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
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原理Ⅱ ■
城市公共空间
2.5 宗教广场
早期的广场多修建在教堂、寺庙及祠堂前 面,是为举行宗教仪式、集会、游行所用。广 场的主体为宗教性建筑物或构筑物,是被市民 认同的城市标志物。
城市规划原理Ⅱ ■
城市公共空间
2.6 交通广场
交通性广场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着交通、集散、联 系、过渡以及停车等作用,并有着合理的交通 组织。 交通广场有两类:火车站、汽车站、航空 港、水运码头等交通汇合转换处广场以及城市 主要道路交叉点等。其首要功能是合理组织交 通,包括人流、车流、货物流等。
广场的形态多样化处理,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
注重生态环境,引进更多的绿化; 关注历史文脉,强调场所感与特色的营造。
城市规划原理Ⅱ ■
城市公共空间
5.2 广场的规模
• •
按城市人口人均0.07~0.62进行控制; 单个广场用地规模:
市 级 区 级 社区级 2~15ha 1.5~10ha 1-2ha
2.3 商业广场
城市广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城市生活 的重心之一,用于集市贸易和购物。 商业广场集购物、休息、娱乐、观赏、饮 食、交往于一体,是专供布置贸易建筑、商亭, 供市民购物,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
城市规划原理Ⅱ ■
城市公共空间
2.4 纪念广场
为缅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在城市中修 建的用于纪念的广场。 纪念性广场的主体为具有重大历史及纪念 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一般位于广场构图 的中心,是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是供市 民、游客瞻仰和游览用的广场。
eg:新时期下合肥市环城公园何去何从?……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规划原理Ⅱ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20209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3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2006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303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304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104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
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
的城市)
20105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 筑城以守余”—— 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 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 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 墙加厚,包砖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
•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
站 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 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
•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
整备场
2、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编组站 (干线汇集处,用于中转车流) 、枢纽站
– 像大运河沿岸的山东临清,江苏 淮阴、淮安,上海附近的 嘉定等。(海运逐渐取代运河运输、铁路兴起 ) – 河南朱仙镇的兴衰 原为我国四大名镇,联系淮河与中原的水陆枢纽,
明末清初20万人,超过开封、洛阳。但是,京汉、陇海铁路建成后,加上河 流阻塞,沦为小村。
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 信息的传播
3、对外交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不必都建机场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 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尽量在城市的外围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和用地
二、铁路交通场站规划
1、铁路运输的特点和现状
重新分配人流车流 组织单向行车 修建环形干道、开辟绕行干道
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某些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
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形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四、城市道路设计
1、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
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 系、街景设计的要求有关 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 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不同于建筑红线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一、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预测中国2049年的人口总量以及人口结构。
答:百度百科数据统计运算可知:1990~2000十年人口增长142430000人,2000年人口总数为126582504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96%,约为0.6%;2000~2010十年人口增长7389980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由于自然中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无法明确得出,下面将增长率作为整体分析。
就中国整体而言,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所以可以选择综合增长率法预测人口总量。
高方案,由于中国正在面临老龄化加重的问题,故而死亡率会降低,部分地区出台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出生率可能会增加;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出国移民可能会增加。
整体态势相对来说增长率还是呈上升趋势,至2049年上升幅度不会很大。
因此形成人口预测高方案:r1=0.60% .中方案,按照10年的平均年综合增长率形成人口预测的中方案:r2=(0.60%+0.57%)/2=0.585%,取值0.58%较为合适。
低方案,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加,虽然未来不免除生育高峰的可能,但整体自然增长率仍不会上升,可能还会下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密切,将来会掀起一阵移民浪潮,最终会趋于稳定状态,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机械增长率的下降。
因此形成人口预测的低方案:r3=0.55% .高方案:城市人口总量=1370536875x(1+0.60%)^39=1730660751人,约17.3亿人;中方案:城市人口总量=1370536875x(1+0.58%)^39=1717292785人,约17.2亿人;低方案:城市人口总量=1370536875x(1+0.55%)^39=1697429116人,约17.0亿人。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托儿组、幼儿组、小学组会与现状相对稳定,中学组、成年组人口会稍微下降,老年组会上升。
2)职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略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也上升;第一产业明显下降。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xx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①.城市人口1.城市人口界定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A:人类生态学B:城市社区的划分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D:城镇化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包括,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适宜性。
城市规划原理目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目录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2节城市的发展
第3节城镇化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2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3节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第4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第1节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第2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第3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第4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第5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第2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生态与环境
第1节人与环境
第2节城市生态系统
第3节城市环境
第6章经济与产业
第7章人口与社会
第8章历史与文化
第9章技术与信息
第3篇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
第13章总体规划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
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
第19章城市设计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5篇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
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聚集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四个级别。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②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③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趋向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2城市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城市;3城市职能倾向两极化:职能叠加和职能分化。
4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5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与完善的过程。
它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发展速度快且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规原理07主要用地的规划布局-仓储用地
2020/1/21
5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2. 仓储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可集中布置;
大中城市应集中分散布置相结合:
按照专业将仓库组织成各类仓库区,并按各处 的特点与要求,在城市中适当分散地布置。
仓库区过分集中的布置,既不利于交通运输, 也不利于战略,对工业区、居住区布局也不利。 应均匀分散布置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系统 结合。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2. 仓储在城市中的布局:
(5)特种仓库:
1)危险品仓库:城市远郊独立专用区; 2)冷藏仓库:郊区河流沿岸; 3)蔬菜仓库:市区四周边缘的干道入口处 4)木材、建材仓库: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 和河流附近 5)燃料及易燃料仓库:郊区独立地段
2020/1/21
8
三、仓库用地规模
2020/1/21
6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2. 仓储在城市中的布局:
(1)储备仓库: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条件便
利的地方;
(2)转运仓库:城市边缘或郊区,与对外交通
设施结合
(3)收购仓库:货源来向的入城主干道和主河
道处;
(4)供应仓库或一般综合性仓库:接近供应的
地区;交通方便
2020/1/21
7
1、影响规模的因素 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 城市储藏货物的特点、性质 国家经济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 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
2020/1/21
9
三、仓库用地规模
2. 用地规模的估算 仓储吞吐量; 年周转次数; 仓容吨位:仓容吨位=年吞吐量/年周转次数 仓储(仓库和堆场)用地面积: (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仓储面积利用率、
求,或对城市卫生、安全有影响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7章3PPT课件
授课:XXX
22
2021/3/9
授课:XXX
23
2021/3/9
授课:XXX
24
2021/3/9
授课:XXX
25
2021/3/9
授课:XXX
26
S
2021/3/9
授课:XXX
27
S
2021/3/9
授课:XXX
28
2021/3/9
授课:XXX
29
刚才的发言,授课:XXX
住宅旁路外停车
4
停车场与绿化景观结合
2021/3/9
授课:XXX
室外停车场
5
自行车就近停放在楼下
2021/3/9
授课:XXX
6
地下停车场与人防工程结合
2021/3/9
授课:XXX
7
管理设施
2021/3/9
授课:XXX
8
安全设施
2021/3/9
授课:XXX
9
门禁系统
授课:XXX
15
老年人的健身与消闲场地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
2021/3/9
授课:XXX
16
思考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如何进行公共服务实施布局。 2、居民停车方式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的影响。
2021/3/9
授课:XXX
17
本课程期末考查(5月20日交) 题目自定
结合本课程学习和专业活动,写一篇>3000字的课程论文。 包括: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心得体会;有何建议。 附设计图(专业活动设计图或其它设计图): 分析设计图的特点(优点、不足,如何改进等)。
2、小区主要绿地、步行、水景
系统纵其南北,位置适中。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七八九章
(2)历史变革期的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32
(3)当代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文化通过影响规划决策者的社会观而确定城市总体 布局 城市文化通过影响规划师的价值观来干预城市肌理 城市文化通过影响公众个体的人生观间接塑造城市形象
33
3. 基于城市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2.1 年龄结构: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 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托儿组(0-3岁)
幼儿组(4-6岁)
小学组(7-11岁)
中学组(12-17岁)
成年组(男18或19-60、
女18-55岁)
老年组(男61-,女56-)
意义:分析就业、设施配套依据、人口 预测依据
影响因素:计划生育、城市发展阶段、
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
线性、非线形;一元、多元回归分析
40
5、城市规划预测方法
因果推断法 趋势外推法(线形、曲线、对数趋势外推法等) 情景分析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 交叉影响分析
41
6、评价与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 城市感知评价法——
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的基本标杆 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相关性 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
6
2 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
(1)物质与社会需求的协调 (2)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3)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4)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5)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6)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城市性质与规模
11
2.2 职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围。
2.城市人口的统计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
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人类生态学
B:城市社区的划分
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
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包括,
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适宜性。
二是社会群体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六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第四节: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①城市人口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统计
1.城市人口静态统计
城市人口的统计包括统计局,公安局,计生办等。
我国关于人口统计的概念较多,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
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等。
A: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公安局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
B: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C:暂住人口
暂住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
D: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2.城市人口动态统计
一个城市的人口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A: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人口总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
B: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迁入城市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公式详见书P119页
②城市人口结构分析
1.年龄结构
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为,托儿组(0-3)幼儿组(4-6)小学组(7-11)中学组(12-17)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和老年组
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在于
A: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B: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C:掌握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势是制定托儿所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D:掌握老年组的人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E:分析年龄结构,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依据
影响年龄构成特点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计划生育累积影响
B: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年龄构成将逐渐变化
C: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以科研为主的城市,学生的比重较高,大城市老年人口比重较高等。
2.职业结构
按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类型如下
A:农,林,牧,渔业
B:采矿业
C:制造业
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
H:批发和零售业
I:住宿和餐饮业
J:金融业
K:房地产业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P:教育
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T:国际组织
以上第一属于第一产业,2-5属于第二产业,6-20属于第三产业
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通常中心城市
第三产业比例较高。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
4.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城市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分布情况等,一般城市中心区,旧城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城区边缘人口密度较低,函数形式公式详见:书P121页
③城市人口预测
预测城市人口发展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既要了解城市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更要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中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确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城市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增长变化规律更难把握,因此进行城市人口的预测应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分类预测,对参数及自变量采用不同赋值等,现将城市人口预测的几个主要方法简介如下
A:综合增长率法公式见书:p122页
综合增长率法主要适用于人口增长率较稳定的城市,等于新建或
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的城镇则不适用。
B: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年份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这种相关关系一般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在城市规划人口预测时,多以年份作为时间单位,一般采用线性相关模型,按下式计算:见书P123页
C:增长曲线法
常见的有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曲线,时间序列法找那个的线性方法其实就是多项式增长曲线中的一种形式,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曲线有两个特点使其更加适合人口预测。
采用增长曲线法时一般使用逻辑增长曲线,其计算公式见书P124页。
D: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是我国过去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E:职工带眷系数法
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预测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运用上式时可参见表P125页
④社会分析方法
1.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法
社会影响评价运用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研究的主要依据为指标资料的数理分析方法,也称技术性评估。
另一类则是利用大量的社会调查作为评估判断依据的定性分析方法,也称参与性评估。
技术性评估通过问卷调差方式假设个人及社区的回答并过滤一些不能量化的社会指标,最常用的是多准则分类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
最长用的有数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情景分析法,及人口情况研究。
、
2.社会指标分析法
社会指标作为“衡量和监测社会发展数量关系的一把尺子”是研究社会发展各要素现状,发展趋势和发现各种社会问题的一种重
要量化手段。
P127页7-4-5简要总结了社会指标迅速发展时期的三个重要发展方向。
3.常用社会指标
1.关于社会组织系统的指标
A基本人口特征
B人口素质水平
C社会结构
D外来人口状况
E社会公平
F行政效率与城市政策
G社会组织能力
H公民意识
2.关于社会文化环境指标
A社会投资水平
B物质生活质量
C精神文化生活
D社会安全与治安控制
E社会保障
F社会整合
.
G社区建设
3.关于主管评价的指标
A城市环境评价
B公共设施的供给和可达性评价
C城市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评价
D公共事业的发状况评价
E政治和社会氛围评价
F地方归属感
第七章结束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