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维护公众饮用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三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确保公众饮用水安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第二章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应当包括水源地及其周边区域。

第六条划定水源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确定保护区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七条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使用规划应当符合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禁止采石、挖矿、排放有害物质等危害水源地的行为。

第八条水源保护区内的水利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水源地运行安全。

第九条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乱倾、乱排、乱占,严禁在水源地周边开展破坏性活动。

第十条水源保护区内的农业、畜牧业和工业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措施,减少对水源地的影响。

第三章水质监测和评估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二条水质监测应当包括对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和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三条每年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计划。

第四章水源地保护措施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第十五条加强水源地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水源地的污染源。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和执法。

第十七条指导和支持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本条例,损害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7•【字号】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已由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17日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2024年8月27日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治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负总责,实行水源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建立闸坝协同、流域调度、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工作协调机制。

澧河干支流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水源地保护工作。

相关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水源地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澧河干支流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建立水源地保护经费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水源清理整治方案

水源清理整治方案
(2)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能力。
(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
4.水污染防治与监管
(1)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建立水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监管。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水源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确保整治工程资金投入。
3.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整治工程科技含量。
4.宣传保障:加大水源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六、预期成效
1.消除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提升水质安全。
2.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3.提高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参与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4.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水源清理整治方案旨在为我国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协作,确保水源地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阶段:收集水源地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调查,明确整治目标与任务。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整治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表。
3.实施整治阶段:按照整治方案,各部门协同推进,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4.监督检查阶段:对整治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治效果。
5.总结评估阶段:对整治成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
第2篇
水源清理整治方案
一、项目概述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采取 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河流型水源地 的污染物拦截、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 等。
0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目 标与重点任务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01
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02
维护水源地生态健康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推进水源地污染防治 完善水源地风险防范体系
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 突出,威胁饮用水安 全。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 众健康。
促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管理水 平。
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
02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 状
饮用水水源地分布情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全国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 华南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任务 的落实。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并加强考核评估 ,确保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各项 任务得到有效执行。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限制,分散式饮用水水 源地分布较为广泛,这些水源地多以山泉、溪流、湖泊等自 然水体为主。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现状
优良水质
全国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地表水水源地以Ⅰ~Ⅲ 类水质为主,地下水水源地以Ⅰ~Ⅳ类水质为主。
污染风险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XX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方案如下:一、重要意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是贯彻落实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是落实“水十条”的重要保障,是全面践行绿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饮水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对水越来越高的质量需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XX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贯XX和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满足城市饮用水安全需求,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维护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

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统筹考虑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污染治理、建设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协调。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以改善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为重点,重点解决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及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准保护区污染控制、监测体系完善及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

4.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协调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机制。

5.明确职责,强化考核。

明确各部门和有关镇街的职责,落实地方责任制,加强监督。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20•【字号】晋政发[2012]12号•【施行日期】201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晋政发〔2012〕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形势依然严峻。

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科学转型,环境优先。

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洁净、循环、健康”发展理念,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民生为本,城乡共建。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同治、环境设施同建、环境权益同享,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公平的环境权益。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分类指导、分区控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全程防范。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施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2021年11月22日,四水四定原则。

2021年11月22日,四水四定原则。

2021年11月22日,四水四定原则。

“四水四定原则”,是指饮用水源保护,节约用水。

饮用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管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的落实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而水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水源。

所以保护水源环境意义重大。

但是,很多人对生态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没有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习惯、用水习惯,这些都可能造成生活中大量浪费水和水资源。

其实我们对水资源和对环境的关系很敏感,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将后悔莫及!因此,必须正确地使用水资源。

合理节约用水对于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尤为重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美丽地球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大家都保护环境!要用水地来滋养人类自己。

作为社会一分子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有水而复流、有物可鉴的宝贵资源“这是对人类文明高度负责和尊重!”、“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和发展;提倡节约用水等等诸多做法可以说是现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所以对环保、资源也是越来越重视!”“节水就是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这句话很有道理大家都知道现在生活质量好了在家里就可以轻松解决缺水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关于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知识:四水四定原则。

”四水四定原则!;四水四定原则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字少不更事、简单不解释了、讲卫生等意思!1、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源地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直接供人类生产、生活或者其他需要的水样供应供水的地点。

它是城镇供水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农业供水水源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水源三个层次。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取水口及其周围200米内地区的地下水取水口及其周围100米范围等组成。

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包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外的农村公共水源;其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包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外的河流入海水源地等。

水源地保护与饮水卫生保障项目

水源地保护与饮水卫生保障项目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水源保护法规
制定专门针对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明确水源地的划定、保护和管理要 求,确保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和水质安 全。
饮水卫生法规
建立和完善饮水卫生法规,规定饮用 水水质标准、监测和报告制度,保障 居民饮水卫生权益。
完善监管机制
水源地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水源地监管机制,包括定期巡查、水质监测、风险评估等,确保水源地 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饮水卫生监管机制
加强饮水卫生监管机制建设,包括对供水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水质抽检等,确 保供水质量符合标准。
加强执法力度和惩罚措施
严格执法
加大对违反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卫生法规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严厉惩罚
对造成水源地污染和饮水卫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惩罚,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建立全面的水质监测网络,覆盖 水源地、水厂出水口、管网末梢 和用户水龙头,实时监测水质变
化。
水质评估标准
制定严格的水质评估标准,包括物 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确保水质符 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水质预警系统
建立水质预警系统,对异常水质进 行及时报警和处置,保障饮水安全 。
水处理工艺改进
预处理工艺
优化运行管理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改善饮用水质量,降低因饮水 问题引发的疾病风险,提高居 民健康水平。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饮水安全是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
础。
PART 02
水源地保护措施
划定保护区范围
确定水源地保护区边界
根据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 件、水量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定水 源地保护区的范围。
接受监督考核

水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7篇

水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7篇

水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本文将对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工作内容与成效1.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我们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广节约用水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措施。

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推广家庭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推行循环用水和废水回用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用水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水污染防治针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加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

首先,我们对主要河流、湖泊进行了全面的水质监测,掌握了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

其次,我们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推行了生态治理措施,如湿地公园建设、生态缓冲带建设等,有效改善了水质状况。

3. 水生态修复与建设在水生态修复与建设方面,我们注重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恢复了部分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水生态修复工程,如河道治理、湖泊清淤等,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我们还推广了生态友好的农业种植模式,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生态的影响。

4.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在水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方面,我们完善了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了水资源执法力度。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考核机制,将水资源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这些措施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水资源保护意识仍需提高尽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但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2. 水污染防治仍需加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水污染防治成效,但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基础上,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与供水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建立水源地保护工作机制,防范水源地污染,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环境的破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1)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确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配套的法规、规定和标准,规范水源地保护工作,以法制手段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现。

(3)科学规划: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地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4)技术改造提升: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科研、技术应用,提升水源地保护工作水平。

(5)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三、工作内容
(1)饮用水源地划定及保护。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对面源进行综合防治,包括农田施肥、农药使用 、生态修复等措施,以减少面源对水源地的影响 。
污染源监管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建 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
水源地生态修复方案
水生生态修复
通过恢复水生植被(如沉水植物)、投放鱼虾苗等措施,促进饮用水水源地水生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
强化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 共同应对全球性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挑战和问题。
07
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
• 附录A:相关表格和图表 • 表1: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 • 表2:污染源排放情况统计 • 图1: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图 • 图2:污染源分布图 • 附录B: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 《水污染防治在网上 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水源地污染源控制方案
点源控制
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点源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包 括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排放口等,要求其达标排 放或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排污口整治
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进行排污口整治,关闭非法 排污口,对合法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
面源控制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人 员分工、物资保障、预算等。
宣传教育
对相关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 识和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对公众 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 参与度。
加强监管
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定期进行水质监 测、污染源排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保护实施方案》

荆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荆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荆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荆门市饮用水源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调整对象】本条例所称的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溪塘、水井等水源地。

饮用水水源地分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用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组织对漳河饮用水水源地、钟祥市汉口皇庆水源地、京山县惠亭水库水源地、京山县八字门水库水源地、荆门市二水厂水源地、荆门市三水厂水源地,以及塞子坡水库等现有或者备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制定详细规划,实施严格保护。

第三条【调整主体】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和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促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本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四条【管理体制与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水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入机制,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五条【职责分配】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对饮用水水源进行规划调配、水质监控与水源保护。

加强水利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利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利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水利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水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利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支持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

水利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需要,也关系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合理的供水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水对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是农作物生长和工业生产的基础。

二、水利环境保护的挑战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水的污染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另外,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一些地区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三、加强水利环境保护的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配置机制,倡导节约用水,制定并实施水资源管理政策,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水环境保护标准和排污许可制度,对水污染源实施严格管控,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和安全。

3. 推动水生态修复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发展。

同时,加大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保持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稳定。

4. 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于水利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节水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利环境保护的合力。

五、加强水利环境保护的效益1. 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加强水利环境保护,确保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减少水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结语加强水利环境保护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3篇)

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水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水资源管理等因素,部分地区仍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二、工程目标1. 实现饮水安全:确保工程覆盖范围内的居民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降低供水设施故障率,确保居民饮水需求。

3. 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三、工程内容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1)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条例》的要求,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科学划定,明确保护范围。

(2)建立保护区管理制度: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明确保护区内禁止、限制行为,加强日常巡查监管。

(3)开展水源地周边环境治理: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消除污染源,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 饮用水供水设施建设(1)新建或改造供水设施:根据工程覆盖范围内的供水需求,新建或改造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

(2)完善供水管网:对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建设应急供水设施:在供水设施故障或突发事件时,确保居民饮水需求。

3. 饮用水处理设施建设(1)建设或改造饮用水处理设施:根据当地水源水质状况,建设或改造饮用水处理设施,确保水质达标。

(2)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饮用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

(3)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饮用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4. 饮用水监测与监管(1)建立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工程覆盖范围内的饮用水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水质监测。

(2)开展水质评价:对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确保水质安全。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保护、节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节约、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保护应当坚持人水和谐、全面规划、保护优先、水量水质水生态并重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预防、控制和减少水资源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行水资源保护目标绩效考核,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节约、开发和利用的有关工作。

全省江河(湖泊、水库)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推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举报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征求同级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跨行政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水资源保护规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明确规划水域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保护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水量保障、水质保护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等。

第九条水资源保护规划应当服从水资源综合规划,其他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专业规划应当与水资源保护规划相协调。

水资源保护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

合作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水生态环境

合作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水生态环境

合作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水生态环境营造绿水青山I合作市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 东北部边缘,是黄河的主要补给区和 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 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建设的源头和 战略要地之一,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水生态环境建设关系人民福扯、关乎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展 示城市文明建设的直观窗口。

合作市 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94 发展 | 2019.12国、省、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以及“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市乡两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山绿化、天保工程、退牧还草、禁牧休牧等工程,牢筑生态安全屏障,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纵深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合作市境内有多条大夏河支流,通过不定期对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香拉断面)进行监测,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in类标准。

对乡镇水源地进行常规监测,水质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m类水质标准。

合作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把生态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退耕还林、城区面山绿化、天然林保护、“三化”草场治理等生态工程,建 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1%,森林覆盖率 达6.9%,可利用草场面积338万亩;大 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与国土绿化,完成 义务植树1500亩,退耕还林2万亩, 森林抚育8000亩,有效管护天然林 31.6万亩、公益林28.9万亩;加强草原 保护与建设,划区轮牧围栏10万亩, 改良退化草原2万亩,治理黑土滩1 万亩、已垦草原10万亩;认真落实草 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兑付草原奖补 资金3333万元,核减超载牲畜2.9万 个羊单位,有效地涵养了水源。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水源地保护工作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水源地保护工作
长 期 以 来 主 导 人 类 社 会 物 质 文 明 的 反 思. 自然 资 料 的 有 限 性 决 定 了 人 类 物 质
水 库 1 9 8 5年 引 滦 入 唐 输 水 工 程 建 成
通水后 . 成 为 引 滦 人 唐 终 端 调 节保 障 人 民 身 体 健康 . 禁 止 经 营旅 游 、 养殖 、 捕 捞 等 污 染



口 孙 福 立
洪水安然下泄 . 唐 山 市 区人 民生 活 和工 业生产未受影 响 . 下 游 丰 南 等 地 大 面积

群众工作 . 共 同保 护 好 水 源 地 这此 措
施 使 水 源 地 保 护 工 作 更 加 细 化 和 具 体 化。 粗线条地勾勒 3 个 阶段 . 除 防洪 保 安 这 一 基 础 功 能 外 .各 个 阶段 定 位 准
不 断 提 高 .不 仅 肩负 抗 洪 防汛 的 重 任 、
承 担 向工 农 业 生 产 供 水 的 重要 职 能 . 而 且 成 为市 区饮 用 水 地 表水 源地 . 市 区近
水 质 的活 动 按 照 所 赋 予 的新 职 能 . 陡 河 水 库 在 短 时 间 内 完 成 了 功 能 转 移 和 角 色 变 换 。采 取 关 闭旅 游 业 . 取 缔 网箱 养鱼 . 封 闭 山林 等措 施 , 举 全社 会 之力 . 精心呵护“ 大水缸” 的 清 洁 和 纯净 1 9 9 7 年 、 2 0 0 3年 市 人 大 常 委 会 又 对 条 例 进
确、 泾渭分 明 从 力 保 周 边 农 业 生 产 到
“ 有水 快流 ” 、 突 出经 济 效 益 . 再 到 明 确
水源 地 、 实行 封闭管 理 . 党 和 政 府 工 作

荆门市饮用水水地保护条例

荆门市饮用水水地保护条例

荆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荆门市饮用水源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调整对象】本条例所称的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的取水水域和密切相关的陆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溪塘、水井等水源地。

饮用水水源地分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用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组织对漳河饮用水水源地、钟祥市汉口皇庆水源地、京山县惠亭水库水源地、京山县八字门水库水源地、荆门市二水厂水源地、荆门市三水厂水源地,以及塞子坡水库等现有或者备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制定详细规划,实施严格保护。

第三条【调整主体】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和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促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本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四条【管理体制与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水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入机制,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五条【职责分配】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对饮用水水源进行规划调配、水质监控与水源保护。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浅谈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
饮用水是人类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水源地的环境状况日渐恶化,饮用水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饮用水水源地林业生态保护,就成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水源地保护。

由于过度砍伐和滥伐,造成的土地沉降和水土流失,导致水源地的水质下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因此,保护水源地,必须要保护好林地和森林。

其次,林业生态系统是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

森林可以起到天然的过滤作用,从而对水源地的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而通过森林的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不仅能够恢复了失去的森林资源,还能够有利于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然后,种植某些树种还能够起到拦蓄水源,调节水循环,抑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作用。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也尤为重要。

此外,对水源地进行林业经济开发,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保护水源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

因此,在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中,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应大力推行森林保护和植被修复,通过重点保护森林环境及其栖息动植物,促进森林恢复,建立生态网络体系,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他们的生态经济发展。

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健康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中国”,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区作为我省战略定位之一,要求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容,也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

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受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年80%的降水集中在6至8月份),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等条件制约,我市区域性缺水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

同时,在“海岛型”水系和北部山脉地势影响下,我市河流流域围小,河流短小且湍急,饮用水水库只能依靠水源地保护区进行调节才能形成有效蓄水。

因此,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以维护城市供水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国游客大量增加,对用水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统计,**市旅游接待人数从**年的**万人增加到**年的**万人,全市城市用水量已近**万吨/日。

对于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市,保障饮用水供应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加快,我市饮用水水源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保护环境,需要我们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可持续利用饮用水
资源,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等五宗饮用水水库已经省政府批准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km2,其中:一级保护区**km2,二级保护区**km2,准保护区**km2。

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污染局面复杂
我市水源地周边相当部分是重要的农业耕作区及经济作物种植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以及农业的粗放管理,促使其土壤中的人工化学物质含量增加,而化学残留物随雨水或径流汇入水库,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对水库构成面源污染威胁。

除面源污染外,水源地还面临着无序开发工业、旅游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复杂的污染局面。

**水库上游**农场橡胶厂年产胶3000吨,其产生废水的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浓度(352mg/L)超出排放标准3倍以上,而未经严格处理的污水通过径流、地层渗透等方式汇入水库,影响了水库水质。

**高尔夫球场建在**水库**平方公里的集雨围,并紧贴水库一级保护区,在生态防护和排水治污设施未完备的情况下,该项目的实施势必影响**水库供水安全。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水源地周边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以及垃圾随意堆放、就地填埋等现象随处可见。

水源保护围极其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入沟渠、河道、
渗坑、渗井,并经径流或地下渗透等方式影响水库水源安全。

(三)监管能力较弱
保护水源地的管理制度、保护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健全,以及执法力量薄弱,使得破坏水源的活动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筹备中的水政监察支队的人员编制只有**人,相对于全市水源地**km2保护面积的执法围,力量显得过于单薄,对非法活动难以形成强大的遏制力。

(四)水源林保护形势严峻
我市水库水源地主要依靠水源林进行调节和保护,而水源地保护面积减少及水源林频遭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库的水量和水质。

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规划面积为**万亩,经不完全统计,约有**万亩水源保护用地被占作它用,其中除小部分土地用作经济开发和村民建房等外,大部分土地上的水源林被毁改种经济作物,破坏了水源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对水库有效蓄水和防洪度汛构成严重影响。

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市仅有**多亩水源林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远远未能满足水源林保障水库安全的需要。

(五)长效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我市饮用水源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对破坏水源的处罚力度和对行为人的威慑作用明显不足。

水源区污染防治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不利于激发水源区居民与企业保护水源的积
极性。

环保、乡镇、综合执法、水务等多部门联动的执法协调机制未健全,以及市民保护水源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都不利于推动水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对策探讨
水源地保护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统筹区域与流域管理,统筹水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统筹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监管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宣传和行政手段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

(一)完善制度,强化监管
建立水源地管理机构,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并完善水源地保护与执法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而有效遏制和打击破坏水源的非法活动。

对水源地保护区及其附近的开发项目要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项目向饮用水水库直接或间接排污。

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定期检查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与供水水质状况,依法查处涉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案件。

(二)治理水土,隔离保护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源地周边的坡耕地、荒山荒坡、沟道采取水土工程、自然修复以及造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在保护区的开发项目要编制并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严防项目建设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目前已治理**小流域**km2,改善了**水库水质,增加该水库蓄水**万吨,今后这样的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在全市重点小流域全面铺开。

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隔离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防止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量、水质造成影响。

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污染情况,我市已在**等水源地设置了铁丝围网27公里,这对水源地起到很好的隔离保护作用,这方面工作还将持续下去。

(三)防治污染,保护水源
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依托新农村和生态村建设,建设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减少降雨冲刷造成污染物的流失。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依据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方式等因素,研究制定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农业生态工程等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及其他农业化学品,减少或避免其对水库水体安全造成冲击。

(四)培育植被,涵养水源
水源林具有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抑制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封山育林,恢复水源地植被。

结合当前的林权改革,应依据有关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规划水源林防护区,将水源地水源林划定为生态公
益林予以严格保护。

(五)生态补偿,推动发展
水源地保护区对当地的产业选择、生产布局和环境保护等有着严格的限制规定,给保护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一定围的“水源保护区贫困”现象。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作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省,加大中央财政对的生态补偿力度。

**市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方面应先行一步,以实现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政府和市场两种补偿机制。

政府补偿方面,主要通过将生态相关的税费及其它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因保护水源而遭受利益损失的农民和企业,调动其参与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的积极性。

市场补偿方面,主要通过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提高当地生发展能力,推动水源地周边经济协调发展,缩短其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