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合集下载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测试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测试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2.“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有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4.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A.辩证法、二元论、客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辩证法、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相对主义、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5.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6.“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事例中,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 )①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②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7.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2022版《3年高考2年模拟课标政治》练习 必修4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年模拟

2022版《3年高考2年模拟课标政治》练习 必修4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年模拟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A组2022—2021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8分钟分值:28分1.(2021山西忻州四校联考,21)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说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2021江苏淮安二模,25)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确定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1江苏宿迁四模,1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进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这主要说明()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4.(2021天津滨海新区二模,5)朝鲜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国际社会亲密关注朝鲜往哪走。

其实朝鲜始终在变化,但它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点。

这体现了()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事物在进展的肯定阶段和肯定时期,根本性质不会变化③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量变是永恒的、确定的,质变是临时的、相对的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2022江苏盐城一模,23)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整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争辩发觉: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争辩表明()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B.人们可以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6.(2022湖北黄冈三校联考,19)随着卫星科技的进步,我国气象部门对恶劣气象的猜测也越来越精确。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
3、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 旳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形而上学旳不变论、相 对主义和狡辩论)!
(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旳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旳学生克拉底鲁以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旳观点
A、否定了世界旳物质性 B、认可意识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旳绝对性 D、夸张了物质旳运动
(一)运动是物质旳根本属性
4、运动和静止旳关系
不明显
静止 旳两 种情 形
>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运动, 是运动 旳特殊 状态
思索: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
运动和静止旳关系
1、运动是( 绝对旳 )、(无条件旳 )、 ( 永恒旳 )
2、静止是( 相对旳 ) 、( 有条件旳 )、 临(时旳 )
20
1 2345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 数
1885年,艾宾浩斯经过试验不同步间间隔旳 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旳艾宾浩斯曲线
人类思维 旳运动是有规律旳
人类认识发展旳道路
Hale Waihona Puke 实认践识
再 实 践
再 认 识
2、规律旳特点
一切事物旳运动都是有规律旳,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旳
运动都是 有规律旳
人类社会旳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旳
3、物质与运动旳辩证关系
运动是物质旳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旳物质
❖运动是物质旳运动,物质是运动旳承担者,
脱离物质旳运动是根本不存在旳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 了什么样旳错误? 认可物质,否定运动
《坛经》记载: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规律
区别
①规律是内在的、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 ②要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不能用肉眼把握的
联系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 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过关训练
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 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 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们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③要尊重客 观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④人定胜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材料表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不断克服 困难,掌握新技术,故选D项。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制约,人定胜天的说法不正确,② ④排除。
(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 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 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题汇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题汇总

• 1.(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 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 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2.(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7.(08全国Ⅰ卷31)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 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 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 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 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 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 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 视防范灾害的工作。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 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 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 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 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 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 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 随心所欲地创造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同步练习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其观点否认了静止,而不是否定了客观性,故A项不选。

其观点夸大了运动,而不是夸大主观能动性,故B项不选。

克拉底鲁的观点夸大了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项应入选。

D项观点不能从题干得到说明,不选。

答案:C2.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按此计算,他的“第一步”迈出了9 165千米。

但是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

这说明(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把运动和静止等同,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是错误的。

②③④是对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

答案为A。

答案:A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A、C、D三项本身都错误。

B项正确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且符合题意。

答案:B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项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静止是相对的;B项也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C项观点明显是错误的;D项正确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3.美国科学家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A.暗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原B.物质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C.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D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6. 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答案C2018年6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 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②“枯”与“荣”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D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3.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楚国有个人剑落在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A.离开物质谈运动B.离开运动谈物质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A5.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8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8.客观规律对人类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对此观点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限制”意味着人类必须遵循规律并且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自由”表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善于排除客观规律这个障碍④“统一”表现在人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9.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11.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A5.2017·湖北襄阳四中检测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D.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2.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请结合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②规律具有客观性;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④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 (2014·珠海模拟)“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B. 要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尊重规律C.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也不同D.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限的,人类是无限的2. (2014·东莞模拟)右图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A.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3. (2014·禅城高级中学)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有(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 运动离不开物质D. 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5. (2013·湛江一模)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①就是绝对的不运动②与运动相互依存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 下列选项中与成语“刻舟求剑”包含相同哲学思想的是( )A. 揠苗助长B.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C. 飞失不动D.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7.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 DA 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

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8. 2013年10月,广东省气象局称,今年年底前,我省将投入900万元,实施10多次人工增雨,“让雨水把城市洗得更干净”,以便改善我市空气质量。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预习单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预习单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编写人:姜炎炎审核人:王中印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物质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的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按图索骥自主学习】(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所反映的。

(2)唯一特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的,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都是客观的。

4、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和。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机械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和。

②静止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静止是、和。

(2)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3)误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8-
12345
答案 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 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 要求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说 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现象。 “成功”的原因一定是正确地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 结合,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没有将两者正确结合。分清“成功”与 “失败”两个角度,正确运用哲学原理,就可以较容易地组织起完整的 答案。
方法论要求
概念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1)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普遍 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 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点 客观 性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关闭
环D.境尊污重染自是然违规背律自,按然规自律然、规遭律受办自事然,是规治律惩污罚成的功体的现关,D键项正确。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关键是要顺应自然规律,A项错误。向污染宣战是对现有物质
生活方式的改造,而不是根本变革,B项错误。人与自然的矛盾具有客观性关, 闭
时C.材②料③也包含了联D系.③的④多样性,要求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故应选②;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 关闭
盾A 的观点,故不选④。
解析 答答案案
-5-
12345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课时同步练习(34)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同步练习(34)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三十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多国合作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巡天观测中,发现一颗年龄为2500万年的毫秒脉冲星,而典型的毫秒脉冲星年龄都在10亿年左右,因此这颗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让科学家感到无比惊讶。

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同时也印证了()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人类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D.宇宙天体因人的发现而存在2.(2014·双鸭山一中月考)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

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3.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二者都()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5.(2014·安徽省级示范高中联考)“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事物发展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②事物的发展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③事物发展是其在运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更新④世界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2014·天津一中月考)“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7.2013年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继续稳中有为,使民生改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

一201路最美寄语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

但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40多年的实践证明,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必须顺应历史逻辑与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代同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只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革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C.②④
D.①②
A.运动
B.客观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规律性
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18.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第1页共3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13.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两寓言反映同一哲理是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A.运动是相对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12.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3.美国科学家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

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

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

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A •暗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原B.物质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C.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D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D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6. 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是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答案C2018 年6 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 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

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 , 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 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②“枯”与“荣”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A •①②B•②④C•②③ D •①③【答案】D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

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A •①④B•②③C•③④ D •①②【答案】D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3.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不动是幡动,仁者心动”。

楚国有个人剑落在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

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B.离开运动谈物质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A5.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8 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A •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答案】A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A •①③B•②④C•①② D •③④【答案】C8.客观规律对人类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对此观点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限制”意味着人类必须遵循规律并且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自由”表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善于排除客观规律这个障碍④“统一”表现在人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A •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 9.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 •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答案】C11.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

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到2020 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 千万至1 亿只,可辐射10 万亩设施农业。

“以虫克虫”的办法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①②B•①④C•②④ D •②③【答案】A5.(2017 •湖北襄阳四中检测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 万千米。

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

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D.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一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2.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

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请结合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④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