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媒体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多媒体的设计应依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分析,并采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能化被动为主动,化生硬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化理论为实践。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直观的操作演示可以弥补这项弱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对此,学者们已渐有共识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将课本中抽象原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必须让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多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次动物聚会,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有些通过图片来呈现,有些通过动画来呈现。
我带领学生边欣赏多媒体演示边复习了小动物的单词,然后引导学生猜每种小动物都来了几个,通过猜测的方式,强调复数的用法。
这里我使用了链接的方式,让学生像在欣赏魔术表演一样,使其出于好奇而变得主动。
通过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格外重视评价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不论是学习单词、句型,还是与电脑进行互动交流,每个知识点
都有图案背景,并提供过程性评价,随之出现的评价语言和动画无不让学生兴奋异常。
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化特征的内容设计与反馈,不仅使学生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达到了快乐交互学习的目的。
二、多媒体的应用要适时、适度和适量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
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
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为保证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有效的融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即在恰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媒体,适量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设计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把握教学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决定了多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也不同,精心策划才能妙笔生花,不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不要一味追求手段的先进性、豪华性,而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画蛇添足。
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的功能和常用多媒体的种类、特点,以便在教学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将多媒体与课程学习进行有效地融合,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英语课常常是借助钟表或模型来解释某一时刻,讲解整点、几点几分、差几分几点。
仔细剖析后不难发现,这样的设计显然忽略了学生已有的对钟表的感性认识,而运用多媒体来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再现生活情境,取得绝佳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情景导入,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或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2 直观呈现,电视或广播播放的时钟画面;3 理解掌握,运用多媒体设计出放大的钟面,不同时刻显现出位置不同指针的界面,便于形象记忆;4 拓展运用,利用多媒体创设出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说出不同时刻,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模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及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入手,应用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动态呈现等优势,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理解与建构。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要将媒体技术特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遵循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科学实践证明学生能记住课堂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
这一统计如果是可信的,那么使学生多感官接触知识必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的视觉内容无疑会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助推器。
此外,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仅仅看做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它们作为促进学生交互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将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课堂教学由
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封闭型、统一型向视、听、说的多维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得以加强,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渗透,真正实现英语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谐高效、主动发展。
作者赵秋实单位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HAP 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 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
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 发热。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 > 10
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
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