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视障儿童特征及诊断与评估标准
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家 长会、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 系和沟通。
沟通反馈机制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及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促 进孩子健康成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检测儿童的运动协调、平衡和肌肉力 量等。
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
评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理解 能力和沟通技巧。
诊断结果与建议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视障儿 童的视觉损伤程度和康复需求。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包括视觉训练、辅助器
具使用、教育安置等建议。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康复 效果和调整康复计划。
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培训, 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 平。
教育技术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盲 文打印机、语音识别软件 等,为视障儿童提供辅助 学习工具。
社会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为视障儿 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机构 等。
05 视障儿童家庭支持
家庭心理支持
家长心理调适
家长在面对孩子视障情况时,容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 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家长
接受现实并积极应对。
家庭氛围营造
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 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和支持,增强自信心。
家庭沟通技巧
家长需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促进亲子 关系的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培训
视觉障碍基础知识
家长需要了解视觉障碍的基本概 念、分类和应对方法,以便更好
地帮助孩子适应生活和学习。
03 视障儿童评估标准
评估目的与原则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一:感知觉方面视觉的障碍或缺失使儿童认知的主要途径变为听觉和触觉,长期地运用或经过听觉和触觉的强化训练可以使视障儿童的听觉和触觉的灵敏度更加发达。
他们具有高度发展的听觉定向能力,能精确辨别声源的方位,并可以根据声响的回音来躲避障碍物;能较精确地判断时间;触觉灵敏,能凭手指辨认盲文;嗅觉感受性也更高,可以根据气味来判断熟人或熟地。
但并非所有视觉障碍儿童的感官补偿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会受到儿童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经过相关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视障儿童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认知方面1)注意力与记忆力正常儿童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的稳定性常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
如果活动中出现了其他无关的新异刺激,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随之转移,或是分散。
而视觉障碍儿童主要用听觉获得信息,没有视觉上的干扰,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会缩小,就会格外专心注意,因此他们的注意十分稳定更难转移。
受过训练的视障儿童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较强的听觉选择性和较好的听觉记忆能力。
随着声音信息的强化,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选择水平会不断提高,能辨别出声音的细微差别以此来认识环境。
2)语言与思维语言习得主要依靠听觉而不是视觉,因此视障儿童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不会受到影响,不过,若早期所累积的经验不足会影响到智力的表现。
视觉障碍儿童日常语言的使用或沟通能力正常,但对于语言与词汇的概念和类化上会有限制。
由于缺乏三维视觉表象,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缺乏感性认识作基础,导致语言与事物脱节,他们对事物形成的概念多是不完整的。
此外,由于视觉的障碍使他们的面部表情也受到影响,他们很少用表情、手势和动作帮助语言表达。
视觉障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快。
由于他们失去视觉,常独自沉思默想,勤动脑,因而使思维比较敏捷。
但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他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而以此作为根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形成抽象思维比较困难。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注意力特点
容易分散注意力
由于感知信息受限,视觉障碍儿童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可能面临挑战,容易受到 外界干扰。
听觉记忆
他们可能更依赖于听觉信息来保持注意力,通过声音来记忆和跟踪任务。
记忆特点
听觉记忆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更依赖于听觉信息,他们的听觉记忆可事件来关联记忆,以形成更完整 的认知图式。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 特征
目 录
• 视觉障碍儿童概述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需求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与展望
01
CATALOGUE
视觉障碍儿童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的儿童 。
分类
视觉障碍儿童可分为低视力儿童 和全盲儿童,其中全盲儿童又可 分为先天性盲和后天性盲。
05
CATALOGUE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
情绪表达与感知
研究视觉障碍儿童如何通过非视 觉感官来感知和表达情绪,以及 他们与正常视力儿童在情绪表达
和感知方面的差异。
社会交往与沟通
探讨视觉障碍儿童如何通过其他 感官与他人建立交往和沟通,以 及他们与正常视力儿童在社会交
往和沟通方面的差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
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专业 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理 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心 理问题。
心理疏导
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 手段,帮助视觉障碍儿童 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 郁等负面情绪。
适应性训练
针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 ,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 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和生 活技能。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视觉障碍本身并不妨碍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
事实上,出生后几个月内,视觉障碍幼儿运动技能与正常幼儿并无多大差异(Warren,1984)。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特征(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迟缓随着婴儿机体的逐渐成熟,在正常环境下,普通儿童运动能力自然而然地有了迅速的发展。
而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看不见自己周围的物体.失去了够抓物体的动力,因此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随肴机体的成熟而自然地发展,因此有可能出现早期身体运动发展迟缓的状况。
特别是那些先天失明的盲童,更可能出现早期运动技能迟滞。
格瑞庭(Grign,1984)从他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出生后就失明的儿童对其运动技能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可能会延缓早期运动技能的获得。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先天失明的儿童喜欢俯伏在某一个地方,以求保证自己的需要和安全。
然而.长时期俯伏在某一个地方,通常会引起运动技能,特别是身体移动、手的协调及健全肌肉的发展迟缓,导致行走所需的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使得行走技能发展滞后或行走拙笨,延迟走路的年龄.最终影响体格的正常发展。
谈到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视觉障碍儿童的所谓“盲态”问题(blindism)。
所谓的“盲态”,是指有些盲人的特殊动作或习惯,如经常性按摩眼睛、挤眼、摆动身体、绕圈子转、注视灯光和玩弄手指等。
但伯林厄姆(Burling.ham,1964)及沃伦(Warren,1984)却认为这个术语是用词不当,因为这些习癖(mannerisms)也可以在其他残疾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及情绪障碍儿童身上发现,甚至有些正常儿童也有类似的行为表现。
笔者认为,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特别是视觉障碍兼有其他残疾的多重残疾儿童确实存在着这种“习癖”,但由于这些“习癖”不是视觉障碍儿童所独有的,也不是所有视觉障碍儿童所共有的,因此最好不要称其为“盲态”,而以“习癖”代之。
导致这种“习癖”的原因有许多种推测,综合起来可能有下述几种原因,其一,盲童缺乏足够的自我刺激(self-stimulation),以至于用自己的身体来寻求刺激和活动(Warren,1984;Scott,1969);其二,盲童因为旅行和身体活动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很容易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改变自己的环境,以满足身体的需要(Merry,1933;Hoshmand,1975);其三,可能是因为长时问的医院治疗而限制了与其他人的相互交往,造成社会交往剥夺(Berkson,1973);其四,可能是小时候父母未能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限制了儿童各种各样的行为的发展(Hoshman,1972);其五,可能是缺乏在环境中模仿别人的经验,未能学习到被社会接纳的正确的行为举止(Smith et a1,1969);其六,不能控制自身情绪的结果(Scott,1969)。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功能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儿童。
这些缺陷或障碍可能是由于眼球、视觉神经或大脑皮层的发育异常导致的。
视觉障碍儿童通常会面临视觉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困难,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分类。
根据视觉障碍的程度和类型,视觉障碍儿童可以被分为完全失明、低视力和色盲。
完全失明指的是无法通过视觉感知世界,无法看到任何东西。
低视力则是指视觉功能受损,但仍能看到一些东西。
色盲则是指对颜色的感知存在问题,通常只能看到黑白或部分颜色。
我们需要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视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
他们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感觉通道(如听觉、触觉和嗅觉)来补偿。
因此,视觉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视觉障碍儿童通常需要使用盲文、放大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无障碍技术,如屏幕阅读器和语音识别软件,以便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
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来说,社交和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与其他儿童和成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支持和理解。
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我们还需要关注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困境,他们可能面临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要鼓励社会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包容和支持。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环境,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视觉障碍儿童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康复服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鼓励社会对他们的包容和支持。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包括完全失明、弱视、色盲等。
这些儿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心理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面对的挑战比普通儿童更多。
他们可能
会感到孤独、无助、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同时,视觉障碍儿童也需要学会适应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这需要
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
教育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
他们需要
使用盲文、盲人点字机等特殊工具来学习知识。
同时,教育者需要采
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来教授知识,例如通过声音、触觉等方式来
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关注视觉障碍儿童的
个性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外,社会也应该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
例如,公共场所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为视觉障碍儿童
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视觉障碍儿
童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大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减少歧视和排斥。
总之,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视觉障碍儿童概述1.1 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与分类1.2 视觉障碍儿童的数量与分布1.3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活与教育现状第二章: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2.1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2 视觉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2.3 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特点第三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1 家庭因素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2 学校教育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3.3 社会环境与支持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四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策略4.1 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4.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术4.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第五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实践5.1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目标的设定5.2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内容的选取与编排5.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第六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与方法6.1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原则6.2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6.3 视觉障碍儿童学习辅助工具与技术的运用第七章: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课程设置7.1 视觉障碍儿童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编排7.2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价7.3 视觉障碍儿童课程资源整合与拓展第八章: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辅导与支持8.1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法8.2 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干预8.3 视觉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第九章:视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9.1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的意义与目标9.2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实践策略9.3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十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0.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与前景10.3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未来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视觉障碍儿童概述补充说明:明确视觉障碍儿童的界定标准,详细区分不同类型的视觉障碍,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一、身体特点:1.运动能力较差:视力残疾学生在进行运动时,由于视觉输入有限,他们的移动能力、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容易摔倒和碰撞。
2.肌肉紧张:长期依靠手杖或助行器进行行动,视力残疾学生往往会感受到肌肉紧张和疼痛,尤其是手臂、肩膀和脖子。
3.耗能高:由于视力残疾学生在行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他们的体能消耗一般较大。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
二、认知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视觉输入有限,视力残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困难。
2.空间感知能力差:视力残疾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差,常常难以辨认方向和距离。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变化和方向转换。
3.记忆困难:视力残疾学生由于视觉输入有限,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常常有一些困难。
他们需要通过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其他感觉来帮助记忆。
三、情感特点:1.自卑心理:视力残疾学生在与正常视觉的同龄人相比较时,常常会出现自卑心理,感到自己的视力残缺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2.社交障碍:由于视力残疾学生在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与周围环境的脱节。
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情绪波动:长期以来,视力残疾学生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情感失控的情况。
四、学习特点:1.需要辅助工具:视力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如放大镜、屏幕阅读器等,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特殊学习方式:由于视力的限制,视力残疾学生需要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运用他们的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获取信息。
3.需要特别关怀:视力残疾学生在学习上常常面临一系列困难,需要特别关心和关注。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视力残疾学生在身心上有一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育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关心和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特殊教育学)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视觉障碍的概述
一、视觉系统与眼的构造 视觉系统包括四部分: 提供视觉信息的客体 从客体上发射出来的光 自动成像的视觉器官——眼镜 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中枢——枕叶
实用文档
(二)注意与记忆
盲童在认知发展上虽有一定滞后,但注意方面却表现很好。盲童只 能根据其它感官,如触觉、听觉、嗅觉等来获取信息,因此需要大量 有意注意。
实用文档
(三)学习能力 (1)视力的伤残并不明显地影响智力,盲童并不比正常儿童智力低一
下。 (2)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3)盲童的学业成绩一般都低于正常儿童。
实用文档
视觉障碍儿童分成两大类和四个等级
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 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 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 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 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3.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视觉障碍的概述 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人类大约80%的信息都源于视觉。 8个月-3岁的婴幼儿除睡眠外,视觉的搜索是最经常性的活动。当视觉
和其他感觉信息同时呈现时,人类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视觉信息
障
碍
医学检查
儿
预备治疗安排
童
的
治疗安排
评
估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伴媒介法
4
五、逆反心理处理措施
培养视障儿童的良好行为
通关过采用鼓励法、代币 制法改善具有逆反心理的 视障儿童与同伴间的关系
处理措施:开设与视力障碍有 关的课程,使他们对视力障碍 又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其产生 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心理辅导。
2、学习不专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01 视力的残缺致使对外界信
息的刺激缺乏辨别力
02 不良的家庭环境
03 吸引教师注意
05 学习目标不明确
3、暴力行为问题及其处理
视觉障碍儿童的 心理健康教育
目 录
Contents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 问题
二、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 生的原因
三、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 预防与矫治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视觉障碍的定义
1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视觉障碍的定义: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分为盲和低视力。 14.8%
2、视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明眼儿童基本一致,但是 由于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不同,形成了视障儿童心理发展 过程中的特殊性。
对心理发展过程, 特别是对认知发展 过程的影响。
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特别是对儿童气质、 能力、兴趣以及性 格方面的影响。
3、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原因
想得到某件东西或想从事某件事;想引起周围 人的注意;不喜欢做事想逃避;不知做什么好, 始终处于焦虑状态。
处理原则
不能简单地横加指责,将其隔离,而是要将这 种暴力行为看作是一种他们心灵的信号,处理 这种问题时要因具体的问题而采取具体的解决 措施。
4、退缩、害羞行为的处理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1.视力受损:视觉障碍儿童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视力受损。
他们可能有较低的视力,或者完全失明。
他们可能难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轮廓、颜色和细节。
2.异常眼球运动:视觉障碍儿童的眼球运动常常异常。
他们可能有斜视或眼球震颤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聚焦和追踪物体。
3.眼位移与头位调整: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会出现眼位移和头位调整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倾斜头部或扭曲眼睛来尝试获得更好的视角。
4.运动协调困难: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运动协调困难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有困难掌握平衡、步行或进行精细的手眼协调动作。
5.触觉和听觉的强化:视觉障碍儿童常常会依赖其他感觉来弥补视觉缺损。
他们对触觉和听觉的敏感性可能会增强,倾向于使用触觉和听觉去探索环境和与人交流。
6.学习问题:由于视觉障碍的存在,这些儿童可能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
阅读、写作、数学和空间认知等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
7.交流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社交和交流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8.自我照顾困难: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独立自理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帮助进行个人卫生、衣物搭配和饮食等方面的活动。
9.心理社会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心理社会问题,如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尊心受损或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受到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的常见特征。
然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其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及早的早期干预和持续的支持对于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充分发展其潜能和融入社会非常重要。
简要概括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简要概括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小探险家。
他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五光十色的画面,但这也让他们的其他感知变得超级敏锐,就像蝙蝠在黑暗里靠超声波探路一样厉害。
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更加集中在听觉和触觉上。
你跟他们聊天就会发现,那耳朵就像个超灵敏的小雷达,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捕捉到。
如果有什么声音,他们能像小狗听到骨头的动静一样迅速做出反应。
在记忆方面呢,他们有时候就像记忆力超强的小松鼠,对于听到的、摸到的东西记得可牢了。
因为视觉的缺失,他们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感知所获取的信息上,就像一个只能用一种工具的工匠,把这个工具用到极致。
社交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有点小心翼翼,像一只刚出洞的小兔子。
毕竟看不见周围人的表情和一些微妙的肢体语言,他们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不过一旦熟悉了,就像小太阳一样温暖。
这些孩子在行动上可能会有点像小木偶刚学走路,不太稳当。
因为他们没有视觉来判断距离和周围的环境,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星球。
但他们也很勇敢,就像勇敢的小战士,不怕一次次摔倒,继续努力前行。
他们的想象力就像插上翅膀的天马,在脑海里肆意驰骋。
没有视觉的限制,他们脑海里的世界可能更加奇幻,也许把云朵想象成棉花糖城堡,把风声想象成巨人的呼噜声。
在情绪上,他们有时候像个小爆竹,一点就着。
因为视觉障碍带来的不便可能会让他们比较容易沮丧,不过只要稍微安抚一下,又能像个开心的小天使。
他们学习知识就像在摸黑找宝藏。
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特别的方法,不过一旦找到,那兴奋劲儿就像挖到了金山银山一样。
他们对于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感,就像小蚂蚁认路一样。
一旦环境变了,就会像小猫咪到了陌生地方一样紧张。
虽然他们有视觉上的障碍,但内心却像一盏明灯,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就像被云层遮住的星星,一旦有机会,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2011-12-12 22:06:28)摘要: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对于正常人来说,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中,80%来自视觉。
由于视觉缺陷,导致视觉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元认知、情绪情感以及人格方面有其异于正常儿童的特点。
本文就其各方面的特点加以阐述。
关键字:感觉补偿刺激信息1.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征人类认识世界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然而对于感官障碍儿童而言,由于他们感觉器官受到损害,正常儿童感到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觉得十分困难。
而且,他们在客服感官障碍的同时,可能会形成一些与正常人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这样一条重要的感觉渠道,因此为了弥补视觉信息的缺失,有严重的视觉障碍的儿童在其他感觉渠道得到一些信息的补偿,就可能导致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形成一系列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感知特点。
1.1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特点听觉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
视觉障碍的儿童部分或全部的丧失了视觉,因此听觉成为他们认识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
也是他们学习、交流、活动的主要途径。
人们通常会认为,视觉障碍的儿童听力天生的比正常儿童要敏锐,但是,苏联学者捷姆佐娃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盲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各种频率上的听力阈限差别不大,两类儿童的纯音听力感受性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逐步提高的趋势,并不存在盲童的听力比正常儿童更好的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不断地改善,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影响视力障碍的因素会有所变化。
由于视觉信息的缺失,客观上。
盲人更多的依靠听觉,使听觉得到了锻炼。
研究还表明,受过训练的盲童的听力与明眼儿童的相比主要表现在盲童有较高的听觉注意力与较强的听觉记忆力。
1.2视觉缺陷儿童的触觉触觉在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中起着其他任何感觉通道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难以形成清晰正确的概念
视觉障碍儿童欠缺具体事物的视觉经验,因而无法形成事
物的视觉表象,更不能像明眼儿童那样借助事物的表象,
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他们通过听觉和触觉感
知到的一些事物的特征,往往是不完全、不连贯甚至是不
准确的,所以容易形成错误的概念。
2.分类归纳能为、概括与抽象能力较差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造成了他们 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的能力也比普通儿童要差。所谓分类,就 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特征,区分出这些特征的异同,从中抽 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把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情绪
(一)情绪及其组成成分
情绪是人类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生理性的
而情感则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的感受方面,是社会性的
。通常所说的感填,是过遗流。填感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的称
谓。人们表现情绪的形式主要是喜、怒、哀、乐,通过这些情绪
的表现来表达个体当前的需要与愿望,同时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距离。为了更好地理解情绪,人们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 分,包括引起情绪的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
•
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 的心理过程。
特点:
1. 独立性不强 2. 果断性差 3. 坚定性不足 4. 自制力较差
意志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意志,首先要加强其生活目的性教 育。要帮助视觉障碍儿童认识到眼前的学习、工作、生活 是为实现更长远的目标打下基础。 2.培养正面的情感
2、丰富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识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借助知识形成记忆表象。 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记忆表象,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总之,知识 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
3、抓住具体形象进行想象 4、亲近自然获得直接经验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获得与课文 内容有关的表象,我们可以选择在雷雨天,让学生去观察雷雨前 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景象。
• 5、加强对课文的续写训练,鼓励学生创编童话。
续写是一种再创造。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 以引导学生从“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写起,想象 一下两个骗子会有怎样的下场。让学生尝试写童话无疑也 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式。
• 6、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象
视觉障碍儿童因视力局限造成了直接经验的缺 乏,因此他们的想象是幼稚的、有时甚至错误百出, 如有的学生想象棉花是金黄色的,有的学生想象云 是有脚的。对于这种错误的想象,老师应及时给予 纠正指导,使他们的想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视觉障碍儿童 情绪情感、注意
LOREM IPSUM DOLOR
情绪 情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认 知活动一样,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 映。 由于视觉缺陷,视觉障碍儿童在者达自己的 情绪和理解他人情绪上往往存在问题,导致 个体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影响 育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
1.视觉障碍儿童情绪发展的总体特征有关研究表明,视觉 概述 障碍儿童的情绪多偏向于消极,即缺乏积极、热情、振奋 和乐观的情绪,而倾向于消沉、颊废、松懈、灰心和焦虑 等消极情绪状态 . 情绪与需要是密切相关的,当需要得到 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而当需要得 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这种消极的情绪在全盲儿童后天失明的儿童身上表现得尤 其明显。由于无法获取视觉刺激,视觉障碍儿童与社会严 隔离,导致他们蛇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久而久之,视觉 碍儿童便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是多疑、冷漠的情绪。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残疾,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感性认知,
常常需要识记一些自己并未理解的知识,因此,只好在无法加
工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由于 长期进行机械识记,视觉障碍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不断地得到 锻炼,因而有所增强。
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较好
短时记忆是指当信息第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 忆。视觉障碍儿童在短时记忆上似乎存在着些许的优势。 这很可能是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机械识记能力上要高于普 通儿童,从而使得短时记忆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视觉障碍儿童 心理特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视觉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相同的规律。不是发展 速度同步。而是二者都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都是从低水平到 高水平,心理发展趋势如下 1.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儿童发展规律相同 2.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制约 3.环境和教育也是决定其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
•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器官的帮助,所以表
现出与明眼儿童许多不同的思维特点:缺少视觉
表象,形成的概念不完全;感性知识贫乏,抽象
概括发生困难,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方 位,形成空间概念困难(特殊教育词典.2006)。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分别从思维的不同层次、不 同维度展开研究,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研究结果。 然而,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良好的思维方式对视觉障碍儿童至关重要。
三是由于语言训练开始较晚,发音器官不能运用自如。
(2)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这是不能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言语特点
(3)音色不好听 最常见的是尖声尖气的“假嗓音”。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可能有 两个:一是由于辨音能力差,自己不能控制声带;二是不会利用 共鸣器官。 (4)音节受限制
(4)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这是不能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 的
2. 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虽然视觉障碍儿童缺乏视觉表象的记忆,但是他们通过
其他感觉通道所获得的表象反而有所增强,导致视觉障 碍儿童的记忆主要以听觉记忆和触摸觉记忆为主。
3.机械识记能力较强 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识记过程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 识记。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 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其特点是对识记的材料很少进行加工, 基本上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
积极正面的情绪情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意志品质,首先
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正面的情绪情感。
3.鼓励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例如:要求视觉障碍儿童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参加兴趣小组的活
动等。
视觉障碍儿童 记忆、思维
LOREM IPSUM DOLOR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特征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想象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想象过程创造出的新形象成为想象表象,有别于记忆表 象。
• •
特点:
1. 视觉障碍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视觉障碍儿童视力的局限 性导致了他们表现的缺乏,想象力低下,甚至会出现一些错 误歪曲的想象。
2. 后天失明的儿童较先天失明的儿童进行再造想象容易 得多。 3.推理想象能力较强。视觉障碍儿童观察事物不能一目 了然,只能通过视觉以外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因此 他们观察到的只是事物的局部或某个方面。要掌握事物 的完整形象,就需借助于推理想象。
导致盲童类比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4.思维较敏捷
有学者认为视觉障碍儿童虽然失去了视觉,但依然可以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并且常常独自沉思默想,
长期的勤于动脑,使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比较敏捷。
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 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
二、想象力的培养 • 1.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观察力 •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促使 视觉障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视 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的局限,低视生和后天失明的盲生在 头脑中能残存一点视觉表象,先天全盲的学生完全没有视 觉表象。因此,我们要根据缺陷补偿的原则,结合盲生观 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强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引导学生接触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触、听、嗅、味 等感觉器官,教给他们有效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观察的 兴趣。
目录
• 感知觉
• 记忆
• 情绪情感 • 注意
• 言语、语言
• 意志 • 想象 • 观察 • 思维
• 个性发展 • 社会性发展
视觉障碍儿童
感知觉、言语、语言
LOREM IPSUM DOLOR
感知觉特点
一、感觉
听力损失出现率高于普通学生两倍
影响视觉的先天性的因素可能也影响了听觉器官 视觉障碍儿童对听觉更多依赖使听觉器官收到了更多的压力 可能是某一发育领域损伤对于其他领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主要指机能方面)
听觉健全儿童3岁至3岁半时就可以说出17个音节的句子,聋儿只 能连续发出几个音节而且缺乏流畅性。
语言特点 1.语言发展可以达到普通儿童水平 2. 缺乏视觉表象,语言易于实物脱
节,使用不到位
3.表达时表现出了盲态
4.文字形式不同
语言特点
(5)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听幼儿
这是听力障碍影响接收语言素材的结果。 (6)不能分辩同音异义词。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感性经验,达不到全面的分析综合,在
概念的掌握上常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现象。
3.推理能力发展不平衡
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好于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家长和教师对视觉障碍儿 童无法通过触觉感知的很多事物,常借助视觉障碍儿童 能够感知到的一些事物,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说明,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
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
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