个圆,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12的的是多少。
先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再求航模小组的人数。
答:航模小组有3人。
方法二:画线段图表示航模小组与气象小组、摄影小组之间的人数关系。
用一条线段代表气象小组12人,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占1份,正好一条线段,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12的的是多少。
先求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再求航模小组的人数。
答:航模小组有3人。
方法二提示学生1/3×3/4算的是什么?可以看圆圈图直观理解这一步的意义。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2.1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在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会用画图的策略直观呈现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拓展,教科书安排了由三个问题构成的问题串及试一试。
这三个问题体现了学生读题、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问题1展现了学生读题、审题的一般思考过程,并让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问题2是用不同的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同时突出了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问题3是要求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解决问题,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2.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4÷238÷2+517-81÷96.4÷(2×4)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自由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师:那么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找找。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一)获取新知任务一:交流思考方法师:这是淘气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第一篇: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一课前引入1师:孩子们,之前让你们做了有关分数的应用题,谁愿意把她的答案拿上来分享一下呢?其他孩子拿出红笔自己改正。
1.淘气有32枚邮票,明明的邮票是淘气的,明明有多少枚邮票?单位“1”_____________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________________ 2.亮亮的邮票是明明的,亮亮有多少张邮票?单位“1”_____________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式________________ 生:有其他孩子愿意补充的吗?2师总结:那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乘法呢?生: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像这样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我们以后会经常遇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板书]二探索新知1. 师:请人说说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思考一下航模小组与什么有关系。
生: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就必须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因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3478小组的四分之三,要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就必须知道气象小组的人数,因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三分之一师:有没有说的不一样的孩子或者愿意重复的孩子。
那光说老师还是觉得有点不明白,你们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清楚吗?请看到导引活动二:要求:1.独立思考,航模小组与什么有关系2.用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3.借助图理解问题,并尝试列式解答4.对照图画和算式,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选一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想法,小组内成员可以补充生:完成并组内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小组的想法展示一下生:先把气象小组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占其中的1份;因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拿来平均分成4份,占了其中的3份。
分数混合运算一分数连乘及带括号的连乘的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⅔的½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学生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出示问题情境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
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多媒体出示教材21页情境图)2、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画图结果,说说画图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指导)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④尝试计算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⑤全班交流A 12×1/3=4(人)4×3/4=3(人)B 12×1/3×3/4=3(人)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
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6、试一试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①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②5/9×3/5÷6/7 12÷4/5÷3/8③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三、练习巩固新知教材22页练一练第1、2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2. 能够正确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进行分数的比较;3. 能够通过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教学难点: 分数的混合运算, 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实际操作, 练习.教学准备: 笔, 纸, 尺子, 图片, 实物, 数学课本, 分数板.教学过程:第一步: 讲授分数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分数? 分数是表示部分和整体的比例的数字.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分子表示部分, 分母表示整体.3. 分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第二步: 讲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 分数的加法: 分子相加, 分母不变; 分子分母相等, 直接相加; 分子分母不相等, 先化简再相加.2. 分数的减法: 分子相减, 分母不变; 分子分母相等,分数的减法: 分子分母相等, 直接相减; 分子分母不相等, 先化简再相减.第三步: 讨论分数的大小关系1. 分数的比较: 分子分母相等, 直接比较; 分子分母不相等, 先化简再比较.2. 分数的排序: 分子分母相等, 直接排序; 分子分母不相等, 先化简再排序.第四步: 实际操作1.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并进行练习.2. 让学生自己动手比较分数的大小关系, 并进行练习.第五步: 练习1.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课本上的分数混合运算题, 并进行练习.2.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分数板上的分数混合运算题, 并进行练习.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业, 检查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 检查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3. 通过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 检查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能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到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较好, 但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2.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 我会在下一节课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3. 同时, 我也会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总结: 本节课我们讲授了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 通过讲授, 讨论, 实际操作和练习, 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以及分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1《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1《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运算,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混合运算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检验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1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分数混合运算的起始课,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会了分数的计算,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对于小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因此整数的运算法则和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学生借助画图等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沟通知识联系,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帮助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强化运算的一致性,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和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形成科学的、结构化的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的具体问题中,体会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体会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
2.能借助画图等策略理清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的具体问题中,体会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体会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
能借助画图等策略理清数量关系,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运算律的一致性,同时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一、复习导入23×98+23×2 9.2+15.4+10.81.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运算律。
2.回顾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沟通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联系,体会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知识体系,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提供探究方向。
二、学习过程(一)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1.自主读题,说说你获得的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摄影小组和航模小组分别是以谁作为标准比较的,它们的单位“1”分别是谁?3.提出数学问题。
(二)分析理解,解决问题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学法指导:自学要求: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混合运算(一)
学习目标:
1.在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会用画线段图策略直观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图示方法的学习历程,体会线段图的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选择图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本《鲁宾逊漂流记》的小说,还有一部《鲁宾逊漂流记》的电影,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去了解《鲁宾逊漂流记》?为什么?
预设:生会选择看电影
师:看来电影除了有声音以外,更多的是我们能看到更加的直观的图像。
(板书:直观)是吧?看来大家和我一样,是形象思维的动物(板书:形像)。
电影导演就是把密密麻麻的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大家理解剧情!那么我们的数学中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大家请看,在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时,我们就是用图示来帮助我们理清分数乘法算理的。
再比如:我们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我们也是用图示来帮助我们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看来图示可以把抽象的算理、数量间的关系变得具体、
形象,更容易让我们理解!那今天我们就要尝试做一次导演,把复杂的文字变成图示,愿意吗?
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好了,各位小导演,请看剧本,请用你们用图示把文字中的数学信息以及他们的关系表示出来。
(一)学生根据情境画线段图
(二)展示线段图,并说明自己画线图的方法,老师指导
小结:看,我们通过图示既形象又直观的理清了气象小组、摄影小组、航模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语文中阅读理解,我们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可我们数学最终是要用数字和符号来解决问题的,那老师现在想知道杭模小组的人数,现在你们帮老师算一算吗?
三、生列式计算,理清运算顺序。
预设:12×31=4(人)4×43=3人;12×31×4
3
1.理清算式的含义。
(分步计算,思路清晰)
2.综合式:12×31×43,并说清算式含义
师借机出示,这位同学的综合式呀就是我们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其中一的一种运算!来,大家都来算一算。
3.全班学生脱式计算。
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4.从多角度观看线段图,理清教材中笑笑的算法。
(若学生说不清楚,师课件演示)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师:刚才各位导演不仅把难以理解的文字变成了直观、形像的图示,还
根据图示觖决了问题。
那接下来,各位小导演们再来尝试一部新作吧,打开课本第22页练一练第1题,请开始创作吧
五、综合运用
孩子们,我们做为导演把复杂的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像的图示让观众们理解,可我们也是观众呀,当你看到一部优秀的电影时,有时需要我们把你看到的图示再把它还原成文字讲述给其他人听。
接下来,就来试一试你是否是合格的观众,请打开课本22页练一练第2题,仔细观看,把图示再变成文字讲述给大家听!
五、总结方法
孩子们,时间过的真快,下课铃声已经响起,这是我们初次相识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的,孩子们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像、直观!在接下来的整个第二单元中,老师希望你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所有的分数问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