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合集下载

教案第三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知觉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 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种类: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
色恒常性。
(三)错觉
1、大小错觉
2、方向或形状错觉
3、运动错觉
三、感知觉的作用
◆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 ◆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注意听课吗?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 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5
7
3
9
答案:数字分别是9、5、7、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引起原因 例子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需要
刺激物特 点
人的自身 状态
间接兴趣
防空警 报声
看书、 听课
三、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1、观察力含义
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思维积极参与系统的感知能力。
2、观察力发展(从以下几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不能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观察)
如,给幼儿观察一盆花,如果老师不提具体要求,孩子们 往往对花盆得出简单印象,画面粗略、笼统。为了明确观 察目的,我与幼儿共同商量观察顺序,可以先看花盆的造 型、质地、花纹、颜色,再看长在上面的花、茎、叶,看 叶子的形状如何、大小区别;花朵的色彩、形状及生长的 位置。幼儿在老师指导下,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画中 把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在观察前自己提出目的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一是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二是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反射行为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2、光的察觉3、视敏度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1)视觉偏爱法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6个月——1岁左右婴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4、颜色视觉色盲是视网膜内锥状细胞丧失机能的缘故。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1)视觉偏爱法2)记录脑电活动3)去习惯化4)配色法到六个月时,婴儿的彩色知觉已与成人相差无几。

三、听觉的发展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婴儿对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定向反射习惯化来测定。

四、嗅觉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埃尔金德和凯格勒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问题。

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

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结起来。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物体、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3、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4、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3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3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
婴儿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研究婴儿颜色视觉发展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 2、脑电记录法 3、用“配色法”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
顺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的视觉偏好
• 奇特的偏好: 婴儿偏爱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 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物体黑白对比鲜明 处、正常人脸、同心圆等等;
• 婴儿视觉偏好的意义 婴儿对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注意承载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发生最早,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 研究表明,感知觉在婴儿期发展的最快,很多感知觉 在婴儿期就已达到成人水平。
• 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 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 的,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 对它的解释。
.
婴幼儿感知觉的具体方法
习惯化:给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刺激(声音或图
片),当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以后,婴儿对这 种刺激物不再注意。
通常用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作习惯化的指 标。
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呈现一个新
的刺激,又能重新引起婴儿的注意。
习惯化范式通常用来研究儿童的感觉辨别
能力。
.
研究婴幼儿感知觉的具体方法
.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的发展 (1)新生儿(0-2、3周):视觉集中活动尚未形成; 表现:两眼活动不协调; 原因: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 注意事项:防止斜视 (2)3周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集中 (3)2个月时:视觉集中出现得最频繁; (4)4个月:视觉集中的水平接近成人,能象成人一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的发展 (1)新生儿(0-2、3周):视觉集中活动尚未形成
; 表现:两眼活动不协调; 原因: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 注意事项:防止斜视
(2)3周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集中 (3)2个月时:视觉集中出现得最频繁; (4)4个月:视觉集中的水平接近成人,能象成人一 样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信息量最大的轮廓和边线。这丰富了婴儿 的早期环境。
视觉训练:
• 1、注视活动
• 2、追视活动
三、婴儿听觉的发展
• 婴儿听觉之发展特点:
1、听觉的发生:对胎儿是否有听觉众说纷纭,但新生 儿肯定具有听觉能力,具有粗略的声音定位能力; 2、新生儿还具有对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长短具 有辨别能力(用习惯化范式研究); 3、对语音刺激比非语音刺激更敏感,并且对不同的语 音(如pa\ba)作出区辨,2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区别带有 不同情感色彩的语音;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的发展
(二)视觉集中发展的特点: 1)视觉集中的时间、距离都随年龄的增长
而增长; 2)由被动感知到主动搜寻。
2.婴儿视觉的发展 ——光的觉察
• 新生儿一生下来就能觉察光亮,还能区 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远低于成人 ;
• 在头两个月里,婴儿对光的明度的敏感 性发展得很快;
婴儿视觉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
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 1、视觉偏好法 2、视动眼球震颤法 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4.婴儿视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婴儿颜色视觉发展之特点
1、新生儿无颜色感觉;黑白灰 2、2个月时,已对某些不同的波长作区分; 3、3个月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接近成人,能 区分彩色和非彩色; 4、红色特别能引起婴儿的兴奋; 5、4—8个月的婴儿喜欢暖色,不喜欢冷色;喜 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6、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黄色、红色、绿色、蓝 色、紫色、橙色。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发展(2020-4)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发展(2020-4)
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通道 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验获得这 种能力的先天倾向。
现有证据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 及三方面:即视觉-听觉、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 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
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1个月能用视觉辨认吮吸 过的物体
视听跨通道大约4个月左 右出现
幼儿:能否辨认颜色,主要在于是否掌握了颜色的名称。
小学儿童:颜色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都在增长,颜 色的差别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和训练提高。
绝大部分儿童都能辨别颜色,只有3—4%的人是色盲。男 孩的色盲多于女孩。
2.2 听觉的发展
(1) 婴儿能听到声音吗?
胎儿已开始有听觉 在刚出生的几个小时里,婴儿的
婴儿的吸吮行为可作为评估指标。首先给 婴儿一个橡皮奶头供其吸吮,记下其吸吮 频率的基线。
当一个新异的刺激(如声音)出现时,婴 儿将产生定向反射,可能表现为吸吮行为 的中断或频率降低。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婴儿的定向反 射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吸吮行为不 再受刺激呈现的影响。(习惯化)
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能 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发生 变化。 (去习惯化)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 2、儿童早期感觉的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利用非言语反应(可观察的行为反应) 来推断婴儿感知觉活动。
1.1 反射行为(p63)
1.2 定向反射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
——能将视觉和听觉 进行很好的协调。
应用:统觉失调
例,5-8月婴儿面对以下情境 •母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母亲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陌生人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陌生人用母亲的声音说话 结果: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5 9
7
3
答案:数字分别是9、5、7、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 性 无
有 有
意志努 引起原 力 因 不需要 刺激物 特点 人的自 身状态 需要 间接兴 趣 不需要 直接兴 趣
(三)肤觉
幼儿肤觉主要是触觉与痛觉的联合。儿童触觉 的感受性在儿童很小就发展起来了,对软硬、粗细 和轻重等都有辨别。
1、幼儿触觉的发展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眼耳手协调探索 •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 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 是触觉的表现。
(三)肤觉
2、幼儿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幼儿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从记忆方面说,幼儿对疼痛 的感觉和记忆非常深刻。 痛觉产生条件:伤害刺激 痛觉阈限 痛的情绪
(4)深度知觉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 1961) “视崖”试验。有助于防止跌倒。
2、时间知觉
(1)含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 时间比空间更为抽象,要借助于中介物,如天体的 运行,人体某些器官的节律或专门的计时工具。
(2)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幼儿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 间-----生物钟。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2、颜色视觉发展 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 • 通过近似色的对比指导幼儿辨色; • 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教育幼儿做精确的辨 认。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选择题1.3岁儿童(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C.能辨别前后D.能辨别上下2.新生儿爱听(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低音调的声音B.高音调的声音C.强烈的声音D.中音调的声音3.几岁儿童能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并辨别更多的混合色?(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4岁B.3岁C.5岁D.3.5岁4.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5.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触摸觉与视觉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和视觉D.动觉和机体觉6.(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手的无意抚摸B.手的抓握反射C.手脚并用爬行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9.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11.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第三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

第三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
(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 的行为。
婴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 师和家长要注意: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 做出正确的表率;其次家长或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最后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社会行为。
第四节 婴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 对事、对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
一、婴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一)婴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第二个阶段:“简单交往”阶段。 第三个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 (二)婴儿早期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一般特点 1. 魔方家长交往 2. 借助动作交往 3. 易受成人影响 4. 自我中心化 5. 易被玩具吸引
绪反应。 3. 易变性:情绪可以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改变。 4. 真实性和外显性:情绪毫不掩盖,完全表现在外面。
5.反应不一致性:同一刺激,有的婴儿可以反应的很强烈,有的婴 儿则无反应。
6.容易冲动:遇到激动的事情短期内不能平静,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二、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
3~6岁的孩子情绪还是容易激动,但高级的情感体验有了初步发 展。
3. 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解决问题时尝试自己想办法。在 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采取替代方式(建构策略)。由于语言的发 展,4~5岁幼儿能够借口语表达情绪,从而使自己舒服。
4. 道德感进一步发展
(三)5~6岁幼儿的情绪发展
1. 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 5~6岁有明显的亲社会倾向,能意识到 表达消极情绪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第五节 婴幼儿人格发展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三、听觉的发展
一百年前,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时都耳 聋”。因为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内耳中的液体妨碍 了婴儿听觉能力的准确测量。 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 有听觉反应。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时极其充分的,能声 音定位 、区别不同强度和时间、警觉、痛 苦的反应。
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
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
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
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4.视觉偏爱
从婴儿注视两样不相同的物体所花费的时间
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早期能否辨别性状、颜
色,婴儿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这就
是视觉偏爱。
由范茨提出。
四、听觉的发展
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
,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
分能力丧失。
儿童中耳炎要及时治疗,持续时间过长会影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 4.观察时要运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进行总结,写好观察 报告、日记或作文,并注意交流汇报 。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
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
度的制约。
二、知觉的特征
(一)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
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
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 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 ,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 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
响听觉和社会化过程。
六、肤觉
触觉对于婴幼儿与成人的作用不同
1、触觉的发生
皮肤与物体接触时的运动所引起的感觉 婴儿出生就有触觉反应
如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2、触觉的发展
有节奏的吮吸活动——进食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无节奏的吮吸活动——探索 幼儿认识活动的突出特点
14-16岁,儿童的腕骨、掌骨、指骨的发展成熟,活动灵活性、 精确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
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
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4.视觉偏爱
❖ 从婴儿注视两样不相同的物体所花费的时间 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早期能否辨别性状、颜 色,婴儿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这就 是视觉偏爱。
❖ 由范茨提出。
四、听觉的发展
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 ,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 分能力丧失。
一、感觉的概述 二、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三、视觉的发展(自学) 四、听觉的发展 五、嗅觉和味觉(自学) 六、肤觉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感觉的概述
1.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 动的必要条件。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 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别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 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14-16岁,儿童的腕骨、掌骨、指骨的发展成熟,活动灵活性、 精确性提高。
❖ 腕骨8块,9-11岁骨化完成。
偏侧优势和手偏利
❖ 较强的手偏利反映大脑一侧具有更强的能力来 进行极具技能性的动作。
❖ 90%:右利手——10%:左利手
❖ 原因:遗传?环境?
❖ 能力:在患有严重的智力迟滞和心理疾病的人 中发生手偏利的情况比一般的人更频繁!
惯用左手的儿童和双手均用的儿童比惯 用右手的同龄人更易发展出众的表达才能和数 学才能。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知觉的概念 ❖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 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 度的制约。
二、知觉的特征
(一)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 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 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 留为背景。根据当前需要 ,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 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 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 性。
3、感觉的特性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
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如盲人的听觉灵敏。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
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等。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二、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1.反射活动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
温度觉: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 就不觉得热了。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
•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 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如从光照的室外走入电影院
,或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等。
•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 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同时性对比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 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3、感觉的特性
(3)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叫感觉后象,也叫感觉后效。
• 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 声音停止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 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 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 感受能力越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莫利诺(氏)实验:检查刚恢复视力的盲人辨别物体的实验
答案
❖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自以下方面: 1、关于新生儿知觉能力的研究; 2、关于那些在生活早期被剥夺过视觉之后又
恢复了视力的个体的知觉能力研究; 3、关于成人对失真视觉输入的适应能力的研
究。
莫利诺(氏)实验:检查刚恢复视力的盲人辨别物体的实验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用密西西比鳄鱼皮手 工制的阿海尔女鞋价 格惊人。创作者直接 亮出标价,将价格 “障碍”成功地化作 卖点,“只有女人明 白”的攻心战略高妙 之极。
儿童中耳炎要及时治疗,持续时间过长会影 响听觉和社会化过程。
六、肤觉
触觉对于婴幼儿与成人的作用不同 1、触觉的发生
❖ 皮肤与物体接触时的运动所引起的感觉
❖ 婴儿出生就有触觉反应 如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2、触觉的发展
有节奏的吮吸活动——进食 ❖ 口腔探索 无节奏的吮吸活动——探索 ❖ 手的探索 幼儿认识活动的突出特点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主要内容
1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2
2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4
学习目标
了解婴幼儿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掌握儿童形状知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重点掌握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问题
如果教一个生来就失明的成人用触摸的 办法来辨别同一种大小差不多的金属立方体 和球体,以便在他触摸时说出哪一个是立方 体,哪一个是球体。然后假定把立方体和球 体放在桌子上,使这个盲人复明,请问:在 他触摸这两个东西之前,他是否能够用视觉 来辨别出哪个是球体,哪个是立方体呢?

4.视觉偏爱 5.激发潜能 6.操作性条件反射 7.设备
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1)习惯化
(2)去习惯化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 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 复地呈现,最后就 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
会使原先出现的定 个新刺激,这时的个体
向反射减弱甚至完 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
全消失,这种现象 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
称之为习惯化。
3、感觉的特性
(2)感觉对比
①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马赫带现象: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 更暗。
•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②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 如从冷水里出来后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