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_赵智力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耿文诚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
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
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
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
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
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
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
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
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
动物营养基础考核册答案
《动物营养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动物营养基础作业1一、填空:1.饲料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
2.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
3.物理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口腔)和(胃);化学消化的主要部位是(肝)和(胰腺);反刍家畜的微生物消化部位主要是在_瘤胃,草食家畜的微生物消化部位是_大肠。
4.饲料中养分被动物吸收的机理可分为被动转运过程、主动转运过程、胞饮吸收。
5.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酸)构成的。
6.蛋白质过量可造成肾和肝脏两个器官的负担加重,甚至出现疾病。
7.对于单胃家畜而言,下列情况下需要几种必需氨基酸:成年动物8种,生长家畜10种、雏鸡11种。
8.生长家畜的十种必需氨基酸为: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
P189.日粮的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粮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动物特定需要量相平衡。
P19 10.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_赖氨酸。
P1911.某些氨基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相互关系上。
12.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可划分为:(瘤胃降解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未降解蛋白质)。
13.反刍动物日粮添加尿素时,要求日粮粗蛋白水平为_________,尿素添加量为日粮总氮量的______。
14.对于高产反刍动物而言,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15.保护瘤胃蛋白质不受分解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
16.碳水化合物是由无氮浸出和粗纤维组成的。
17.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主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肌肉中的糖元以及乳中的乳糖。
18.猪饲粮中粗纤维的适宜水平为4%—8%,鸡饲粮中粗纤维的适宜水平为3%—5%。
反刍动物饲料纤维物质瘤胃降解规律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饲料纤维物质瘤胃降解规律研究进展5展望粗饲料品质的评定经历了由单一指标评定,多项指标评定到整体指标综合评定的发展历程,其评定技术也在不断深入和推进。
GI 系列整体指标在继承RFV 等整体评定指标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创新,并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
今后仍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如①正确取样:粗饲料取样方法决定了品质指标测定值的代表性,正确取样是关键,建议采用采样器采集样本;②进一步完善GI 参数模型,并对在奶牛上所借鉴的有关国外参数模型进行验证,建立山羊、肉羊等GI 参数预测模型;③GI 配方软件的开发应用等。
参考文献:[1][2][3][4][5][6][7][8][9][10][11][12]陶春卫.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有效能值预测模型的建立[D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UNDERSANDER D.Dose forage quality pays [C ]//Proc Am For Grsld Coun.Georgetown :Springdale AR AFGC ,2001:120-125.VAN SOEST P J ,MERTENS D R ,DEINUM B.Preharvest fac -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conserved forage [J ].Anim Sci ,1978,47:712-720.NRC.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Beef Cattle [M ]//Sixth Revised Edition.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4.MOORE J E ,UNDERSANDER D J.Relative forage quality :an alternative to relative feed value and quality index [C ]//Pro -ceedings 13th Annual Florida Ruminant Nutrition Symposium.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2:16-32.卢德勋.乳牛营养技术精要[C ]//2001年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畜牧科学院,2001.张吉鹍.粗饲料分级指数参数的模型化及粗饲料科学搭配的组合效应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张吉鹍,卢德勋.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的最近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2005(1):24-26.红敏.奶牛粗饲料品质评定新一代GI (GI 2008)的建立及在奶牛养殖中应用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MOORE J E ,KUNKLE W E.Evaluation of equations for esti - mating voluntary intake of forages and forage-based diets [J ].Anim Sci ,1999,77(1):204.MERTENS D R.Predicting intake and digestibility usingmathematical models of ruminal function [J ].J Anim Sci ,1987,64(5):1548-1558.OBA M ,ALLEN M S.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 -gestibility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from forage :Effects on dry matter intake and milk yield of dairy cows [J ].J Dairy Sci ,1999,82(3):589-596.(责任编辑:栗林)反刍动物饲料纤维物质瘤胃降解规律研究进展赵天章1,2,李慧英1,2,闫素梅2(1.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内蒙古集宁区012000;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粗饲料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饲料来源,而粗饲料中的各种纤维物质不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而是先通过瘤胃内微生物的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VFA )后才能被宿主动物作为能源物质吸收利用。
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一、解释名词:1、常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3、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它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4、粗灰分: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度高温点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无机物,有时也含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5、粗脂肪: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6、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二、填空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动植物体内的三大有机物质主要是指(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这三大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4、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水),另一种是(结合水)。
5、糖类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葡萄糖)、(糖原)。
6、糖类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纤维素)等。
7、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度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直类)等无机物。
8、粗脂肪也叫(乙醚浸出物)。
9、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戌糖)。
10、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糖类)。
11、植物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而动物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
12、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
13、动物体内一切含氧的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三、选择题:1、下列选取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B C)A 钙B 铁C 硒D 钠2、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A C)A 粗纤维B 粗脂肪C 淀粉D 氨基酸四、问答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哪两类?各自包括哪写元素?答: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饲料指含有益生菌的饲料,属于功能性饲料的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促消化、提升采食量以及提高免疫机能等功能,非常适合反刍动物的饲喂;为了使该饲料的价值发挥最大,本文从其适用范围、使用剂量、添加频次以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述,以期为广大养牛朋友科学使用微生物饲料带来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饲料;益生菌;反刍动物;营养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多乐1,崔雪1,张秀坤1,朱立博1,张小英2(1.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36收稿日期:2022-11-24作者简介:多乐(1983.12—),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工作:家畜饲养及育种改良。
微生物饲料是近些年养殖业使用较多的一种饲料,尤其是饲料禁抗的相关规定出台后,微生物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疾病防控领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1]。
目前市场上含有益菌的饲料产品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为了能帮助大家加深对微生物饲料的认识,本文就其在反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微生物饲料简介微生物饲料顾名思义是指含有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的饲料,在基层常被称作“发酵饲料”,但实质上“发酵饲料”属于微生物饲料的一种,还有一部分饲料是将有益菌以粉的形式直接拌入料中,全程并未采用发酵工艺制作,这类饲料也称微生物饲料,但不属于“发酵饲料”。
微生物饲料因产品开发方向不同而分为很多种,临床最为常见的种类中,有的是提供微生物蛋白的,有的是预防疾病的,有的是帮助大分子营养酶解促消化的,有的是提升饲料适口性的,还有的具有提升免疫机能等功能。
2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的消化器官和其他动物有较大差别,拿牛、羊为例,其胃有四个,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瘤胃体积最大,几乎占据了左侧腹腔的80%以上,不但是这四个胃中体积最大的,同时也是机体所有器官中功能最重要的。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对饲料毒物的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周纯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论文姓名:周纯华学院:兽医学院班级:2010级动物丁颖班学号:201030710330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对饲料毒物的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兽医学院2010级动物丁颖班周纯华201030710330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饲料资源和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毒物所引起的畜禽中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毒物和动物中毒病的研究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由于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生理解剖上的差异也造成两者在对饲料中的毒物的降解能力的不同。
通过研究动物中毒的原理以及这种差异性将会解决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对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饲料毒物;差异性;瘤胃微生物The Difference on Degradation of Toxicants in The Feed between Ruminant andNon-ruminant AnimalsAbstract:Feed toxicants 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substances which can cause decline in the feed nutritive value,the feed palatable and the animal productive forces,or lead to the poisoning diseases.Because of the rumen,ruminant and non-ruminant have different ability to degrade the toxicants.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oisoning mechanism and the divergence.Key words:feed toxicant;divergence;rumen microorganism1.饲料毒物在体内的运行与转化饲料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的吸收作用,极少数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吸收而产生毒性作用。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通过与亲畜或其他反刍动物直接接触而获得。如果 用成年羊、 牛 的 反 刍食 团喂饲 幼 畜 进行 接 种 , 幼 畜 出 生后 3  ̄ 6周龄 瘤 胃内就 有纤 毛 虫 繁殖 。而 在 一 般情
况 下 ,犊 牛要 到 3 4月 龄瘤 胃 内才 能建 立 纤 毛 虫 区
制 度 和动 物年 龄 的不 同而发 生变 化 。据 统 计 , 一 克瘤 胃内容 物 中 , 含 细 菌为 1 O m ~ l O “ 个, 纤 毛虫 为 1 0 - 1 0 个 。尽 管 纤 毛 虫 的数 量 比细菌 少 的 多 ,但 由于个 体 大, 致使 在 瘤 胃内他 们所 占 的容积 大 致 与 细 菌 相 等 。 微 生 物 的总 体 积 占瘤 胃液 体积 的 3 . 6 %。在 某 些情 况 下, 还发 现有 其 他类 群 的微 生物 , 如 真菌 。据 报道 , 真
畜 禽 饲 养
反 刍 动 物 瘤 胃 微 生 物 及 其 作 用
李玉杰 ( 黑龙江省双城市畜 牧兽医 局 1 5 0 1 0 0 )
在 一 般 饲 养 条 件下 瘤 胃 中的微 生 物 是 厌 氧 的原 细 菌 是瘤 胃 内最 主要 的微 生 物 ,不 仅 其 种 类 和
虫、 细菌和真菌。他们种类复杂 , 并随饲料性质 、 饲养
过 程应 作为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4 . 1 2
合 成菌体 蛋 白的原料 。
有益 。瘤 胃内的纤毛虫喜好捕食饲料 中的淀粉和蛋 白质颗粒 , 并贮存 于体 内 , 避免 了细菌的分解 , 直到
纤 毛 虫 离 开 瘤 胃进 入 小 肠并 解 体 后 ,才 能被 转化成 自身菌体蛋 白。因 此, 在 反 刍 动物 饲 料 中适 当添 加非 蛋 白含 氮物 , 能增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机制解析及其营养调控措施_王洪荣
产性能 , 生产 中 不 得 不 大 量 使 用 富 含 淀 粉 的 谷 物 精料来满足 动 物 的 营 养 需 要 , 动物对优质纤维的 采食量不足 , 结果使高产奶牛及强度育肥的肉牛 和肉羊发生 瘤 胃 酸 中 毒 的 情 况 普 遍 存 在 , 该疾病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瘤胃酸中毒营养代 谢病的发生 不 仅 会 影 响 奶 牛 的 采 食 量 和 产 奶 量 , 而且会导致瘤胃微生物区系平衡而使瘤胃对饲料 的消化和代谢能力的下降 , 并伴随有拉稀 、 消化道 上皮损伤和炎症 、 蹄病 、 肝脏脓肿和乳脂下降综合 征等病征
[24 - 25] 。 蛋白 ( Hp ) 含量显著增加 1. 2 国际上对瘤胃酸中毒发生机制的营养学解析
1
1. 1 论
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
国际 上 对 瘤 胃 酸 中 毒 的 发 生 机 制 存 在 的 争
国际上已有一些关于瘤胃酸中毒发生机制的 研究报道 , 对 瘤 胃 酸 中 毒 发 生 提 出 3 种 学 说。 目 , 前多数学者认同“乳 酸 中 毒 学 说 ” 有部分学者认 同“有机酸[ 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 ( VFA ) 和乳酸] , 中毒学说 ” 也有学 者 认 同“内 毒 素 和 组 织 胺 中 毒 。 学说 ” 1. 1. 1 有机酸中毒学说 瘤胃有机酸积累中毒学说认为瘤胃酸中毒是 由于动物采食的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 代谢所产生 的 VFA 浓 度 增 加 , 导 致 瘤 胃 液 pH 大 幅度下降所 致 , 而不是由于瘤胃液中乳酸大量积 累的缘故 。 瘤胃液 pH 高于 5. 5 时 , 其间乳酸积累 较少甚至没有 。 因此 , 瘤胃液 pH 曾经被认为是诊 [6 , 8] 。 国际上普遍认为 : 当瘤 断 SARA 的主要方法 胃液 pH 降低到 5. 2 ~ 5. 6 之间 , 并至少每天维持 3 h 以 上 时 间 ,或 者 pH 低 于 5. 8 即 发 生 SARA[9 - 10]。 多数学者研究发现 , 患有 SARA 的奶 牛瘤胃 乳 酸 浓 度 较 低 ( < 5 mmol / L ) , 瘤 胃 液 pH 的下降主要是由 VFA 浓度的增加引起 , 乳酸并不 [11 - 14] 。 pH 大量研究表 是瘤胃液 下降的主要因素 [15 - 16] , 明, 瘤胃液 pH 不是 SARA 的唯一可靠指标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耿文诚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
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
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
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
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
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
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
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
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
羊的反刍和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你了解吗
羊的反刍和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你了解吗
羊的反刍
羊的反刍是由于饲料刺激了前胃中的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沟的黏膜而反射性地引起的逆呕。
如果羊长时间不反刍,就会引发瘤胃臌气、瓣胃阻塞或肠梗阻等多种疾病。
羊在采食后,瘤胃就会对饲草进行浸泡和发酵。
一般情况下在采食半个小时后就会反刍。
羊采食的粗纤维越多,则进行反刍的时间就会越长。
羔羊在40天左右就可反刍,羔羊在早期可饲喂一些适口性好,易被采食的植物性饲料如苜蓿,玉米秸秆等,促进羔羊瘤胃发育。
羊子多数是在侧卧的时候进行反刍,站立更多的时候是进行采食。
羊的瘤胃微生物的作用
第一、瘤胃具有大量的细菌和原虫,瘤胃每毫升内容物含有千亿个以上个细菌和百万个以上的原虫(主要是纤毛虫)。
瘤胃温度比人体温度要高,可达到40℃。
瘤胃中的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粗纤维水解酶对粗纤维进行分解,分解成为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可形成易被机体吸收的乙酸、丙酸、丁酸等。
第二、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质如玉米秸秆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为肽、氨基酸和氨。
饲料中的非蛋白氮如酰胺、尿素等也可被分解成为氨。
瘤胃中的微生物则利用这些物质合成营养价值较高的微生物蛋白质(主要是细菌蛋白质)。
第三、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可以对饲草中的脂类进行氢化作用,转化成硬脂酸和合成脂肪酸。
以便于机体吸收。
瘤胃微生物生态学了解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生物化学的影响
瘤胃微生物生态学了解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生物化学的影响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群落,对反刍动物的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通过共生关系与宿主体内的相互作用,在能量代谢、营养素转化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瘤胃微生物生态学对反刍动物生物化学的影响。
一、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结构瘤胃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古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类群。
在瘤胃微生物中,细菌是数量最多且最具代谢功能的成员。
它们参与纤维素降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过程。
另外,古菌在瘤胃中的数量较少,但在甲烷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是复杂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
瘤胃环境的pH、生理状态以及宿主的饲养管理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二、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通过纤维素降解、淀粉转化以及蛋白质降解等过程,将反刍动物不能利用的植物材料转化为可被宿主吸收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
VFAs是反刍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瘤胃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瘤胃微生物群落的菌种组成和活性与反刍动物的能量获取密切相关。
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可能具有不同的菌种组成和降解效率,导致不同的能量转化效果。
因此,通过研究不同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优化反刍动物的能量利用效率。
三、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营养素转化的影响瘤胃微生物通过对植物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降解,促进了反刍动物对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此外,瘤胃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宿主提供必需的营养素。
瘤胃微生物通过调节反刍动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转化能力,使反刍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饲料资源和环境条件。
这对于改善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瘤胃微生物通过调节反刍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抗菌物质等方式,对反刍动物的抗病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综述
(二)国际分类法
1、青绿饲料及营养特点 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青饲料、天然草青草、人 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的茎叶及水生植物等。 营养特性: ①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60%-85%, 水生的为90%-95%。 ②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禾本科牧草和叶菜 中CP含量为1.5%-3.0%;豆科青绿饲料多为 3.2%-4.4%。以干物质计,前者CP的含量为为 13%-15%,后者达18%-24%。
⑦脱脂奶粉。 ⑧乳清粉。 ⑨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粗蛋白质含量 68%,赖氨酸含量 6.1% (3) 非蛋白氮 ① 尿素 ② 缩二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矿物质饲料
(1)食盐 (2)钙磷饲料。 ①石粉; ②贝壳粉; ③蛋壳粉; ④骨粉; ⑤磷酸氢钙。
7、维生素饲料 脂溶性维生素饲料和水溶性维生素。
8、饲料添加剂 (1)营养性添加剂 ①微量元素添加剂; ②维生素添加剂; ③氨基酸添加剂; (2)非营养性添加剂 ①生长促进剂; ②驱虫保健剂; ③饲料保存剂; ④其它添加添;
(2)利用植物性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合
成菌体蛋白。
二、植物及其产品的组成
含氮化合物
水 分
纤维素
植 物
干 物 质
有 机 物 质
维生素
粗纤维
无 氮 物 质 矿 物 质
碳 水 化 合 物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无氮浸出物
粗脂肪
三、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能(FE) 消化能(DE) 尿能(UE)
②菜籽饼粕。 ③棉籽饼粕。 ④花生饼粕。 ⑤芝麻粕。 ⑥亚麻饼粕(胡麻饼粕)。 ⑦玉米蛋白粉(玉米面筋粉)。蛋白质含 量30%-70%。 ⑧苜蓿粉。蛋白质含量13%-20%,含有维 生素K、E、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雏鸡 2.5%-5%,成年鸡2.5-10%。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营养吸收的影响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营养吸收的影响反刍动物是指一类细菌、真菌和浆膜动物的共生组成的动物。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一个特殊胃,位于食管和胃之间。
它是由四个腔室组成的,包括前室、白细胞区、红细胞区和沉淀区。
反刍动物进食时,食物首先被咀嚼,然后送入前室和白细胞区进行发酵和分解。
微生物负责这个过程,它们分解食物并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
这些物质被吸收并用于营养吸收和能量产生。
然而,这个过程复杂多样,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
瘤胃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因动物的物种和饮食而异。
不同的物种的微生物群落有着不同的代谢特征和功能。
例如,奶牛的瘤胃微生物主要由纤维素消化链菌和乳酸菌组成,而绵羊主要由宽大肠杆菌和放线菌属组成。
这些微生物负责分解不同的膳食成分,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营养吸收和能量产生。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瘤胃发酵过程的重要产物,并直接影响反刍动物身体的营养吸收。
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并在血液中转运。
它们被肝脏和其他组织用于能量氧化,或者进一步代谢产生脂肪和脂蛋白。
当摄入的食物中缺乏充足的容易发酵的糖类和蛋白质时,微生物可能将膳食中的结构多糖分解为能量代谢物。
此外,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将影响反刍动物的胃肠道运动和内在压力,直接影响食物的通路、吸收和代谢。
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之间的高度共生关系也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人们正在努力理解这个复杂过程。
一方面,反刍动物宿主的代谢与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和数量紧密相关。
反之,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和代谢产物也会影响动物的代谢生理和健康状况。
例如,奶牛乳腺中的胞外蛋白酶的抑制剂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和糖的发酵,减少胃内产气,改善反刍动物的消化和饮食效率。
此外,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营养吸收也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因环境和饮食而异,而这些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宿主营养吸收和健康状态。
例如,夏季的高温和干燥气候会影响瘤胃微生物菌株的比例和数量,从而降低反刍动物的消化效率。
反刍动物_反刍动物饲料配制方法
反刍动物_反刍动物饲料配制方法说起反刍动物,大家先想到的应该是家畜类动物了。
反刍动物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哺乳类动物或者食草类动物,具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瓣胃、网胃和皱胃。
反刍是指动物进食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将胃里还没消化的返回嘴里进行二次咀嚼。
反刍动物饲料制作方法自然和其余的饲料有所不同了,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1、对幼龄反刍动物的作用新生反刍动物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其瘤胃发育、提早断奶和调节瘤胃的pH值。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是乳酸菌制剂。
乳酸菌较致病菌更耐受酸性条件,可在较低pH值下存活。
酸菌除产生有机酸外,还可产生次生性代谢产物和抗微生物蛋白,这些物质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调节肠道的PH值。
2、对成年反刍动物的作用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它们通过饲料或动物间接触进入瘤胃。
在瘤胃发育过程中,易被降解的精饲料被微生物发酵终形成酸和氨。
粗饲料能增加动物唾液分泌量,提高瘤胃pH值,降低氨含量。
因成年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喜中性环境,故唾液及粗饲料能增加纤维分解菌的数量,促进成年反刍动物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反刍动物饲料-配制方法超高蛋白含量并没有获得好的效果:当蛋白质与能量两大营养素中的一类远低于正常标准、而另一类却远远高于正常标准的情况要禁止。
在2015年我做过的试验中发现:精料配方中淀粉类谷物比例只用10,蛋白质含量高达30,在精料配方中无论是豆粕用至40还是DDGS用至60,都没有获得理想的增重效果,其平均月增重仅为正常营养指标的65左右,当调整精料配方将淀粉类谷物比例提升至50左右、精料蛋白质含量水平降至18--20的时候,增重量迅速提高,平均月增重达到85斤左右;在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体重3酒糟与体重1+的精料禁止同时使用,如果不是酒糟价格便宜到极低的程度,就根本不用考虑使用,酒糟酸度太大,如果大量使用将阻碍精料采食量并导致消化障碍,即使糟渣类价格比较便宜,就算是免费的也不能过度使用;合理的草料浓度比例搭配方案。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特点及作用
2022.10·
16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现由真菌分泌的各种酶类,最适宜的pH值为5左右,而 分解时最适宜的温度为55 ℃,再进行分解时转化率最高 的底物则为淀粉和麦芽糖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相关工 作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Fungi in the Rumen of Ruminantia Ruminantia
LI Weilu (Freshman Colleg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2,China)
164
·2022.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趋势。此外,在日常的口粮中,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都会 在进入瘤胃后对其中的真菌数量产生影响。
真菌在获得来自于食品中的植物原料后能对其进行 代谢和分解,其中的可溶性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会被 真菌代谢为基质。而能被真菌利用的单糖数量较少, 仅仅包括葡萄糖、果糖和木糖。大多数真菌可利用纤维 二糖和龙胆二糖等。真菌所分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水解 酶,能对多糖进行降解,而这些常见的水解酶包含纤维 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真菌对葡萄糖和纤维素产生的发酵 终产物包含甲酸及乳酸等。在进行主导糖和纤维素的处 理时,发酵终产物为甲酸、乙酸、乳酸、乙醇等。尽 管真菌进入反刍动物小肠的微生物,肌酸总量比例占 5%,但与瘤胃细菌相比来说,真菌蛋白质中的必需氨 基酸组成与反刍动物体组织蛋白较为相似,所以真菌蛋 白质在小肠具有更高的吸收率和消化率,对于反刍动物 的营养需求来说,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
反刍动物瘤胃内氨氮产生的微生物机制与调控手段
反刍动物瘤胃内氨氮产生的微生物机制与调控手段林波;王迪铭【摘要】瘤胃氮代谢是反刍动物蛋白质整体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瘤胃内原虫、真菌和细菌三大微生物均参与了饲料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但其作用机制和重要程度各有不同.本文从瘤胃微生物对饲料蛋白质降解成氨氮的全过程,综述了几种重要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研究蛋白质降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0(000)019【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反刍动物;氨氮;微生物;调控【作者】林波;王迪铭【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2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氮代谢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瘤胃内微生物可将部分饲料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质发酵成氨氮,而一部分饲料蛋白质则被降解成氨基酸和多肽。
微生物则利用分解产生的氨氮、氨基酸和多肽重新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被动物利用(冯仰廉,2004)。
瘤胃氨氮为反刍动物微生物提供无机氮源的同时,也因部分饲料优质蛋白质被降解,从而造成饲料蛋白质的浪费(Bach等,2005;卢德勋,2004),而蛋白质原料是饲料中价格比重最大的部分。
高蛋白质会导致:(1)高尿氮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2)高血浆尿素氮引起的繁殖性能低下;(3)瘤胃鼓气等。
因此,在满足瘤胃内微生物对氨态氮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分解,是提高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有效方法(Bach等,2005;Morrison和Mackie,1996)。
本文对参与蛋白质降解和氨氮生成的瘤胃内主要微生物作了简述,并对几种通过微生物调控而抑制瘤胃蛋白质降解的手段进行总结。
1 瘤胃内蛋白质降解和氨生成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是许多不同的微生物分泌的酶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酶为胞联酶,其作用有赖于微生物对饲料的附着。
蛋白质在瘤胃内被水解成多肽、二肽或三肽后继续被水解成氨基酸,最终被发酵成氨氮,氨氮作为微生物生长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氮源(Firkins等,2007)。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间在对饲料毒物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间在对饲料毒物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10动物丁颖班-苏晓娜-201030710318饲料中含有各种类型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应地动物本身也有各种各样地对付毒物的能力。
动物体中有各种各样的范围机制可以对毒物产生解毒作用,如体内的各种屏障以及生物转化作用等,使得动物对毒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同时,动物体内的有些结构及机制也会使其对毒物更加的敏感。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由于其消化道结构及消化道内微生物等的不同,使得两者在对饲料毒物的敏感性和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因此导致不同动物对饲料毒物耐受性不同的结果。
一.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间解毒能力的总体差异动物对于毒物的生物转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微生物,肠道和MFO的生物转化作用。
由于饲料毒物于肠道中的生物反应较弱,解毒能力也相应较弱,MFO对毒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在反刍和非反刍动物中差异不大,因此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微生物对毒物的作用不同上。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一种独特的消化发酵罐,其中栖息着各种微生物(原虫、细菌和厌氧真菌, 少量噬菌体),微生物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酶,形成一个独特的酶系统。
毒物经瘤胃微生物作用后会有所增强或减弱,也可以使瘤胃微生物产毒。
而非反刍动物的胃中的几乎无毒物的生物转化反应。
相比之下,虽然非反刍动物的后肠内也有微生物,但其种类及数量就比瘤胃微生物少得多,其对毒物的转化作用也相应较弱。
瘤胃微生物对毒物可以有去毒反应,如:草酸 CO2+甲酸,也可以是增毒反应,如:氰甙的水解反应等。
这两种作用,使得反刍动物在某些毒物的耐受性上比非反刍动物好,而对某些毒物却会比非反刍动物更敏感。
下文将介绍对于几种主要饲料毒物,反刍与非反刍动物解毒能力的差异性。
二.对生物碱(茄碱)的解毒性差异茄碱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
在番茄青绿色未成熟时,里面含有茄碱。
马铃薯全株具毒,但一般不引起中毒。
其中的茄碱的含量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若存放时间过长,毒素含量会明显增加,所以用发芽的,变绿的,霉变的马铃薯及开花至结果期的茎叶饲喂畜禽,易引起中毒。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六、今后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展望
1、对现行反刍动物蛋白质体系和创新和完善; 2、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模型化研究; 3、活性肽的研究和开发; 4、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C、 B12、泛酸、胆碱、烟酸、生物素、叶酸
全 价 配 合 饲 料
浓 缩 饲 料
全 价 配 合 饲 料
预混料 添加剂 载体 稀释剂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
一般性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 饲料保存剂、调味剂、 着色剂、粘结剂 药物添加剂:抗球虫药、驱虫药、 抑菌促生剂
(2)利用植物性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合
成菌体蛋白。
二、植物及其产品的组成
含氮化合物
水 分Βιβλιοθήκη 纤维素植 物干 物 质
有 机 物 质
维生素
粗纤维
无 氮 物 质 矿 物 质
碳 水 化 合 物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无氮浸出物
粗脂肪
三、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能(FE) 消化能(DE) 尿能(UE)
3、瘤胃微生物
(1)瘤胃细菌: ① 纤维素降解细菌:瘤胃球菌、丝状杆菌、丁 酸弧菌、梭菌。 ②淀粉降解菌:链球菌等。 ③半纤维素降解菌:多毛毛螺菌、螺旋体等。 ④蛋白降解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弧 菌等。 ⑤脂肪降解菌:脂解降解菌。 ⑥酸利用菌:乳酸利用菌、梭杆菌等。 ⑦乳酸产生菌:乳酸杆菌、多酸光岗菌。 ⑧其它瘤胃细菌:消化链球菌等。 ⑨瘤胃产甲烷气:甲烷短杆菌、甲烷微菌、甲 烷杆菌。
五、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
配合饲料是以动物的不同生产阶段、生 理要求、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原 料的营养价值为基础,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 料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 工艺流程生产的商品饲料。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
毛胜勇;朱伟云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2000()1
【摘要】瘤胃真菌是瘤胃微生物区系中的一种功能菌,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瘤胃内淀粉及蛋白质的降解过程。
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及对真菌种群影响的因素,并简要地概括了此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备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页数】4页(P18-21)
【关键词】瘤胃;真菌;反刍动物;饲料降解;作用
【作者】毛胜勇;朱伟云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1;S816.3
【相关文献】
1.瘤胃真菌在纤维降解中的作用 [J], 裴华;张永玲
2.瘤胃真菌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 [J], 张辉
3.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J], 毛胜勇;林久军
4.6种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在肉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比较 [J], 魏晨;刘桂芬;游伟;靳
青;张相伦;赵红波;万发春
5.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在饲料降解中的作用 [J], 毛胜勇;朱伟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瘤胃是种独特的消化发酵罐(霍鲜鲜等,2001),其中栖息着各种微生物(原虫、细菌和厌氧真菌,少量噬菌体)。
回顾瘤胃微生物研究历程,从1843年Gubry和Delaford发现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时起,一直到20世纪初,由于受研究条件和技术的制约,许多工作者主要从事形态、分类的研究(Hun-gate,1966)。
20世纪70年代,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使人们了解到微生物亚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子
生物学研究以及胃肠瘘管、瘤胃人工模拟等技术,人们更多地掌握了瘤胃代谢和微生物间的关系。
然而,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阐述这方面的内容,并为合理应用饲料、指导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瘤胃微生物对甙类植物的作用
对含生氰糖甙植物的作用
含氰甙植物有高粱幼苗、苏丹草、白脉根、白三叶、木薯、亚麻子饼等。
氰甙本身无毒,但含氰甙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组织结
构遭到破坏,在水分和适宜温度
条件下经过与甙共存酶的作用,
产生氢氰酸而引起动物中毒。
反
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甚
至无需特殊的酶就可将氰甙水解
产生氢氰酸,故对含氰甙植物比
单胃动物更敏感(于炎湖,1992)。
但是,反刍动物摄入含氰甙植物
机会较多,故体内硫氰酸酶活性
较高,催化氢氰酸与体内硫代硫
酸盐形成低毒的硫氰酸盐虽尿排
出,因此,反刍动物对氢氰酸耐受
力大于单胃动物。
对含皂甙植物的作用
含皂甙植物有苜蓿、大豆、
三叶草、甜菜、豌豆等。
苜蓿草粉
单一或大量饲喂时,由于苜蓿根
中含13种苜蓿酸(Baily等,
1999)而影响单胃动物生长。
鸡
饲粮中苜蓿粉占大约10%(相当
皂苷0.15%),可使肉仔鸡生产性
能下降,蛋鸡产蛋率降低(樊文
娜等,2008)。
但是,反刍动物摄入
皂甙后,不会抑制生长,因为皂甙
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
皂甙水溶液振荡时产生大
量持久性泡沫,当反刍动物采食
较多新鲜苜蓿时,容易形成瘤胃
臌气。
为预防瘤胃臌气发生,放牧
苜蓿前先喂些干草或粗饲料,露
水未干前暂缓放牧或将苜蓿与禾
本科牧草混种或混合饲喂。
皂甙可与胆固醇结合成不溶
性复合物而减少在肠道的吸收,
有助于降低单胃动物血浆胆固
醇。
肉鸡饲粮添加苜蓿总苷可极
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腹
脂重和腹脂率(雷祖玉等,2002)。
反刍动物摄入皂甙后不会降低血
浆胆固醇含量,这是由于受瘤胃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赵智力王思珍
随着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
发展,饲料资源广泛开发利用,
在生产实践中认识瘤胃微生物
对含毒饲料的特殊作用及营养
功能,为合理利用含毒饲料、开
发安全饲料资源以及反刍动物
有别于单胃动物的饲养奠定理
论基础,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
基础上调控瘤胃微生物功能,
向有益于环境及节约饲料资源
方面发展。
导读
64
微生物作用皂甙发生了变化。
瘤胃微生物对含有机酸植物的作用
对含草酸盐植物的作用
甜菜茎叶、苋菜、菠菜、酸模、羊蹄等含多量草酸盐,在消化道草酸盐和二、三价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因而降低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大量草酸盐刺激胃肠黏膜,可引起腹泻及胃肠炎,可溶性草酸盐吸收入血夺取体液和组织内的钙导致低血钙症。
然而,瘤胃微生物能使大部分草酸盐转化为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于炎湖,1992),另外,反刍动物长期摄食少量草酸盐,微生物已逐渐适应,分解草酸盐的能力不断提高,甚至食入相当量草酸盐也不发生中毒。
对含植酸盐植物的作用
植酸盐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其中的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粘膜分泌的植酸酶作用下水解成无机磷才能被动物利用,非反刍动物小肠植酸酶活性小,对植酸盐分解作用弱,但肠道微生物能分解植酸盐,因此只能部分利用植酸磷。
但是,瘤胃微生物可以分解植酸盐,因此,反刍动物能较好利用植酸磷。
瘤胃微生物对含有机硝基化合物、非蛋白氨基酸、无机成分植物的作用
对含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植物的作用
优良豆科牧草沙打旺含有脂肪族硝基化合物3-硝基丙酸(BNPA),BNPA对多种动物均呈现毒性,但反刍动物饲用沙打旺是安全的。
沙打旺青贮牛羊喜食,而且未发现有蓄积中毒现象,并且都表现了较好的日增重(田晋梅等,2000)。
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有水解作用:以葡萄糖酸酯形式存在的3-硝基丙酸→
3-硝基丙酸→亚硝酸盐→氨,结
果导致3-硝基丙酸及其衍生物
的解毒。
但有报道认为长期饲喂
可引起反刍动物机体组织发生某
些轻微病变,故用沙打旺饲喂时
间不宜太长。
对含有毒氨基酸植物的作用
含羞草氨酸存在于银合欢及
含羞草中,它可以与苯丙氨酸和
酪氨酸竞争,引起动物多种病症。
反刍动物长期或过量采食银合欢
后发生甲状腺肿,是由于含羞草
氨酸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3-羟
基-4-吡啶酮所致(雷祖玉,
1995),它能抑制碘与酪氨酸有机
合成甲状腺素,从而导致甲状腺
肿,因此,反刍动物日粮中银合欢
不应超过25%。
对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植物
的作用
青绿饲料及树叶类饲料都不
同程度地含有硝酸盐,长时间高
温堆放和小火焖煮或煮后久置,
其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正
常情况下,硝酸盐被瘤胃微生物
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转为
氨而被利用,但是当瘤胃PH值和
微生物发生变化时,亚硝酸盐还
原氨受阻,此时若摄入过多硝酸
盐,就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于
炎湖,1992)。
小结
随着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发
展,饲料资源广泛开发利用,在生
产实践中认识瘤胃微生物对含毒
饲料的特殊作用及营养功能,为
合理利用含毒饲料、开发安全饲
料资源以及反刍动物有别于单胃
动物的饲养奠定理论基础,同时,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调控瘤胃
微生物功能,向有益于环境及节
约饲料资源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略)■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