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特殊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蔼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类: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多重障碍与在重度教育(放射圈,双向的。结论:1每个特殊儿童的存在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大都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2社会特殊儿童也有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同样是通过家庭或学校产生效果的)

1990年《世界权利全民教育宣言》。1993年,《哈尔滨宣言》,正式提出了全纳性教育的观念。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病弱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给各种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求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义:(较早涉及学前特殊教育较著名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1积极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3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的儿童家庭的意义。1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许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有助于家长减轻家长精神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作用集中表现在1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2有效的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3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早起发现与早期干预趋向:共同措施反映在1、法律上保证对特殊为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2、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3、围绕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定制早期干预方案,使他们过的最佳发展。

一体化融合教育:将原来对立的来年高中教育观念融合起来,也将两种不同的教育体制融合起来,促进整个趋同和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变革

回归主流运动:集中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标志着当代人特殊教育观念的演变(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但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提倡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条件,有利于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进入正常社会生活做准备。回归主流的三种形式: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社会交往能力的回归主流、教学的回归主流。比较突出的回归主流教育模式:资源教育模式、教育配对模式、咨询教师模式、混合服务模式

全纳性教育的基本特征:1、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无论他们又和残疾,也无论他们残疾程度如何,都必须正在常班级里接受所有教育;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2、全纳性教育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组成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家长等),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3、全纳性教育的课程有一班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保证每个儿童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活动,而不会被孤立。全全纳性教育理论转化为三个层次的基本模式:全纳性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全纳性课堂整合教育的去向→“多元智能”理论(加登纳)。加登纳认为有必要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为儿童某一特殊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提供条件,从而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人类的智能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调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从整合的角度来看待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育。四个层次的整合:经验的整合、社会的整合、知识的整合、课程的整合(特征:一是考虑反映真实世界中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问题;二是具有

中心经验,并从中心经验出发整合相关的知识;三是让儿童围绕中心经验,并从发展和使用知识;四是在整合的活动中让儿童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五是儿童参与课程设计过程,使儿童自己发现问题和形成学习的关注点,成为课程设计的积极组成部分)

视觉发展障碍表现:揉眼、抓头发、绕圈转、手脚不协调、表情呆板有自卑感

低视力: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一级低视力:好眼的最佳校正实力等于或高于0.05低于0.1 二级低势眼:等于或高于0.1低于0.3

盲:在0.05以下一级盲: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二级盲:等于或高于0.02,低于0.05,或少于10度

原因:遗传与先天因素、疾病因素(白内障、沙眼、角膜炎)视网膜脱离、意外事故学前视觉障碍儿童主要心理行为特点:感知觉(视力会丧失或减弱、更多依赖使用听觉、触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注意力和兴趣特点(注意力得到很大锻炼,听觉认知能力很强)、记忆和想象(记忆表象不完整、对视觉缺陷起到了补偿作用、想想缺乏视觉经验做基础,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语言与思维(不会有太大语言问题。由于看不清嘴型,,在模仿和学习时会出现发音不准、口吃、颤音等现象,还会有多余动作)、个性特点(容易造成儿童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自私、依赖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好嫉妒、心胸狭窄)、动作行为特点(动作不如正常行为敏捷、行动缓慢且手脚笨拙)。

鉴别:视力检查(市利民度和视野的检查)检查儿童视力:万国视力检查表(C形图)史乃仑视力检查表(E形图)视觉障碍儿童:视力在0.3以下弱视儿童:优势眼(两眼中视力好的一只眼)的势力经过矫正后在0.05以上但未达到0.3者

视野的检查:1、对比检查(了解儿童事业的大致情况)2、卡片检查(检查因看不清事物而行走困难的儿童)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特殊教育的原则(了解儿童的视觉障碍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了解儿童视觉障碍发生的年龄、尽早了解儿童的视力残存的程度)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合理使用残余势力,在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后更有效的帮助他们合理的阅读材料、借助其他感觉途径来丰富和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3、自然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内容:一、感知技能训练(1.残余势力的利用和保护2.听觉训练①辨声游戏②指令性游戏③省略词语④听觉选择的练习)二、运动能力训练(1.头颈部练习2.翻身练习3.坐的练习4.爬行练习5.站和蹲的练习6.走的练习7.定向行走训练8.手的训练)三、认知训练四、语音训练(1.经常与孩子说话2.教孩子表达复杂的意思3.教儿童运用面部表情和姿态)五、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鼓励视觉障碍儿童与同龄人交往2.培养视觉障碍儿童良好的个性3.正确运用言语与人交往)六、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1.饮食2.穿衣脱衣3.上厕所4.个人卫生①洗脸②刷牙漱口)

教育方法:1、综合多种感官法2、表象指导法3、愉快学习法4、试误法5、及时反馈法6、实践法

听觉发展障碍(传导性、精神性和混合性耳聋)(聋和重听)原因: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1.怀孕是有害因素2.围产期有害因素3.后天疾病)鉴别:1、纯音测听法2、言语测听法3、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测验的方法(1.发射测听法 2.受激反映测听法3.游戏侧听法)特征:一、言语与语言发展(发音时收不到充分的听觉反馈、无法从成人那里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无法听到成人言语示范,说话容易有异常现象、语音知觉差、对周围的话与周围的噪音无动于衷、学习语言兴趣不浓)二、认知与思维(1.无法感知视觉意外的东西2.不善于感知事物的本质,不善于把握事物的统一关系3.不能保持直觉与语言的统一4.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思维的僵持、固着状态、缺少视觉障碍儿童的灵活思维)三、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